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3)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2 18: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江曉昀
研究生(外文):Hsiao-Yun Chiang
論文名稱:《洛神賦》中女神原型之思維發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Thinking Development of Goddness Archetype in 《Luo Shen Fu》
指導教授:李明濱李明濱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ing-Bib L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6
中文關鍵詞:女神洛神原型性別研究視角符號意識形態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7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文的研究範圍以洛神為核心,從洛水女神宓妃,思考女神原型存在於民族意識中的形象及其所發展而成的文學作品,運用符號學理論解讀神話文學文本,思考女性價值在文化的符碼中的意識形態,希望透過神話原型的思維體系,來剖析長久以來存在於社會之中的性別差異如何深入文化深層的結構之中而形成「男尊女卑」的符號條碼,進而探討文學作品中所反應出的性別文化差異,試圖重新建構女性主體意識的價值定位。首先證明女神原型在文學創作的影響後,再進行《洛神賦》的文本解讀,女性完美形象的大量鋪陳,結合著顯的性別意識,通過賦篇末尾以禮教為撥亂反正的具體旨趣,更凸顯了男女之間的禮教考驗。從文學思想方面來消弭性別歧視,並且強調女性的覺醒,呼籲婦女以自己的觀點來探索其所在的生活情境與脈動,促使女性正視主體意識,從自我認知的自覺認同到女性存有的社會價值,相信能夠讓女性重新檢視社會的價值認同。找回兩性之間應有的和諧,試圖重新建構女性主體意識的價值定位。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18
 第四節 研究旨趣 …………………………………………………22

 

第二章 神話原型在《洛神賦》中的思想辯證

 第一節 美感女神構築的神話原型………………………………25
 第二節 女神原型在文學創作的觸發 ……………………………33
 第三節 《洛神賦》的敘事意象 …………………………………40
 第四節 女神原型在《洛神賦》中的符號解讀 …………………46

一、感甄愛情說…………………………………………………46

 二、寄心君王說…………………………………………………47

 三、神話原型說…………………………………………………49

 四、文化符號說…………………………………………………50
   
第三章 遠古女神意識過渡到現代女性主義之間的思維糾結
 

 第一節 女神神話對意識形態的影響 ……………………………57
 第二節 哲學思想與神話思維的關連 ……………………………62
 第三節 社會文化中女神現象的衝突與矛盾 ……………………68
  
第四章 文學世界中女性的價值定位

 第一節 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看美感女神的文化意義 …………71
 第二節 女性主義復興的性別意識 ………………………………79
 第三節 女性價值的反省與自覺 …………………………………85
 
第五章 結 論 …………………………………………………………91
 

附錄:參考文獻 ………………………………………………………97
參考文獻
 
一、原典
 

【晉】郭璞注《山海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梁】蕭統《文選》台北,藝文出版社,民80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新譯世說新語,劉正浩等注譯,台北市,三民出版社,2004
 
【明】馮夢龍《情史類略》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古典研究中心主編,天一出版社,1985
 
【晉】習鑿齒《襄陽耆舊記》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周振甫譯注,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民82
   
二、專書
 

(一)中文論著
 

1.浦安迪《中國敍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2.高辛勇《形名學與敘事理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
 
3.聞一多《神話與詩》台中,藍燈文化事業出版,1975
 
4.劉知幾著《史通通釋》台北,藝文印書館,1978年4月初版
 
5.孫廣德《政治神話論》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
 
6.葉舒憲選編《神話原型批評》陝西師大出版社,1988
 
7.李福清《從神話到鬼話》台北市,晨星出版社,民87年初版,頁21)
 
8.李明濱《中國文學在俄蘇》廣州市,花城出版社,1990年8月初版
 
9.李達三〈神話的文學研究〉《政府遷台以來文學研究理論及方法之探索》李正治主編,台北,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初版
 
10.袁珂、周明合編《中國神話資料萃編》四川省社科院出版
社,1985
 
11.浦安迪《中國敍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6年
 
12.古添洪、陳慧樺編著《從比較神話到文學》台北市,東大出版社,中華民國六十六年二月初版,中華民國82
 
13.楊義《中國敘事學》嘉義縣大林鎮,南華管理學院,1998初版
 
14.方珊《形式主義文論》山東教育出版社,1994
 
15.高辛勇《形名學與敘事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民76
 
16.趙毅衡《文學符號學》北京,文藝新學科建設叢書,1986
 
17.趙毅衡編選《新批評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文一版, 1988
 
18.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
 
19.葉舒憲《高唐神女與維納斯—中西文化中的愛與美主題》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
 
20.朱誠如《洛神賦—才高八斗話曹植》香港,商務印書館,2002
 
21.傅錫壬註譯《新譯楚辭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65
 
22.魏崇新《近年來高唐神女研究述譯》載《文史知識》1993年2期
 
23.聞一多《聞一多學術文鈔╱神話研究》李定凱編校,四川成都,巴蜀書社出版,2002
 
24.王宗石編著《詩經分類詮釋》台北市,建宏出版社,民86
 
25.胡亞敏《敘事學》,湖北,華中師範大學,1994
 
26.譚達先《中國民間文學概論》台北市,木鐸出版社,民72
 
27.譚達先《中國民間童話研究》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77
 
28.譚達先《中國神話研究》臺灣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
 
29.劉大杰《中國文學發達史》台北市,華正書局,1991
 
30.林惠祥《神話論》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
 
31.潛明茲《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3
 
32.關永中《神話與時間》台北市,台灣書店,1997
 
33.楊家駱主編《歷代婦女著作考》台北,鼎文出版社,1973
 
34.王孝廉《中國的神話世界──各民族的創世神話及信仰》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7
 
35.許東海《女性.帝王.神仙:先秦兩漢辭賦及其文化身影》台北市,里仁書局,民92
 
36.李福清《從神話到鬼話》臺中,晨星出版社,1998
 
37.陳器文《玄武神話、傳說與信仰》高雄,麗文文化,2001
 
38.王孝廉〈死與再生─原型回歸的神話主題與古代時間信仰《古典小說散論》,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7
 
39.張亨《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台北,允晨文化,1997
 
40.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市,女書文化,1996
 
41.茅盾《神話研究》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
 
42.劉守華、巫瑞書主編《民間文學導論》長江文藝出版社,
1993
 
43.劉守華《中國民間童話概說》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1985
 
44.潛明茲《中國神話學》寧夏,人民出版社,1994
 
45.李福清(B.Riftin)《中國神話故事論集》馬昌儀編,台北
市,台灣學生書局,1991
 
46.王孝廉《神話與小說》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事業公司,民80
 
47.袁珂《中國古代神話》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12
 
(二)西方譯著
 

1.榮格《榮格分析心理學》鴻鈞譯,台北市,結構群出版社,1990
 
2.諾斯洛普.弗萊(Northrop Frye)《諾斯洛普.弗萊文論選集》,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1997
 
3.諾斯洛普.弗萊(Northrop Frye)《批評的剖析》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
 
4.李維斯陀《神話與意義》楊德睿譯,台北市,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1
 
5.榮格《集體無意識的概念》中譯本見葉舒憲編《神話.原型批評》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103頁
 
6.羅蘭.巴特《神話學》許薔薔、許綺玲譯,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1997
 
7.李維史陀《圖騰制度》渠東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8.羅伯特.休斯《文學結構主義》劉豫譯,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1994
 
9.巴巴拉.阿內爾(Barbara Arneil)《政治學與女性主義》郭夏娟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
 
10.西蒙波娃《西蒙波娃的美國紀行》何穎怡譯,台北市,先覺出版社,2001
 
11.約瑟芬.多諾方(Josephine Donovan)《女權主義的知識分子傳統》趙育春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12.Wtadystaw Tatarkiewicz 《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劉文潭譯,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民國76
 
13.哈米爾頓《西臘羅馬神話》鄭思寧譯,輔新書局新月文庫,1979
 
14.卡西勒(Ernst Cassirer)《神話思維》(Mythical Thought)黃龍保、周振選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15.坎培爾(Joseph Campbell,Bill Moyers)《神話》朱侃如譯,新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
 
16.培爾(Joseph Campbell)《神話的智慧上、下篇》李子寧譯,新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17.弗雷澤《金枝》汪培基譯,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1994
 
18.列維•布留爾《原始思維》丁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19.恩斯特•卡西爾《神話思維》黃龍保、周振選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20.榮格《分析心理學──集體無意識》鴻鈞譯,台北,結構群出版社,1990
 
21.佛洛伊德等《佛洛伊德傳》廖運範譯,台北市,志文出版社,民58
 

三、期刊論文
 

(一)台灣部份
 

1.山海經神話研究 李仁澤 師大國文碩士論文 民國75
年5月
 
2.我國神話中的時空觀 王鐘陵 文藝研究 一九八四年
第一期
 
3.山海經中的渾天說 金祖孟 歷史地理第八輯

 
4.山海經研究 傅錫壬  淡江學報 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
 
5.山海經所隱含的神話結構試論 蔡振豐 中國文學研究第
八期民國八十三年五月
 
6.江寶釵博士論文.論《現代文學》女性小說家:從一個女性主題出發
 
7.洪順隆:〈論《洛神賦》對六朝賦壇的投映〉,1992年發表於「第二屆國際賦學研討會」,收入《新亞學術集刊》第十三期,頁91-114
 
8.游素玲〈當代台灣女性作家與西方女性主義〉《嘉義大學視
覺藝術研究所論文選》2005,8月
 
9.沈乃慧〈日據時代台灣小說的女性議題探析〈下〉〉,高雄《文學台灣》,1995年10月,第16期
 
10.劉方甫〈女媧原型之謎〉台北:《歷史月刊》第67期,
1993年8月
 
11.劉方甫〈伏羲原型之謎〉台北:《歷史月刊》第73期,
1994年2月
 
12.沈子杰〈創業之主的神話傳說略談〉《輔大中研所學刊
第十三期,2003
 

(二)大陸部份
 

1.陳逢衡《清代研究「山海經」重要成果的新發現--「山海經匯」》說」述評(上) 大陸雜誌 102:1 民90.01
 
2.高平子《中國人的宇宙觀念》大陸雜誌特刊 民國四十一
年七月
 
3.李福清《中國小說與民間文學的關係》嶺南學報新第一期1999.10
 
4.袁珂《論山海經的神話性質》思想戰線 雲南大學學報 1989.5
 
5.魯迅《神話與傳說》載馬昌儀編 中國神話學文論選粹上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4.2
 
6.沈海波 略論《山海經圖》的流傳情況 《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7卷第5期(2000年10月)
 
7.吳光興《文學評論:神女歸來—一個原型和洛神賦》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三期
 
8.趙汀陽〈“歐亞"概念作為一個互惠利益最大化的策略〉選自樂黛云主編:《迎接新的文化轉型時期》上海,蘇州文藝印刷廠,1998
 
9.王楠毓〈龍:由圖騰崇拜至皇權象徵〉《安陽師專學報》1990
年1月
 
10.張京媛,《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11.張岩冰《女性主義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12.段德明〈神龍崇拜緣由辨正〉(雲南:《曲靖師範學報》第20卷,第5期,2001年9月
 
13.黃玉順《中外文化與文論》第8輯,《夸父精神與女媧精神— 中國文化精神與美學精神的神話象徵》,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
 
14.楊琳《巫山神女原型新探》載《文藝研究》1983年4期
 
15.張君《論高唐神女的原型與神性》載《文藝研究》1992年3期
 

四、外文論著
 

Roman Jakobson, Language in literature, edited by Krystyna Pomorska and Stephen Rudy, Cambridge, Mass.:Belknap Press,1987.
 
Roman Jakobson, Language, Eds. By Thomas A. Sebeok.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1960.
 
Roman Jakobson, Selected Writing Ⅱ,Hague: Mouton,1971.
 
Roland Barthes, Writing Degree Zero, Translated by Annette Lavers and Colin Smith, New York: Hill and wang, 2001.
 
Roland Barthes, Element of Semiology, Translated by Annette Lavers and Colin Smith, New York: Hill and wang, 1999.
 
Roland Barthes, The Pleasure of the Text, Translated by Richard Miller, Oxford: Blackwell,1995.
 
Roland Barthes, Imadg-Music-Text, Translated by Stephen Heath, New York: Noonday,1993.
 
Shlomith Rimmon-Kenan, Narrative Fiction : Contemporary Poetics, London and New York: Methuen,1994.
 
Wayne C. Booth,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83.
 
Seymour Chatman, Story and Discours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Narrative,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1980.
 
Peter Barry,Beginning Theory: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y,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2.
 

五、工具書
 

(一)中文
 
中國神話傳說辭典 袁珂編著 台北 華世出版社 1987.05
 

(二)英文
 
顏元叔主編:《時代英英╱英漢雙解大辭典》 台北市
萬人出版社有限公司,1991年9月出版發行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