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論古籍
《長阿含經》,後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1冊,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大方廣佛華嚴經》,東晉 佛馱跋陀羅譯,《大正藏》第9冊。
〈無量義經序〉,蕭齊 劉虯作,《無量義經》,《大正藏》第9冊。
《維摩詰所說經》,姚秦•鳩摩羅什譯,《大正藏》第14冊。
《妙法蓮華經玄贊》,唐•窺基撰,《大正藏》第34冊。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唐•智儼述,《大正藏》第35冊。
《花嚴經文義綱目》,唐•法藏撰,《大正藏》第35冊。
《華嚴經探玄記》,唐•法藏述,《大正藏》第35冊。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唐•澄觀撰,《大正藏》第35冊。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唐•澄觀述,《大正藏》第36冊。
〈圭峰定慧禪師遙稟清涼國師書〉,唐•宗密撰,《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大正藏》第39冊。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序〉,唐•斐休撰,《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大正藏》第39冊。
《大乘起信論義記》,唐•法藏撰,《大正藏》第44冊。
《華嚴五教止觀》,隋•杜順說,《大正藏》第45冊。
《華嚴一乘十玄門》,隋•杜順說、唐•智儼撰,《大正藏》第45冊。
《華嚴五十要問答》,唐•智儼集,《大正藏》第45冊。
《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章》,唐•智儼集,《大正藏》第45冊。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唐•法藏述,《大正藏》第45冊。
《華嚴遊心法界記》,唐•法藏撰,《大正藏》第45冊。
《華嚴法界玄鏡》,唐•澄觀述,《大正藏》第45冊。
《註華嚴法界觀門》,唐•宗密註,《大正藏》第45冊。
《原人論》,唐•宗密述,《大正藏》第45冊。
《華嚴經金師子章註》,宋•承遷註,《大正藏》第45冊。
《金師子章雲間類解》,宋•淨源述,《大正藏》第45冊。
《禪源諸詮集都序》,唐•宗密述,《大正藏》第48冊。
《佛祖統紀》,宋•志磐撰,《大正藏》第49冊。
《釋氏稽古略》,元•覺岸編,《大正藏》第49冊。
《佛祖歷代通載》,元•念常集,《大正藏》第49冊。
《神僧傳》,《大正藏》第50冊。
《唐大薦福寺故寺主翻經大德法藏和尚傳》,新羅•崔致遠撰,《大正藏》第50冊。
〈大唐大薦福寺故大德康藏法師之碑〉,閻朝隱撰,《唐大薦福寺故寺主翻經大德法藏和尚傳》,《大正藏》第50冊。
《續高僧傳》,唐•道宣撰,《大正藏》第50冊。
《宋高僧傳》,宋•贊寧等撰,《大正藏》第50冊。
《華嚴經傳記》,唐•法藏集,《大正藏》第51冊。
《景德傳燈錄》,宋•道原纂,《大正藏》第51冊。
〈新譯大方廣佛花嚴經音義序〉,唐•慧苑撰,《一切經音義》,《大正藏》第54冊。
《開元釋教錄》,唐•智昇撰,《大正藏》第55冊。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唐•圓照撰,《大正藏》第55冊。
《華嚴宗章疏并因明錄》,日本•圓超錄,《大正藏》第55冊。
《東域傳燈目錄》,日本•永超集,《大正藏》第55冊。
《新編諸宗教藏總錄》,高麗•義天錄,《大正藏》第55冊。
《華嚴五教章通路記》,日本•凝然述,《大正藏》第72冊。
《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唐•慧苑述,《卍續藏經》第5冊,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華嚴懸談會玄記》,元•普瑞集,《卍續藏》第12冊。
《圓覺經大疏》,唐•宗密述,《卍續藏》第14冊。
《圓覺經大疏釋義鈔》,唐•宗密撰,《卍續藏》第14冊。
《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宋•祖琇撰,《卍續藏》第130冊。
《釋門正統》,宋•宗鑑集,《卍續藏》第130冊。
《法界宗五祖略記》,清•續法輯,《卍續藏》第134冊。
〈浙江天竺山灌頂伯亭大師塔誌銘〉,徐自洙撰,《伯亭大師傳記總帙》,《卍續藏》第150冊。
《華嚴孔目章發悟記》,日本•凝然著,《大日本佛教全書》第7冊,日本:有精堂出版社。
《華嚴法界義鏡》,日本•凝然著,《大日本佛教全書》第13冊,日本:有精堂出版社。
〈大堂花嚴寺杜順和尚行記〉,杜殷撰,《金石萃編》,《續修四庫全書》八八九•史部•金石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故圭峰定慧禪師傳法碑〉,斐休撰,《金石萃編》,《續修四庫全書》八八九•史部•金石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法藏祖墳塔銘〉,丁明夷釋譯,《佛教新出碑志集粹》,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八宗綱要》,凝然大德著,鎌田茂雄日譯,關世謙中譯,高雄:佛光出版社,1993年。
二、近人研究
《中國佛教心性說之研究》,馬定波著,台北:正中書局,1980年。
《中國佛教史》,黃懺華著,台北:國家出版社,2001年。
《中國佛教史》,鎌田茂雄著,關世謙譯,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中國佛教史概說》,野上俊静、小川貫弌、牧田諦亮、野村耀昌、佐藤達玄著,釋聖嚴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中國佛教史籍概論》,陳新會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中國佛教思想中的頓漸觀念》,屈大成著,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
《中國佛教思想概論》,呂澂著,台北: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唐君毅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0年。
《中國華嚴宗通史》,魏道儒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
《中國華嚴思想史》,木村清孝著,李惠應譯,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史學方法與歷史解釋》,康樂、彭明輝主編,《臺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第1冊,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年。
《印度佛教史》,釋聖嚴著,台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我怎樣判攝一切佛法〉,釋太虛著,《太虛大師全書》,台北:善導寺佛經流通處,1980年。
《宗密的禪學思想》,黃連忠著,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法藏》,方立天著,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敦博本六祖壇經校釋》,黃連忠著,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華嚴宗入門》,劉貴傑著,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華嚴金師子章》,方立天著,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華嚴思想史》,高峰了州著,釋慧嶽譯,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1979年。
《華嚴原人論》,李錦全著,高雄:佛光出版社,1996年。
《華嚴哲學研究》,楊政河著,台北:慧炬出版社,1997年。
《華嚴哲學要義》,李世傑著,台北:佛教出版社,1990年。
《華嚴教學之研究(第一部)──特以慧苑大師教判論為中心》,坂本幸男著,釋彗嶽譯,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1971年。
《華嚴無盡法界緣起論》,陳英善著,台北:華嚴蓮社,1996年。
〈「華嚴經」和三藏、二藏、十二部經之關係〉,坂本幸男著,《華嚴典籍研究》(華嚴學專集四),《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44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
《華嚴學》,龜川教信著,釋印海譯,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華嚴學的典籍及研究文獻〉,鎌田茂雄著,《禪宗論集華嚴學論集》,《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61冊,台北:華宇出版社,1988年。
《隋唐佛教史稿》,湯用彤著,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隋唐佛教判教思想研究〉,王仲堯著,《中國佛教學術論典》第34冊,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
《隋唐佛教宗派研究》,顏尚文著,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對於慧苑教學的論難及其考查〉,坂本幸男著,《華嚴宗之教判及其發展》(華嚴學專集三),《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34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
〈慧苑〉,黃懺華著,《人物與儀軌》,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
〈慧苑大師之四種教判論〉,坂本幸男著,《華嚴宗之教判及其發展》(華嚴學專集三),《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34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
〈澄觀及其佛學思想〉,胡民眾著,《中國佛教學術論典》第18冊,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
〈澄觀佛學思想研究〉,胡民眾著,《中國佛教學術論典》第18冊,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
〈論賢首與慧苑之教判〉,釋太虛著,《華嚴宗之教判及其發展》(華嚴學專集三),《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34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
《歷史研究導論》,Michael•Stanford著,劉世安譯,台北:麥田出版,2001年。
《融合的宗教──圭峰宗密的佛學思想研究》,董群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華嚴大系》,湯次了榮著,東京:囯書刊行会,1975年。
《華嚴哲學研究》,龜谷聖馨著,東京:名教學會,1922年。
《華厳禅の思想史的研究》,吉津宜英著,東京:大東出版社,1985年。
《慧苑撰『続華厳略疏刊定記』の基礎的研究》,李惠英著,東京:同朋舎,2000年。
三、論文期刊
〈論慧苑與華嚴宗〉,釋性虛著,《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第4冊,台北:華嚴蓮社,1993年。
〈宗密之三教會通思想於中國佛教思想史上的意義〉,黃國清著,《中華佛學研究》第3期,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9年。 〈圓測之研究──傳記及其思想特色〉,楊白衣著,《華岡佛學學報》第6期,台北: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1983年。 〈慧苑及華嚴經音義的幾點考證〉,劉春生著,《貴州大學學報》,中國大陸宗教文章索引,台北:東初出版社,1995年。
〈華厳教判的問題点〉,石橋真誡著,《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30卷第2號,東京: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1982年。
〈華厳教学史に於ける慧苑の教判〉,張愛順著,《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36卷第1號,東京: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1987年。
四、工具書
《中國佛教百科叢書──歷史卷》,潘桂明、董群、麻天祥著,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佛光大辭典》,慈怡法師主編,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