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17:13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簡國智
研究生(外文):
Guo-zhi Jian
論文名稱:
縱橫家哲學研究
指導教授:
陳政揚
指導教授(外文):
Cheng-yang 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
哲學研究所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4
中文關鍵詞:
縱橫家
、
合縱
、
連橫
、
哲學史
、
天道
相關次數:
被引用:
4
點閱:724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0
第一章:本文之研究動機在於,在戰國時期,有一批人物以「合縱」或「連橫」的政治外交策略影響主政者謀略方針,對當時國政有實際的影響。再者,縱橫家思考安立天下的方式不同於其他各家思想。另外,漢代學者區分先秦諸子學派,縱橫家歸於十家之一;此三點說明縱橫家為戰國有政治影響力之學派之一。然而,若如上述所言,縱橫家應有研究價值,但學界缺乏系統研究及研究文獻不足,故本文欲研究此題,提出縱橫家之理論基礎。
第二章:本文以哲學史的角度試回答,縱橫家如何產生?及其思想為何?此兩問題分成時代背景、時代課題、思想淵源、思想特色等回答。試圖瞭解縱橫家得以產生之因,及與名家、法家思想異同處。
第三章:主要是說明縱橫家得以產生的要件為何?前輩學者認為有四點促成合縱與連橫得以成立。另外,分析合縱與連橫策略有何目的、性質、操作技術、障礙。一來可瞭解前輩學者們對縱橫家的研究成果;二來以前輩學者們的研究成果為主,進一步認為合縱、連橫得以成立有第五點要件。三是分析合縱、連橫策略,清楚縱橫家的主張及不足之處。
第四章:本文之核心問題是:縱橫家有何理論基礎?本文依此認為天道觀、人性論、政略論此乃縱橫家理論思想。天道觀分三部份處理,一是縱橫家對「天」的思想;二是縱橫家對「道」的思想;三是將縱橫家對「天」與「道」合為「天道」思想。利害論,本文分為兩點論說,一是「利」與「害」的內涵;二是趨利避害的人性論。政略論本文以知情、決疑、反應之道三部份探討。
第五章:此章主要乃從縱橫家與其他各家諸子學說關係作一區分,以得出縱橫家不同於其他各家學說之處。
第六章:根據二、三、四、五章的問題作一扼要說明及回答。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材料與文獻回顧 …………….…………………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0
第二章 縱橫家的時代課題與思想特色 …….…………………14
第一節 時代背景與課題 ……………….……………………14
第二節 思想淵源…………………….…………………………20
第三節 思想特色 ………………………….…………………28
第三章 論合縱與連橫 …………….……………………………37
第一節 合縱與連橫成立的要件 …………………………… 37
第二節 合縱策略的分析 …………….………………………44
第三節 連橫策略的分析……………………………………… 51
第四章 縱橫家哲學之理論基礎 ……………………………… 58
第一節 縱橫家的天道觀 …………………………………… 58
第二節 縱橫家的利害論 …………………………………… 65
第三節 縱橫家的政略論 …………………………………… 73
第五章 縱橫家與先秦諸子 …………………………………… 84
第一節 縱橫家與儒家思想 …………….……………………84
第二節 縱橫家與道家思想 ………………………………… 99
第三節 縱橫家與法家思想 ………….…………………… 109
第六章 結論 ……………….………………………………… 116
參考書目……………………………………………………………120
壹、古典文獻(約略依年代排序)
《論語》
《老子》
《墨子》
《莊子》
《孟子》
《荀子》
《韓非子》
《管子》
《鬼谷子》
佚名 馬王堆《黃老帛書》(今人又名《黃帝四經》)
司馬遷《史記》
班固《漢書》
劉向《戰國策》
佚名《帛書戰國策》
王弼《老子道德經注》
郭象《莊子注》
陶弘景注《鬼谷子》
朱熹《四書章句集註》
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
顧炎武《日知錄》
戴望《管子校正》
郭慶藩《莊子集釋》
貳、中文專書(以下皆依姓氏筆畫排列)
1.王讚源,《中國法家哲學》,台北:東大,1989年。
2.王邦雄等著,《中國哲學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3年。
3.王邦雄等著,《孟子義理疏解》,台北:鵝湖月刊雜誌社,1983年。
4王邦雄,《韓非子哲學》,台北:東大,1993年。
5.王邦雄,《老子的哲學》,台北:東大,1993年。
6.王博,《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台北:文津,1993年。
7.王淮,《老子探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
8.方向東注評,《鬼谷子》,大陸:江蘇古籍,2002年。
9.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1983。
10.牟宗三,《歷史哲學》,台北:學生,2000年。
11.吳光,《儒道論述》,台北:東大,1994年。
12李滌生,《荀子集釋》,台北:學生,2000年。
13.李賢中,《先秦名家「名實」思想探析》,台北:文史哲,1992年。
14.李增,《先秦法家哲學思想•導論》,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
15.李明輝,《儒學與現代意識》,台北:文津,1991年。
16.李杜,《中西哲學思想中的天道與上帝》,台北:聯經,1987年。
17.李歷城,《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台北:漢京文化公司,1983年。
18.房立中,《新編鬼谷子全書》,北京:學苑出版社,1995年。
19.林聰舜,《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台北:台灣學生,1990年。
20.侯外廬,《中國思想史•卷二》,大陸:人民出版社,1992年。
21.胡秋原,《古代中國文化與中國知識份子》,香港:亞洲,1956年。
22.胡楚生,《老莊哲學》,台北:學生,1992年。
23.韋政通,《孔子》,台北:東大,1996年。
24.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 先秦篇》,台北:商務,2003年。
25.唐君毅,《哲學概論》,台北:學生,1991年。
26.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台北:學生,1992年。
27.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台北:學生,1993年。
28.袁保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台北:文津,1997年。
29.高柏園,《韓非哲學研究》,台北:文津,1994年。
30.徐漢昌,《先秦諸子》,台北:台灣書店,1997年。
31.高柏園,《韓非哲學研究》,台北:文津,2001年。
32.陳鼓應,《黃帝四經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1996年。
33.陳大齊,《荀子學說》,台北:中國文化大學,1989年。
34.陳麗桂,《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聯經,1991年。
35.陳麗桂,《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文津,1997年。
36.陳德和,《淮南子哲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9年。
37.陳德和,《道家思想的哲學詮釋》,台北:里仁,2005年。
38.陳德和,《儒家思想的哲學詮釋》,台北:洪葉,2002年。
39.張素貞,《韓非子思想體系》,台北:黎明,1993年。
40.張素貞校注,《新編韓非子》,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
41.陶國璋,《莊子齊物論義理演析》,台北:書林,1999年。
42.崔大華,《莊學研究》,台北:文史哲,1999年。
43.張立文,《道》,台北:漢興,1994年。
44.馮友蘭,《三松堂學術文集》,北京:北京大學,1984。
45.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台北:藍燈文化事業,1993。
46.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1991年。
47.傅斯年,《性命古訓辨證》,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48.傅斯年,《傅孟真先生集》第二冊中篇丙,《戰國子家序論》,台北:台灣大學,1952年。
49.傅偉勳,《從創造性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哲學與宗教」四集》,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
50.傅劍平,《縱橫家與中國文化》,台北:文津,1995年。
51.黃錦鋐注譯,《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2001年。
52.黃煌雄,《論戰國時代的合縱與連橫》,台北:海天印刷廠,1975年。
53.曾國垣,《先秦戰爭哲學》,台北:臺灣商務,2001年。
54.楊寬,《戰國史》,台北:商務,1997年。
55.楊儒賓,《莊周風貌》,台北:黎明,1991年。
56.楊承彬,《孔、孟、荀的道德哲學》,台北:台灣商務,1977年。
57.熊十力,《讀經示要》,台北:明文,1984年。
58熊十力,《體用論》台北:學生,1987年。
59.熊憲光,《縱橫家研究》,重慶:重慶,1998年。
60.趙金璧,《鬼谷子注釋》,台北:信友,1978年。
61.劉福增,《公孫龍子新論》,台北:文津,2002年。
62.鄭杰文,《能辯善鬥──中國古代縱橫家論》,濟南:山東人民,1996年。
63.錢穆,《先秦諸子繫年》,北京:商務,2002年。
64.蒙文通,《中國哲學思想探原》,台北:古籍,1997年。
65.蒙培元,《中國心性論》,台北:學生,1996年。
66.蔡仁厚,《孔孟荀哲學》,台北:學生,1999年。
67.鄺士元,《中國學術思想史》,台北:里仁,三版,2001年。
68.鄺士元《國史論衡•第一冊》,台北:里仁,三版1995年。
69.謝雲飛,《韓非子析論》,台北:東大圖書,1980年。
70.蔡方鹿,《中華道統思想發展史》,大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71.魏元珪,《孟荀道德哲學》,中和市:谷風,1987年。
72.蕭登福,《鬼谷子研究》,台北:文津,2001年。
73.蕭登福,《公孫龍子與名家》,台北:文津,1984年。
74.蕭天石,《中國子學名著集成》,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75.嚴靈峰,《老莊研究》,台北:中華,1969年。
76.劉冠才等編,《諸子百家大辭典》,台北:建宏,2000年。
參、期刊論文
1.王煜,〈老莊對《鬼谷子》的沾益〉,《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995年。
2.牟宗三,〈老子《道德經》演講錄(七)〉,《鵝湖月刊》第二十九卷,第四期,92年10月。
3.牟宗三,〈莊子〈齊物論〉演講錄(一)〉,《鵝湖月刊》第二七卷,第七期,91年1月。
4.江日新,〈現代儒學的詮釋學暨思維方法論建立課題-從當代德法詮釋學爭論談起〉,《中西哲學的會面與對話》,台北:文津,1984。
5.李邦儒,〈鬼谷子思想特徵〉,《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四期,1996年。
6.李本燿,〈先秦縱橫家成立之條件與評論〉,《中臺醫專學報》,第二期,1984年。
7.李本燿,〈泛論先秦縱橫家〉,《逢甲學報》,第十七期,1985年。
8.李零,〈說「黃老」〉,《道家文化研究》第五輯,上海古籍,1994年。
9.杜勇,〈《鬼谷子》著作時代芻議〉,《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六期,2003年。
10.周紹賢,〈黃老思想在西漢〉,《政大學報》,1972年12月26期。
11.胡適,〈諸子不出於王官論〉,羅根澤編著《古史辨第四冊》,上海:上海古籍,1982年。
12.展立新,〈縱橫家哲學思想摭論〉,《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三十九卷,第三期,2003年7月。
13.陳民耿,〈行人與行人司---縱橫家者蓋出於行人之官(漢書)〉,《東方雜誌》,第十三卷第十二期,1980年6月。
14.陳政揚,〈論「白馬非馬」在先秦哲學中的發展-以名、墨、儒、道為例〉,《揭諦》,第六期,2004年。
15.陳雙景,〈縱橫家的說話技巧---游說、談判之竅門〉,《文藻學報》,第八期,1994年。
16.盛瑞裕,〈《鬼谷子》論略〉,《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十五卷,第三期,2001年。
17.張其均,〈合縱連橫的縱橫家〉,《文藝復興月刊》,第一0三期,1979年6月。
18.張彥修,〈縱橫家的哲學理念〉,《管子學刊》,第一期,2004年。
19.許富宏,〈《鬼谷子》對縱橫學說的理論構建〉,《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十九卷,第二期,2003年6月。
20.鄭鐵生,〈《鬼谷子》謀略思想及學術價值〉,《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期,2004年。
21.錢宗範,〈鬼谷子研究三論〉,《中國哲學文化》,第三卷,第二期,2003年。
22.顧平,〈《鬼谷子》哲學傾向探析〉,《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二期,2000年。
肆、博碩士論文
1.王艷秋,《從戰國策分析我國早期說服性傳播之模式》,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1980年。
2.李采鈺,《鬼谷子說服學說之運用—以《三國演義》為分析文本》,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3.李疏影,《蘇秦與戰國縱橫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80年。
4.吳建明,《先秦儒家「天人合德」思想之演進與發展》,東海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04年。
5.阮怡玲,《從區域上看戰國縱橫家之活動及其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6.金鐘聲,《戰國策文學面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2年。
7.陳政揚,《孟子與莊子「內聖外王」研究》,東海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
8.陳雙景,《先秦縱橫家論辯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2年。
9.許寶來,《《韓非子》的領導哲學研究》,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10.劉雅惠,《戰國策策士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11.鄭良樹,《戰國策集證》,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70年。
12.蔣聞靜,《戰國策寓言探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13.簡永宗,《《戰國策》寓言研究》,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14.謝君直,《《道德經》與《黃老帛書》「道論」的比較研究》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15.謝莉莉,《《戰國策》語言藝術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電子全文
(
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孟子與莊子「內聖外王」研究
2.
先秦儒家「天人合德」思想之演進與發展
3.
戰國策寓言探析
4.
《道德經》與《黃老帛書》「道論」之比較研究
5.
《韓非子》的領導哲學研究
6.
鬼谷子說服學說之運用─以《三國演義》為分析文本
7.
《戰國策》寓言研究
8.
戰國策文學面之研究
9.
戰國策策士研究
10.
先秦縱橫家論辯研究
11.
從戰國策分析我國早期說服性傳播之模式
12.
《戰國策》語言藝術之研究
13.
從區域上看戰國縱橫家之活動及其發展
14.
蘇秦與戰國縱橫家
15.
戰國策集證
1.
15.陳雙景,〈縱橫家的說話技巧---游說、談判之竅門〉,《文藻學報》,第八期,1994年。
2.
14.陳政揚,〈論「白馬非馬」在先秦哲學中的發展-以名、墨、儒、道為例〉,《揭諦》,第六期,2004年。
3.
13.陳民耿,〈行人與行人司---縱橫家者蓋出於行人之官(漢書)〉,《東方雜誌》,第十三卷第十二期,1980年6月。
4.
7.李本燿,〈泛論先秦縱橫家〉,《逢甲學報》,第十七期,1985年。
5.
6.李本燿,〈先秦縱橫家成立之條件與評論〉,《中臺醫專學報》,第二期,1984年。
6.
3.牟宗三,〈莊子〈齊物論〉演講錄(一)〉,《鵝湖月刊》第二七卷,第七期,91年1月。
7.
2.牟宗三,〈老子《道德經》演講錄(七)〉,《鵝湖月刊》第二十九卷,第四期,92年10月。
8.
1.王煜,〈老莊對《鬼谷子》的沾益〉,《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995年。
9.
6.方世榮,江淑娟,方世杰(民91),”夥伴關係整合模型的實證研究-以中小企業為對象”,管理學報,第19卷第4期,615-645頁.
10.
5.方世榮、江淑娟(民90),「通路夥伴關係之整合模型的實證研究,管理與系統」,第8卷第2期, 203-224頁。
1.
先秦縱橫家論辯研究
2.
蘇秦與戰國縱橫家
3.
《戰國策》中縱橫家及其學說思想探論
4.
鬼谷子說服學說之運用─以《三國演義》為分析文本
5.
從區域上看戰國縱橫家之活動及其發展
6.
戰國縱橫家書彙釋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7.
《鬼谷子》思想探究
8.
《鬼谷子》方法研究
9.
南投縣社區大學整合公部門資源之營運探討
10.
張載倫理思想研究
11.
《鬼谷子》縱橫原理與現代應用
12.
嘉義市國際管樂節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及願付價格之研究
13.
台灣地區文學博物館經營管理之研究
14.
《黃帝四經》思想的現代應用:以人事行政為例
15.
戰國策策士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