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10:0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徐楓惠
研究生(外文):Feng-hui Hsu
論文名稱:從90年代地下搖滾樂看台灣另翼搖滾主體性的指涉
論文名稱(外文):A Research of Indie Rock Culture Identity from the 90's Taiwan Underground Rock Movement
指導教授:陳泓易陳泓易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ong-yi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藝術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7
中文關鍵詞:地下音樂主體性音樂季羅蘭巴特
外文關鍵詞:Live Hous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7
  • 點閱點閱:272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6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近年地下音樂勢力似已日趨整合,發聲管道在流行音樂場域中自主性提高,本研究設定以90年代開始,台灣地下音樂飆漲的年代,窺探地下音樂一路走來的流變是否是大眾文化中一種另翼文化的展現—以微弱的發聲力量對抗強大的資本體系,而台灣搖滾樂脈絡中,以地下搖滾樂團作為研究,在支配的系統裡發現台灣不同於西方搖滾的再現形式意涵。
 
  台灣搖滾樂發展是如何?承載著70年代民歌時期的自我鄉土認識主張,開始試著對自身文化作出描述;因80年代台灣經濟體制提升穩定之際,讓國內流行音樂工業漸趨成熟,成為流行音樂商業化影響90年代的唱片市場;由於70年代自我文化的關懷,加上80年代對外經濟貿易的繁榮,到了90年代,政經體制漸開的情況下,在流行音樂的範疇中,五大國際唱片相繼進駐分食國內唱片市場,然而在龐大的流行音樂工業體系中,一股微弱的力量「獨立音樂勢力」漸起,別於國際唱片公司的模式而另闢自我的創作空間,於是樂團角色藉由Pub的現場演唱自我創作曲擺脫從前西餐廳時期的配角角色,各項比賽形式或是創作發表形式:如救國團舉辦「全國熱門音樂大賽」、陸續展開的地方性音樂發表空間-「Spring Scream」、「野台開唱」「海洋音樂季」等大型發聲管道正如火如荼開展,讓有志於流行音樂創作的人士有一空間可以抒發自我。
 
  獨立音樂藉由音樂自身展現到其塑造的外部空間,所要突顯就是要強化自我主體性,最後襯托搖滾精神的展現。本文在音樂自身展現以「音」「像」的分別在第三章中探討獨立樂團自身音樂的探討,從獨立音樂的脈絡中挑選9個重要樂團來試圖加以描述其獨立音樂的發聲利器為何;另外,在音樂的展現中,空間、音樂與人的互動更能彰顯獨立音樂的主體性,在第四章中,將提出經濟性空間與自發性形塑空間於獨立音樂主體性的確立為另外一種更有力量的發聲系統。
第一章 緒論 1
1.1問題意識
1.2研究架構
小結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研究方法 9
2.1 地下VS.主流
2.2 地下音樂呈現風貌與社會文化意義
地下音樂風格運動
地下音樂發展的人物繕寫
地下音樂文化意涵
認同的傳遞
2.3研究方法—符號學、列裴伏爾的空間生產
2.4研究對象 九個樂團發跡介紹
 
第三章 從地下音樂的「音」與「像」探討地下樂團主體呈現與消匿 32
3.1消失的記憶地圖 — 「像」的消匿
3.2沒了語言,便無法自言—獨立樂團的發聲意識
3.2-1 濁水溪公社 歌曲探討
3.2-2 交工樂團 歌曲探討
3.2-3 閃靈樂團 歌曲探討
3.2-4 瓢蟲樂團 歌曲探討
3.3樂團整體意像與樂團主體意識的距離—對「擬像」宰制的抵抗
3.3-1 台式宣言— 濁水溪公社 與 夾子電動大樂隊 樂團本事
3.3-2 清透自然— Tizzy Bac 與 蘇打綠 樂團本事
3.3-3 抗議之聲-交工樂隊 樂團本事
3.3-4 低吟嘶吼-骨肉皮、1976與瓢蟲 樂團本事
3.3-5 黑暗使者-閃靈樂團 樂團本事
小結
 
第四章 地下音樂經濟體的空間探討 63
4.1經濟體外的獨立支脈
4.1-1地下音樂與音樂工業經濟體的初次遭遇
4.1-2獨立唱片在經濟體的另類發想
4.2 烏茲塔克的春天
4.2-1音樂祭、live house的空間製造
4.2-2發聲實驗場的發酵
4.3樂團時代來臨-邊緣勢力在主流音樂向獨立樂團擴張過程中的鬆動與吸納?
向音樂工業走去的地下音樂-音樂生產機制與地下音樂主體性呈現的侷限及拉扯
音樂空間
 
第五章 結論 85
5.1 吶喊後我們找回自己!?
5.2 未完成—音樂數位化後的震盪
理論專書
 
阿圖塞Louis Althusser(著)杜章智(譯),<列寧和哲學>
 
廖炳惠(編著),<關鍵詞200>,麥田出版,2003年12月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許薔薔、許琦玲(譯),神話學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許绮玲(譯),<明室-攝影札記>,台灣攝影
 
詹明信(著)吳美真(譯),<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時報出版
 
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著)洪凌(譯),<擬訪物與擬像>,時報出版
 
Paul Valéry(著)許綺玲(譯),節錄自<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台灣攝影,1999
 
賈克阿達利(Jacques Attali)(著)宋素風、翁桂堂(譯),<噪音 音樂的政治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2000
 
搖滾影音/專書
 
崔健(口述),徐淑卿(採訪整理),<Net and Books網路與書>,英屬蓋曼群島商網路與書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2004
 
Andy Bennett(著)、孫憶南(譯),<流行音樂的文化>,書林,2004
 
張釗維,<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滾石文化,2003
 
Simon Frith,<Performing rites : on the value of popular music>,Oxfor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何東洪、張釗維,「戰後台灣國語唱片工業與音樂文化的發展軌跡」收錄自<文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遠流,2000
 
瓢蟲樂團與林志堅,<瓢蟲 搖滾漫遊—地圖上的聲音>,商周,1999
 
羅悅全,秘密基地,商周出版,2000
 
翁嘉銘,<搖滾夢土•青春海岸 海洋音樂季回想曲>,滾石文化,2004
 
Ted Haimes(導),<PUNK—搖滾樂全紀錄—volume3>,華納家庭娛樂有限公司DVD,2003
 
Simon Frith,<搖滾樂社會學>,萬象圖書,1994
 
閃靈樂團著,邱立崴彙整,<閃靈王朝—台灣搖滾鬼王10年全紀錄>,圓神出版,2006/02
 
威爾•史卓(著)、蔡佩君/張志宇(譯),「音樂消費」,<劍橋大學搖滾與流行樂讀本>,商周,2005
 
 
碩博論文
 
劉世鼎,<跨國唱片公司在台灣的歷史分析: 1980-1998>,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1998
 
江國豪,<非主流音樂之台灣意識研究:以1980年代後之歌曲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2003
 
王志宏,引述自鄭建科,<都市公共開放空間之環境品質與社會生產—台北西門町地區個案>,2003/07
 
朱夢慈,<台北創作樂團之音樂實踐與美學-以「閃靈」樂團為例>,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2001
 
林怡瑄,<台灣獨立唱片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2002
 
林怡伶,<台灣流行音樂產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1995
 
報紙/雜誌報導
 
張育章,「望花補夜:台灣地下音樂發展的歷史脈絡」,中外文學,第25卷,第2期,1996年7月
 
阿多諾Adorno(著),李季舍(譯),「文化工業再探」,中外文學,第25卷,第2期,1996年7月
 
粱玉芳,「社運唱將交工樂隊散了」,聯合報,2003/10/19
 
Staurt Hall(著)黃非虹(譯),「最小的自我」,島嶼邊緣第2卷第四期
 
Simon Goddard,「 “It was a moment of frustration” Pennie Smith and Paul Simonon on the night that image was captured」,Uncut,2004/10
 
Lawrence Grossberg(著)張育章(譯),「我寧可痛苦也不願麻木不仁(下)」,島嶼邊緣,第12期
 
朱元鴻,「聽不清的切分音」,三角公園,2001/12/15,http://hermes.hrc.ntu.edu.tw/csa/journal/10/journal_park66.htm
 
Simon Frith(著)張育章(譯),「邁向民眾音樂美學」,島嶼邊緣第十一期
 
南方碩,「『地下』就是『中心』」,聯合文學,第七卷第六期,1991/04
 
郭恩慈,「空間、時間與節奏」,城市與設計學報, 第一期,1997年6月
 
網路
  
陳其彭,「以身體經驗為導向台灣文化地景觀察的初擬架構」,http://www.cycu.edu.tw/~idesign/seminar/001-9.html
 
林倩如,「天窗打開了,學習後現代--地下音樂十年化變圖考破報十載!回顧專題系列(七)」,http://publish.pots.com.tw/Chinese/CoverStory/2004/12/30/342_4cover/
 
Malaita,「濁水溪公社(LTK)音樂評介」,http://vm.rdb.nthu.edu.tw/mallok/avzone/content.asp?post_serial=427
 
瓢蟲樂團介紹,http://www.upsaid.com/underworld/index.php?action=viewcom&id=73
 
台灣音樂編年史,http://in999.com/jace-bns.htm
 
伍佰報導,http://club.pchome.com.tw/event/wubai/read.html?filed=Post_Date&Flow_no=42#2
 
中時晚報亂彈報導,http://lightning.prohosting.com/~oxcart/cgi-bin/lucy/book.cgi?31
 
友善的狗報導,2000/08/08/星報,http://home.kimo.com.tw/kayhuang2001/news/8-8htm.htm
 
音謀筆記,「從【爛頭殼】看濁水溪公社」,http://jeph.bluecircus.net/archives/004098.html
 
張育章,「美濃反水庫運動音樂記實與社會實踐—鍾永豐與交工樂隊」http://www.leband.net/works/anti_dam.htm#1(網頁已摘除)
 
閃靈官方網站http://chthonic.org/
 
閃靈雜記http://chthonic.org/sino/articles/2002-34.htm
 
音謀筆記,「與濁水溪公社一席過於嚴肅的訪談」,http://jeph.bluecircus.net/archives/004086.html
 
deadhead,「夾子號戰艦,來囉!」, http://bbs.music543.com/ournet.pl?op=article&board=TCM&name=A0UK732H
 
Tizzy Bac 介紹http://www.rockacola.com/music/album.asp?album_no=1084
 
蘇打綠介紹 http://www.willlin.com/talk/20040916.htm(網頁已摘除)
 
破報「美濃反水庫運動音樂記實與社會實踐」http://www.leband.net/article/doc14.htm(網頁已摘除)
 
Kai,「聽完骨肉皮的快樂玩-- -一個被回憶充塞的夜晚」http://www.rockacola.com/news/000909/groupie.htm
 
Scum,「這就是1976•從《1976-1》到《愛的鼓勵》」http://www.rockacola.com/news/black.asp?serial=1071
 
五月天的宣傳文宣 http://music.kingnet.com.tw/act/mayday/
 
林倩如,「合縱?連橫?震盪中的台灣音樂工業版圖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epots/71.shtml
 
林倩如,「你袂了解的董事長──兼看主流唱片公司植入樂團之聲」,
 
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epots/48.shtml (2001.11.23)
 
交工樂團官方網站http://www.leband.net/music/1999.htm#2(網站已摘除)
 
亂彈阿祥官方網站http://www.chockablock.com.tw/luantan%5Fascent/
 
潘罡,「文化界人士觀點 唱片業窘境 咎由自取」, http://www.pczone.com.tw/vbb3/archive/index.php/t-56168.html
 
Stage 複合式餐廳介紹http://www.taiwanfun.com/north/taipei/dining/0408/0408StageTW.htm (2004.8)
 
海洋音樂祭官方網站http://www.tcmusic.com.tw/ho-hai-yan/2005.htm
 
黃孫權,文化研究月報—「流行音樂:全球化下的文化、科技、與創作」,http://140.112.191.178/csa/journal/15/journal_forum13.htm#lin
 
新聞局官方網站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25585&CtNode=2774&mp=4
 
濁水溪公社官方網站http://www.ltkcommune.com/
 
第二張專輯<夾子來了>文宣 www.sonymusic.com.tw/album/gad0248/index.shtml
 
角頭音樂頁面http://www.tcmusic.com.tw/shopping/join.aspx
 
大成報報導http://thechairman.myweb.hinet.net/
 
生祥與瓦坑窯3破報報導http://publish.pots.com.tw/Chinese/currents/2004/11/29/337_cur_02/
 
林倩如,「熄燈讓位給消費,衰老的靈魂應早點不治-Pub、Club、Live House到夜店」,破報345期,2005/01/24 http://publish.pots.com.tw/Chinese/CoverStory/2005/01/24/345_06cover/
 
Rose Tour巡迴演唱會http://tramusic.com/rose/
 
張鐵志,「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http://www.ohlandscape.com/xoops/modules/news/print.php?storyid=278
 
金曲獎沿革http://www.gio.gov.tw/info/publish/bbb.htm
 
林佳宏,「『野台開唱』阿扁捧場 十全十美」,http://www.epochtimes.com/b5/4/8/2/n614334.htm,2004/08/02
 
阿扁電子報,「少年ㄝ ,實在『架』厲害」,http://www.president.gov.tw/1_epaper/93/930805.html,2004/08/05
 
鄭鏗彰,「文化產業的公共平台之可能性及經濟力—以數位音樂發展為例」,http://eusa-taiwan.org/Activity/Creative Industry/cristal.pdf,2003
 
王明輝(黑名單工作室),「從台灣流行音樂工業的結構談MP3的正當性」,http://www.alumy.com/mp3.htm,1999/12/30
 
破報,「世界可能改變搖滾樂嗎?評介《聲音與憤怒》一書」,http://www.twblog.net/inertia/archives/001065.html
 
郭芳綺,「春吶落幕 搖滾不死」,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apr/6/today-so5.htm,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2005/04/0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