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籍資料
王玉齡譯,Jean-Luc Chalumeau著,1996,《藝術解讀》,台北:遠流。
王志弘譯,Italo Calvino著,1993,《看不見的城市》,台北:時報出版。
王維潔著,2000,《路康建築設計哲學論文集》,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安原良譯,Jeff Collins文,Bill Mayblin漫畫,1998,《德布達Derrida for Beginners》,台北:立緒。
江靜玲編譯,John Pick 費約翰著,1995,《藝術與公共政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沈台訓譯,Susanne Schech & Jane Haggis著,2003,《文化與發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李根芳、周素鳳譯,John Storey 約翰.史都瑞著,2003,《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吳瑪悧譯,Kandinsky 康丁斯基著,1995,《藝術與藝術家論》,藝術家出版社。 吳瑪悧譯,Kandinsky 康丁斯基著,1998,《藝術的精神性》,藝術家出版社。 吳潛誠總校編,1998,《文化與社會》,台北:遠流。
林明澤譯,Pierre Bourdieu布厄迪著,《藝術品味與文化資產》,載於吳潛誠總校編,1998《文化與社會》,台北:遠流。
林信華著,2002,《文化政策新論-建構台灣新社會》,台北:揚智文化。
周群超譯,Paul Klee 保羅.克利著,1999,《保羅.克利教學手記》,台北:藝術家。
夏學理、凌公山、陳媛,2000,《文化行政》,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孫治本著,2004,《個人化與生活風格社群》,台北市:唐山出版社。
孫清山譯,Mike Savage & Alan Warde著,2004,《都市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郭恩慈編輯,1998,《香港空間製造》,香港:Crabs Company Limited。
張君玫、黃鵬仁譯,Robert Bocock著,2003,《消費》,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鄭美華著,2004,《文化政策與藝術管理》,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蘇昭英總編輯,《台灣縣市文化藝術發展–理念與實務》。
李醒塵著,1996,《西方美學史教程》,台北:淑馨出版社
潘淑滿著,2003,《質性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pp244-245。
蔣淑貞、馮建三譯,Toby Miller & George Yüdice著,2006,《文化政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二、文獻資料
王志弘,〈評介《建築與烏托邦:設計與資本主義的發展》〉《城市與設計學報》,1997 年6 月。 王志誠(發行人),2005,<高雄文化發聲>,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王俐容,《全球化下的都市文化政策與發展:以高雄市為例》,2006年五月22日開南大學「全球化與行政治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文化環境工作室主編,<台灣縣市文化藝術發展-理念與實務>,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縣市文化藝術發展計畫」規畫研究。
林秀姿,2002,《重讀1970 以後的台北:文學再現與台北東區》,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洪佳君,2003,《全球與在地的對話:台中市都市規劃的空間想像》,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鴻志著,2000,《地區經營管理》,建都文化。節錄自潘有諒,2001,<地方政府推動地區行銷之策略規劃研究-以燕巢鄉為例>。
陳韋妢,2003,《地區行銷與城市競爭力營造之研究》,立德管理學院 地區發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碧琳著,2001,《90年代台灣公共藝術之研究》,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文昌,2001,《公共藝術管理及其美學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品妤,2004,《地方文化產業行銷機制之研究─以消費者心理向度探討》,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俊良,2004,《臺南市歷史性城區文化資產路徑與生活文化觀光建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令正,《「Cafe」:一個見面社交場所空間形式變遷之初探—以台中市為例》,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2003前言。 張巧芳,2002,《地方文化的形成及意義-安平地區的個案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世璋,《虛構的空間文化形式—以1991 年台北市住宅類之預售屋廣告為例》,劉維公,2001,《東吳社會學報,消費文化NO.11》,東吳大學。 蔡松柏,2002,《從都市發展歷程探討竹塹城空間結構變遷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本善,2004,《論臺北市文化環境之建構與發展》,銘傳大學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Beatriz Garcia,“Urban Regeneration, Arts / Programming and Major Events: Glasgow 1990, Sydney 2000 and Barcelona 2004”,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 Vol.10, No.1, 2004。
Greg Richards and Julie Wilson,“The Impact of Cultural Events on City Image: Rotterdam, CulturL Capital of Europe 2001”,Urban Studies, Vol.41, N0.1, 1931-1951, September 2004。
HaeRan Shin,“Cultural festivals and regional identities in South Korea”,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2004, vol.22。
Bernadette Quinn,“Arts Festivals and the City”,Jan 2005。
三、報紙.資料
聯合晚報(94.4.5.)第7版。
孫瑞穗(2005.06.27)中國時報。
四、網站資料
聯合知識庫網站:http://www.krtco.com.tw/news/newspaper_(5).htm。
城市光資料來源:http://s91.tku.edu.tw/~491090535/kaohsiung/2-11.htm。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
國立台灣美術館網站http://www.tmoa.gov.tw。
藝術論壇(www.cl2000.com):http://hk.cl2000.com/?/forum。
文建會新聞稿(2006/03/29):http://www.cca.gov.tw/app/autocue/news/ culture_news_template.jsp?news_id=1143625086132。
携程旅行網(www.ctrip.com):http://big5.ctrip.com/destinations。
光州廣域市網站:http://chn.gjcity.net/e_about。
2001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官方網站:http://sub.khcc.gov.tw/containerart。
2003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官方網站:http://sub.khcc.gov.tw/~myer/action02_3.htm。
2005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官方網站:高雄市文化局網站www.khcc.gov.tw/container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