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4.18.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4 03:0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喬家駿
研究生(外文):Chiao-Chia-Chun
論文名稱:《焦氏易林》易學研究
指導教授:林文欽林文欽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5
中文關鍵詞:漢易焦氏易林焦延壽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428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5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焦氏易林》一書以其獨特之體例,於史上之易學領域中自創一格,更是象數與逸象之集大成者。此書因其特殊之性質與內容,而在歷史主流之經、史、子、集的書籍分類方法下無法建立明確之地位,導致此書於千百年以來堙沒於歷史洪流之中,鮮少人對其專書作全面之研究,故此書之要義與其歷史地位自然無法彰顯。而本論文將探討《焦氏易林》之易學特色、體例、方法與影響,企圖闡明此書不為人知之奧義與價值。本篇論文共計六章,首章緒論,講述研究動機與目的,並對相關研究資料作一現況之介紹與分析。第二章探討《易林》之作者與成書背景;欲窺《焦氏易林》之精華與價值,必需先從此書作者及成書背景著手,若是無法確定此書是位處於何時及其時代風氣與學術環境,也就無從談起此書在易學上與歷史中的貢獻;第三章剖析《焦氏易林》一書之特殊體例與特色;第四章將此書主要內容—解釋四千零九十六首林辭之方法加以分類與說明,進一步瞭解此書所蘊含之易學象數條例;第五章茲將《焦氏易林》豐富之逸象加以分析與說明;第六章則將此書獨到之處與易學上之價值與影響力,以客觀中肯之角度,予以總評。
《焦氏易林》易學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文獻探討......................................5
第四節 研究進路......................................7
第二章 《焦氏易林》作者考辨與成書背景...................9
第一節 《焦氏易林》作者辨略............................9
一、 《易林》歷代著錄...............................9
二、 《易林》作者之各家說法.........................11
(一) 為元成間人所作................................12
(二) 為崔篆所撰....................................14
(三) 東漢以後人撰,托之焦延壽........................25
(四) 東漢許峻所撰..................................28
(五) 王莽時建信天水焦延壽所撰........................28
(六) 焦延壽即《易林》之作者..........................30
(七) 爭論此說作者為誰,無所裨益.......................32
第二節 《焦氏易林》作者生平相關.........................33
一、 焦延壽生平簡介..................................33
二、 焦延壽之師承關係與易學淵源........................34
三、 焦延壽之生卒年辨析...............................37
(一) 生於昭帝始元六年,卒於成帝建始元年................38
(二) 生於武帝天漢太始年間,卒於元帝竟寧年間.............38
(三) 生於武帝太始二年,卒於元帝建昭四年................40
(四) 生於武帝太始元年,卒於成帝河平四年................40
第三節 《焦氏易林》成書與反映時代之背景..................42
一、 《焦氏易林》成書之時代背景.......................43
(一) 漢武帝末年....................................43
(二) 漢昭帝.......................................44
(三) 漢宣帝.......................................45
(四) 漢元帝、成帝..................................47
二、 《焦氏易林》反映之時代背景.......................48
(一) 政治黑暗的批判.................................48
(二) 人民現實生活的悲歌.............................50
(三) 理想安樂之社會與生活的追求......................51
第三節 本章結語......................................53
第三章 《焦氏易林》之體例與特色.........................55
第一節 《焦氏易林》要旨................................55
一、 卜筮與象數.....................................56
二、 《周易》之象數.................................57
三、 《易傳》象數論.................................58
第二節 《焦氏易林》之體例..............................65
一、 全書六十四卦爻變組成............................65
二、 以四言詩鋪陳全文................................67
(一) 首句偶句韻式...................................69
(二) 偶句韻式.......................................69
(三) 奇句韻式.......................................69
(四) 全詩一韻式.....................................70
(五) 密韻式.........................................70
(六) 交韻式.........................................70
(七) 首末句同韻式....................................71
(八) 每兩句換韻式....................................71
三、 《焦氏易林》占卜之法.............................75
(一) 焦林值日法......................................75
(二) 大衍筮卦法......................................77
(三) 代蓍法.........................................79
第三節 《焦氏易林》之特色...............................80
一、 言近意遠之特質..................................80
二、 與先驗主義有相互呼應之處..........................81
(一) 先驗哲學簡述...................................81
(二) 先驗的感性論...................................82
(三) 先驗的分析論...................................82
(四) 先驗的辨證論....................................83
(五) 《焦氏易林》與「先驗哲學」之比對..................83
三、 援用古籍所言說明林辭真義..........................84
四、 以「象數」為貫穿全篇之核心........................86
五、 擴大了《周易》之應用範圍..........................87
第四節 本章結語......................................90
第四章 《焦氏易林》釋林辭之法...........................92
第一節 運用「旁通」、「相綜」之概念.....................93
一、 「旁通」之定義.................................93
二、 「旁通」之溯源.................................93
三、 「相綜」之意蘊.................................94
四、 「相綜」之溯源.................................94
五、 「旁通」與「相綜」之連繫........................97
六、 《焦氏易林》運用「錯綜」之法....................98
七、 本節小結.....................................101
第二節 運用「先天八卦」之概念..........................102
一、 先天八卦之內涵簡述.............................102
二、 《焦氏易林》運用先天八卦之卦位..................106
三、 《焦氏易林》運用先天八卦之卦數..................115
四、 本節小結.....................................125
第三節 運用「互體」之概念............................126
一、 「互體」之定義................................126
二、 「互體」之溯源................................126
三、 《焦氏易林》運用「互體」之法...................128
四、 本節小結....................................132
第四節 運用「半象」之概念............................132
一、 「半象」之意義與溯源..........................132
二、 《焦氏易林》運用「半象」之法..................133
三、 本節小結....................................137
第五節 運用「大象」之概念............................137
一、 「大象」之定義...............................137
二、 「大象」之溯源...............................139
三、 《焦氏易林》運用「大象」之法..................140
四、 本節小結....................................143
第六節 運用「納甲」之概念............................144
一、 「納甲」之定義與簡述..........................144
二、 《焦氏易林》運用「納甲」之法..................146
三、 本節小結....................................148
第七節 運用「辟卦」之概念............................149
一、 四正卦與二十四氣..............................152
二、 辟卦與雜卦...................................153
三、 《焦氏易林》運用「辟卦」之概念.................155
四、 本節小結....................................159
第八節 本章結語....................................159
第五章 《焦氏易林》逸象探析..........................161
第一節 《焦氏易林》八卦逸象分析.......................161
一、 《焦氏易林》八卦逸象...........................162
二、 《焦氏易林》逸象產生之途徑......................177
(一) 由《周易》經傳六十四卦所用之象................177
(二) 由〈說卦傳〉、〈雜卦傳〉引伸而來之象...........177
(三) 由《左傳》所用之象而來.......................178
三、 本節小結.....................................178
第二節 《焦氏易林》集逸象之大成.......................179
一、 孟氏逸象....................................179
二、 九家逸象....................................183
三、 虞氏逸象.....................................183
第二節 本章結語.....................................188
第六章 《焦氏易林》易學之價值、影響與論文結論...........190
第一節 《焦氏易林》易學之價值與影響....................190
一、 孟喜易學之特色與貢獻...........................191
(一) 探象數之奧妙,以明立辭之本旨....................192
(二) 明卦氣卦候之徵旨,以符合人事之用................192
(三) 明究災異之深旨................................192
二、 《焦氏易林》易學之價值.........................192
(一) 《焦氏易林》以獨特之體例自創一格................193
(二) 集象數之大成.................................193
(三) 保留先秦易學精髓,擴大《周易》應用範圍..........196
三、 《焦氏易林》易學之影響.........................197
(一) 「卦變」方法之影響............................197
(二) 「焦林值日法」、「辟卦」、「納甲」、「旁通」方法之影響........199
(三) 「互體」、「半象」之法的影響...................200
(四) 「先天卦位」方法之影響........................200
(五) 「相綜」、「大象」方法之影響...................202
第二節 論文結論.....................................203
主要參考書目.........................................209
主要參考書目
一、古籍類
1.春秋‧左丘明《國語》據士禮居黃氏重雕本校刊,台北 中華書局,
西元1966年台一版。
2.漢‧焦延壽《易林》據士禮居校宋本校刊,台北 中華書局,
西元1970年第二版。
3.漢‧焦延壽《焦氏易林》收錄於《四部叢刊‧初編》冊23,台北 商務印書館,西元1945年第二版。
4.漢‧京房《京氏易傳》卷下,收錄於《四庫叢書初編》本,王雲五主編,台北 台灣商物印書館,西元1967年出版。
5.漢‧班固《漢書》據清乾隆武英殿本校刊,台北 中華書局,
西元1984年第三版。
6.漢‧班固《東觀漢記》據清乾隆武英殿本校刊,台北 中華書局,
西元1985年新一版。
7.漢‧鄭玄注《易緯乾坤鑿度》收錄於嚴靈峰《無求備齋易經集成》冊158,
台北 成文出版有限公司,西元1976年第一版。
8.晉‧王弼編、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周易‧尚書》,台北 藝文印書館,西元1955年初版。
9.晉‧王弼編、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詩經》,台北 藝文印書館,
西元1955年初版。
10.晉‧王弼編、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周禮》,台北 藝文印書館,
西元1955年初版。
11.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據清乾隆武英殿本校刊,台北 中華書局,
西元1966年第一版。
12.唐‧魏徵等撰《隋書》據清乾隆武英殿校刊,台北 藝文印書館,
西元1972年出版。
13.後晉‧劉昫《舊唐書》據清乾隆武英殿本校刊,台北 中華書局,
西元1971年第二版。
14.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冊3,台北 商務印書館,西元1968年第一版
15.宋‧邵雍《皇極經世》冊93,收錄於中國子學名著集成,台北
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西元1978年出版。
16.宋‧司馬光、元‧胡三省音註《資治通鑑》台北 啟明書局,
西元1960年出版。
17.宋‧黃伯思《東觀餘論》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50,台北
商務印書館,西元1983年出版。
18.宋‧朱震《漢上易傳》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1,台北
商務印書館,西元1983年出版。
19.宋‧朱熹《周易本義》收錄於國立故宮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台北
商務印書館,西元1975年出版。
20.宋‧羅泌《路史》,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383,上海古籍出版社,
西元1995年初版。
21.明‧王逵《蠡海集》收錄於《古今圖書集成》,台北 鼎文出版社,
西元1977年出版。
22.明‧楊慎《升庵外集》冊4,台北 學生書局,西元1971年初版。
23.明‧來知德《周易集註》冊11,卷首(上),收錄於國立故宮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 商務印書館,西元1973年出版。
24.明‧鍾惺《古詩歸》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1589,上海古籍出版社,
西元1995年初版。
25.明‧黃宗羲《周易象數論》收錄於收錄於嚴靈峰《無求備齋易經集成》冊115,台北 成文出版有限公司,西元1976年第一版。
26.清‧朱彝尊《經義考》(上),日本京都 中文出版社,西元1978年出版。
27.清‧李鄴嗣《杲堂文詩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西元1988 年第一版。
28.清‧惠棟《易漢學》北京 中華書局,西元1985年出版。
29.清‧乾隆敕撰《四庫全書總目》台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西元1981年12月出版。
30.清‧張惠言《張惠言易學十書》(上、下冊),台北 廣文書局,西元1977年
7月出版。
31.清‧焦循《易圖略》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27,上海古籍出版社,西元1995年初版。
32.清‧李銳《周易虞氏略例》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28,上海古籍出版社,
西元1995年初版。
33.清‧翟雲升《焦氏易林校略》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242,
上海古籍出版社,西元1995年初版。
34.清‧丁晏《易林釋文》收錄於嚴靈峰《無求備齋易經集成》冊153,台北
成文出版有限公司,西元1976年第一版。
35.清‧吳翊寅《易漢學考》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39,上海古籍出版社,西元1995年初版。
36.清‧陳壽熊《讀易漢學私記》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冊34,上海古籍出版社,西元1995年初版。
37.民國‧張純一《墨子集解》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西元1971年2月初版。

二、易學相關專著(依出版日期先後順序排列)
1.馬宗霍《中國經學史》台北 商務印書館,西元1966年出版。
2.屈萬里《先秦漢魏易例述評》台北 學生書局,西元1969年4月初版。
3.胡適《胡適選集‧考據》台北 傳記文學社,西元1970年初版。
4.鄭燦《訂正易經來註圖解》台北 松立印刷有限公司,西元1971年9月出版。
5.徐芹庭《虞氏易述解》台北 五洲出版社,西元1974年2月出版。
6.杭辛齋《學易筆談》台北 廣文書局,西元1974年12月出版。
7.徐芹庭《兩漢十六家易注闡微》台北 五洲出版社,西元1975年出版。
8.鄭燦《易學啟蒙》台北 中國孔學會,西元1975年11月出版。
9.陳炳元《易鑰》台北 弘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西元1976年初版。
10.尚秉和《周易尚氏學》台北 老古文化事業公司,西元1981年7月台一版。
11.周大利《周易要義》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西元1981年11月初版。
12.閆修彖《易經的圖與卦》台北 五洲出版社,西元1983年2月出版。
13.劉大鈞《周易概論》山東 齊魯出版社,西元1986年5月第一版。
14.牟宗三《周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函義》台北 文津出版社,西元1988年
4月出版。
15.朱伯崑《易學哲學史》台北 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西元1991年9月
出版。
16.李煥明《易經的生命哲學》台北 文津出版社,西元1992年3月初版。
17.黃慶萱《周易縱橫談》台北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西元1995年3月初版。
18.徐道一《周易科學觀》北京 地震出版社,西元1995年5月初版。
19.章權才《兩漢經學史》台北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西元1995年5月
初版。
20.鄧球柏譯著《白話焦氏易林》,湖南 岳麓書社,西元1996年10月初版。
21.張善文《象數與義理》台北 洪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西元1997年
1月出版。
22.張其成《易圖探秘》北京 中國書店,西元1999年1月初版。
23.王新春《周易虞氏學》台北 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西元1999年2月出版。
24.傅隸樸《周易理解》台北 商務印書館,西元1999年10月出版。
25.南懷瑾‧徐芹庭《周易今註今譯》台北 商務印書館,西元2000年8月出版。
26.林文欽《周易時義研究》台北 國立編譯館,西元2002年10月出版。
27.郭彧《京氏易傳導讀》山東 齊魯書社,西元2002年10月出版。
28.張善文‧黃壽祺《周易譯注》台北 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西元2002年
12月初版二刷。
29.朱伯崑《易學基礎教程》北京 九洲出版社,西元2003年2月第四版。
30.張其成《象數易學》北京 新華書店,西元2003年6月第一刷。
31.張善文‧馬重奇《周易漫談》台北 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西元2004年7月初版第三刷。
32.尚秉和注‧常秉義點校《焦氏易林注》北京 光明日報出版社,西元2005年
5月第一版。
33.尚秉和《焦氏易詁》北京 光明日報出版社,西元2005年5月第一版。
34.陳良運《焦氏易林詩學闡釋》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西元2005年5月
第1版。

三、其他類(依出版日期先後順序排列)
1.威爾‧杜蘭著、許大成等合譯《西洋哲學史話》台北 協志出版社,
西元1972年第十六版。
2.錢鍾書《管錐編》冊2,台北 蘭馨室書齋出版,西元1978年初版。
3.楊家駱主編《論語古注集箋》台北 鼎文書局,西元1981年3月第三版
4.熊十力《讀經示要》(下冊)台北 明文書局,西元1987年再版。
5.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上、下冊)高雄 復文圖書出版社,西元1991年
9月再版。
6.聞一多《聞一多全集》文學史編,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西元1993年第一版。
7.張志偉《西方哲學史》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初版社,西元2002年第一版。
8.《道藏》冊三十六,上海書店,西元2004年10月出版。
9.瀧川龜太郎《史記會註考證》臺北 大安出版社,西元2005年1月初版第四刷。
10.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收錄於陳良運《焦氏易林詩學闡釋》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西元2005年5月第一版。

四、期刊(依刊登日期先後順序排列)
1.李周龍〈現存易林研究〉《孔孟學報》第57期,西元1989年3月,頁177-215。
2.張善文〈闡發漢《易》之大蘊〉《周易研究》西元1995年第2期,頁80-83。
3.張其成〈「象數」與「義理」新論〉《哲學研究》西元1995年第10期,頁64-68。
4.吳前衡〈春秋筮法〉《中國哲學史》西元1996年第4期,頁54-61。
5.王新春〈試論虞氏易學「旁通說」的易理內涵〉《周易研究》第29期,
西元1996年,頁6-18。
6.周立昇〈虞氏易學旁通說發微〉《中華易學學刊》第17卷第4期,
西元1996年,頁29-34。
7.連鎮標〈焦延壽易學淵源考〉《周易研究》第27期,西元1996年,頁3-9。
8.尉遲治平〈《易》筮溯源〉《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第29期,西元1996年,頁74-78。
9.王興業〈試論十二辟卦〉《周易研究》第31期,西元1997年,頁3-8。
10.林忠軍〈論象數易學演變、特徵及其意義〉《學術月刊》西元1997年第7期,
頁21-30。
11.張文江〈《管錐編‧焦氏易林》讀解〉《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
西元1997年第4期,頁136-144。
12.牛占珩〈重視經濟問題的易學名著:《焦氏易林》〉《周易研究》西元1998年
第1期,頁65-79。
13.張濤〈西漢後期象數易學興起的自然生態和社會政治的根源〉《周易研究》
第38期,西元1998年,頁47-51。
14.陳良運〈中國文學史之遺珠--《焦氏易林》四言詩研究之一〉《人文雜誌》
西元1998年第5期,頁123-129。
15.陳良運〈論漢代傑出詩人焦延壽〉《南昌大學學報》第30卷第2期,
西元1999年6月,頁97-105。
16.陳良運〈焦延壽思想淵源考辨—兼證《焦氏易林》產生年代〉《江西師範大學學報》第33卷第1期,西元2000年,頁33-40。
17.張清宇〈錯綜不變組和散卦卦序結構〉《哲學研究》西元2000年第12期,
頁68-72。
18.蕭漢明〈論《京氏易傳》與後世納甲筮法的文化內涵〉《周易研究》第44期,
西元2000年,頁22-31。
19.吳懷祺〈漢《易》與《漢書》〉《齊魯學刊》西元2001年第3期,頁113-119。
20.張文智〈京氏易學中的陰陽對待與流行〉《周易研究》第52期,西元2002年
頁39-47。
21.潘萬木〈《左傳》的卜筮敘述模式〉《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6卷第4期,
西元2001年7月,頁19-25。
22.陳良運〈《易林》幾與《三百篇》並為四言詩矩矱〉《周易研究》第55期,
西元2002年,頁64-71。
23.王新春〈哲學視野下的漢易卦氣說〉《周易研究》第56期,西元2002年,
頁50-61。
24.羽離子〈《易林》古繇詩的藝術美〉《中國文化月刊》第269期,西元2002年
8月,頁93-108。
25.倪南〈象數易道論綱〉《周易研究》西元2003年第4期,頁32-44。
26.陳華光〈西漢梁國的《易》學大師焦延壽〉《人物春秋》,西元2003年第2期,頁68-70。
27.魏冬〈周易筮法中的預測哲學批判〉《西藏民族學院學報》第24卷第2期,
西元2003年3月,頁76-83。
28.王新春〈卜筮與《周易》〉《周易研究》第62期,西元2003年6月,頁26-35。
29.劉彬〈「月體納甲」說考〉《中州學刊》第136期,西元2003年7月,頁143-146。
30.陳昌文〈卜筮之辭的藝術特徵及其對古代文學的影響--《焦氏易林》新論〉
《學術探索》,西元2003年11月第11期,頁28-30。
31.汪顯超〈《周易》中爻芻議〉《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第29卷第6期,
西元2004年,頁66-70。
32.方爾加〈《焦氏易林》之管見〉《周易研究》第64期,西元2004年,頁13-18。
33.王雨田〈易筮系統‧周易邏輯‧易象科學〉《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第7卷
第3期,西元2004年5月,頁5-12。

五、論文(依出版日期先後順序排列)
1.徐芹庭《漢易闡微》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西元1974年。
2.唐玉珍《左傳‧國語引《易》考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西元2000年。
3.李鴻儒《周易爻變思想研究》私立東吳大學中文學系碩士論文,西元2003年。
4.楊淑瓊《虞翻易學研究—以卦變和旁通為中心的展開》國立中興大學中文學系碩士論文,西元2003年。
5.廖婉利《虞翻易學思想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西元2004年6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