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專書、期刊)
三民鄉公所(1987)《三民鄉志》,高雄:三民鄉公所。
三民鄉志編輯委員會(1996)《三民鄉志》,高雄:三民鄉公所。
王秋原、趙建雄、何致中(1997)〈區域地理研究的探討〉《區域地理研究的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地理學報》(22),83-102。
不著撰人a (1957)《清會典臺灣事例》,文叢第226種,臺北市:臺銀經研室。
不著撰人b (1957)《安平縣雜記》,文叢第52種,臺北市:臺銀經研室。
卞寶第(1957)〈閩嶠輶軒錄〉《臺灣輿地彙鈔》,87-92,文叢第216種,臺北市:臺銀經研室。
井出季和太,郭輝譯(2003)《日據下之臺政》,臺北市:海峽學術。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1993),《台灣鄒族的風土神話》,臺北市:臺原出版。
千タ岩助太郎(1988)《台灣高砂族の住家》,臺北市:南天書局。
石萬壽(1990)《台灣的拜壺民族》,臺北市:台原出版社。
石萬壽(1991)《甲仙鎮海軍墓勘查研究》,臺北市:內政部民政司史蹟維護科。
平臺紀略(1961)《欽定平定臺灣紀略》,文叢第102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必麒麟(W. A. Pickering);陳逸君譯述(1999)《歷險福爾摩沙》,臺北市:原民文化。
伊能嘉矩原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 (1985)《台灣文化誌》,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私法物權(1963)《臺灣私法物權編》,文叢第150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安倍明義(1992)《台灣地名研究》,臺北市:武陵。
吳密察(1990)《台灣近代史研究》,台北縣:稻鄉出版社。
吳進喜、李明賢、許淑娟(1997)《高雄縣聚落發展史》,高雄縣:高雄縣政府。
余瑞明(1997)《台灣原住民曹族卡那卡那富專輯》,高雄縣:三民鄉公所。
林滿紅(1997)《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市:聯經。
季麒光(1970)《臺灣輿地彙鈔-臺灣雜記》,文叢第216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周鍾瑄(1957)《諸羅縣志》文叢第141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近藤正乙著,張旭宜譯(1995)〈臺灣總督府的「理蕃」體制和霧社事件〉《臺北文獻》,直字第111期,163-184。
柯志明(2001)《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市:中研院社研所。
茂林鄉公所(2002)《茂林鄉志》,高雄:茂林鄉公所。
范咸(1961)《重修臺灣府志》,文叢第105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施添福(1994)〈揭露臺灣島內的區域性:歷史地理學的觀點〉《中等教育》(45),62-72。
施添福(1998)〈《臺灣堡圖》日本治臺的基本圖〉《臺灣堡圖》上,未編頁。
施添福(2000)〈地域社會與警察官空間:以日治時代關山地方為例〉《東台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資料》,1-36。
清代臺灣大租(1963)《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文叢第152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清奏疏(1968)《清奏疏選彙》,文叢第256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張旭宣(1994)<山地開發現狀調查與《山地開發現狀調查書》介紹>《館藏與臺灣史研究論文發表研討會彙編》,臺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編印。
鹿野忠雄,楊南郡譯(2005) <山岳的子民-布農族>《重現台灣史》,臺北市:少年台灣雜誌社。
陳正祥(1993),《臺灣地誌》,臺北市:南天。
陳金田譯(1990),《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第一卷,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國川(1991),我國國中地理教材的主題和地理概念分類,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7),1-37。
陳國川(1995),地理教材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院。
陳錦榮編譯(1978)《日本據臺初期重要檔案》,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壽祺(1960)《福建通志台灣府》,文叢第84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陳壽琪(1957),《福建通志臺灣府》,文叢第84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國學文獻館主編(1993)《台灣研究資料彙編》,臺北市:聯經。
黃叔璥(1957)《臺海使槎錄》,文叢第4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曾振名、童元昭主編主編(1999)《噶瑪蘭西拉雅古文書》,臺北市:臺大人類系。
溫吉編譯(1957)《臺灣番政志》,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1995)《台灣布農族風俗圖誌》,臺北市:常民文化出
版。
鄧傳安(1957)《蠡測彙鈔》,文叢第9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文叢第276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7)《清一統志臺灣府》,文叢第68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2001),《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四卷,鄒族,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2003a),《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第一冊,排灣族,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2003b),《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第五冊,排灣族,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謝金鑾(1961)《續修臺灣縣志》,文叢第140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謝繼昌等(2002),高雄縣原住民社會與文化,高雄:高雄縣文化局。
簡炯仁(1998)《高雄縣的開發與族群關係》,高雄縣: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簡炯仁(2004)《高雄縣旗山地區的開發與族群關係》,高雄縣:高雄縣政府。
劉良璧(1957)《重修福建臺灣府志》,文叢第74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劉銘傳(1957)《劉壯肅公奏議》,文叢第27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劉澤民、陳文添、顔義芳編譯(2001)《臺灣總督府檔案平埔族關係文獻選輯》,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藤井志津枝(1997)《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理蕃政策》,台北市:文英堂。
(中文論文)
田靈生(2002)〈久美聚落文化變遷發展過程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汪明輝(1989)〈阿里山鄒族傳統社會的空間組織〉,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汪明輝(2000)〈鄒族之民族發展----一個台灣原住民族主體性建構的社會、空間與歷史〉,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進喜(1999)〈高雄縣二仁溪流域的開發與區域特色:1895年以前〉,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阮琡婷(2002)〈嘉義縣新港鄉中洋村、三間村的區域地理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周麗娜(2003)〈台南縣佳里鎮的土地開發與聚落發展〉,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美鈴(1998)〈嘉義平原的聚落發展〉,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許淑娟(2003)〈國家與地方:旗山鄉街的時空發展過程(1700s-1945)〉,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許凱雯(2002)〈堪卡那福部落布農族之族群關係〉,臺南師範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曾國明(2002)〈日治時代楠梓仙溪中游地區的土地開發與區域特色之形塑〉,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秀娟(2004)〈北門鄉的產業發展與土地利用的變遷〉,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瓊慧(2000)〈屏東平原農業土地利用的轉變:1950-1990年代 以蓮霧檳榔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賴建戎(2003)〈臺灣南鄒沙阿魯阿族社會文化之研究-以高雄縣桃源鄉為例〉,臺南師範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顏浩義(2004)〈台灣布農族Tamahu聚落近代文化變遷之研究---以氏族移動、宗教信仰改宗為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西文期刊)
Cebon, P., Risbey, J.(2000) Four views of“regional”in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10:211-220。
Cleary, M.(2003) Land codes and the state in French Cochinchina c. 1900-1940, 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29(3):356-375。
Giblert, A.(1988)The New Regional Geography in English and French Speaking Countries,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12(2):208-228。
Hart, J. F.(1982)The Highest Form of the Geography’s Art,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72(1):1-29。
Paasi, A.(2002)Place and Region: regional worlds and words, Progress of Human Geography, 26(6),802-811。
Paasi, A.(2003)Region and place: regional identity in question, Progress of Human Geography, 27(4),475-485。
Scott, H. V.(2003) Contested territories: arenas of geographical knowledge in early colonial Peru, 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29(2):166-188。
Wishart, D.(2004)Period and region,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8(3):305-319。
(日文專書)
千千岩助太郎(1988)《臺灣高砂族の住家》,臺北市:南天。
伊能嘉矩(1904)《台灣蕃政志》,臺北市:南天。
松下芳三郎(1924)《臺灣樟腦專賣志》,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高雄州(1922)《高雄州要覽(大正十一年)》,高雄市:臺南新報社。
高雄州(1927)《高雄州要覽(昭和二年)》,高雄市:臺南新報社。
高雄州(1933)《高雄州要覽(昭和八年)》,高雄市:臺南新報社。
高雄州(1939)《高雄州要覽(昭和十四年)》,高雄市:臺南新報社。
高雄州(1997)《蕃人所要地調查書》,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移川子之蔵等(1935)《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硏究》,東京:刀江書院。
臺灣日日新報社(1921)《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總督府(1999)《臺灣總督府行政區域便覽》,臺北市:成文。
臺灣總督府山地開發調查委員會(1937)《第一回山地開發調查委員會概況》,臺北市:臺灣總督府山地開發調查委員會。
臺灣總督府山地開發調查委員會(1938)《第二回山地開發調查委員會概況》,臺北市:臺灣總督府山地開發調查委員會。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1910),理蕃概要,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28)《森林計畫事業規程》,臺北市: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31)《臺灣林業ノ基本調查》,臺北市: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37)《森林計畫事業報告書》,上卷,臺北市: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37a)《森林計畫事業報告書》,下卷,臺北市: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1937)《蕃地開發調查概要竝高砂族所要地調查表》,臺北市: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1937a)《高砂族調查書》第二編,臺北市: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1995)《理蕃誌稿》,第一卷,臺北市:南天。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33)《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一編,臺北市: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95a)《理蕃誌稿》,第二卷,臺北市:南天。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95b)《理蕃誌稿》,第三卷,臺北市:南天。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95c)《理蕃誌稿》,第四卷,臺北市:南天。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37~1943)《高砂族授產年報》,昭和12~19年版,臺北市: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蕃薯藔廳(1906)《蕃薯藔第一統計書》,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5)《臺灣土地慣行一斑》,第一編,臺北市: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藤崎濟之助(1930)《臺灣の蕃族》,東京:國史刊行會。
(地圖、報紙與網站)
中央研究院,《臺灣歷史文化地圖系統》第一版,(台北,中央研究院,2003年9月)。
阿緱廳報
高雄州報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
臺灣堡圖
蕃地地形圖
蕃薯藔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