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49.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2 12:4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蘇鈺瑛
研究生(外文):SU.YU-YING
論文名稱:儲備教師尋職經驗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My Dream as Being A Teacher - Case Study of Reserved Teachers' Job Search Experience
指導教授:蔡培村蔡培村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成人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成人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0
中文關鍵詞:儲備教師 尋職經驗 生涯發展 生涯選擇 生涯阻礙
外文關鍵詞:reserved teacherjob search experiencecareer developmentcareer choicecareer obstacl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8
  • 點閱點閱:171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3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1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探討儲備教師在其生涯選擇路上之尋職經驗,藉由儲備教師的生命經驗來瞭解其尋職的心路歷程。從記錄儲備教師為何選擇教職之緣由,至經歷師資養成教育、實習,準備教師甄試期間及對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等一連串歷程,以窺視其心境轉變之歷程,並讓這群追夢者之尋職心路歷程得以被社會看見,促使相關當局思及解決之道並予以有效落實。本研究用深度訪談法來蒐集研究參與者的尋職經驗,並以生命故事的型態呈現,希冀藉由受訪者的敘說,能貼近其生命經驗。而研究者根據六位受訪者所蒐集的資料,並加以分析後,歸納整理出本研究的結果發現:
一、個人與環境影響儲備教師生涯選擇
二、社會支持是影響儲備教師生涯選擇的關鍵
三、角色楷模與認同對象影響儲備教師參與儲備經驗
四、儲備教師尋職階段之心理現象
五、儲備教師會調整心態,積極面對未來
六、對師培政策持質疑態度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儲備教師本身
二、師資培育單位
三、教育行政機關
四、政府當局
最根本的解決之道,是政府改善產業體質,努力拚經濟。擴充就業機會,提升各行各業的薪資待遇,大學生才不會一窩蜂搶教職,「流浪教師」的問題才能真正有效解決。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reserved teachers"(the so-called nomadic teachers")job-search experience in their career choice, and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job search via reserved teachers’ life experience. The research first focused on the reasons why they chose to be a teacher, later on how they cam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qualified, interned, got ready to take the select exams, and drew up their future career. The research tried to find out how their mood changed, and unveil these dream seekers’ job search experience, finally make the authorities solve and implement concerning policies. Qualitative methods of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were used. The findings from the interviews with these reserved teachers are reported as life stories to get closer to their life experience.
By summarizing up and analyzing the materials, this research has drawn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conclusions:
1. Individual and environment affect reserved teachers’ career choice
2. The key of career choice of reserved teachers is supportive environment
3. Role modal and identification object affect reserved teachers’ experience of reserving
4. Reserved teachers clinch career obstacle by transforming their emotions
5. Reserved teachers seek future career between ideal and reality
6. Problems of reserved teachers are regarded as supply exceeds the demand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1. Suggestions to the reserved teachers:
2. Suggestions to the Teacher Education Center:
3. Suggestions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Education:
4. Suggestions to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he primary solution is to change the condition of industry, expand job creation, and raise the overwhelming wage. By doing so, college students won’t follow the herd instinct to be teachers; problems of reserved teachers can be solved for good.
目 錄

第一章 楔子: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2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5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生涯發展與選擇 11
第二節 儲備教師生涯選擇之相關研究 19
第三節 生涯阻礙對個體之影響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策略 37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方法 37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3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2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4
第五節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46
第六節 研究的信度、效度檢核 51
第四章 他(她)們的生命故事 53
第一節 哲松的故事—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53
第二節 幼芳的故事—永遠的理想老師 61
第三節 儀清的故事—許我一個教師夢 70
第四節 鈞慧的故事--不願再流浪 78
第五節 羽伶的故事—我的未來不是夢 85
第六節 勁廷的故事—築夢踏實 94
第五章 綜合分析與討論 101
第一節 儲備教師生涯選擇相關因素分析 101
第二節 儲備教師尋職歷程之分析 109
第三節 尋職歷程障礙經驗之因應 119
第四節 統整分析-儲備教師尋職生涯階段分析 12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31
第一節 結論 131
第二節 建議 136
第三節 研究過程的省思 141

參考文獻 144
一、中文部份 144
二、英文部分 148

附錄次 150
附錄一 訪談大綱(前導性研究) 150
附錄二 訪談大綱(正式研究) 152
附錄三 參與研究同意書 153
附錄四 訪談手札 154
附錄五 研究者日誌 155
附錄六 故事完成檢核表 156

表目次

表2-1 學者對「生涯」的定義 11
表2-2 職前教育階段與教育實習階段學習重點 20
表2-3 84學年至93學年度各類師資培育數量 22
表2-4 教師甄選九大弊端 23
表2-5 出現「流浪教師」的論文摘要一覽表 26
表2-6 Weiner歸因理論的三向度分析 32
表3-1 受訪者基本資料與訪談時間一覽表 41
表3-2 本研究資料編碼的特定符號及其意義說明 50
表3-3 資料分析範例 50
表5-1 教育實習階段所經歷的重要事件及其反應 105
表5-2 準備教師甄試期間狀況一覽表 126
表5-3 謀職階段的反應 126
表5-4 名落孫山至今的反應 128

圖目次

圖5-1 儲備教師尋職生涯階段脈絡圖 124
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百合(2003)。高雄縣市已婚女性代課教師不連續就業之歷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家通(2005)。多元化教育改革趨勢與問題。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2),4-7。
孔祥嘉(2003)。檳榔西施生涯選擇、就業歷程及生活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史英(2005)。看「儲備教師」的方法:從流浪教師遊行談起。人本教育札記,193,32-35。
天下雜誌(2006)。不再平凡。擷取日期95年3月21日。網址http://www.tz.gov.cn/misc/2004-05/18/content_650.htm
台灣省教育會(2006)。教改總體檢「每月一報」第3報--「台灣師資培育的神話」記者會。台灣教育,637,33-36。
朱瑞玲(1989)。「面子」壓力及其因應行為。載於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台北:桂冠。
朱柔若(1998)。社會變遷中的勞工問題。台北:揚智。
江文瑜(1995)。口述歷史法。輯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江宜娜(2004)。以系統動力探討我國教育系統師資供需失衡之研究。私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昭青(2006,1月18日)。新生兒少30%,師資反增5倍。中國時報,C4版。
李如雯(2005)。遺落的尊嚴。張老師月刊,334,68-70。
吳芝儀譯(1996)。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
吳芝儀(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嘉義:濤石。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9)。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明清(1994)。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
吳惠玲(2003)。失業者的尋職過程與工作期待。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天元、邱柏樹、樊學良(2004)。準職業類科教師理想生涯發展的策略。中等教育,55(5),122-134。
林幸台(1993)。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林逸青(1997)。女性教育主管生涯發展障礙及學習需求之研究。國立高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39-262。高雄:復文。
林美珠(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林佳蓉(2001)。幼兒教師任教職志、工作壓力及社會支持之質性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縣。
林麗娟(2005)。台閩地區中小學教師人力需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政逸(2005)。流浪教師如何不再流浪。師友,458,58-59。
林志成(2006年4月2日)。拼流浪教師,應考人數暴增。中國時報,A10版。
邱美華與董華欣(1997)。生涯發展與輔導。台北:心理。
周愚文、黃政傑、林鎮坤、方永泉(2003)。師資培育與甄選:追求多元專業化的師資。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編),教育發展的新方向,頁165-191。台北:心理。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 巨流。
孫曜樟(2006年1月18日)。教改團體:教育不是買賣。國語日報,第2版。
孫曜樟(2006年2月8日)。儲備教師獲聘率,去年僅一成。國語日報,第2版。
高淑清(2002)。教育研究(二)質性教育研究。載於楊國賜(主編),新世紀的教育學概論:科技整合導向,頁518-576。台北:學富。
高敬文(1999)。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徐宗國(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紀淑和(1999)。實習教師之教育實習歷程及工作要領。教育實習輔導,5(1),23-24。
教育部(2003a)。師資培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b)。師資培育法施行細則。台北:教育部。
張鈿富(1991)。從方法論的省思談質的研究。教育研究,17,22-31。
張添洲(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五南。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頁314。台北:東華。
張豐儒(1999)。國小女姓代課教師的生命史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錦弘(2003a,十月七日)。八成教師耳聞甄選內定、關說、送紅包。聯合報,A6版。
陳秉華(1996)。自我統合諮商改變歷程個案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9,77-116。
陳果真(2000)。搶救國小師資荒:並多管齊下解決教師調動、流浪教師問題。師說,148,4-8。
陳彥文(2004)。台灣地區國中小師資供需機制之研究。國立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康宜(2005年8月28日)。師資供過於求,教部提師培統計年報。國語日報,第2版。
許育光(2000)。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性思考和互為主體的觀點出發。輔導季刊,36(4),17-26。
畢恆達(2001)。社會研究的研究者與倫理。載於嚴祥鸞(主編),危險與秘密,頁31-91。台北:三民。
莊慧美(1998)。國小女性教師在工作、家庭、及進修角色之衝突及適應歷程之分析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郭添財(2004)。流浪教師的困境與因應:論教師甄選制度的改革。師友,447,38-39。
郭添財(2005年6月12日)。焦點新聞:我看流浪教師遊行。中央日報,第3版。
黃中天(1991)。生涯與生活。台北:桂冠。
黃瑞琴(1999)。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羨斐(2000)。婚前性行為內在衝突之分析研究—以大學校園女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英忠(2001)。現代管理學。台北:華泰文化。
黃啟仁(2003)。流浪教師的春天在哪裡?師友,435,30-33。
楊朝祥(1989)。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楊惠婷(2001)。藥物濫用青少年生涯發展歷程與生涯建構之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益風(2005)。尋找流浪教師特別報導-低階競爭,流浪教師現象的另一塊大拼圖。張老師月刊,334,66-68。
翟智怡(2001)。高中職女姓校長生涯發展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佳慧(2004)。成人生涯阻礙因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遠見雜誌(2006)。新塞翁學。擷取日期95年2月28日。網址http://www.gvm.com.tw
歐用生(1995)。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蔡培村(1998)。終身學習與教師生涯發展。台灣教育,565,14-26。
劉華娟(2001)。成為一個老師:一個生手追尋教師意涵的歷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閱音(2005)。屢戰屢敗豐盈了自己。張老師月刊,334,70-72。
賴清標(2003)。教育實習。台北:五南。
韓國棟(2006年2月8日)。全國流浪教師,高達5萬758人。中國時報,C4版。
顏志峯(2004)。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師資培育政策趨向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Sharf, R. S. (1998)/李茂興譯(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台北:弘智。(原著於1997出版)461-502。

二、英文部分

Atkinson(1998):The life story interview. Thousand Oaks,CA:Sage. London,Manuel(1993).Relationships between career motivation, empowerment and support for career development.Journal of 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66,55-69.
Kivinen, O., Ahola, S., & Kankaanpaa, A. (1995), Current and future demand for graduates-Problem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European Jounal of Education, Vol.30, pp.187-201.
Lazarus R.S. & Lazarus B.N. (1994).Passion and Reason:Making Sense of Our Emotion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M. & Noe,R.A.(1997).Career motivation theory :An update and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5(1),61-80.
London,M.(1997).London’s career motivation theory:an update on measurement and research.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5(1),61-80.
London,Manuel.(1997). Overcoming Career Barriers.A Modelof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Process for Realistic Appraisal and Constructive Coping.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v24 nl, p25-38.
London,Manuel(1998).Career barriers:how eoplexperience,overcome,and avoid failure.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Lofland, J.&Lofland, L. H.,(1984,p.8)Analyzing social settings:A guide to qualita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t.Belmont,CA:Wadsworth.
Ottfredson, L. S. (1996). A theory of circumscription and compromise. In D. Brown and L. Brooks(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3rd ed., pp. 179-232).San Francisco:Jossey-Bass.
Roe, A., & Lunneborg, P. W. (1990).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career
choice. In D. Brown, L. Brooks, & Assoc.(Eds.),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Riemer, J. W.(1977),Varieties of opportunistic research.Urban Life,5,467-477.
Rosenbaum, J. (1989). Family dysfunction and female delinquency. Crime and delinquency, 35, 31-34.
Super, D. E. (1990).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In D.Brown, L. Brooks, & Assoc.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2nd ed, p. 197-261).
Tiedeman, D. V., & O’Hara, R. P. (1963). Career development: Choice and adjutment. New York: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Warr, P., P. Jackson, & M. Banks (1988) “Unemployment and Mental Health:Some British Studie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44(4), 47-67.
Wayne, A. J. (2000), Teacher supply and demand-Surprises from primary research. Retrieved April 17,2002, from http://epaa.asu.edu/epaa/ v8n47
.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果真(2000)。搶救國小師資荒:並多管齊下解決教師調動、流浪教師問題。師說,148,4-8。
2. 陳秉華(1996)。自我統合諮商改變歷程個案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9,77-116。
3. 張鈿富(1991)。從方法論的省思談質的研究。教育研究,17,22-31。
4. 紀淑和(1999)。實習教師之教育實習歷程及工作要領。教育實習輔導,5(1),23-24。
5. 林美珠(2000)。敘事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6. 李如雯(2005)。遺落的尊嚴。張老師月刊,334,68-70。
7. 史英(2005)。看「儲備教師」的方法:從流浪教師遊行談起。人本教育札記,193,32-35。
8. 王家通(2005)。多元化教育改革趨勢與問題。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2),4-7。
9. 許育光(2000)。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性思考和互為主體的觀點出發。輔導季刊,36(4),17-26。
10. 閱音(2005)。屢戰屢敗豐盈了自己。張老師月刊,334,70-72。
11. 葉石濤 《臺灣文學史綱》 高雄:文學界雜誌社 1993年9月5日
12. 黃得時<臺灣詩學之演變>《孔孟月刊》21卷第12期 頁44-49
13. 夢痕<臺灣詩報與臺灣詩薈>《臺灣文獻》6卷2期 頁65-74
14. 王文顏<光復前臺灣詩社的時代價值>《文訊月刊》第18期 頁43-49
15. 黃志民<詩社活動現象及其意義>《文訊月刊》 第18期 頁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