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7.13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6 02:0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羅笙豪
研究生(外文):Sheng-Haur Lo
論文名稱:空間中介轉換器:羅笙豪2006創作自述
論文名稱(外文):The Switch of Spaces Bridging
指導教授:盧明德盧明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ing-Te L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3
中文關鍵詞:連結虛擬轉換器科技幻境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篇創作論述為作者針對2002年至今,數件視覺藝術作品製作後的心得與探究,中心思想在於回溯作者作品背後的隱含語彙,以及將過去與現在的創作脈絡做一串聯整理。
本篇創作自述述約略分為三個主要探討部分,一是作者自身慾望與現實環境的衝突及連結;二是科學技術對於作者創作中的潛在影響;三是作者由慾望與科技所構築之科幻性創作思維的敘述。以下對此三個部分做概略說明:
1. 自身慾望與現實環境的衝突及連結。
人的慾望對於作者來說,是「實踐」的原動力,而現實的狀態往往是激發慾望的助力,慾望與現實的互涉及拉扯過程當中,創作行為於是產生。
2. 科學技術對於作者創作中的潛在影響。
科學技術的日漸發展,影響了整個社會的脈動,人類的生存活動也普遍的受到科技的左右,尤其是由數位科技所產生的資訊媒體,成為了連結起人與人、人與科技的重要介面。本篇創作自述中,作者藉由數位化、資訊化的觀點,思考其創作中對科學技術與資訊社會的反映。
3. 慾望與科技所構築之科幻性創作思維。
藉由數位科技的輔助,人得以將其自身現實慾望在虛擬世界中擬造顯現,在這個由科技所營造的幻境之中,人能夠任其想像恣意生長,創作就如同虛擬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想像力得以獲得滿足與發揮,並藉著科幻性的探討,對科學與人本兩個面向,以視覺創作方式做一連結與探究。
本篇作者以自身的角度分析其創作的根源與理念,輔之以數種學術領域中所摘錄引用的的理論文句,企圖以文字的形式勾勒出其對於自身創作思維的輪廓。
博碩士論文上網授權書……………………………………………………………Ⅰ
學位考試委員審定書………………………………………………………………Ⅱ
誌謝…………………………………………………………………………………Ⅲ
本文摘要……………………………………………………………………………Ⅳ
目次…………………………………………………………………………………Ⅴ
圖次…………………………………………………………………………………Ⅶ

前言…………………………………………………………………………………1
一、慾望新世紀…….…………………………………………………………...3
(一)回到未來…………………………………………..…………………………..4
1. 時光機器…………………………………………………….………………..4
2. 明日世界……………………………………………………….……………..7
(二)超級夢幻產物……………………………………………………..…………..9
1. 空間中介轉換器……………………………………………….……………..9
2. 微電腦飛行器…………………………………………………….…………11
(三)慾望之地………………………………………………………………..……12
1. 慾之箭………………………………………………………………….……12
2. 慾望與現實的迷航……………………………………………….…………13
(四)輕盈狀態下的沉重…………………………………………………..………18
1. 神聖的諷刺……………………………………………………….…………18
2. 荒誕意象的戲謔…………………………………………………….………20

二、連結效應….………………………………………………………….…………23
(一)開啟任意門…………………………………………………………..………24
1. 發送器與接收器…………………….………………………………………24
2. 匯聚點………………………………………………………………………25
3. 終極介面……………………………………………………………………28
(二)組構狀態……………………………………………………………….……29
1. 速訊的流竄與前行…………………………………………………………29
2. 接合的量度…………………………………………………………………32
(三)漂浮象限………………………………………………………………….…35
1. 多維空間的交互顯現………………………………………………………35
2. 超連結的造域法則…………………………………………………………36

三、科技幻境…….……………………………………………………….…...……39
(一)數位生活……………………………………………………………….……40
1. 人機複合體...............................................40
2. 虛擬的無限疆域……………………………………………………………44
(二)聲光幻影…………………………………………………………….………46
1. 網際空間的想像性…………………………………………………………46
2. 幻想物的實際呈現…………………………………………………………49
3. 科幻的異想境界……………………………………………………………50

四、結語…….…………………………………………………………….………...58
(一)科技與藝術的連結…………………………………………………..…...…59
(二)展望未來……………………………………………………………..…...…61

參考書目……………………………………………………………………...……..62
■Arthur C. Danto著,1997,《After the End of Art》,林雅琪 鄭慧雯 譯,2004,《在藝術終結之後》,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Barrie Sherman and Phil Judkins著,1992,《Glimpses of Heaven,Visions of Hell》,金祖詠 譯,1995,《模擬真實》,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David A. Wilson著,2000,《The History of The Future》,鄭文琦 譯,2005,《未來史》,台北,閱讀地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Eddie Wolfram著,1975,《History of Collage》,傅嘉琿 譯,1994,《拼貼藝術之歷史》,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Geoff King and Tanya Krzywinska著,2000,《Science Fiction Cinema:From Outerspace to Cyberspace》,魏玓 譯,2003,《科幻電影奇航》,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Jean Baudrillard著,1981,《Simulacres et Simulation》,洪凌 譯,1998,《擬仿物與擬像》,台北,時報出版社
■Margaret Wertheim著,1997,《The Pearly Gates of Cyberspace》,薛絢 譯,1999,《空間地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Martin Dodge、Rob Kitchin 著,1999,《Mapping Cyberspace》,江淑琳 譯,2005,《網際空間的圖像》,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Michael Dertouzos著,1997,《What Will Be》,羅耀宗 譯,2000,《資訊新未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Nicholas Mirzoeff著,1999,《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陳芸芸 譯,2004,《視覺文化導論》,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Pam Meecham.Julie Sheldon 著,2000,《Modern Art:A Critical Introduction》,王秀滿 譯,2003,《現代藝術批判》,台北,韋伯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Paul Levinson著,1999,《Digital McLuhan:A Guide to the Information Millennium》,宋偉航 譯,2000,《數位麥克魯漢》,台北,貓頭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Paul Taylor編,1966,《Pop Art》,徐洵蔚 鄭湛 譯,1996,《後普普藝術》,台北,遠流出版社
■Peter Brooke著,1999,《A Glossary of Cultural Theory》,王志弘 李根芳 譯,2003,《文化理論詞彙》,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Rollo May著,1976,《Love and Will》蔡伸章 譯,1982,《愛與意志》,台北,志文出版社
■王建元 著,2003,《文化後人類》,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杜聲鋒 著,1996,《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台北,遠流出版有限公司
■徐婉祯 著,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 虛擬.實擬》,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盧明德 著,1994,《資訊媒體時代的藝術》,台北,國家科學委員會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