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49.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4 05: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奉庭
研究生(外文):TSAI FENG TING
論文名稱:高雄市國中教師生命倫理教育認知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Conignation of Bioethnics Education of Junior School Teachers
指導教授:謝季宏謝季宏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0
中文關鍵詞:生命倫理生命倫理教育生命倫理教育課程
外文關鍵詞:BioethicsBioethics EducationCourses of Bioethics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40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高雄市國中教師生命倫理教育認知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教師對生命倫理教育的認知情形,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教師對生命倫理教育認知的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國中小教師生命倫理教育認知之調查問卷」作為蒐集資料的工具,母群為高雄市市立國中合格教師,本研究以30所國中450 位國中教師為樣本施測對象,共獲得有效問卷402份。所得資料以SPSS 套裝軟體進行分析,使用的統計方法包括: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結論及建議,簡述如下:

壹、綜合文獻探討及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一、國中教師對於生命倫理教育認知尚稱良好,以『生命倫理概念認
知』最佳,『生命倫理教學策略』有待加強 。
二、國中教師對於生命倫理相關議題的瞭解尚稱良好,以『人的生命尊嚴與道德地位』最佳,『動物實驗與動物倫理』有待加強。
三、國中教師認為國中階段學生適合探討的生命倫議題反應出國中現況。
四、「婚姻狀態」、「宗教」、「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規模」、「生命倫理教學經驗」、「生命倫理課程研習情形」與「進修研習生命教育時數」等背景變項對國中教師生命倫理教育認知有顯著的影響。
五、「生命倫理教學經驗」、「生命倫理課程研習情形」、「進修研習生命教育時數」等背景變項與「服務年資」交互作用下,會影響教師生命倫理教育認知。
六、教師期許教育主管單位有更完善之相關配套措施,以利生命倫理教育施行。


貳、依據上述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生命倫理教育之建議
(一)教育相關單位
1.師資培育階段增設生命倫理相關課程以提高教師專業能力
2.規劃完整的生命倫理教育課程以落實生命倫理教育
3.舉辦各類型之生命倫理教育研習活動以鼓勵教師參與進修
4.提供多樣及方便取得的教學資源以提高生命倫理教學成效
(二)學校及教師方面
1.於日常生活中實施生命倫理教學以釐清學生價值觀
2.學校應舉辦生命倫理教育宣導活動以引導學生正確態度
3.鼓勵教師參與生命倫理相關研習課程以增進教師認知
二、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就研究內容之建議
(二)對研究對象之建議
(三)對研究工具之建議

關鍵字:生命倫理、生命倫理教育、生命倫理教育課程
Study on Conignation of Bioethnics Education of Junior School Teachers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at exploring the cognition of junior school teachers’ on Bioethics, analyzing the situation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as the variables and adopt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questionnaires as a tool. The qualified teachers in Kaohsiung municipal junior high schools were taken as the population and there were 450 teachers from 30 junior high schools respectively as the subjects. There were totally 402 questionnaires collected, analyzed with SPSS package software.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of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 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two-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e conclusion and suggests were exposed as follows.

I. Conclusions
1. The cognition of the teachers was above the average, of which the conceptual cognition on Bioethics was the best, but that on Bioethics Teaching Strategy should be built-up further.
2. The understanding on associated issues of Bioethics was above average, of which the dignity and ethnics of Life were the highest, but Animal Experiment & Ethic both still needed efforts.
3. The teachers reckoned the present issues of Ethics suitable for junior high students were correspondent with the meaning of Life Education.
4. The variable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marriage, religion, services years, school size, the refresher study on Bioethics associated courses, and the involved hours on participating Life Education Courses have quit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cognition of the teachers’ on Bioethics.
5.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Bioethics teaching experience, refresher associated study on Bioethics, and the involved hours on participating Life Education Courses interacts with service years reciprocally, the cognition of teachers’ on Bioethics would be affected.
6. Teachers expected educational associated authorities would have more suitable and intact measures and policies in order to implement Bioethics education more smoothly.
II. Suggestions
A. Suggestions for Bioethics Education
1.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ssociated Authorities,
(1) Add more related Bioethics Education Cours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eachers’ training in order to boost teachers’ specialized abilities.
(2) Proposed Bioethics Education Courses on purpose of putting into effect.
(3) Hold various different further studies and encourage teachers to take the courses and get involved.
(4)Offer various and easy-acquired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he sake of enhancing teaching effects.
2. Suggestions for schools and teachers
(1) Conduct Bioethics teaching in daily life to clarify students’ values.
(2) Host related promotions and activities to teach students the right attitude.
(3)Encourage teachers to take associated courses on Bioethics to promote teachers’ cognition.
B. Other Suggestion for later study
(1) Suggestions to the content of study
(2) Suggestions to the subject of study
(3) Suggestions to the tools of study



Keywords: Bioethics、 Bioethics Education、 Courses of Bioethics Education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2 -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6 -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7 -
第四節 研究限制 - 9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0 -
第一節 生命倫理學的意涵 - 10 -
第二節 生命倫理學之相關議題 - 14 -
第三節 生命倫理學方法論 - 18 -
第四節 生命倫理相關研究之分析 - 23 -
第五節 生命倫理教育之探討 - 34 -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3 -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3 -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44 -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47 -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49 -
第五節 研究流程 - 63 -
第六節 資料處理 - 66 -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67 -
第一節 國中教師生命倫理教育認知之現況分析 - 67 -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中教師對生命倫理教育認知之差異分析 - 72 -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中教師對生命倫理教育認知交互作用情形 之分析 - 94 -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15 -
第一節 結論 - 115 -
第二節 建議 - 121 -

參 考 文 獻 ………………………………………………..……….…………..-124-
附錄一 彙整國中教師對生命倫理教育實施的看法與建議……..……...……-130-
附錄二 高雄市國中小教師生命倫理教育認知之調查問卷(專家意見). .…...-131-
附錄三 國中小教師生命倫理教育認知之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139 -
附錄四 國中教師生命倫理教育認知之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145 -
參 考 文 獻
中研院(2004)。農業生物科技意向調查。http://srda.sinica.edu.tw/
王三郎(2000)。生物技術。台北: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王三郎(2000)。基因改造作物─淺談生物科技(1)。生物資源生物技術,2(2),13-17。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書局。
王保進(1999)。視窗版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晴怡(2001)。基因轉殖食品之態度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尹萍(譯) (1999)。高科技,高思維。台北:時報文化。原著:John Naisbit。
艾立勤 (2001)。維護人性尊嚴──天主教生命倫理觀。台灣:光啟文化。
艾立勤(2001)。研究胚胎幹細胞之道德爭議。應用倫理學通訊,20,83-88。
艾立勤(2003)。天主教生命倫理觀的基本視域。哲學與文化月刊,344。
余依婷(1998)。生命倫理 - Bioethics。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人文醫學組碩士論文。
吳明隆(2004)。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李素楨(2001)。胎兒生命權和生存價值的案例分析。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7。
李淑華(2003)。當代師範學院學生對生物科技概念統整與教學實驗設計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碩士論文。
李瑞全(1999)。儒家生命倫理學。台北:鵝湖出版社。
李瑞全(2001)。胚胎基因實驗之倫理爭議。應用倫理學研究通訊,17,1-8。
李瑞全(2002)。生命倫理學五十年(上) 生命倫理學五十年(下)。鵝湖月刊,28,6,29-35。
李瑞全(2004)。生命倫理學之課程設計與教學。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9,13-17。
沈清松(1996)。倫理學理論與專業倫理教育。通識教育季刊,3(2),1-17。
辛幸珍(1985)。道德倫理理論在醫學倫理之實際應用。2005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csmu.edu.tw/genedu/public_html/journal-1.htm 。
林火旺(2001)。倫理學。台北:五南 。
林樹聲(2004)。生命教育融入九年一冠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設計理念與實踐。課程與教學的省思及前瞻論文集(47-74)。 台南。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孫效智(1995)。從倫理學行為理論談結果主義。哲學雜誌,12,109。
孫效智(1996)。生命教育的倫理學基礎。教育資料集刊,26。
孫效智(1996)。安樂死的倫理反省。文史哲學報,45。
孫效智(1997)。代理孕母的倫理與法律問題。應用倫理研究通訊,4,8-11。
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1-22)。台北:寰宇出版
孫效智(2001)。生命教育與道德思考 --- 倫理學導論。刊於:沈清松主編,哲學概論,台北市:五南。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章福卿(譯)(1997)。認識生命倫理學。台北:校園書房。原著:Robert D.Orr。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2001):基因改造及食品安全座談會會議資料。
曹國維(譯)(2000)。生物科技大未來。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 原著:Richard W. Oliver。
尉遲淦(2000)。生死學概論。台北:五南。
張湘淩(2003)。台中市高中職學生生命倫理態度之研究—墮胎及代理孕母議題。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局(2005)。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8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95)。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課程統整手冊:理論篇。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劃(九十至九十三學年度)。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生命教育概論」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郭弘富(2004)。國小生物科技議題教學方案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生玉(1997)。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陳俊輝(2003)。生命思想VS.生命意義。台北市:揚智文化。
鈕則誠(2000)。生死學、生命倫理學與生死教育。安寧醫療雜誌,14。
鈕則誠(2004)。生命教育:學理語體驗。台北市:揚智文化。
黃東賢(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對基因改造食品的認知與態度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自然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慶明(1998)。倫理學講義。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楊婷喬(2002)。師範學院學生對生物科技的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保強(2001a)。人體試驗的醫學倫理。當代,20,38~41。
葉保強(2001b)。建立公民參與的科技社會。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8,2-3。
樊琳(2001)。臺灣地區國中、小教師及職前教師對現代生物科技發展了解之調查研究。通識教育季刊,8(2),33-63。
蔡甫昌(2000a)。生命倫理四原則方法。醫學教育,4(2)。
蔡甫昌(2000b)。生命倫理方法論研究-以基因科技相關倫理議題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蔡甫昌(2001)。基因治療的倫理省思。應用倫理學研究通訊。18,10-15。
蔡甫昌(2001)。異種移植及基因治療的倫理反思-以決疑論、女性生命倫理、儒家生命倫理、原則主義為進路(一)。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蔡甫昌(2002)。醫生!我的小孩死了,您能為我複製她嗎?,科學發展,354,18-25。
蔡佳蓉(2002)。基因改造食品標示對消費者認知與行為之影響分析。國立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衛生署(2000)。民眾對生物科技及基因改造食品的認知及態度。取自網路http://food.doh.gov.tw/gmo/gallup.htm。
鄭榮輝(2000)。職前教師對生物倫理教育的認知與態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榮輝、林陳涌(1999)。生物倫理與科學教育。科學教育月刊,224,1-14。
鄭麗玉(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賴清標(2003)。師資培育開放十年回顧與前瞻。師友月刊,435 ,8-21。
賴清標(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教師手冊。臺北:教育部。
戴正德(1998)。醫學倫理的論證思考。醫學教育,2(1)。
謝世民(2001)。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基因科技的人文議題。台北:時報文化。
謝季宏、塗金堂(1998)。t考驗的統計考驗力之研究。教育學刊,14,93-114。
鍾易達(2003)。願付價值、風險認知與消費決策之研究-以GMO黃豆食品為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鍾春枝(2001)。臨床醫學倫理議題之判斷與處理方式的探討-比較醫護人員、宗教界與法界人士的看法。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聖校(1992)。認知心理學。台北市:心理。
叢亞麗(2003)。 醫學倫理學與生命倫理學的關系。取自中華倫理學網http://paper.studa.com/2003/4-25/200342595808.html
顏厥安(1998)。生命的意義不必然在繼續活下去-由彼得辛格(Peter Singer)的觀點談安樂死問題。當代,8,86-96。
顏厥安(1998)。由人文及社會關懷談生物科技。生物產業,9。
顏厥安(1999)。生物科技之倫理、法律與社會意涵問題簡介。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2,5-10。
顏厥安(2000)。基因科技之倫理、法律與社會影響。科學發展月刊,28(5),p.327-333
羅秉祥(1992)。基督徒的生命倫理觀。香港:宣道出版社。
譚志雄(2003)。複製人-隱藏的大災難。中信月刊,2003年5月。
蘇育任(2000)。自然科教師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所需之基本能力。國教輔導,40(1),2-9。
釋惠敏(2002)。佛教之生命倫理觀──以「複製人」與「胚胎幹細胞」為例。中華佛學學報,15,457-470。


※西文資料
Aikenhead, G. S.(1985). Science curricula and preparation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R. W. Bybee(ed.). Science/Techology/Society, 1985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pp. l29-143. Washington, DC: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Barman, C. R., Barman, N. S. & Miller, J. A. (1996). Two teaching methods and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sound.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96(2), 63-68
Brinckerhoff, R.F. (1985), An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Infusing STS into Secondary School Curricula, Bulleti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5,pp130~137
Callahan. D,Cloning:Then and Now,Cambridge Quarterly for Healthcare Etnics 7 (Spring 1998)。
Frewer, L. J., Howard, C. & Shepherd, S. (1997). Public concer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bout general and specific application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Risk, benefit, and ethics, Science, Technology, & Human Values, 22 (1), 98-114.
Honderic,T.,ed.(1995).The OxFord companion to philosoph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 K. Beecher, Ethics and Clinical Research,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6;274:1354-60.
Hoban, T., E. Woodrum, and T. Czaja. Public Opposition to Genetic En-gineering. Rural Sociological Society 57 (1992):476-493.Honderic,T.,ed.(1995).The OxFord companion to philosoph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urd, P.D.(1985) ,Science education for a new age:the reform movement.NASSP Bulletin.69,83-92
Macer, D.R.J.(1990). Shaping Genes: Ethics, Law and Science of Using New Technology in Medicine and Agriculture. Christchurch. NZ: Eubios Ethics Institude.
Naisbitt, J. and Aburdene, P.(1990). Megatrends 2000. New York: William Morrow.
Napolitano, C. L., & Ogunseitan, O. A., (1999).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applied to human reproductio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46, 191-204.
Sparks, P., Shepherd, R., & Frewer, L. J., (1994). Gene technology, food production, and public opinion: A UK study, 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 11, 19-2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釋惠敏(2002)。佛教之生命倫理觀──以「複製人」與「胚胎幹細胞」為例。中華佛學學報,15,457-470。
2. 葉保強(2001b)。建立公民參與的科技社會。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8,2-3。
3. 葉保強(2001a)。人體試驗的醫學倫理。當代,20,38~41。
4. 賴清標(2003)。師資培育開放十年回顧與前瞻。師友月刊,435 ,8-21。
5. 孫效智(1997)。代理孕母的倫理與法律問題。應用倫理研究通訊,4,8-11。
6. 鄭榮輝、林陳涌(1999)。生物倫理與科學教育。科學教育月刊,224,1-14。
7. 孫效智(1995)。從倫理學行為理論談結果主義。哲學雜誌,12,109。
8. 孫效智(1996)。生命教育的倫理學基礎。教育資料集刊,26。
9. 沈清松(1996)。倫理學理論與專業倫理教育。通識教育季刊,3(2),1-17。
10. 蘇育任(2000)。自然科教師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所需之基本能力。國教輔導,40(1),2-9。
11. 顏厥安(1999)。生物科技之倫理、法律與社會意涵問題簡介。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2,5-10。
12. 顏厥安(1998)。由人文及社會關懷談生物科技。生物產業,9。
13. 顏厥安(1998)。生命的意義不必然在繼續活下去-由彼得辛格(Peter Singer)的觀點談安樂死問題。當代,8,86-96。
14. 戴正德(1998)。醫學倫理的論證思考。醫學教育,2(1)。
15. 蔡甫昌(2000a)。生命倫理四原則方法。醫學教育,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