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0.143.3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3 18: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樂農
研究生(外文):Liu, Yueh-Nung
論文名稱:高雄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INTERNET-USEING BEHAVIOR, SELF-CONCEPT AND LIFE ADJUST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S STUDENT OF KAOHSIUNG COUNTY IN TAIWAN
指導教授:周甘逢周甘逢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ou, Gam-Fer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6
中文關鍵詞: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自我概念生活適應
外文關鍵詞:Junior high studentsInternet-using behaviorself-conceptlife-adjust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3
  • 點閱點閱:92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探討高雄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之間的關係,對於本研究的進行,研究者將探究「國中學生背景」、「網路使用行為」、「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等變項間的關係。
本研究以高雄縣2772位國中一、二年級學生為調查樣本,以問卷調查法收集資料。研究工具為修編「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調查表」。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卡方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獲得結論如下:
一、國中學生有九成八以上曾經使用過網路,網路使用地點主要在是在家中,每週上網次數以一星期二至三次為最多,從事網路活動以玩線上遊戲、搜尋引擎尋找資料及聊天交友最高。
二、國中學生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的情況良好。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學生在網路使用行為、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有所顯著的差異。
四、不同網路使用行為的國中學生在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有所顯著差異。
五、國中學生的網路使用行為、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有顯著的典型相關存在。
六、背景變項、網路使用行為與自我概念對國中學生生活適應有預測作用。

由研究之發現及進行研究時的限制,本研究對未來之研究及實務工作提出若干建議:
一、對政府相關單位:加強對網咖之管理;提供多元的休閒娛樂場所;訂定更明確的網路規範。
二、對學校:加強資訊教育融入各科教學;開放電腦教室並加強管理。
三、對教師:教導健康正向的網路使用;多注意學生的網路使用現況。
四、對家長:應以開放的態度來面對,了解子女上網行為,並適時表達正向的關心;訂定使用網路使用規範,創造雙贏的網路使用模式;具備基本網路使用常識,學習如何與網路共處。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nternet-using behavior, self-concept and life adjustment in junior school students of Kaohsiung county in Taiwan. The researcher used students’ background, internet-using behavior, self-concept and life adjustment as main variables and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s in betweens.
The 2,272 samples were drawn from junior school students of Kaohsiung county. The data was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instruments included “A Survey of the Junior High Students’ Internet-using Behavior Self-concept and Life Adjustment”. Statistical method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data includ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hi-square test, independent-samples test, one way ANOVA, one way MANOVA, canonical,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98%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urveyed have used the internet, and the most popular place to log on the internet was home, twice or three times a week at most;playing on-line games, using search engines to look up the information and chatting with friends were what they usually did on the internet.
2. The self-concept and life adjust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in good situations.
3.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among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of junior high students on internet-using behavior, self-concept and life adjustment.
4.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among the influences of internet-using behavior on self-concept and life adjustment.
5. Canonical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among internet use behavior, self-concept and life adjustment.
6. Background, internet-using behavior and self-concept had the explanation on the predictability of junior high students’ life adjustment.

Based on the findings and the time limitation of this study, 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1. For government authorities:build up the management of Internet Cafe;provide diverse facilities for entertainment;make more concrete regulations on Internet.
2. For schools:incorporate the computer education into all subjects;open more computer labs and enhance the management.
3. For teachers:lead the use of Internet onto a positvie way;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rnet-using of students
4. For parents:hold an open-minded attutude to undersatnd the Internet behavior of children and express timely caring;make the regulations on the use of Internet to create the win-win mode of Internet-using; equip common sense on Internet and learn how to deal with it;improve self understanding of teenagers’ state of mind and enrich related knowledge as well as skill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三節 待答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網路使用特性及使用行為………………………………………… 8
第二節 自我概念的理論…………………………………………………… 17
第三節 生活適應的理論…………………………………………………… 29
第四節 相關研究…………………………………………………………… 38
第三章 研究的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2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5
第四節 研究方法…………………………………………………………… 59
第五節 研究工具…………………………………………………………… 59
第六節 實施程序…………………………………………………………… 70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高雄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自我概念與生活應適之現況分析……………………………………………………………………72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縣國中學生在網路使用行為、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之差異分析………………………………………………79
第三節 高雄縣國中學生的不同網路使用行為在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之差異分析……………………………………………………………117
第四節 高雄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的關係…127
第五節 高雄縣國中學生背景變項、網路使用行為、自我概念對生活適應的預測情…………………………………………………………140

第五章 主要發現、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主要發現…………………………………………………………… 150
第二節 結論………………………………………………………………… 156
第三節 建議………………………………………………………………… 159

參考文獻
第一節 中文部分…………………………………………………………… 163
第二節 英文部分…………………………………………………………… 172
附錄一 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調查表「建構專家效度問卷」………………………………………………………174
附錄二 調查問卷專家效度修正意見表…………………………………… 183
附錄三 調查問卷參酌專家效度意見修正對照表………………………… 190
附錄四 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調查表預試問卷 194
附錄五 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調查表預試問卷 199
附錄六 同意書……………………………………………………………… 204
壹、中文部分
王大維(1997)。家庭系統分化與大學生的心理社會發展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王志仁(1997)。網路大調查:族群分析—上班族領先台灣網路。天下雜誌,198,124-129。
王秀燕(2002)。國中生電腦網路沈迷現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為蒨(2004)。網路上的自我探索與網路成癮:自我複雜度與自我確定性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郁文(2001)。大學生網際網路使用行為、性別、社會焦慮與網路諮商意願、生活適應問題接受網路諮商意願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財印(2000)。國民中學學生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健任(2004)。國中生網路遊戲成癮傾向及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王智弘(2000)。網路專業倫理、使用者行為規範與優質的網路文化─談如何建立優質的校園網路倫理。論文發表於教育部舉辦之「全國大學院校校園網路倫理」研討會,台北,。
王蓁蓁(2000)。台北縣國中生之壓力源、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澄華(2001)。人格特質與網路人際互動對網路成癮的影響。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鴻龍、李宜家、汪志堅(1996)。台灣地區網際網路使用人口調查。商業自動化研討會,637-647,台北。
王藝蓉(1995)。國小教師自我概念、制握信念與其對教學論題道德推理的關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天下雜誌(1998)。網路大調查:社會中堅—擁抱網路。台北:天下雜誌出版社。
交通部(2005)。台灣地區民眾使用網際網路狀況調查報告。2005年12月10日,取自:http://www.motc.gov.tw/hypage.cgi?HYPAGE=stat04.asp&catid=1
朱美慧(2000)。我國大專學生個人特性、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朱敬先(1992)。健康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江南逸(2003)。國中生使用網路之偏差行為和網路沈迷程度對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江樂文(1996)。全球資訊網使用行為對線上購物意願影響之初探。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余紫瑛(2000)。探索教育活動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怡靜(2000)。資訊教育家長信心調查。2005年11月2日,取自:http://www.lcenter.com.tw/trend/Societydetail.asp?no=104
吳武典(1978)。不同適應行為的輔導策略。測驗與輔導,7(4),511-512。
吳美娟(2000)。資訊科技中的主體性危機及其在教育上的意涵。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國民教育研究集刊,8,159-173。
吳淑玲(1999)。台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吳統雄(2000)。台灣網路使用者系列調查研究:現景、策略、方法。民意研究季刊,214,41-77。
吳齊殷(1998)。電腦網路的社會衝擊:以倫理議題為例。應用倫理研究通訊,5,7-11。
吳慧玲(2004)。單親學生親子關係、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吳麗卿(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家庭系統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坤興(2004)。高職實用技能班學生自我概念、學習行為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逢堅(2001)。中學生網際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雅芳(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父母管教方式、教師領導風格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李麗花(2002)。高中僑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沈如瑩(2003)。國中小學生自尊與自我概念、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卓石能(2002)。都市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卓美玲(2001)。中小學生網路學習之使用與滿足。論文發表於國立清華大學舉辦之「2001網路與社會」研討會,新竹。
周佑玲(2002)。國小學童自我對話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周盛勳(2002)。班級輔導之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兒童情緒智力、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之輔導效果。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世欣(2000)。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玉慈(1999)。親子溝通品質與青少年生活適應、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邦傑(1986)。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第三版)。正昇科學教育社。
林信香(2003)。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清江(1983)。文化發展與教育革新。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邱霓敏(2001)。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氣質、自我概念與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侯雅齡(1998)。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編製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侯蓉蘭(2003)。角色扮演的網路遊戲對少年自我認同的影響。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俞筱鈞(1978)。高中生適應問題與應有的態度和觀念。張老師月刊,1(2),150-152。
施香如(1998)。中學生父母與子女網路沉迷現象之態度與行為研究。國家科學委會專題研究計畫。2005年11月10日,取自:http://report.ice.ntnu.edu.tw/nscreport/872511009015N
洪冬桂(1986)。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 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若和(1995)。國小兒童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台南師院學生學刊,13,1-22。
洪聖陽(2002)。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依附關係與生涯成熟之關係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倪小平(2004)。國小肢體障礙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夏鑄九(譯)(1998)。Castells, M著。網路社會之崛起(. The Rise of the Net Work Society)。台北:唐山出版社。
孫碧蓮(2002)。雙親家庭父親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儷瑜(1988)。小學兒童的生活適應與親子溝通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仁獻(2003)。台南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對網路沈迷現象的影響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0)。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務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陳李綢(1977)。國小男女學業成績的性別差異與其教師性別差異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0, 21-34。
張素貞(1999)。智障者手足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酒雄、陳枝烈、簡慶哲、張淑美(1993)。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學業成就關之研究。教育學刊,10,261-322。
張添洲(2000)。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淑美(1995)。從自我概念談青少年的自我追尋與其輔導。學生輔導通訊,36,89-95。
梁朝雲(2001)。在學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分析及輔導方案。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9(1),43-69。
莊榮俊(2002)。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自我傷害關係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許明遠(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兩所國小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欣怡(1998)。網路世界的我與我們:網路使用者之心理特性與網路人際關係特性初探。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為藩(1970)。自我意義及其概念架構。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2,85-129。
郭為藩(1979)。資賦優異兒童生活適應(自我概念)之評鑑。教育部資賦優異兒童教育研究實驗研究叢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陳怡伶(2003)。台北縣高中職學生自我概念與政治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怡君(2003)。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同儕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治豪(2005)。國小轉學生自我概念、社會支持與其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冠名(2004)。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沈迷的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雪芬(1999)。高中職學生對網路一夜情心動並行動。2005年10月2日,取自http://www.tcc.gov.tw/~tcc0/42/news890602.htm
陳雪芬(2000)。網路春色蕩漾,學子難以抗拒。2005年10月2日,取自http://www.tcc.gov.tw/~tcc0/42/news890602.htm
陳貴龍(1987)國民小學學生生活適應整比較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學報,10,121-141。
陶振超(1996)。台灣地區全球資訊網(WWW)使用者調查。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游森期(2002)。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玉臻(1997)。國小學童A型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玉蘋(2004)。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拓榮(1996)。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保勝(1996)。台中市國民小學轉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黃淑玲(1995)。國民小學學生人際關係,學業成就與自我觀念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德祥(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麗滿(1992)。山地、平地國中生自我概念與校園疏離感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正誠(2003)。大學生網路成癮、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楊佳幸(2001)。高雄區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心理需求與網路沉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馥綸(1985)。南區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與一般學生行為困擾影響因素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詹馨(1984)。適應的性質初探。國教世紀。2,6-9。
資策會(1999)。FIND公佈網際網路應用調查結果。2005年12月10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focus/survey/1998_infomonth/1998.html
賈馥茗(1968)。自知與大學生活之調適,師大學報,13,95-145。
賈馥茗(1999)。人格教育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路君約(1981)。少年人格測驗指導手冊修訂本。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路渤瀛(1993)。國中生生活適應與逃學之研究。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添富(1996)。高中生自我觀念,現代公民性及其家庭因素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趙富年(1970)。影響國中學生生活適應的家庭因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趙曉美(2001)。自我概念多層面階層結構之驗證暨增進自我概念課程之實驗效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守信(2000)。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與輔導方案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劉佑星(1985)。國民小學視覺障礙學生自我觀念、成就動機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美琳(1995)。台北市高中職學生自我觀念與法治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焜輝(1985)。師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
劉焜輝(主編)(1982)。現代人的心理衛生。台北:天馬。
劉蕙如(2004)。台北市在學青少年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與幸福感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佳靜(2002)。國小學童出生序與社會興趣、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佩(1995)。電子布告欄使用行為與社會臨場感研究—以台大計中BBS站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蔡俊傑(1999)。父母參與及教師參與對學生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以台灣地區南部國二學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英瑋(2004)。網路使用對青少年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鄭雅玲(2005)。聽覺障礙兒童依附關係、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盧怡秀(2001)。高雄市高中生網路素養及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盧強(1987)。山地國中學生自我觀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盧欽銘(1979)。我國兒童及青少年自我觀念的發展。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12,123-132。
蕃薯藤(2005)。台灣網路使用調查:一般電腦及網路行為。2005年12月1日,取自:http://survey.yam.com/index.html
蕭銘鈞(1998)。台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象之初探。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賴朝暉(1998)。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行為困擾與校園暴力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賴靜瑩(1999)。國中生A型行為組型、內外控人格特質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戴怡君(1999)。使用網際網路進行互動者特質之探索。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薛育青(2005)。國小資優生資優標記接受度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薛淑如(2002)。青少年母親電腦網路使用與母子(女)互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慈容(2004)。國小六年級男、女兒童家庭社經地位及自我概念對生活適應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韓佩凌(2000)。台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簡茂發(1978)。父母教養態度與兒童生活適應之關係。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11,63-86。
簡茂發(1986)。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8,1-90。
魏麗敏、黃德祥(1995)。諮商理論與技術。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羅佳芬(2002)。國小兒童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人際關係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羅婉麗(2001)。國中小學生生活適應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嚴增虹(2002)。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者背景、行為與心理特質關係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蘇芬媛 (1996)。網路虛擬社區的形成MUD之初探性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貳、英文部分
Arkoff, A.(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 McGraw-Hill.
Bracken, B. A.(1992). Multidimensional self concept scale. Austin, TX: Pro-Ed
Coan, R. W.(1983).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Cooley, C. H.(1902). Human nature and social order. New York: Scribner.
Ebersole, S.(2000). Use and Gratifications of the Web among Student. Retrieved November 12,2005, from the WWW:http://www.ascuse.org/jcmc/vo16/issuel/ebersole.html
Fitts, W. H. (1965). Tennessee self concept scale: Manual. Los Angeles: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GVU(1998). GVU’s 10th WWW user survey. Retrieved November 12, 2005, from the WWW:http://www.gvu.gatech.edu/user_surveys/survey-1998-10/
GVU(1998). GVU’s 9th WWW user survey. Retrieved November 12, 2005, from the WWW:http://www.gvu.gatech.edu/user_surveys/survey-1998-04/
Hirst, J.B.(1992). The Pioneer Legend. Images of Australia,205-225.
James, W.(1890).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Lambert, N., & Nicoll, R.(1976). Dimensions of adaptive behavior of retarded and non-retarded public school children. American Journal of mental Deficency, 81, 135-146
Lazarus, R. S.(1976).Patterns of adjustment(3rd ed.). New York: McGram-Hill.
Lissa, K. J.(1990). The stability of self-concept during adolescence and early adulthood: a six-year follow-up study.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schology, 2, 14-43.
Lohr, S.(1995). Who uses Internet?.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2.
Marsh, H. W.(1989). Age and sex in multiple of self-concept: Pre-adolescence to adulthood.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 07-116.
McLeod, R.(1996). Internet users abandoning TV, survey finds.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12 January: 1, 17.
Mead, G. h. (1934). Mind self and societ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osenberg, M.(1979). Conceiving the self. New York: Basic Books.
Shavelson, R. J., Hubner, J .J., & Stanton, G . C.(1976). Self-concept 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6 , 407-441.
Spekman, N. J., & Goldberg, R. J., & Herman, K. L.(1992).Learning disabled children grow up: A search fro factors reslated to success in the young adult years. Learning Disabilitt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 7, 161-170.
Suler, J.(1998). Adolescents in cyberspace. Retrieved November 15, 2005, from http://www.rider.edu/user/suler/psycyber/adoles.html
Suler, J.(2000). Ident Management in cyberspace. Retrieved November 15, 2005, from http://www.rider.edu/user/suler/psycyber/identity management.html
Super, D. E.(1957). Vocational development: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Bureau of Publication.
Symonds, P. M.(1951). The ego and the self.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趙俊人(民86)。全民健康保險「公辦民營」之探討(上),勞工行政,第108期。
2. 秦裕傑(民89)。博物館學新論,故宮文物月刊一月號,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頁80-94。
3. 劉淑瓊(民90)。社會服務「民營化」再探:迷思與現實,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5:2,頁7-56。
4. 黃源協、許智玲(民86)。福利服務民營化趨勢下的志願部門--英國經驗的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80期,頁88-102。
5. 孫本初、郭昇勳(民89)。公私部門合夥理論與成功要件之探討,考銓季刊,22 期。
6. 孫健忠(民87)。社會福利的私有化:理念與策略的探討,公共政策學報,第10期,頁91-104。
7. 鄭讚源(民86)。暨競爭又合作,暨依賴又自主:社會福利民營化過程中政府與民間非營利組織之角色與定位,社區發展季刊,第80 期,頁79-87。
8. 林清江(民88)。社會教育機構在終身學習社會中所應扮演的角色, 社會教育年刊 ,第47期,頁5-8。
9. 林清江(民87)。邁向學習社會:未來教育的希望。成人教育,第42期,頁2-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編印)。社教機構營運問題與對策。台北:編者。
10. 古允文(民86)。 從福利國家發展談民營化國家角色的挑戰,社區發展季刊,第80期,頁70-78。
11. 劉昌博(民88)。社教機構發展的趨向,社會教育年刊,第47期,第37頁。
12. 王仕圖(民88)。 「公設民營」的迷思:非營利組織理論觀點的反 省,社區發展季刊,第85期,頁156-165。
13. 王志仁(1997)。網路大調查:族群分析—上班族領先台灣網路。天下雜誌,198,124-129。
14. 吳美娟(2000)。資訊科技中的主體性危機及其在教育上的意涵。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國民教育研究集刊,8,159-173。
15. 吳統雄(2000)。台灣網路使用者系列調查研究:現景、策略、方法。民意研究季刊,214,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