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克先(1995)。學習心理學。台北:桂冠。
文崇一(1989)。中國人的價值觀。台北:東大。
牛格正(1986)。如何計畫你的人生-生涯計畫。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王叢桂(1990)。工作目的價值變遷的探討。測驗與輔導,119,2435-2437。
朴英培(1988)。工作價值觀、領導型態、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韓國電子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牟鍾福(2002)。國中體育教師組織正義與組織信任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何永川(2005)。高雄縣國民小學教師教育改革壓力、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慶暉(2004)。高職專業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秉恩(1991)。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
吳明隆(2004)。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吳明清(1992)台灣地區國民小學教師服務狀況之調查研究。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清山(1996)。教師組織的定位與展望。教育資料與研究,8,2-8。吳清基(2000)。「教育行政」,台北:五南。
吳聰賢(1983)農村青年職業興趣、工作價值與職業選擇關係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吳鐵雄、李坤崇、劉佑星、歐慧敏(1995)。工作價值觀量表之編製初步報告。測驗年刊,42,227-244。吳鐵雄、李坤崇、劉佑星、歐慧敏(1996)。工作價值觀量表之編製研究。台北:行政院
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李冠儀(2000)。國小教師對學校組織氣氛知覺、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之相關。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彥蓁(2000)。國民中學教師人口變項、學校規模、全面品質管理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春國(2001)。基隆市國民中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需求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新鄉(1983)。國小教師教育專業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新鄉(2000)。師範院校公自費生與一般大學教育學程學生就讀滿意度、工作價值觀、教師角色知覺與任教承諾之比較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學報,6,25-59。沈明慧(1993)。價值澄清團體對國中適應不良學生自我概念、價值觀與道德判斷影響成
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儀芳(2003)。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崇儒(1997)。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玲(2004)。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月盛(2003)。國民中學教改壓力、組織衝突、權力運用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
林邦傑(1990)。大專在學青年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環境需求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林俊傑(2005)。國民中學校長道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及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林幸台(1986)。國中輔導人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輔導學報,9,205-238。
林保豊(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政宏(2004)。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教育改革壓力、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林瑞欽(1990)。師範生任教職志之理論與實徵研究。高雄:復文。
林佳全(2002)。教師人格特質、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國小教師為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碩士論文。林榮欽(1983)。管理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機勝(1996)。師院性別角色、工作價值與任教承諾之關係。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靜如(1990)。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經驗、內外控信念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靜宜(1998)。專科學生工作價值觀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碩士論文。
林營松(1994)。組織承諾及其影響因素對組織後果之研究:以楠梓加工區員工為例。國
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淑媛(1993)。工作價值觀對員工工作態度及工作表現之影響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邱皓政(2003)。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邱馨儀(1995)。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邱皓正(2003)。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金樹人(1997)。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書局。
洪品蓁(2003)。高雄市已婚職業婦女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范熾文(2002)。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夏林清、游慧卿(1984)。工作價值觀問卷介紹與初步修訂報告。測驗與輔導,30,1013-1056。
孫沁光(2001)。從價值觀觀點探討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價值觀契合與個人效能之關聯。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孫國華(2003)。早成年期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參與決定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西森(1998)。商業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徐善德(1997)。高職教師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徐增圓(2001)。新世代工作者之工作價值觀、期望報酬類型暨兩者相關因素與組織承諾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袁志晃(1982)國中學生工作價值觀之研究-性別、年級、家庭、社經地位、學業成就、地區之比較。輔導學報,5,163-183。高雄縣政府教育局(2005)。各區學校數及班級、教師數。民國94年10月17日,取自http://edata.ks.edu.tw/info/home-main.jsp?fan=cal-sel。
高雄縣政府教育局(2005)。高雄縣94學年度各級學校緊急聯絡電話。
康真娥(2003)。台南地區幼稚園園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教育部(1995)。教師法。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九日教育部公布。
教育部(2001)。國小經營手冊5:協同教學模式實例。台南:康軒文教事業公司。33-142。
教育部(2005)。有關立法院曹來旺委員質詢說明。2005/12/22,教育部台國(九四)字第 0940173425 號函。
張忠祺(1998)。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惠英(2001)。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屏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瑞村(2001)。中等學校教育實習輔導教師教學輔導方式、實習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實習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 89-2413-H-324-006)。
張鈞惠(2001)。國民小學學校人員之組織變革態度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清濱(1997)。「學校行政的趨勢」。研究資訊,13(2),4-11。
張麗花(2002)。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評量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曹忠毅(1996)。航運相關學系應屆畢業生工作價值觀與職業選擇關聯性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系碩士論文。許川濠(1998)。台北市國民小學組織溝通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梁瑞安(1990)。國小教師組織溝通、角色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郭為藩(1972)。價值理論在教育上的意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4,39-61。
郭騰淵(1991)。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莊榮霖(1994)。國中教職員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高雄市地區國中調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木金(1995)。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其美育教學之相關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18,139-164。
陳金水(1989)。國民中學教師制控信念、工作經驗與組織承諾之關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建榮(1999)。國中輔導人員工作價值觀、工作特性的知覺與工作滿足之相關研究。靜
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系碩士論文。
陳英豪、汪榮才、劉佑星、歐滄和、李坤崇(1987)。工作價值觀量表修訂報告。台南師
專學報,20,1-33。
陳郁汝(2002)。行政人員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工作投入與學校行政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永富(2003)。聯合報系地方記者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銘宗、劉兆明(1995)。工作價值觀及其形成歷程探討。應用心理學報,4,73-103。陳瑞惠(2002)。私立高中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慧玲(1995)。大專航運相關科系應屆畢業生工作價值觀之探討。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寶山(1986)。國民小學教師的教育價值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8,299-309。
陳孟修(1999)。零售業員工的人格特質與工作生活品質對組織承諾、工作投入、服務態
度與工作績效的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研究所博士論文。
陶惠芬(1999)。專科學校圖書館員工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相關因素之研究。淡江大
學教育資料科學系碩士論文。
彭雅珍(1998)。國小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曾南薰(1998)。我國教師組織承諾之整合分析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游淑惠(2002)。國小校長魅力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及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文三(2003)。學校本位管理理念建構下:我國中等學校教師角色知覺、工作價值觀與疏離感關係之研究。高雄市:復文。
黃志中(2004)。高雄市國小行政人員團隊學習、組織承諾與學校行政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秀霜(1987)。教育行政人員成就動機、工作特性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國隆(1986)。中學教師的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3,55-83。黃雅真(1995)。研究發展人員之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報酬類型關係之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同圳(1993)。青年勞工工作價值觀與組織向心力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黃深振(2005)。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煒斌(2002)。外籍勞工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碩士論文。黃榮貴(2001)。國民小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專業承諾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建安(2004)。國小兼組長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黃昆輝(1996)。教育行政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黃浩杰(2000)。會計師事務所組織文化、員工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會計系碩士論文。黃裕敏(200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楊妙芬(1997)。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滿意度、任教職志與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
立屏東師範學院學報,10,97-132。
楊昆壬(2000)。國民小學田徑教練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國樞(1994)。中國人的價值觀-社會科學觀點。台北:桂冠圖書。
董秀珍(2001)。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詹萬廷(2001)。彰化縣國小校長行政決定方式對教師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台中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益鉅(2001)。桃園縣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行為、學校建設性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
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婷姬(1994)。國小教師工作環境知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賈馥茗、伍振鶩、楊深坑、黃發策、謝福生編著(2000)。教育大辭書。國立編譯館主編,文景書局印行。
劉志鵬(1995)。國小教師參與決定、組織承諾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劉宣容(2001)。桃竹苗四縣市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關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劉家駒(1996)。由組織及均衡觀點探討職位結構、組織承諾與承諾管理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孟翰(2001)。中年教師覺知教育改革壓力、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需求之關係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進雄(1993)。國民中學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寬信(199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內外控信念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
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彩鳳(1999)。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
鄭仁忠(2004)。國民小學主任角色壓力、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鄭永祥(2004)。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衝突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鄭伯燻(1993)。組織價值觀與組織承諾、公民行為、工作績效的關係:不同加權模式與
差距模式之比較。中華心理學刊35(1),43-58。
盧瑞陽(1993)。組織行為:管理心理導向。台北:華泰。
盧慧凌(1998)。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認教意願之研究。國立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謝宜倩(2001)。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人力資源管理之執行成效與知覺及其組織承諾關係
研究。國立台北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文全(1985)。教育行政。台北:文景。
謝文全(1995)。教育行政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顏 英(2002)。台北市國民小學兼行政職教師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台北市立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國倉(2003)。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
蕭雪梅(2002)。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行政人員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文教行政碩士論文。
蕭維欽(1998)。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班技術生工作價值觀與職業生涯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簡茂發(1996)。高中學生工作價值量表編製報告。測驗年刊, 43,287-304。
魏方亭(2001)。嘉南地區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自我效能感及工作壓力與任教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羅俊龍(1995)。教師個人背景變項與工作價值觀、工作滿足、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宜
蘭縣國中現任教師之實證研究。私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嚴澤鈞(1999)。台灣地區師院生工作價值觀與認教意願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鐘志明(2000)。企業文化、員工工作價值觀及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鐘長生(1992)。校長領導型態與教師溝通窘境、工作滿足、組織承諾之關係-雲林縣中
小學之實證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信旭(2002)。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相關之研究─以台南縣鄉鎮市公所基
層公務人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 英文部分
Allen, N.J., & Meyer, J.P.(1990). The measurement and antecedents of affective,continuance,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 to the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63,1-18.
Bartol, K. M. & Manhardt , P. J.(1979). Sex differences in job outcomes preferences: Trends among hired college graduate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64(5), 477- 482.
Boyatzis, R. E. ,& Skelly, F. R.(1993).The impact of changing values on organizational life.In A.D, Kolb,I.M. Rubin & J. S. Osland(Eds),Th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reader.New York:Prentice Hall.
Buchanan, B.(1974).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socilization of managers in work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veScience Quarterly, 19, 533-546.
Burgess, S. M. , & Schwartz S.(1994). Do values share universal content and stucture?A South
Africa test. South Africa journal of psychology, 24, 1-12.
Chapman, W. (1977).Field test and evaluation of a computer-based system of interactive guidance
and information.(ERIC No. ED 146221).
Dose, J. J. (1997). Work values: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and illustrative application to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70, 219-240.
Dubin,R.,Champoux, J.E.,& Poter, L.W.(1975).Central life interest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work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 411-421.
Elizur, D. (1984). Facts of work values: A structure analysis of work outcom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9, 379-389.
Etzioni, A.(1961).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mplex organization.New York:Free Press.
Farrell, D., & Rusbult, C. E.(1981). Exchange variables as predictors of lob satisfaction,job commitment and turnover.The impact of reward, cost, alternatives and nvestment.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28,78-95.
Gaus, G. F.(1990). Value and Justification :The Foundation of Liberal Theor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eorge, J.M. & Jones, G.R. (1997). Experiencing work: values, attitude,and moods. Human Relations, 50(4), 393-416.
Hales, L. W., & Fenner , B. (1973). Personality, sex, and work values. Elementary School Guidance and Counseling,8, 26-32.
Handerson, G .(1994).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Workplace:Issues and Strategies,Quorum Books.
USA.
Hrebiniak, L.G. & Alutto, J. A.(1972). Personal and role related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7(4),555-573.
Jurgensen, C. E.(1978). Job preferenc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9, 379-389.
Kahle, L. R.(1983).Social Values and Social Change:Adaptation to Life in America. New York:Praeger, 1983.
Kalleberg, A. L.(1977). Work values anl job rewards: A theory of job satisfac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2,124-143.
Kinnane, D. & M. Gaubinger (1963), The Kurds and Kurdista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luckhohn, C.(1951). Valur and Value Orientation in the Theory of Action an Exploration in Det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Haward University Press.
Kushman, J.W.(1992).Th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of teacher workplace commitment:A study of urba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8(1), 5-42.
Locke, E. A.(1976).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Macnab, D., & Fitziemmons,G. W.(1987).A miltitrait-multimethod study of work-related
needs,values,and preference.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30,1-15.
Mathieu, J. E. & Zajac, D.(1990).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antecedents,correlates, and consequenc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involvement,and job satisfaction. Psychological Bulletin,108,171-194.
McDonald, G. E.(1976).Values and Valuing Process. Morristown, N. J.:Silver Burdett.
Miller, M. F.(1974).Relationship of vocational maturity to work valu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 367-371.
Mladen, K.(1999).Social work students and work values.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42(4),419-430.
Monica, K. J.(2002).Social origin, adolescent experiences, and work value. Social Forces, 80(4), 1307-1342.
Morris, J. H., & Sherman, J. D.(1981).Generalizability of a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model.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4,512-526.
Morrow, P. C.(1983). Concept redundancy in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The case of work commitment.Academy Management Review,8,486-500.
Mowday, R. T., Steers, R. M.,& Porter, L. W.(1979).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4 ,224-247.
Mowday, R. T., Steers, R. M.,& Porter, L. W.(1982). Employee organization linkage. New York:Academic press.
Near, J. P.(1989).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mong Japanese and U.S.workers.Organization Studies, 24,424-433.
Pine, G. J.,&Innis.(1987).Cultural and individual work value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14(2),279-287.
Porter, W. L., Steers, R. M., Mowday, R. T., & Boulian,P.V.(1974).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59(5),603-609.
Pryor, T.(1979).In search of a concept:Work values.The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27, 250-258.
Putti, J. M., Aryee, S, & Liang, T. K.(1990), “Work Value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A Study in the Asian Context”,Human Relations, Vol.42, pp.275-288.
Rabinowitz, S., Hall, D. T., & Goodale,J .G.(1977).Job scope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as predictors of job involvement;independent or interactiv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2),273-281.
Randall,D.M.(1987). Commitment and the Organization:The Organization Man Revisited.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2(3), 460-471.
Ravlian,E.C.,& Meglino, B. M.(1989).The transitivity of work values:Hierarchical performance ordering of socially desirable stimuli.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44, 494-508.
Reichers, A. E.(1985). A review and re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0,465-476.
Reyes, P.(1990). Teachers and their workplace:Commitment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
Reyes, P., & Pounder, D. G.(1990).Teacher commitment,job satisfaction, and school value orientation: A study of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Robbins, S. P.(1992).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Concepts,controversies,and applications.New Jersey:Prentice-Hall.
Rokeach, M.(1973).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New York:The Free Press.
Rowe, R., & Snizek, W. E.(1995).Gender differences in work-values:Perpetuating the myth.(ED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J 502 494)
Skaggs, W. J.(1987).Works values of faculty members in selected small liberal arts colleges:A comparative study.(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292 379)
Salancik, G. R.(1977).New direction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hicago:St.Clair press.
Staw, B. M.(1977). Commitment to a policy decision: A multi-theoretical perspective.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3,40-64.
Steers, R. M.(197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2,46-56.
Stevens, J. M., Beyer, J. M., & Trice, H. M.(1978). Assessing personal, role,and organizational predictors of manageri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1(3),380-396
Super, D. E.(1957).The psychology of careers.New York:Harper.
Super, D. E.(1970).Manual for the work values inventory.Chicago:Riverside Publishing Company.
Thompson, F. L.(198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ship style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 selected Wisconsin elementary school.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1/ 514A.
Vaus, D., & McAllister, I. (1991). Gender and work orientation. Work and Occupations. 18(1). 72-93.
Weiss, D. J., Dawis, R. V., England, G. W.,& Lofquist, L. H. (1964).Construct validation studies of the Minnesota Importance Questionnaire.Minnesota studies i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VⅡ.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Industrial Relation Center.
Wiener, Y.(1982). Commitment in organization: A normative 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7(3),421-429.
Wollack,S.(1971).Development of the survey of work value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55,331-338.
Wollack,S., Goodale,J.G., Witjing,J.P., & Smith,P.C.(1971).Development of the survey of work
valu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55(4),331-338.
Zohar, D.(1995). The justice perspective of job stres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6,487-495.
Zytowski, D. J.(1970).The concept of work values.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18,1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