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22.21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4 10: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房玄博
研究生(外文):Hsuan-Po Fang
論文名稱:高雄市國民中學電子聯絡簿實施成效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by using "Internet homebook" system by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Kaohsiung
指導教授:溫嘉榮、葉道明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9
中文關鍵詞:電子聯絡簿網路家庭聯絡簿聯絡簿成效電子國民中學高雄市研究者即時性聯絡簿穩定性正確性行動家庭聯絡簿
外文關鍵詞: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demandInternet homebookalreadyfuturesyste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0
  • 點閱點閱:99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中的訪談法為主,問卷調查為輔,就高雄市實施「電子聯絡簿」的國中教師和家長為對象,研究的重點在於分析出「電子聯絡簿」實施優缺點、成效和所面臨的窘境因素,以作為日後教育事務網站建置的參考。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大多數使用者電子聯絡簿的教師和家長肯定電子聯絡簿可以解決一些傳統書面聯絡簿的缺點,比紙本聯絡簿清楚、方便、具有即時性和正確性,滿足親師之間溝通的需求。
二、網路的穩定性、隱私權和降低家長間的數位落差是解決使用電子聯絡簿困境的共同的要素。
三、為滿足教師、家長或學生對電子聯絡簿能夠呈現更多元訊息的期待,未來在規劃電子聯絡簿時應該提供簡單而多元的人性化介面和功能。
四、教師教學準備工作繁重,若未能無法全面電腦化,以致於「電子聯絡簿」、「紙本聯絡簿」雙項並行,反而製造更多的負擔。
五、學校行政人員應爭取經費設置班級網路、幫忙解決使用上的困難;教師和家長本身的資訊能力宜透過舉辦說明會或是教育訓練提升。
六、推展人性化思維,營造無線校園平台。電子聯絡簿只是無線校園的第一步,希望日後能更緊密的與校務應用面結合,取得學校行政在軟硬體的支援,讓學生家長與校方的互動更加即時而不受限。
最後,依據研究發現做成結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日後教育事務網站建置及後續研究者的參考。
This study mainly applies the method of interview in the qualitative study, and the questionnaire as an aid. Subjects in this study include junior-high-school teachers and parents from the schools where the "Internet homebook" system has been implemented. This study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merits and shortcomings, outcome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et homebook" system, which will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set-up of the website of educational affairs in the future. Conclusions from this study are:
(1) Most teachers and parents who used the "Internet homebook" confirmed that the "Internet homebook" could help to solve shortcomings of some traditional homebooks. Compared to the paper homebook, the "Internet homebook" is more clear and convenient, and i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mediateness and correctness to satisfy the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demand.
(2) The Internet stability, privacy, and closing the gap of the digital divide among parents are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when the "Internet homebook" is applied.
(3) For satisfying the expectations of teachers, parents and students toward a more diversified "Internet homebook," when the "Internet homebook" is planned in the future, simple but diversified interfaces and functions with human touch should be provided.
(4) Teachers are already busy preparing for the instruction. If the comprehensive computerization cannot be implemented, and the "Internet homebook" and the "paper homebook" co-exist, more burdens will be induced, as a result.
(5) School administrative staff should strive for funds for setting up the class Internet, and offer assistance to solve problems of using this system. Teachers and parents should increase their information capabilities by attending seminars or educational training.
(6) Thought with human touch should be promoted, while a wireless platform on the campu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Internet homebook" is just the first step of a wireless campus, and hopefully, it can be more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chool affairs to get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support in school administration. In this way, the interactions among students, parents and school can be more instantaneous, and with less limitations.
Finally, conclusions are drawn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and concret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affairs in the future, and for the follow-up researchers.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錄……………………………………………………………I
表次……………………………………………………………Ⅳ
圖次……………………………………………………………Ⅵ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4
第三節 名詞界定……………………………………………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親師溝通的理論基礎 …………………………… 7
第二節 聯絡簿在親師溝通的實證研究…………………16
第三節 電子聯絡簿的內涵與現況………………………24
第四節 電子聯絡簿的系統功能…………………………35
第五節電子聯絡簿實施成效與困境……………………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45
第二節 研究對象…………………………………………48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2
第五節 研究的信效度 ……………………………………54
第六節 資料處理…………………………………………5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59
第一節 質化資料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59
第二節 量化資料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68
第三節其他意見的彙整分析……………………………8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9
第一節研究發現…………………………………………90
第二節結論……………………………………………90
第三節建議……………………………………………92
參考書目………………………………………………………94
中文部分………………………………………………………94
英文部分………………………………………………………97
附 錄
附錄一 訪談紀錄一覽表……………………………………99
附錄二 訪談大綱…………………………………………100
附錄三 試探性研究………………………………………101
附錄四 個別訪談逐字稿………………………………… 104
附錄五 子題摘要與命名………………………………… 108
附錄六 研究者省思札記………………………………… 110
附錄七 訪談同意書……………………………………… 111
附錄八 問卷……………………………………………… 112
一、中文部份

王淑俐(1992)。有話好說:邁向圓融的人際溝通。台北:南宏。
王連生(1997)。親師合作樂無窮。班級經營,2(1),1-5。
史 英(2001)。敵友之間。學生輔導通訊,72,54-63。
行者數位學員(2004)。行者網路家庭聯絡簿。線上檢索日期:2004年10月30日。網址:http://linc.hinet.net/
行動家庭聯絡簿(2005)。「行動家庭聯絡簿」網站。線上檢索日期:2005年3月23日。網址:http://www.neo-asia.net/HomeBook/HomeBook1.html
吳明隆(2000)。網路家庭聯絡簿的時代意義與功能。線上檢索日期:2004年8月15日。網址:http://www.chihps.kh.edu.tw/wu/info/nethom.htm
吳金香(2000)。建立親師溝通的親師具體作法。國教之友,
51(4),31-36。
吳春助、林淑女(1992)。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與家長溝通之調查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鴻榮(1998)。高雄市國小實施「網路家庭聯絡簿」之研究。中華民國第十二屆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發表手冊。
李嘉瑾、董建杰(2001)。親師間的高速公路─網路家庭聯絡簿。視聽教育雙月刊,43(1),26-31。
阮惠華(2002)。國民小學親師溝通之行動研究-以一個班級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立勳(1986)。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建平(1996)。親師關係及溝通。國教月刊,43(1),1-6。林珍宇(2002)。國民小學親師溝通互動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進材(1998)。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高雄:復文。
林麗菊(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邱書璇 譯(1997)。親職教育—家庭、學校和社區關係。台北市:揚智文化公司。
邱憲義(1986)。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范熾文、楊樹槿(2000)。建立親師溝通的親師具體作法。國教之友,51(4),31-36。
祝炳琳(2000)。「網路家庭聯絡簿」實施成果說明。高雄市八十八學年度國中小學「網路家庭聯絡簿」研討會。
張笑虹(1998)。全方位、多功能的「家庭聯絡簿」。班級經營,3(2),56-61。
張德銳(1996)。淺談建立親師合作關係的幾個作法。學生輔導雙月刊,45,84-89。
許芳禎(2005)。無線家庭聯絡簿。師友,451,30-31。
連清森(2001)。國民小學使用「電子聯絡簿」之現況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淑娥(1999)。以現況談電子聯絡簿實施之可行性。國教新知,46(1),101-104。
郭耀隆(1999)。國民小學親師合作之研究-一個班級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仕宗(1997)。溫馨的雙向互動--談親師溝通。班級經營,2(1),15-20。
陳素捷(2002)。台中市國民中小學親師衝突原因及教師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院。
陳聖芳(1999)。台東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美娟(1999)。國小啟智班之親師聯絡簿。特教園丁,14(4),23-25。
曾端真(1996)。如何進行有效的親師溝通。北縣教育,11,11-13。
游福生(1998)。多元社會下的親師溝通。師友,370,75-77。
黃政傑(1996)。質化研究的原理與方法。輯於黃政傑編,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1-46。台北:漢文書局。
黃秋琴(2003)。閱讀國中生活多彩的篇章--以一個班級聯絡簿的行動研究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淑清(1998)。以方法論的觀點來看深度訪談研究法。輔導季刊,34(1),39-45。
黃瑞琴(200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楊坤堂(1998)。親師溝通。學生輔導通訊,55,78-93。
溫嘉榮(2000)。「網路家庭聯絡簿」推動計畫。高雄市八十八學年度國中小學「網路家庭聯絡簿」研討會。
網路家庭聯絡簿(2004)。「網路家庭聯絡簿」網站。線上檢索日期:2004年10月30日。網址:http://homebook.more.org.tw
丁孋纓(2005)。行動聯絡簿應用於親師溝通之功能需求與成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聖秋(1998)。國民小學家長與教師親師溝通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培文(2000)。「網路家庭聯絡簿」系統功能介紹。高雄市八十八學年度國中小學「網路家庭聯絡簿」研討會。
歐陽誾、柯華葳、梁雲霞(1990)。我國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教育心理與研究,13,265-306。
蔡文斌(1999)。國小實施鄉土教學活動之合作行動研究-以結合新港鄉社區資源為例。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明貴(2003)。國民小學語音互動電子聯絡簿系統之建置與評估。輔仁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美玉(2001)。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成效之探討-以國小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玉琴(2002)。國民小學親師互動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戴清江(1984)。我國國民中學學校溝通聯繫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鴻隆(2002)。國民小學親師互動之個案研究-以彰化縣一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美英(2002)。國小學生家長參與班級親師合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如玉(1998)。國民小學公共關係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蘇福壽(1998)。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親師衝突因素及其處理方式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份

Jick, T. D. (1983). Mix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riangulation in action. In J. Van Maanen (Ed.).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135-148. Beverly Hills, CA: Sage.
Langness, L. L. & Frank, G. (1981). Lives: An anthropogical approach to biography. Novato, CA: Chandler & Sharp.
LeCompte, M. D., Pressle, J. & Tesch, R. (1993). 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Miles, M. B., & Huberman, A. M.(198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Patton,M.Q.(1990)/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Rohwer, K. A. (1991). A study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erbraska.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