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廖信彥(民88)。Active Server Page應用大全Web進階技巧。台北市: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溫嘉榮 (民88)。資訊與電腦網路科技對教師的衝擊。資訊與教育雜誌,72,10-14。陳彰儀 (民91)。(民94)。衝破迷網。揚智文化。
香港中文大學(民93)。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2004)。民國93年11月14日,取自:http://www4.comp.polyu.edu.hk/~gccce2004/big5/index.htm。
吳明隆(民92)。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文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邱皓政(民9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social & behavioral sciences。台北市:文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林生傳(民92)。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邱皓政(民9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social & behavioral sciences。台北市:文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部 (民86)。資訊教育。台北市:http://www.edu.tw/。
教育部 (民86)。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http://www.edu.tw/。
楊宏仁、于瑞珍 (民84)。超媒體全球資訊系統(WWW)簡介。國教天地,112,4-10。溫嘉榮、吳明隆 (民88)。網路科技對教學的影響。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運用,1-13。松崗。
溫嘉榮、吳明隆 (民88)。新時代師生的電腦素養。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運用,1-13。松崗。
林清文〈民90〉。自我調整課業學習模式介述。八十九學年度中區大專院校輔導教師「學習評量與諮商工作坊」參考資料,12-19。
王靜(民93)。學習風格報告。尤裏克人才測評服務中心。2004年12月19日。取自:http://www.unique-china.com/index-1.asp
周倩、張芳綺,(民92), 網路學習互動性之初探: 科技功能與認知學習。網路教學與圖書資訊學應用研討會論文集。
林生傳(民92)。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張恩國(民88)。電腦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雜誌,72,2-9。
洪燕竹(民91)。資訊教育在教育上應用新趨勢。http://content.edu.tw/primary/info_edu/cy_sa/pro/pro/p1/page1.htm。
劉金和、葉晉華(民86)。我國資訊教育之發展藍圖。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8604,32-39。廖癸欽(民88)。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9001,1-15。
王曉璿(民87)。網路環境與教學應用。教師之友,39(1),7-13。涂維聖(民89)。淺淺談資訊素養。http://www.sljhs.ylc.edu.tw/bandit/paper1.htm。
陳明溥 顏榮泉(民92)。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系統建構模式之研究。http://acbe.tku.edu.tw/iccai8/49/49.htm
張庭禎(民94)。學術會議管理網站模板軟體發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楊偲敏(民94)。學習風格與神馳經驗對數位學習成效的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馬福洋(民93)。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融入教學能力現況探討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高雄市。二、英文部份
Allinson, C. W., Hayes, J.(1988). The Learning Styles Questionnaire: An Alternative to Kolb’s Inventory.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3 (25) , 269-281.
Bostrom, R.P., Olfman, L. & Sein, M.K. (1990),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style in end-user Training,” MIS Quarterly, 14(1), 101-109.
Ghose, S. and Dou, W. (1998). Interactive functions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appeal of Internet presence site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March/April, 29-43.
Kolb, D. A. (1985).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McIsaac, M. S. and Gunawardena, C. N. (1996). Factors influencing interaction in an online cours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13(3), 22-36.
Moore, M. G. (1989). 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3(2), 1-6.
Microsoft.(2004). Guidelines for Secure Web Applications. Retrieved 2004/11/14.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msdn.microsoft.com/library/default.asp?url=/library/en-us/dnnetsec/html/thcmch04.asp
ReadyGo, Inc.(2005). Web Course Builder. Retrieved 2005/5/7.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readygo.com/
Tammy Payton.(1997). Designing Web Pages. Retrieved 2005/3/15.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siec.k12.in.us/~west/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