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5.16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2 12: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謝至傑
研究生(外文):Hsieh, Chih-Chieh
論文名稱:企業諮商中現實治療團體對績效落後員工輔導成效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Effect of Reality Therapy Group Counseling on Low Performance Employee in Business Consultation
指導教授:丁原郁丁原郁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ing, Yuan-Y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心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7
中文關鍵詞:企業諮商現實治療團體績效落後員工制控信念自我概念自我效能組織中自尊實質績效
外文關鍵詞:Business ConsultationReality Therapy Group CounselingLow Performance EmployeeLocus of ControlSelf-conceptSelf-efficiencyOrganizational-based Self-esteemJob Performa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8
  • 點閱點閱:342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19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2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現實治療團體諮商在企業中對績效落後員工制控信念、自我概念、自我效能以及組織中自尊感的立即和長期的輔導成效,以及探討現實治療團體諮商對績效落後員工實質績效的輔導成效,並透過訪談分析的輔助,了解績效落後員工在現實治療團體中所主觀感受到的實質助益。
本研究採等組前後測實驗設計,以60位南部某知名半導體封測公司94年度年中考核各單位考核成績後5%的員工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分派方式將60位研究對象分成實驗組與控制組各30人。實驗組進行每週一次,每次兩小時,共計八週的現實治療團體諮商;控制組暫不處理,另於追蹤測完成後依其意願進行工作坊式現實治療團體課程。兩組成員在進行團體前、後及團體結束後第十二週,分別接受「組織中內外控量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第二版」、「組織中自我效能量表」和「組織中自尊量表」的施測,並將所測得分數以及94年度上下半年兩期實質績效分數,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或無母數檢定進行統計考驗,評估實驗處遇之輔導效果。另外,以自編之「團體訪談大綱」對實驗組成員進行團體後訪談,藉以輔助了解實驗組成員在團體中主觀感受到的實質助益。
本研究的主要結論如下:
一、在立即輔導成效方面
現實治療團體諮商對績效落後員工的整體自我概念、心理自我概念、社會自我概念、自我效能的提升上有立即的輔導成效。而在制控信念、家庭自我概念、學業/工作自我概念、組織中自尊感的提升上沒有立即的輔導成效。
二、在長期輔導成效方面
現實治療團體諮商對績效落後員工的心理自我概念的提升上有長期的輔導成效,其餘皆無長期的輔導成效。
三、在實質績效的輔導成效方面
現實治療團體諮商對績效落後員工的實質績效提昇上沒有顯著的輔導成效。
四、在團體後訪談分析整理方面
績效落後員工在現實治療團體中所主觀感受到的實質助益有六個部份,分別為「提升自我效能感」、「產生普同感」、「感受到團體歸屬感」、「宣洩情緒」、「傳遞資訊」、以及「表現利他主義」。其中「產生普同感」、「感受到團體歸屬感」、「宣洩情緒」、「傳遞資訊」、以及「表現利他主義」等五個主題,符合Yalom的團體療效因子;「提升自我效能感」、「感受到團體歸屬感」、「傳遞資訊」、以及「提升自我效能感」中的「勇於表達自己想法」子項符合Glasser的四大心理需求。
最後歸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若干建議,以作為企業諮商實務工作上以及未來進行相關研究上的參考。
Abstract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ality therapy group counseling on low performance employees regarding their locus of control, self-concept, self-efficiency, organizational-based self-esteem, and job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er interviewed the participants to explore what they gained in the process of reality therapy group counseling.
The researcher applied the equivalent pretest-posttest control group method. The study recruited 60 participants, who were the last 5% of the low performance employees based on the 2005 annual evaluation of a well-know Semiconductor company in southern Taiwan. The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by random assignment, with 30 participants in each group. Participan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rticipated in an 8-week reality therapy group counseling for 2 hours per week. Participa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could choose to attend a workshop learning concepts of reality therapy afte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completed. The “Organizational-based Locus of Control Scale,” “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 II,” “Organizational-based Self-efficiency Scale,” and “Organizational-based Self-esteem Scale” were administered to participants of both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ality therapy group counseling. The participants were also filled in the four scales 12 weeks after the end of group treatment. The researcher applied one-way analysis of covariance or nonparametric test to analyze the data.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1. The immediate effect of counseling:
Reality therapy group counseling showed an immediate effect on enhancing self-concept of the total score, psychological self-concept, social self-concept, and self-efficiency of participant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bu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raising their locus of control, familial self-concept, self-concept on school lessons/works, and self-esteem in organizations.
2. The long-term effect of counseling:
Reality therapy group counseling showed a long-term effect on increasing psychological self-concept of participant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3. The efficiency of job performance:
Reality therapy group counseling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enhancing job performance of participants of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4. The results of the interview of participa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Participant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reported six themes that they gained in the process of reality therapy group. These were “Enhancing their sense of self-efficiency”, “Universality”, “Sense of belonging”, “Catharsis”, “Imparting of information”, and “Altruism.” Five of the six themes matched Yalom’s therapeutic factors for group counseling. Four of the six themes were related to the four psychological needs of reality therapy.
Finally,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to the practice of business consult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es.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研究問題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企業諮商與其相關研究、實行現況之探討 13
第二節 現實治療與相關研究之探討 26
第三節 制控信念、自我概念、自我效能、組織
中自尊與績效相關之研究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4
第四節 研究設計 55
第五節 研究工具 57
第六節 資料處理 70
第七節 團體方案設計 72
第四章 研究結果 75
第一節 現實治療團體諮商對績效落後員工
之立即輔導效果 77
第二節 現實治療團體諮商對績效落後員工
之長期輔導效果 89
第三節 現實治療團體諮商對績效落後員工
實質績效之輔導效果 102
第四節 團體後實驗組成員之訪談分析 105
第五節 實驗處理效果綜合說明 1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0
第一節 結果分析與討論 120
第二節 結論 131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研究建議 133
參考文獻 140
中文書目 140
英文書目 147
附錄
一、組織中內外控制量表 151
二、組織中自我效能量表(預試版) 153
三、組織中自我效能量表(正式版) 155
四、組織中自尊量表 157
五、團體單元計畫設計 158
六、團體後質性訪談大綱 181
七、量表工具同意使用授權書(一) 182
八、量表工具同意使用授權書(二) 183
九、量表工具同意使用授權書(三) 184
十、團體研究參與同意書 185
十一、研究後課程參與同意書 186
十二、業證書 187
表目錄
表2-1-1 社區諮商應用於企業中的模式 20
表2-1-2 國內企業諮商實施情形整理 23
表3-4-1 實驗設計表 55
表3-5-1 「組織中自我效能量表」預試量表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61
表3-5-2 「組織中自我效能量表」預試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64
表3-5-3 「組織中自尊量表」預試量表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67
表3-5-4 「組織中自尊量表」預試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68
表3-7-1 「搶救績效大作戰」團體歷程摘要表 73
表4-1-1 「組織中內外控量表」前、後測得分之平均數及標準差 78
表4-1-2 「組織中內外控量表」前、後測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78
表4-1-3 「組織中內外控量表」前、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9
表4-1-4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及各分量表」前、後測得分之平均數及標準差 80
表4-1-5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及各分量表」後測分數之常態檢定摘要表 81
表4-1-6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及各分量表」前、後測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82
表4-1-7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及各分量表」前、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83
表4-1-8 「組織中自我效能量表」前、後測得分之平均數及標準差 84
表4-1-9 「組織中自我效能量表」前、後測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85
表4-1-10 「組織中自我效能量表」前、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85
表4-1-11 「組織中自尊量表」前、後測得分之平均數及標準差 87
表4-1-12 「組織中自尊量表」前、後測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87
表4-1-13 「組織中自尊量表」前、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88
表4-2-1 「組織中內外控量表」前、追蹤測得分之平均數及標準差 90
表4-2-2 「組織中內外控量表」前、追蹤測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90
表4-2-3 「組織中內外控量表」前、追蹤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91
表4-2-4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及各分量表」前、追蹤測得分之平均數及標準差 92
表4-2-5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及各分量表」追蹤測分數之常態檢定摘要表 93
表4-2-6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及各分量表」前、追蹤測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94
表4-2-7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及各分量表」前、追蹤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95
表4-2-8 「心裡自我概念量尺」前、追蹤測得分之無母數檢定摘要表 96
表4-2-9 「組織中自我效能量表」前、追蹤測得分之平均數及標準差 97
表4-2-10 「組織中自我效能量表」前、追蹤測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97
表4-2-11 「組織中自我效能量表」前、追蹤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98
表4-2-12 「組織中自尊量表」前、追蹤測得分之平均數及標準差 99
表4-2-13 「組織中自尊量表」前、追蹤測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100
表4-2-14 「組織中自尊量表」前、追蹤測得分之無母數檢定摘要表 100
表4-3-1 前後兩期實質績效分數之平均數及標準差 102
表4-3-2 前後兩期實質績效分數之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103
表4-3-3 前後兩期實質績效之共變數分析摘要 104
表4-5-1 現實治療團體諮商對績效落後員工之輔導效果表 119
圖目錄
圖2-1-1 EAPs的演進圖 14
圖2-1-2 員工協助方案服務內容 17
圖2-3-1 自我效能—績效模型 42
圖3-1-1 研究架構與流程圖 48
一、中文部份
方隆彰(民84)。員工協助方案實務手冊。台北:張老師。
方紫薇,馬宗潔譯(民90)。Yalom I. D.著(1995)。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桂冠。
行政院勞委會(民87)。員工協助方案工作手冊。台北:行政院勞委會。
江國樑(民89)。國小教師自我概念、內外控制信念與工作滿足感之關係。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淑芳(民93)。現實治療團體方案對國小五年級學習動機低落學生之學習動機輔導效果。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沈怡伶(民93)。併購對員工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考試院考選部(民94)。考選部全球資訊網靜態榜單查詢查詢系統。檢索日期:94.08.08。取自World Wide Web:http://wwwc.moex.gov.tw/sp.asp? xdurl=exampass/pass_search.asp
李再長,徐強,陳彰儀,胡國強,賴孟寬,張怡筠(民89)。工商心理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吉仁、陳振祥(民92)。企業概論:本質、系統、運用。台北:華泰。
林慈玥(民87)。現實治療團體諮商對學業欠佳專科生輔導效果之準實驗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桂碧(民89)。事業單位推行「員工協助方案」之績效評估。台北:行政院勞委會。
林亨華(民91)。國中教師自我概念、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以澎湖縣為例。臺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林幸台、張小鳳、陳美光審訂(民93)。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第二版。台北:測驗出版社。
林季慧(民93)。性別、職業類別對組織中自尊的影響:以性別角色為調節因子。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秀碧(民71)。利用現實治療法改變犯罪少年自我概念之實驗研究。輔
導學報,5,17-50頁。
吳淑玲(民83)。現實治療團體對國中行為偏差學生人格特質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明隆(民89)。SPSS統計應用與實務。台北:松崗。
吳明隆(民92)。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
吳振昌(民90)。預期組織變革不確定感對部屬工作反應影響之實證研
究。國防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許淑君(民77)。企業諮商對企業經營之影響--以中興資訊公司為例。國立
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博雄(民75)。現實治療法對犯罪少年道德判斷與制握信念輔導效果之研究。輔導論文集(2)。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研究所。
洪瑞璘譯(民88)。納森尼爾‧布雷登著。工作自尊心--開創事業版圖新秘訣。台北:時報文化。
拾己寰(民92)。台灣企業建立員工協助方案機制之初探性研究—企業管理與企業諮商的整合性觀點。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90 – 2416-H-324-007-
夏林清(民82)。變遷社會中勞工輔導的重要性。八十二年度勞工輔導研習會研習資料,97-102頁。
徐西森(民73)。運用現實治療法對濫用藥物者心理輔導之效果研究。台灣教育學院碩士論文。
莊善任(民84)。企業福利對企業內勞資關係的影響--以半導體業為對象。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靜雯、李曉菁、吳健豪譯(民92)。Corey, G.著(1995)。團體諮商的理論
與實務。台北:學富。
孫景棠(民90)。台灣企業推行員工協助方案對員工態度與組織績效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生玉(民87)。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陳思潔(民88)。員工協助方案與員工問題之關聯性研究。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陳立秦(民90)。員工協助方案與工作壓力之關聯性研究。靜宜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正男、丁學勤(民91)。銷售人員的內外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足關係之
研究。企業管理學報,52期,58-97頁。
陳雅雯(民92)。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雅玲(民80)。現實治療訓練方案之訓練效果及其輔導效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黃毓華、鄭英耀(民85)。一般性自我效能量表之修訂。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3輯,279-286頁。
黃世忠(民91)。組織結構、領導風格、員工個人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中山科學研究院電子系統研究所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永政(民93)。探討足球隊員之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對於競技表現的影響之研究。台南女院學報,23卷,2期,555-564頁。
張月良(民72)。國中低成就學生心理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民78)。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民80)。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瓊文(民91)。現實治療團體輔導對國小行為困擾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張傳琳(民92)。現實治療法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張慶勳(民93)。論文寫作手冊。台北:心理。
郭為藩(民85)。自我心理學。台北:師苑。
曾端真(民77)。現實治療理論與實施。台北:天馬。
曾淑如(民82)。企業內員工諮商輔導制度與員工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大緯(民92)。自我效能與工作績效之關連性探討。人事月刊,34卷,4期,5-13頁。
程小蘋(民84)。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台北:五南。
楊明磊(民92)。幫忙還是幫倒忙?--員工協助方案中諮商師的定位衝突與因應。輔導季刊,36卷,2期,62-68頁。
葉靜君(民92)。現實治療團體對改善網路成癮大學生之成效探討。長庚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焜輝(民77)。企業諮商。台北:天馬。
廖秋芬譯(民89)。Gloria Cunningham著(2000)。員工協助方案:工業社會工作的新趨勢。台北:天馬。
鄭臻妹(民90)。內外控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及工作績效之分析研究---以台灣高科技產業員工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家成(民93)。便利商店加盟店主內外控人格特質、領導行為與經營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以統一超商高高屏地區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瑞陽(民82)。組織行為:管理心理導向。台北:華泰。
蕭文(民81)。企業內輔導制度對企業經營之影響。諮商與輔導,82期,11-16頁。
蕭文、陳愛娟、周玉真、許筱梅(民83)。企業員工工作動力之調查研究--以某實業公司員工工作狀況之分析為例。中華輔導學報,2期,25-59頁。
蕭文(95.4.22)。企業諮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與輔導研究所「諮商發展與文化議題學術研討」專題演講。
蕭同仁(民91)。現實治療團體對少年藥物濫用者處遇效果之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戴玉錦(民94)。高中職輔導教師生命意義感與輔導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坤輝(民90)。轉換型領導、交易型領導、信任、工作滿足及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組織自尊的干擾效果。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佩汶(民85)。自我效能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壽險業務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NJ : Prentice-Hall.
Bandura, A., & Cervone, D. (1986). Differential engagement of self-reactive influences in cognitive motiva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 38, p92 - 113.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 f behavior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p191-215.
Berridge, J., Cooper, C.L. & Highley - Marching, C. (1997).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and workplace counseling. Chichester: Wiley.
Bono, J. E., & Judge, T. A. (2003). Core self-evaluation: A review of the trait and its role in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7, p5-18.
Bower, C. D. (1975). Alcoholism: Industry’s $9 million headache. Personnel Administrator, 20, 1, p32-35.
Cooper, C.L. & Sadri, G. (1994). The impact of stress counseling at work. Occupational stress: A handbook (p271-282). Bristol, PA: Taylor & Francis.
Glasser, W. (1994). The control theory manager. NY: HarperCollins.
Honeyman, A. (1990). Perceptual changes in addicts as a consequence of reality therapy based on group treat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 9, p53-59.
Holleran, J. P. (1981). Effect of group counseling on locus of control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Reality therapy with underachiev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
Jackson, D. (2003). Reality therapy and choice theory in the group employment interview--A new and innovative idea for employment interview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 22, 2, p57-59.
Judge, T. A., Erez, A., & Bono, J. E. (1998). The power of being positive: The relation between positive self-concept and job performance. Human Performance, 11(2/3), p167-187.
Judith, A. L., Michael, D. L., Judy, A.D., & Michael, J.D. (2003). Community counseling - Empowerment strategies for a diverse society. C.A. : Thomson.
Kim, R., & Hwang, M.G. (2001). The effect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n group counseling based on reality therap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 20, 2, p12-15.
Locke, E. A., Frederick, E., Lee, C., & Bobko, P. (1984). Effect of self-efficacy, goals, and task strategies on task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9, p241-251.
Mi Hye, Lee (2001). The effect of group reality therapy on internal control and self-este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 20, 2, p19-21.
Pierce, J. L., Gardner, D. G., Cummings, L. L., & Dunham, R. B. (1989). Organization-based self-esteem: construct definition, measurement, and valid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2(3), p622–648.
Pierce, J. L., & Gardner, D. G. (2001). Organizational-based self-esteem 1989 - 2001: Areview.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cademy Of Management Cconference, p.765–778.
Sal Elmo, Jr. (2003). Using lead management in an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 23, 1, p17-19.
Silver, W. S., Mitchell, T. R., & Gist, M. E. (1995). Responses to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self-efficac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attribution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62, p286-299.
Wubbolding, R. E. (1998). Reality therapy and group counseling. Cincinnati, OH: Center for Reality Therapy.
Wubbolding, R. E. (2000). Reality therapy for the 21stcentury. PA:Taylor & Franci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劉明秋(1991),教育心理學到教學心理學—淺論教學模式。現代教育,6(4),93-100。
2. 湯大緯(民92)。自我效能與工作績效之關連性探討。人事月刊,34卷,4期,5-13頁。
3. 黃毓華、鄭英耀(民85)。一般性自我效能量表之修訂。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3輯,279-286頁。
4. 莊善任(民84)。企業福利對企業內勞資關係的影響--以半導體業為對象。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5. 楊明磊(民92)。幫忙還是幫倒忙?--員工協助方案中諮商師的定位衝突與因應。輔導季刊,36卷,2期,62-68頁。
6. 湯偉君、邱美虹(1999),創造性問題解決(CPS)模式的沿革與應用。科學教育,223,2-20。
7. 林建平(1991),創造思考技術:創造性問題解決技術。創造思考教育,3,32-37。
8. 車薇(1994),CPS創造性問題解決方法簡介。育達學報,230-236。
9. 李基常、王繼正(1998),創造性問題解決式的專題製作教學。技術及職業教育,45,39-44。
10. 吳靜吉(1976),分歧式和連鎖式的聯想訓練對創造思考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學報,33,45-71。
11. 蕭文(民81)。企業內輔導制度對企業經營之影響。諮商與輔導,82期,11-16頁。
12. 蕭文、陳愛娟、周玉真、許筱梅(民83)。企業員工工作動力之調查研究--以某實業公司員工工作狀況之分析為例。中華輔導學報,2期,25-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