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200.122.21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7 07:02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簡秀梅
研究生(外文):
Chien Hsiumei
論文名稱:
關廟方言區「出歸時」字類回頭演變之地理與社會方言學研究關廟方言區出歸時字類回頭演變之地理與社會方言學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The geographical and social dialectology study on the retrograding of tsh→s category in Kuan-miau dialect of Southern Min in Taiwan
指導教授:
洪惟仁
、
張屏生
指導教授(外文):
Ang Uijin
、
Chang Pins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
台灣語言及教學研究所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語言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0
中文關鍵詞:
臺灣閩南語
、
關廟方言區
、
「出歸時」字類
、
「回頭演變」現象
、
漸層擴散
、
地理擴散
、
社會擴散
、
詞彙擴散
、
結構擴散。
外文關鍵詞:
Southern Min in Taiwan
、
Kuan-Miau Dialect Area
、
tsh →s category
、
the phenomenon of retrograde change
、
gradient diff
相關次數:
被引用:
5
點閱:1011
評分:
下載:157
書目收藏:0
摘 要
臺灣閩南語是一個漳泉融合方言,依洪惟仁(1995)的分類,二層行溪中、下游流域地區是屬於「混合腔」。但是根據文獻的記載這個地區屬於閩南語方言學所謂「出歸時」(即tsh → s)現象的分佈區。本論文將具有「出歸時」現象的地區稱為「關廟方言區」。
本論文主要的目的:
一、依據田野調查的結果,畫出「出歸時」語音特徵的方言分佈圖,並探究其地理分佈的歷史成因。
二、本方言區正在進行s → tsh「出歸時」的回頭演變,本研究將進行社會語言學調查,探究完成「回頭演變」的趨勢及成因。
三、探究「出歸時」字類回頭演變的「詞彙擴散」或「結構擴散」現象。
為達到以上的目的,本研究從「漸層擴散」的角度對「出歸時」現象的「地理擴散」、「社會擴散」、「詞彙擴散」或「結構擴散」等音變現象進行探究。
我們經由田野調查及統計方式,畫出方言分佈圖,發現本方言區可分為「關
廟片」、「茄萣片」和「永安片」, 並證實在地理分佈方面有「漸層擴散」的現象,以人口遷徙、行政區劃、交通往來等等種種歷時及共時的資料解釋本語言區的形成。
本論文針對關廟、歸仁、茄萣三個鄉,以年齡、職業、性別為變項進行調查及統計考驗,我們發現在社會分佈方面有「社會擴散」的現象,並進一步對這些變因與音變關係進行推論,從歷史語言學的角度、真實時間及表面時間的比較,證實「出歸時」字類已完成「回頭演變」。我們也從政府的語言政策、語言本身的消長以及發音人語言學習的心路歷程來推論音變和語言接觸的關係。
在詞彙的分佈方面,我們以調查及統計考驗發現,「出歸時」字類的回頭演變有「詞彙擴散」的現象,並從理論及實地訪問發音人對詞彙的使用情形兩方面著手,對詞頻、詞彙的新舊程度、詞形變化等可能變因進行討論,但本論文無法證實「出歸時」字類的回頭演變也有「結構擴散」的現象。
本論文嘗試探究語言現象背後的人文活動、地理歷史的形成,以及從「質的研究」層面,實地訪問發音人對自己及他人持有方言特殊口音的心路歷程,並經由時空演變、人文活動、心理社會環境的種種討論分析,讓一個方言得以呈現更真實的面貌。
關鍵詞:臺灣閩南語、關廟方言區、「出歸時」字類、「回頭演變」現象、漸層擴散、地理擴散、社會擴散、詞彙擴散、結構擴散
Abstract
Southern Min in Taiwan is a mixture of Changchou and Changchou dialect . Accord to Dr.Uijin Ang(1995),the mid and down of Erchenhang Stream area belongs to mix-accent . However , refer to the documentary record in this area , it has Southern Min dialect with phenomenon of tsh →s . This thesis named “Kuan-Miau Dialect Area’’ .
MAIN SUBJECTS :
1. We draw the distribution map of special accent with tsh →s after field investigation , and study it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historical reason .
2. This dialect areas is going to tsh →s retrograde change . This thesis be going to social language study , search to complete retrograde change tendency and reason .
3. We also study tsh →s category the phenomenon of lexical diffusion or structural diffusion .
In order to reach the objects as above , this thesis from “gradient diffusion” viewpoint to study tsh →s phenomenon language change include “ geographical diffusion” , “ social diffusion ” , “ lexical diffusion ” or “structural diffusion ”
… .etc .
By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statistic , we draw the distribution map of dialect , find the dialect areas is divided three pieces they are Kuan-miao, Chei-Din and Ion-An. And further more to approve in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has the phenomenon of “geography diffusion” that be formed by “population movement” , “administration distribution” and “ traffic exchange ”…etc. so we could get its explanation by the data of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to improve its reason of Kuan-Miao dialec area.
After investigating and statistical test by variables of age , occupation , sexy ,…etc in Kuan-miao , Guei-zen and Chei-Din , we discover that in the social
distribution has the phenomeron of “social diffusion” , and further more to make a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for its relations of variables and changing accent. Rrom the viewpoint of historical linguistics , in comparation the real time and apparent time , we improve the tsh →s category have completed to “ retrograde change”. We also conclude 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change” and “language contact” from the language policy of goverment , dialect grow and decline by itself , and language study mentality process of speakers.
In the lexical distribution , we discover that have new condition of “ lexical diffusion’’ from the phenomenon of “ retrograde change’’ of tsh →s , and then making a discussion for vocabulary frequency , new and old grade , inflection….etc by mean of visiting announce people to take care of their vocabulary while speaking and theorem.
We have proved the tsh →s that occur in the retrograde change. However , can not prove that same condition in“construction diffusion ’’ too.
We try to search the humanistic action , found the factor of geography and history, and study the layer of quality, then visit the announce people face to face to understand the mentality process of themselves and other with the special accent , via discuss time space change , humanistic action and psychology-social
environment ….etc. Let Kuan-miao dialect appear more fact aspect .
Key words:Southern Min in Taiwan , Kuan-Miau Dialect Area , tsh →s category ,
the phenomenon of retrograde change , gradient diffusion ,
Geographical diffusion , Social diffusion , lexical diffusion ,
structural diffusion
目 錄
摘要 I
致謝 I I
目錄 I V
表目錄 V I I
圖目錄 I X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目的與方法 1
1.1.1 「出歸時」的回頭演變現象 1
1.1.1.1 「出歸時」現象 1
1.1.1.2 s → tsh的回頭演變現象 1
1.1.2「出歸時」字類的漸層擴散 3
1.1.2.1「方言連續體」的假設 3
1.1.2.2漸層擴散、範疇擴散、詞彙擴散、結構擴散 4
1.1.3 研究目的與假設 6
1.1.4 調查方法 7
1.1.4.1訪問調查法 7
1.1.4.2發音人的條件與資料 7
1.1.4.3 字表設計 9
1.1.4.4 資料處理分析 10
1. 2二層行溪流域的地理環境與沿革 10
1.3「出歸時」現象的來源 1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4
2.1 與本研究的地理分佈相關的文獻 14
2.1.1 地理分佈的文獻 14
2.1.2 臺灣方言地理分佈的歷時研究 14
2.1.3 方言分區的參考因素 17
2.1.4 方言地圖的種類和繪製 18
2.2 與本研究社會語言分佈相關的研究 20
2.2.1語言接觸 20
2.2.2 社會因素 21
2.2.2.1 年齡差距 22
2.2.2.2 性別差異 23
2.2.2.3 職業、階級與教育程度 23
2.2.3 詞彙因素 25
2.2.3.1 詞彙擴散、結構擴散 25
2.2.3.2 詞的使用頻率 27
第三章「出歸時」現象的地理分佈 29
3.1 地理分佈區域 29
3.2 地理分佈特性 36
3.2.1關廟片 36
3.2.2茄萣片 37
3.2.3永安片 37
3.3 地理分佈成因探究 38
3.3.1 人口流動 38
3.3.2 行政區劃 40
3.3.3 交通往來 41
3.4小結 42
第四章「出歸時」現象的社會分佈 45
4.1不同職業tsh聲母的回頭演變 45
4.1.1關廟鄉 45
4.1.2歸仁鄉 49
4.1.3茄萣鄉 53
4.1.4職業階層總比較 57
4.1.5關廟鄉、歸仁鄉、茄萣鄉的比較 59
4.1.5.1藍領階層 59
4.1.5.2白領階層 61
4.2 不同性別tsh聲母的回頭演變 63
4.2.1關廟鄉 63
4.2.2歸仁鄉 65
4.2.3茄萣鄉 68
4.2.4性別階層總比較 70
4.2.5關廟鄉、歸仁鄉、茄萣鄉的比較 73
4.2.5.1 男性階層 73
4.2.5.2 女性階層 75
4.3不同時間tsh聲母的回頭演變 77
4.4 社會分佈成因探究 79
4.4.1語言接觸 79
4.4.2年齡因素 80
4.4.3職業差異 83
4.4.4性別差異 84
4.5 小結 84
第五章「出歸時」字類回頭演變的詞彙擴散 87
5.1詞彙擴散與結構擴散 87
5.1.1 詞彙擴散 87
5.1.2 結構擴散 92
5.1.2.1介音的影響 92
5.1.2.2韻尾的影響 93
5.2小結 97
第六章:結論與展望 99
6.1 結論 99
6.2 展望 100
參考文獻 101
附錄一:《高雄茄萣社會方言調查字表》 108
附錄二:關廟方言區「出歸時」調查字表 109
附錄三:發音人資料記錄表 110
附錄四:關廟方言區「出歸時」現象地理分佈統計表 111
附錄五:關廟方言區tsh-變體詞彙音變速度一覽表 116
附錄六:關廟方言區tsh-變體結構音變速度年齡分佈表 117
附錄七:地理分佈發音人資料表 118
附錄八:社會分佈發音人資料表 136
附錄九:各鄉鎮村落分佈圖 143
附錄十:臺灣在籍漢民族分佈圖 150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土田滋著、黃秀敏譯
1992〈平埔族各語言研究瑣記〉,《中央研究院田野研究通訊》,22:9-21。
王士元
1982〈語言變化的詞彙透視〉,《語言研究》,2:34-82。
1988《語言與語音》,臺北,文鶴出版社。
1991〈詞彙擴散的動態描寫〉,《語言研究》,20:15-33。
1997〈詞彙擴散理論:回顧與前瞻〉,《中國語言學論叢:第一輯》,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2000〈語言變化的詞彙擴散〉,《語言的探索:王士元語言學論文選
集》,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永安鄉公所編纂
1984《永安鄉誌》,高雄,永安鄉公所。
王洪君
1997《漢語非線性音系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石萬壽
1987〈二層行溪上游的開發與系譜〉,《第三屆亞洲族譜學術研討會
會議記錄》509-539,台北,國學文獻館。
1988〈明、清臺灣中路交通的變遷〉,《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慶祝四十週年紀念論文專輯》,1-22,臺灣省文獻會。
1991〈明鄭以前二層行溪中下游流域的漢移民與系譜〉,《第五屆亞
洲族譜學術研討會會議記錄》125-156,台北,聯經出版社。
包智明 等
1996《生成音系學理論及其應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何大安
1988《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李國棟
2002《歸仁典籍》,臺南,歸仁鄉公所。
李壬癸
1998《台灣平埔族的歷史與互動》,台北,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版第一刷。
2002〈新發現十五件新港文書的初步解讀〉,《台灣史研究》,9. 2,1-68,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籌備處。
李如龍、王升魁
2001《戚林八音校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第一版第一刷。
李泰熙收藏,編著者不詳
2003《渡江書十五音》,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第一版第一刷。
沈鍾偉
1995〈詞彙擴散理論〉,《漢語研究在海外》,31-47,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沈富進
2003《增補彙音寶鑑》,斗六,文藝學社出版社,第初版第四十八刷。
花松村
1996《臺灣鄉土全誌》,台北,中一出版社,初版。
周長楫
1986〈福建境內閩南方言的分類〉,《語言研究》,2:82。
彼得.特拉吉爾著、周紹珩 等譯
1992《社會語言學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林文廣
1985《路竹鄉志》,高雄,路竹鄉公所。
林清山
1994《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初版四刷。
林郁靜
2002《麥寮方言的調查與研究---語音及詞彙初探》,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波浪等
1980《臺南縣志》,臺南,臺南縣政府。
洪惟仁
1989〈台灣諸語言之分佈與融合消長之競爭力分析〉,《台灣風物》,
39.2:43-80。
1992《台灣方言之旅》,台北,前衛出版社,初版第一刷。
1995〈漳、泉方言在台灣的融合〉,《台南師院國語文語文教育通訊》,
11:86-88。
1996《『彙音妙悟』與古代泉州音》,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
館。
1997《高雄縣閩南語方言》,高雄,高雄縣政府發行。
2002《語言學概論講義》。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初版l刷。
2003《音變的動機與方向:漳泉的競爭與台灣普通腔的形成》,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4 〈變化中的台灣話──真實時間的比較〉,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語言暨語言學》專刊外編之四,《漢藏語研究:龔煌城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
2006〈高屏地區的語言分佈〉,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語言暨語言學》,7.2:365-416。
高拱乾
1985《臺灣府志》,北京,中華書局。
徐大明等
1997《當代社會語言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振興
1983《臺灣閩南方言記略》,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張光宇
1989〈海口方言的聲母〉,《方言》,1:40-46。
1996《閩客方言史稿》,台北,國立編譯館主編。
張琨
1993〈海南閩南語的聲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2.1:
65-81。
陳震東
1977〈臺南縣人口的分佈與移動〉,《南瀛文獻》,22:55。
陳章太、李如龍
1991《閩語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陳奮雄
1994《仁德鄉志》,台北,歸仁鄉公所。
陳彭年等
2001《新校宋本廣韻》,台北,洪葉文化,初版。
陳淑娟
1995《關廟方言「出歸時」的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桃園大牛欄台閩語、客語接觸之語音變化與語言轉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正昌
2002《行為及社會統計學統計軟體應用》,台北,巨流圖書公司,第二版。
陳秀卿、陳玉美
2002〈二仁溪的墾拓〉,《台灣濕地》, 33:2。
游汝傑
2005《漢語方言學教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黃 謙
1800《彙音妙悟》。
董忠司 編著
1996《臺灣閩南語概論講授資料彙編》,台北,臺灣語文學會出版。
2001《臺灣閩南語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賀登崧(W.A.Grootaers)著 石汝杰、岩田礼 譯
2003《漢語方言地理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楊秀芳
1991《臺灣閩南語語法稿》,台北,大安出版社,初版第一刷。
詹惠珍
1984《國音/z/在臺灣的發展狀況:社會語言學研究》,輔仁大學語言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伯慧等
1987《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詹伯慧、張日昇
1988《珠江三角洲方言詞彙對照》,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廖漢臣
1953〈台南縣下的教化事業 --荷蘭的布教及教育〉,《南瀛文獻》,1-2:9-18。
漳浦縣地方志編輯委員會
1998 《漳浦縣志》,漳浦,方志出版社。
潘英海
1986〈有關平埔族研究的西文資料〉,《台灣風物》,37.2:39-53。
劉水棟
1994《湖內鄉志》,台北,湖內鄉公所。
鍾露昇
1967《閩南語在臺灣的分佈》,油印本,台北,國科會報告。
鍾榮富
1994《當代音韻學理論與漢語音韻學(稿)》,未出版。
2002《台語的語音基礎》,台北,文鶴出版社,初版。
2004《語言學概論》,台北,文鶴出版社,初版二刷。
謝益顯
1965《增三潮聲十五音》。香港,謝益顯,初版。
謝國平
2000《語言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二版二刷。
簡炯仁
2000《高雄縣平埔誌》,高雄,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2000 〈《熱蘭遮城日誌》有關「搭加里揚」社址及其遷徙之研究〉,《『平埔族與臺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暨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主辦,10月23-25日。
西文書目
Chambers , J.K.& Trudgill Peter(特拉吉爾)
1998Dialectology(second edition).Cambridge Textbooks in Linguis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aslod, Ralph
1992 Socialinguistics of Society.Oxford and Cambridge:Blackwell.
Ferguson , Charels
1959 Diglossia. Word. 15.3:25-40 .
George, Yule
1996(2nd edition).The Study of Languo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iles,H. &Bourhis, R.Y. & Taylor,D.M.
1977 Toward a Theory of Language in Ethnic Groug Relation. Language,Ethnicity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 London:Academic Press.
Hockett , C. F.
1958 A Course in Modern Linguistics.New York:Macmillan.
Holmes , Janet
1992 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inguistics.New York:HongmanGroup
UK.
Hooper , Joan
1976 Word frequency in lexical diffusion and source of morphophonological change.Current Progress in Historical Linguistics,ed.by William M. Christie,Jr.,95-105 Amsterdam:North Holland.
Hudson , R.A.
1981Socialinguistics.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akobson, Roman.
1990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phonology.In Waugh and Monville-Burston (eds.) On Language.Cambridge Massy ,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abov, William.
1966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of English in New York City.
Washington , D.C.Center for Alllied Linguistics.
1972Socialinguistic Patterns. 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4 Principles of LinguisticChange:Internal factors .Oxford and
Cambridge:Blackwell.
2001Principles of LinguisticChange: Social factors .Oxford and
Cambridge:Blackwell.
Sapir, Edward.
1970 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Taipei:Rainbow Bridge Book.
Saussure, Ferdinand.(索緒爾)
1956 (edited by Charles Bally and Albert Sechehaye)1915, Transl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Wade Baskin.1956,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 Philosophical Library, Inc.
Sung, Margaret M . Y.
1986Phonology of Zhangpu dialect .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
14 .1:71-88 .
Thomason, Sarsh G. &Terrence Kaufman.
1988 Language Contact , Creolization , and Genetic Linguistics .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Thomason, Sarsh G.
2001 Language Contact:An Introduction. 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Vogt,Hans.
1954 Contact of Language.Word 10.3:365-374
Wang ,Willian S-Y. (王士元)
1969 Competing changes as cause of residue.Language 45.1:9-25.
1979 Language Change---a Lexical Perspective.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8.3:53-71.
Weinreich,Uriel.
1968
(6th edition)Language in Contact:findings and problems .
New Yark:Mouton publishers.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記高雄一個偏泉腔方言-紅毛港閩南語初探
2.
屏東地區客語中性問句變異研究
3.
四湖閩南語語音調查與研究
4.
台灣閩南語鼻音之共時性質與歷史演變研究
5.
台灣華語音節末鼻音之變異-從三種不同母語背景探討
1.
項靖(2003),「邁向資訊均富:我國數位落差現況之探討」,《東吳政治學報》,16,125-178。
2.
華川仁(2001),「互聯網對中共官方宣傳的挑戰」,《中共研究》,35(2),118-125。
3.
曾淑芬(2002),「數位落差」,《資訊社會研究》,2,234-237。
4.
曾淑芬、謝豫立(2001),「資訊社會、全球化經濟與福利國家」,《當代》,171,46-55。
5.
楊家誠(2001),「『網際網路』對中共統治之影響」,《共黨問題研究》,27(10),85-92。
6.
黃璿芳(2003),「推動NII的科技政策:由美、歐和日等國政策回看臺灣的方法」,《臺灣銀行季刊》,54(1),20-41。
7.
黃建邦(2000),「資訊時代大陸地區網際網路(Intenet)發展概況」,《華岡印刷傳播學報:印刷傳播管理》,31,22-30。
8.
曾淑芬、李孟壕(2005),「數位落差再定義與衡量指標之研究」,《資訊社會研究》, 9,89-124。
9.
林逢慶(2003),「消弭數位落差:政府的責任與對策」,《國家政策季刊》,2(1),29-52。
10.
林恩瑋(2000),「全球化、全球網際網路與國家意義」,《新世紀智庫論壇》,9,93-99。
11.
李明哲、唐志宏(2002),「路商業化與網路民主:資訊政治經濟學觀點下的討論」,《資訊社會研究》,3,251-268。
12.
李大衛(1995),「大陸電腦網路應用發展現況分析」,《大陸經濟研究》,17(2),45-55。
13.
宋興洲(2003),「論網路民主的理論與發展現況-網路民主是科幻小說」,《全球政治評論》,3,1-28。
14.
宋學文、陳鴻基(2002),「從全球化探討網際網路時代的政策管理」,《資訊管理學報》,8(2),153-173。
15.
宋國誠(2002),「全球化與中國:機遇、挑戰與調適」,《中國大陸研究》,45(2),1-32。
1.
台灣閩南語漳泉方言音韻比較研究
2.
關廟地區開發的歷史變遷
3.
彰化縣閩南語方言音韻的類型與分佈
4.
台中縣海線地區泉州腔的漸層分布
5.
臺灣鹿港方言調查及方言地圖之編製
6.
揚雄方言同源詞研究-以秦晉方言和楚方言為例
7.
麥寮方言的調查與研究--語音及詞彙初探
8.
關廟區山西宮之祭祀圈與建醮活動
9.
寺廟與地域文化—以關廟鄉山西宮為中心的探討(1661-2006)
10.
台灣同安腔个音韻演變佮方言類型分布─以曲盤、方言調查佮歌仔冊、辭書等文獻為建構基礎
11.
北京方言的中古入聲音韻層次研究──以官話方言比較為主
12.
關廟地區製麵產業文化之研究
13.
關廟鳳梨及其加工產業之研究
14.
臺南關廟五甲打面宋江陣之研究
15.
台北平溪台灣閩南語調查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