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220.181.1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0 04:41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林妙馨
研究生(外文):
miaw-shin Lin
論文名稱:
歌仔冊《增廣英台新歌》的文學研究
指導教授:
施炳華
、
張屏生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
台灣語言及教學研究所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語言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8
中文關鍵詞:
歌仔冊
、
梁祝故事
、
增廣英台新歌
相關次數:
被引用:
8
點閱:555
評分:
下載:105
書目收藏:7
摘 要
「歌仔冊」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忠實呈現了台語文的變化。台灣光復以來,因社會型態的轉變,「歌仔冊」盛況不再,這種「真正反映百年來庶民的用字習慣與語言現象」的珍貴文化資產正在逐漸消失。然而,歌仔冊除具社會意義外,更具文學、音樂學、語言學等方面研究的價值。筆者投入歌仔冊的研究,正是以此為研究動機。
歌仔冊是閩南語通俗文學與民間口語的重要文獻,是根據民間口頭(白話)語音記錄書寫而成,保存閩南、台灣地區的各次方言的語音與詞彙;可作為研究二百年來閩南、台灣地區各次方言的語音與詞彙演變的文本,也是台語文學豐富的養料。筆者選擇廣為民間所熟悉、流傳的梁祝故事歌仔冊,進行深入的文學探究,希望有助於了解臺灣閩南語詞彙、句式、用字的情形,並研究如何將其運用在鄉土語文的教學上。
本論文擬以廈門會文堂出版的《增廣英台新歌》為研究對象,因為歌仔冊的流行演變,從大陸流傳到台灣後,因應風俗民情及生活方式,語言詞彙有了很大的改變,而廈門是當時大陸通往台灣的交通樞鈕,選擇《增廣英台新歌》做比較探索,有其代表性意義。主要的研究目的有二;一是針對梁祝故事的文學表現、劇情的演變分析,了解閩南語歌仔冊的修辭、敘事與情節舖陳手法,探討其演變過程。二是拿《增廣英台新歌》和之前的閩南戲文《同窓琴書記》及其後由新竹竹林書局出版的《三伯英台歌集》進行比較分析,了解劇情的演變和語言的變異,藉以了解民間文學的演變。
本論文透過資料蒐集、字詞注音與詮釋、劇情比較、語料分析、文學研究等方法進行探討,希望在文學形式的表現方面,以說唱文學的特性和語言形式,來研究《增廣英台新歌》的語言結構和韻律表現。在文學的內容表現方面,研究《增廣英台新歌》的故事結構、敘事手法與戲劇表現、並作人物分析和修辭法的解析,兼及男女戀愛觀的探討。
筆者在註解過程中,藉由多次反覆閱讀文本,體會到歌仔冊往往呈現出人們真實的生活寫照,足以掌握民眾文化的意識形態與價值趨向。在對梁祝故事歌仔冊版本的演進做探討時。發現《同窓琴書記》的故事情節最精簡,且用字部份沒有固定的形式,比較不一致;《增廣英台新歌》的故事內容則已有了相當完整的架構,且歌仔冊的七言詩贊體裁也相當勻整。到了竹林書局出版的《三伯英台歌集》,則受到台灣當時社會生活環境影響很大。可見梁祝故事歌仔冊內容隨著地域不同及時代的變化,也產生很大的改變。
筆著根據廈門音為《增廣英台新歌》做全文註解,探討《增廣英台新歌》中所保存的廈門音韻特色,找出閩南語歌仔冊隨著地域流傳而產生的變化。《增廣英台新歌》符合詩的體裁,是七字一句、四句一聯的句式。且是屬於以說唱為主的曲藝表演文本,所以內容充滿韻律性及節奏感。筆者在整理中發現《增廣英台新歌》許多押韻和用字特色。在修辭法的探討時,將《增廣英台新歌》的文本內容加以分析,得出20種修辭格類型。
對《增廣英台新歌》在內容上的文學表現做一探討,從敘事手法的探討,得知《增廣英台新歌》在故事結構的安排,有完整且符合文學的功能條件,但筆者也發現到《增廣英台新歌》故事情節安排的矛盾之處,值得後續研究加以探討。套語的運用更是歌仔冊非常具有特色的敘事手法,運用的層面非常的廣泛,筆者也在文中舉出多項例證。
在表層和深層的結構上,有非常豐富的文學元素蘊涵在內。像是閩南地區的結婚禮俗,包括下聘、迎娶等,各項物品的準備和嫁娶過程的描述,都非常的詳盡。此外,有關喪葬禮俗的描寫,對於我們了解當時的生活作息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對於傳統社會中,女性形象的探討也非常的生動,使我們更了解漢民族的父系社會體制。
在人物的分析上,除了主角英台勇於表現自我思想、三伯的木訥忠厚形象鮮明外,其他配角人物也都有可觀之處。像士久、仁心的靈敏,扮演著潤滑劑的角色,深具甘草性格;兄嫂的反派角色,突顯英台的個性剛烈自主;英台母親對於女兒的愛護,以社會的門當戶對眼光為女兒訂下親事,卻造成了後來的悲劇。劇情高潮迭起,閱聽者的一顆心也跟著情節的轉變而忽喜忽悲。這些都是梁祝歌仔冊能風行一時的原因吧!
對於男女戀愛觀做探討,筆者試著以「性別的偽裝」、「門戶的偏見」和「時間的延誤」三個面向來分析,梁祝故事這一個流傳千年的愛情故事歌仔冊,之所以深受廣大群眾喜愛,且傳唱不墜,是有其時代性的意涵。
本論文分析《增廣英台新歌》的語言形式、修辭技巧及內容的文學性,可做為推展語文教育時教材選用的參考,也提供台語文學寫作者更好的工具與素材。因為歌仔冊是閩南語通俗文學與民間口語的重要文獻,也是閩南語口語詞語文字化的記錄;歌仔冊除具社會意義外,更具文學、音樂學、語言學等方面研究的價值。本論文以歌仔冊《增廣英台新歌》為基礎,對梁祝故事做尋根之行,搭起一座「過去」與「現在」的橋樑,希望能提供學術界進一步探究的基礎,也期待能引領民眾欣賞傳統民間文學唱本。
關鍵字:歌仔冊、梁祝故事、增廣英台新歌
歌仔冊《增廣英台新歌》的文學研究
內容目次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5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方法………………………………………… 6
第五節 文獻探討………………………………………………… 8
第六節 梁祝故事的歌仔冊版本 …………………………………25
第七節 預期研究成果與限制……………………………………33
第二章《增廣英台新歌》的文學表現--形式
第一節 說唱文學的特性和語言屬性……………………………34
一、 說唱文學的特性 ……………………………………34
二、 《同窓琴書記》及《增廣英台新歌》的語言屬性 35
第二節 《增廣英台新歌》的語言形式結構 ……………………44
一、體制 …………… ……………………………………44
二、句式……………………………………………………45
第三節 《增廣英台新歌》的押韻特色及用字探討 ……………49
一、《增廣英台新歌》的押韻特色 …………………… 49
二、《增廣英台新歌》的用字探討 …………………… 56
第四節 《增廣英台新歌》的修辭法 ……………………………58
一、 感嘆 …………………………………………………58
二、 設問 …………………………………………………59
三、 摹況 …………………………………………………60
四、 引用 …………………………………………………61
五、 飛白 …………………………………………………62
六、 婉曲 …………………………………………………63
七、 夸飾 …………………………………………………65
八、 示現 …………………………………………………65
九、 比喻 …………………………………………………67
十、 雙關 …………………………………………………69
十一、 倒反………………………………………………70
十二、 象徵………………………………………………70
十三、 呼告………………………………………………71
十四、 類疊………………………………………………72
十五、 對偶………………………………………………74
十六、 排比………………………………………………75
十七、 頂真………………………………………………77
十八、 鑲嵌………………………………………………77
十九、 倒裝………………………………………………79
二十、 增減字……………………………………………81
第三章《增廣英台新歌》的文學表現--內容
第一節 梁祝故事內容的演變……………………………………83
一、《同窓琴書記》的故事內容…………………………83
二、《增廣英台新歌》的故事內容 ………………………83
三、《三伯英台歌集》的故事內容………………………87
第二節 《增廣英台新歌》的敘事手法 …………………………94
一、 故事結構分析 ………………………………………94
二、 敘事的視角 …………………………………………96
三、 表層情節的描寫 ……………………………………98
四、 套語的應用…………………………………………102
五、 深層敘述結構………………………………………104
第三節 《增廣英台新歌》的人物分析…………………………106
一、 祝英台………………………………………………106
二、 梁三伯………………………………………………109
三、 馬俊…………………………………………………114
四、 士久…………………………………………………116
五、 仁心…………………………………………………117
六、 英台的兄嫂…………………………………………118
第四節 《增廣英台新歌》的男女戀愛觀………………………120
一、 性別的偽裝…………………………………………120
二、 門戶的偏見…………………………………………122
三、 時間的延誤…………………………………………123
第四章 結論…………………………………………………………124
參考資料
一、 專書…………………………………………………128
二、 碩博士論文…………………………………………130
三、 期刊論文……………………………………………131
四、 研討會論文…………………………………………133
五、 辭書…………………………………………………134
六、 網站資源……………………………………………135
附錄一、廈門、泉州、漳州語音之區別 ……………………………136
附錄二、歌仔冊《增廣英台新歌》標音及註解說明 ……………139
附錄三、《同窓琴書記》、《增廣英台新歌》及《三伯英台歌集》書影 ………………………………………………………203
附錄四、閩南語各式拼音系統對照表 ………………………………207
參考資料
一、專書
丁邦新1985,《台灣語言源流》。台北:台灣學生書局,第四版。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編 2004,《俗文學叢刊》第四輯(說唱類閩南歌仔總目)第362冊。台北:新文豐出版。
王育德著 黃國彥譯 2000,《台灣話講座》。台北:前衛出版社。
王夢鷗 1973,《文學概論》。台北:帕米爾書店,再版。
南宋.史能之,《咸淳‧毘陵志》卷二十七,成文出版社。
吳守禮 1995,《閩台方言研究集(1) 》。台北:南天書局。
吳守禮 校註 2003,《清乾隆刊同窓琴書記戲文校理》。台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出版。
清.杏橋主人 等撰 1975,《梁祝故事說唱合編》。台北:古亭書屋。
竺家寧 2005,《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二版一刷。
周靜書 編 2000,《梁祝文化大觀》。北京中華書局。
周靜書 2000,《百年梁祝文化發展與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林慶勳 編 1998,《《問路相褒歌》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林慶勳 2001,《臺灣閩南語概論》。台北:心理出版社。
施炳華 2000,《“荔鏡記”音樂與語言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施炳華 2001,《行入台語文學的花園》。台南:真平企業出版。
施炳華 註釋 2003A,《李三娘汲水歌》。台北: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報告。
施炳華 註釋 2003B,《周成過台灣歌》。台北: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報告。
施炳華 註釋 2003C,《最新運河奇案歌》。台北: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報告。
施炳華 註釋 2004A,《最新落陰相褒歌》。台北: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報告。
施炳華 註釋 2004B,《寶島新台灣歌》。台北: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報告。
施炳華 註釋 2004C,《荔枝記陳三歌》。台北: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報告。
施炳華 著 1997,《荔鏡記匯釋》。台北: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報告。
洪淑苓 2004,《民間文學的女性研究》。台北:里仁書局,初版。
張振興 1997,《臺灣閩南方言記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張裕宏 校注 1999,《臺省民主歌》。台北:文鶴出版公司。
陳迺臣 譯 1977,《小說的分析》。台北:成文出版社,初版。
陳榮嵐、李熙泰 1994,《廈門方言》,鷺江出版社,頁29-~30。
陳憲國、邱文錫 編註 1997A,《台灣演義》。台北:樟樹出版社。
陳憲國、邱文錫 編註 1997B,《陳三五娘》。台北:樟樹出版社。
陳郁秀 編著、陳淳如 註解、吳文星 審訂、楊秀卿 演唱 2002,《台灣民主歌》。台南市: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台北市: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
陳峻菁 2003,《梁山伯祝英台》。台北:實學社。
許極燉 1998,《台灣語概論》。台北:前衛出版社。
許極燉 2000,《台灣話通論》。台北:南天書局。
曾永義 1980,《說俗文學》。台北:聯經出版社。
曾永義 2003,《俗文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傅修延 1993,《講故事的奧秘---文學敘述論》。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黃勁連 編註 2001A,《台灣七字仔簿-- 7鄭國姓開台灣歌》。台南:台南縣文化局出版。
黃勁連 編註 2001B,《台灣七字仔簿--8周成過台灣》。台南:台南縣文化局出版。
黃勁連 編註 2001C,《台灣七字仔簿--9二林鎮大奇案》。台南:台南縣文化局出版。
黃勁連 編註 2001D,《台灣七字仔簿--10義賊廖添丁》。台南:台南縣文化局出版。
黃勁連 編註 2001E,《台灣七字仔簿--11金快也跳運河》。台南:台南縣文化局出版。
黃勁連 編註 2001F,《台灣七字仔簿--12乞食‧藝旦歌》。台南:台南縣文化局出版。
黃昭堂、姚嘉文、吳密察、李明亮、李子寧 撰文 2002,《黃虎旗的故事──台灣民主國文物圖錄》。台南市: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國立台灣博物館。
黃慶萱 2004,《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增訂三版二刷。
楊秀芳 2000,《台灣閩南語語法稿》。台北:大安出版社,第1版第4刷。
楊義1998,《中國敘事學》。嘉義:南華大學出版。
楊秀卿 演唱、洪瑞珍 編註 2001,《廖添丁傳奇》。台北:台灣台語社。
楊秀卿 演唱、洪瑞珍(編註) 2002,《哪吒鬧東海》。台北:台灣台語社。
楊秀卿、楊再興(彈唱)、洪瑞珍 編註 2004,《哪吒鬧東海》。台北:台灣台語社。
路工 編 1985,《梁祝故事說唱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葉德均 1989,《戲曲小說叢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翟灝 (清) 1980,《通俗篇》。
臧汀生 1980,《台灣閩南語歌謠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臧汀生 1996,《台語書面化研究》。台北:前衛出版社。
裴普賢 《詩經相同句及其影響》。台北:三民書局。
蔡源莉、吳文科 1998,《中國曲藝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盧廣誠 1999,《台灣閩南語詞彙研究》。台北:南天書局。
羅時芳 1989,《閩台民間藝術散論》,福建省藝術研究室、廈門市台灣文化研究所編,鷺江出版社。
羅鋼 1994,《敘事學導論》。雲南人民出版社。
二、碩博士論文
丁鳳珍 2004,《「歌仔冊」中的台灣歷史詮釋—以清領時期台灣武裝革命敘事歌為研究對象》。私立東海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江美文 2004,《台灣勸世類歌仔冊之語文研究—以當前新竹市竹林書局所刊行之台語歌仔冊為範圍》。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李 1985,《台灣陳辦歌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蘭馨 2004,《「開臺」、「過臺」台語歌仔冊之用韻與詞彙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麗 2005,《台南運河奇案歌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蓓蓓 2002,《李翰祥《梁祝》電影研究--以女性觀眾凝視角度分析》。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美清 1982,《梁祝故事及其文學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俶伶 2005,《臺灣梁祝歌仔冊敘事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秀炫 1993,《中、韓梁祝故事之演變與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官宥秀 2001,《臺灣閩南語移民歌謠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秦毓茹 2004,《梁祝故事流布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歌仔冊與歌仔戲為範圍》。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姿听 2002,《台灣閩南語相褒類歌仔冊語言研究--以竹林書局十種歌仔冊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雍穆 2002,《孟姜女歌仔冊之語言研究—以押韻與用字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淑惠 2003,《歌仔冊《八七水災歌》語言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子良 1990,《台灣閩南語說唱文學「歌仔」之研究及閩台歌仔敘錄與存目》。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信超2003,《台閩奇案歌仔研究》。花蓮:花蓮師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臧汀生 1979,《臺灣民間歌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臧汀生 1989,《臺灣閩南語民間歌謠新探》。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三、期刊論文
王順隆 1993,〈談台閩「歌仔冊」的出版概況〉,《台灣風物》43卷第3期,頁109-131。
王順隆 1994,〈閩台「歌仔冊」書目‧曲目〉,《台灣文獻》45卷第3期。
王順隆 1996,〈「歌仔冊」書目補遺〉,《台灣文獻》47卷第1期,頁73-100。
王順隆 1997,〈從七種全本《孟姜女歌》的語詞、文體看「歌仔冊」的進化過程〉,《台灣文獻》48卷第2期,頁165-186。
王順隆 2002,〈「歌仔冊」的押韻形式及平仄問題〉,《民俗曲藝》第136期,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201-238。
何連福 口述、吳萬水 筆記 1954,〈士林土匪仔歌〉,《台灣風物》第4卷第5期,頁55-56。
周純一 1991,〈「台灣歌仔」的說唱形式應用〉,《民俗曲藝》第71期,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108-143。
邱春美 1997,〈梁祝故事之比較研究〉,《大仁學報》第15期。
姚榮松 2000,〈臺灣閩南語歌仔冊的用字分析與詞彙解讀--以「最新落陰相褒歌」為例〉,《國文學報》第29期。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頁193-230。
姚榮松 2004,〈韻律音韻學與文學的詮釋〉,《國文學誌》第9期,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頁18。
施炳華 1995,〈用閩南語吟誦古詩〉,《成大中文學報》第3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施炳華 2000,〈談歌仔冊的音字與整理〉,《成大中文學報》第8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施博爾 1965,〈五佰舊本歌仔冊目錄〉,《台灣風物》第15卷第4期,頁41-60。
郭立誠 1982,〈從上海錦章書局的新書廣告說起〉,《民俗曲藝》第16期,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62-70。
張淑萍 2003,〈臺灣閩南語歌仔冊用字現象分析--以《勸世了解新歌》為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集刊》第5期,嘉義: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頁125-145。
陳兆南 1994,〈台灣歌仔綜錄〉,《逢甲中文學報》第2期,台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
陳健銘 1988,〈閩台歌冊縱橫談〉,《民俗曲藝》第52期,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109-121。
黃浩瀚 1988,〈信不信由你:梁祝化蝶與傳說信念〉,《中外文學》第191期。
曾子良 1988,〈台灣閩南語說唱文學-歌仔的內容及其反映的思想〉,《民俗曲藝》第54期,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57-77。
楊清池(演唱)、賴和(記錄)、宮安中(潤稿) 1936,《辛酉一歌詩》(又名:天地會底紅旗反) (一)(二)(三),《台灣新文學》,台中:台灣新文學社,(一):第1卷第8期,頁125-132;(二):第1卷第9期,頁63-72;(三):第2卷第1期,頁63-67。
楊素珍 〈素樸的與激情的─詩經與楚辭〉,《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篇二--意象的流變,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廖漢臣 1960,《戴萬生反清歌》(原題:辛酉一歌詩,又題:天地會的紅旗反),〈彰化縣的歌謠〉,《台灣文獻》第11卷第3期,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頁23-36。
臧汀生1988,〈試論台灣閩南語民間歌謠之文字記錄〉,《民俗曲藝》第55期,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12-30。
臧汀生 1990,〈台灣民間歌謠韻字之討論〉,《民俗曲藝》第63期,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87-101。
賴建銘 1959,《台灣陳辦歌》,〈清代台灣歌謠(中)〉,《台南文化(舊刊)》第6卷第4期,台南市文獻委員會,頁87-89。
四、研討會論文
王順隆 1999,〈閩南語"歌仔冊"的詞彙研究──從七種《孟姜女歌》的語詞看"歌仔冊"的進化過程〉,《第5屆國際閩方言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頁188-210。
王順隆2002,〈漢語方言中「有音無字」的書寫問題—從閩南語俗曲唱本「歌 仔冊」的用字來看〉,《首屆漢語方言書寫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理工大學。
李國俊2003,〈試論閩南的「歌」與「曲」〉,《兩岸戲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頁247。
林慶勳 1999,〈台灣歌仔簿押韻現象考察——以《人心不知足歌》為例〉,《第五屆國際閩方言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頁 172-187。
林慶勳 2002,〈台語的訓讀字〉,《第四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研討會論文集》。
施炳華2004,〈談歌仔冊的產生與形成—從劇本到歌仔冊,以《繡像荔枝記陳三歌》為例〉,《語言、文獻與調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師範學院主辦。
施炳華 2005,〈歌仔冊的褒歌欣賞——以《最新百樣花歌》為例〉,《2005年「語言學習者的研究與分析」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南台科技大學。
洪淑苓2003,〈台灣說唱文學中的梁祝故事〉,《2003年說唱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出版。
Sakai,Toru(酒井 亨) 2003,〈探求HÖ-LÓ台語中間Ê非漢語語詞──羅馬字書寫法的正當性〉,《台灣民族普羅大眾ê語文──白話字》,高雄:台灣羅馬字協會出版。
陳兆南1983,〈閩台「歌冊」目錄略稿---敘事篇〉,《台灣史蹟研究論文集》,頁23-72。
陳恆嘉 2005,〈台語流行歌謠的形式美學〉,《2005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語文學習者的研究與分析」論文集》,台南:南台科技大學。
莫高 1986,〈「梁祝」研究大觀〉,原載於《浙江省民間文學上虞年會論文》,收錄於周靜書 編 2000,《梁祝文化大觀》。北京中華書局,頁514。
許瑞容 2002,〈梁祝故事之結構與變異〉,《海峽兩岸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口傳文學學會出版。
五、辭書
1. 甘為霖 1997,《廈門音新字典--修訂版》。台南:人光出版(教會公報社發行),第19版。
2. 吳守禮 2000,《國臺對照活用辭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初版1刷。
3. 林寶卿1998,《閩南方言與古漢語同源辭典》。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4. 邱文錫、陳憲國 2000,《實用華語臺語對照典》。台北:樟樹出版社。
5. 周長楫 編纂 1993,《廈門方言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6. 許成章 1992,《台灣漢語辭典》。台北:自立晚報社。
7. 陳修 編著 2002,《台灣話大詞典--修訂新版》。台北:遠流出版事業,2版2刷。
8. 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漢語研究室 1993,《普通話閩南語詞典》。台北:台笠出版社,第1版。
9. 董忠司 總編纂 2001,《臺灣閩南語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初版1刷。
10. 蔡培火 1997,《國語閩南語對照常用辭典》。台北:正中書局,初版第4次印行。
六、網站資源
1. 台灣文學研究工作室—民間文學歌仔冊 http://www.ncku.edu.tw/~taiwan/taioan/bin-kan/Koa-a-chheh/Koa-a-chheh.htm
2. 河洛台文小站—整理河洛話e歌仔冊
http://blog.sina.com.tw/archive.php?blog_id=779&md=entry&id=1361
3.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http://140.111.1.40/?open
4. 梁祝研究網站—大陸 http://www.liangzhu.org/
5. 閩南語俗曲唱本「歌仔冊」全文資料庫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handy1/?tdb=kua-a-chheh
6. 閩南語典藏—歷史語言與分布變遷資料庫 http://140.138.168.14/southernmin/index.htm
7. 黎比傑老師中文教室 http://home.stlouis.edu.hk/~artlai/rhetoric.htm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台灣民間歌謠研究
2.
臺灣閩南語說唱文學「歌仔」之研究及閩臺歌仔敘錄與存目
3.
臺灣閩南語移民歌謠研究
4.
台灣閩南語相褒類歌仔冊語言研究─以竹林書局十種歌仔冊為例
5.
臺灣閩南語民間歌謠新探
6.
孟姜女歌仔冊之語言研究─以押韻與用字為例
7.
台灣勸世類「歌仔冊」之語文研究
8.
「開臺」、「過臺」臺語歌仔冊之用韻與詞彙研究
9.
臺灣陳辦歌研究
10.
梁祝故事及其文學研究
11.
梁祝故事流布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歌仔冊與歌仔戲為範圍
12.
李翰祥《梁祝》電影研究--以女性觀眾凝視角度分析
13.
歌仔冊《八七水災歌》語言研究
14.
<<台南運河奇案歌>>研究
15.
臺灣梁祝歌仔冊敘事研究
1.
邱春美 1997,〈梁祝故事之比較研究〉,《大仁學報》第15期。
2.
周純一 1991,〈「台灣歌仔」的說唱形式應用〉,《民俗曲藝》第71期,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108-143。
3.
王順隆 2002,〈「歌仔冊」的押韻形式及平仄問題〉,《民俗曲藝》第136期,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201-238。
4.
姚榮松 2000,〈臺灣閩南語歌仔冊的用字分析與詞彙解讀--以「最新落陰相褒歌」為例〉,《國文學報》第29期。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頁193-230。
5.
姚榮松 2004,〈韻律音韻學與文學的詮釋〉,《國文學誌》第9期,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頁18。
6.
施炳華 1995,〈用閩南語吟誦古詩〉,《成大中文學報》第3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7.
施炳華 2000,〈談歌仔冊的音字與整理〉,《成大中文學報》第8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8.
郭立誠 1982,〈從上海錦章書局的新書廣告說起〉,《民俗曲藝》第16期,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62-70。
9.
張淑萍 2003,〈臺灣閩南語歌仔冊用字現象分析--以《勸世了解新歌》為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集刊》第5期,嘉義: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頁125-145。
10.
陳健銘 1988,〈閩台歌冊縱橫談〉,《民俗曲藝》第52期,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109-121。
11.
黃浩瀚 1988,〈信不信由你:梁祝化蝶與傳說信念〉,《中外文學》第191期。
12.
曾子良 1988,〈台灣閩南語說唱文學-歌仔的內容及其反映的思想〉,《民俗曲藝》第54期,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57-77。
13.
臧汀生 1990,〈台灣民間歌謠韻字之討論〉,《民俗曲藝》第63期,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87-101。
1.
臺灣梁祝歌仔冊敘事研究
2.
臺灣閩南語歌仔冊中的愛情類故事研究
3.
日治時期台灣歌仔冊之文化意義
4.
和番主題歌仔冊研究―以《王昭君和番歌》、《陳杏元和番歌》為例
5.
梁祝故事流布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歌仔冊與歌仔戲為範圍
6.
歌仔冊《三伯英台歌集》之研究
7.
「陳三五娘」歌仔冊語言研究──以音韻和詞彙為範圍
8.
臺灣閩南語一字多音研究-以歌仔冊《甘國寶過台灣》韻腳為例的探討
9.
孟姜女歌仔冊之語言研究─以押韻與用字為例
10.
台灣閩南語相褒類歌仔冊語言研究─以竹林書局十種歌仔冊為例
11.
「歌仔冊」中的台灣歷史詮釋──以張丙、戴潮春起義事件敘事歌為研究對象
12.
歌謠、歌仔冊、歌仔戲:<安童哥買菜>研究
13.
台語歌仔冊《台南運河奇案歌》、《乞食開藝旦歌》之語言研究─以押韻與用字為例
14.
歌仔冊教化功能之研究
15.
竹林書局《李哪叱抽龍筋歌》、《妲己敗紂王歌》與《孫悟空大閙水宮歌》神怪類歌仔冊研究─以用字現象與故事內容比較為主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