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籍
1.呂清夫。(1993) 。造形原理。台北市:雄獅圖書。
2.呂清夫。(1996) 。後現代造形思考。高雄市:傑出文化。
3.李薦宏。(1997) 。形、生活與設計。台北市:亞太圖書。
4.林品章。(2005) 。造形原理:藝術.設計的基礎。台北市:全華科技。
5.武岡唐大圓。(1987) 。唯識研究述要.八識概論.東方心理學闡真.唯識實驗學。台北市:新文豐出版。
6.周淑迦。(1973) 。唯識研究。台北市:新文豐出版。
7.高樹藩。(1998) 。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台北市:正中書局。
8.馬來西亞佛教總會。佛教入門手冊。台南縣:祥光彩色製版。
9.邱少婷,黃俊霖著。(2003) 。花的前世今生。台中市:自然科學博物館。
10.易希道,許志超,李春序,謝萬權,宋世謹,周惠慈著。(1990) 。普通植物學。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11.吳康。(1966) 。柏格森哲學。台北市:臺灣商務。
12.胡維新,洪夙慶著。(2001) 。台灣低海拔植物新視界。台北縣:人人圖書。
13.莫詒謀。(2001) 。柏格森的理智與直覺。台北市:水牛。
14.程文宗。(2003) 。游離文件-空間與建築的另類閱讀。台北縣:木馬文化。
15.張志雄。(2005) 。生命的密碼,色彩知道。台北市:人本自然文化。
16.張長傑。(1988) 。立體造形基本設計。台北市:東大圖書。
17.陳俊宏,楊東民。(1999) 。視覺傳達設計。台北市:全華圖書。
18.楊裕富。(1998) 。設計文化的基礎 : 設計、符號、溝通。台北市:亞太圖書。
19.楊裕富。(2002) 。後現代設計藝術 : E行銷品味論 ! N世代流行戰 ! 。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20.勵忠發。(1996) 。記號.藝術.情報。台北市:正中圖書。
21.謝宿蓮。(2006) 。科技與藝術的美學連結。台北市:鴻霖國際事業。
翻譯書籍
1.史黛拉.維茲頓、嚴玲娟、陳靜文、陳盈瑛譯,簡正怡執編。(2005)。光之花園—迪特.容格全像影像展。Dieter Jung-The Garden Light own reality。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2.春田俊郎著, 宋碧華譯。(1995) 。植物趣味問答題:白話植物生態學。台北市:大樹文化。
3.朝倉直巳著,呂清夫譯。(1993)。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台北縣:北星圖書。
4.Allessandra Lemma-Wright著。鄭彩娥,朱慧芬譯。(1997)。心理動力心理學入
門:通往潛意識的捷徑。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5. Anderson Perry。王晶譯。初版。台北市:後現代的起源。聯經出版。
6.Christopher Norris著。劉自荃譯。(1995)。解構批評理論與應用。駱駝出版社。
7.Gunther Kress & Theo Van Leeuwen著。桑尼譯。(2000)。解讀影像-視覺傳達設計的基本原理。台北市:亞太圖書。
8. John Fiske著。張錦華譯。(1995)。傳播符號學。台北市:遠流圖書學術論文。
9. Lan Stewart著。葉李華譯。(1996)。大自然的數學遊戲。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10.Paul Rookes & Jane Willson。鄭日昌、周軍合譯。知覺—理論、發展與組織。 台北市:五南圖書。
11.Robert L.Solso著。曾啟雄校閱。梁耘瑭編譯。(2003)。視覺藝術認知。 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
12. Taylor Hartman著。魏易熙譯。(2000)。顏色密碼:從顏色看性格。台北市:聯經出版。
期刊書籍
1.朱元鴻主編。(2005)。文化研究創刊號。台北市:遠流出版。
2.呂永富。(1996)。視覺傳達形態美學-結構性與控制論之探討。雲林縣斗六市: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教師著作。
3.李世光。(2001)。多面相的全相科技(專輯:Guest Editor) 。科學月刊。第三十二卷第十一期。4.吳千華,林仁傑,蘇郁惠。(2001)。自然生態與藝術-自然景觀的季節印象與動植物的觀察研究。2001統整藝術教育及人文素養的學習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5.洪吉慶,郭挹芬。(2004)。完形心理學於光柵影像視覺應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未出版。
6.楊裕隆。(2003)。應用仿生設計元素解構法則延伸影像造形之研究。第3屆國際
視覺傳達設計研討會。
7.劉典瓛、黃元甫、李世光,黃敏睿。(2001)。全像術在光學檢測上的應用。
科學月刊。第三十二卷第十一期。
8.謝秀惠,郭挹芬。(2004)。應用光柵藝術來呈現漸變的律動。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研究所。未出版。
9.蕭明瑜,陳建男。(1997)。基本設計—創意思考與設計概念統合。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
學位論文
1.林美吟。(2000)。立體造形における幾何形態の基礎研究と表現<第一部>本論。私立台南女子技術學院教師升等著作。
2.紀明仁。(2005)。發亮的影子—光感應互動式裝置藝術之創作研究。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研究所。3.黃俊華。(2003)。線條要素在平面設計創作應用之探討—以個人海報設計作品為實證。私立台南女子技術學院教師升等著作。
4.劉瀚詣。(2005)。探後現代視覺設計之研究—以「反制約城市」視覺設計作品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5.蔡芳姿。(2004)。完形心理學群化原則應用於數位影像設計的創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6.蔡璽琳。(2002)。點、線、面的級數形態與造形構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7.陳平輝。(2003)。自為自在的靈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8.陳瀚凱。(2003)。渦旋造形之象徵意義與其在視覺動勢上的應用創作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其他參考
1.韋漢傑。(2005)。柏格森的創造進化論。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二OO五
年三月第一三五期。2006年4月13日。取自:
http://www.hkshp.org/humanities/ph135-20.htm
2.韓廷傑。(1993)。唯識宗哲理略論。圓光佛學學報創刊號。2006年4月20日。取自: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BJ010/bj10_1_3.htm
3.顧理。教學資源中心—教學研討會。資訊視覺傳達設計與投影片製作實務。國立雲林科技大學。2004年6月4日。取自:
http://www.yuntech.edu.tw/~aax/03/uni-03-0306.htm
4.「仿生學」效法萬物打造未來科技新世界。生技特論。2004年6月4
日。取自:生技時代No.23。
http://www.bioweb.com.tw/feature_content.asp?ISSID=342
5.HKiStore.net.佛洛伊德,Erato's。2004年6月20日。取自:
http://erato.hkistore.net /01_freud/freud2.html?NotInFrame=true
6. 光柵應用軟體、光柵片與教育訓練。 愛爾得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5月1日。
自:http://www.iart3d.com/TC/Products_TC/Lenticular%20Software/Lenticular%20Software_T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