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49.72) GMT+8:2024/09/17 21:27
Font Size: Enlarge Font   Word-level reduced   Reset  
Back to format1 :::

Browse Content

 
twitterline
Author:莊大輝
Author (Eng.):Chuang ta-hui
Title:因緣、轉念與增能-慈濟女性生命故事的敘說分析
Advisor:游美惠游美惠 author reflink
degree:Master
Institution: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Department:性別教育研究所
Narrow Field:教育學門
Detailed Field:其他教育學類
Types of papers:Academic thesis/ dissertation
Publication Year:2006
Graduated Academic Year:94
language:Chinese
keyword (chi):慈濟女性敘說分析增能
Ncl record status:
  • Cited Cited :27
  • HitsHits:1361
  • ScoreScore:system iconsystem iconsystem iconsystem iconsystem icon
  • DownloadDownload:416
  • gshot_favorites title msgFav:13
本研究主要是想暸解,身為家庭主婦的慈濟女性會開始參與慈濟志願服務工作的背景脈絡為何?慈濟女性如何看待與實踐慈濟論述?女性參與慈濟之後增能,獲得了什麼?經研究後,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私領域人際網絡引發家庭主婦捐款行善積德的連鎖效應,使她們開始參與慈濟。
2.參與慈濟個案訪視活動,並不影響家庭生活,使得家庭主婦可以撥空參加又能兼顧家務。
3.家庭主婦投入慈濟後,因為慈濟論述對女性家庭角色的要求,會面臨必須兼顧家庭和做慈濟的兩難。
4.「轉換心念」成為身為家庭主婦的慈濟女性投入慈濟後,面對兼顧家務和慈濟兩難困境的解套方式。
5.從身體力行的志願服務「行動」中,深入覺察實踐後的體悟,不僅發揮了自己的潛力,也重新建立自信,肯定自己的價值。
6.因論述會產生行動,因此,慈濟女性能以實際行動來印證所聽聞的慈濟論述,因而強化再一次行動的實踐力,重新建構自我概念。
The purposes in the research are that to know how the housewife of tzuchi women to john the tzuchi funduction?and how they think about and carry out the tzuchi discourses?and what do thy earn after empower in tzuchi?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s follows:

1.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private area lead to chain effect which encourage housewife to donate money and devote themselves to charity. Thus they will become part of tzuchi and john them.
2.To john the of tzuchi activity do not effect the family life,and it make housewife to both john the activity and tare the housework.
3.Because the tzuchi discourses ask for the howsewife must do the best for their family rule,so when they invest the tzuchi activity, they must face the difficulties to take care the family and john the tzuchi.
4.‘’diversion the abstraction’’ may be the answer to handle the difficulties to take care the family and john the tzuchi.
5.To do something voluntarily by themselves, tzuchi women can awake to what they do and to discover potency, confidence-building and they are to be worth affirmably.
6.‘’Discourse would lead to action’’.Thus,the tzuchi women can improve the tzuchi discourse by their action, and encourage them to action practically to reform their self-conception.
第一章 溯源....................1
第一節 帷幕輕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7
第二章 共舞,始於與文獻的遭逢........... 9
第一節 志願服務的相關研究........... 9
第二節 「慈濟」相關研究............14
第三章 轉換角色,進行探究 ............24
第一節 研究取向.................24
第二節 敘說探究.................25
第三節 尋找主角.................28
第四節 研究者的省思和研究倫理......... 32
第四章 蛻變與重生.................34
第一節 阿月師姊的故事.............. 34
第二節 阿麗師姊的故事.............. 41
第三節 阿賦師姊的故事.............. 47
第五章 因緣、轉念與增能.............. 54
第一節 因緣...................54
第二節 轉念...................57
第三節 增能...................68
第六章 結論、省思與建議.............. 80
第一節 結論...................80
第二節 研究省思、限制與建議............86

參考文獻.....................90
中文部份.................... 90
西文部份.................... 95
附錄......................96
附錄一.......... ...........96
附錄二.......... ...........97
一、中文部份
丁仁傑(1999)。對於慈濟不同「次級團體」參與者的描述。載於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台灣佛教慈濟功德會個案研究。台北:聯經。頁107-129。
王見川(1999)。透視故事的背後:絡論「佛教慈濟功德會」的早期情況(1966-1971),圓光佛學學報,4,193-216。
王勇智、鄧明宇合譯,(2003)。理論的脈絡。載於敘說分析(頁19-54)。Catherine Kohler Riessman 原著。台北:五南。
王惠元(2000)。公領域中女性傳統家庭角色的再複製-以參與社區發展協會的女性為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儀羚等譯(2004)。自我與認定的理論。載於敘事心理與研究(頁5-34)。Michele L. Crossley原著。台北:濤石。
何青蓉(1998)。讀書會:民權初步VS.婆婆媽媽。性別平等教育季刊,4,24-27。
何青蓉(2002)。家庭主婦自信心的開展。婦女與性別研究通訊,62,4-6。
吳宛育、萬育維(1999)。從資源動員的角度談慈濟九二一救災作為。社區發展季刊,19,127-134。
吳芝儀(2005)。敘事研究的方法論探討。載於齊力、林本炫主編之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南華教社所。頁145-188。
吳麗雪(2001)。婦女參與學校父母成長團體其增能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世雯(2000)。成人參與志願服務之工作投入與滿足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丁讚(1996)。宗教與殖民-台灣佛教的變遷與轉型,1895~1995。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1,19-51。

李玉珍(2003)。寺院廚房裡的姊妹情:戰後台灣佛教婦女的性別意識與修行。載於婦女與宗教:跨領域的視野(頁281-332)。台北市:里仁。
李玉珍(2006,6月)。女學會性別教科書-宗教與性別篇。載於國立高雄施範大學舉辦之「大專院校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與教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5-27),高雄市。
李宛澍(1996)。女人的網絡建構女人社區--台北縣袋鼠媽媽讀書會個案。國立
卓詩緣(2002)。從社區行動分析女性領導者的領導行為。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立端(2003)。家庭主婦的生活處境。生活科學學報,8,71-88。
周添成(2006)。慈濟世界也是平的。經典,94,30-31。
林秀英(2004)。女性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花蓮地區祥和計畫志工為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佩玲(1997)。誰能治城?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會與萬芳社區媽媽治城行動。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宜璇(1996)。人間佛教與生活實踐:慈濟現象的社會學解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萬億(1993)。現行公務機關義工人力運用情形之探討。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林碧珠(2005)。大愛灑人間。載於大愛灑人間-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頁9)。台北: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林碧珠主編(2002)。法音宣流。載於慈濟年鑑2002。台北:靜思文化。頁28-33。
林鶴玲、李香潔(1999)。台灣閩、客、外省族群家庭中之性別資源配置。人文及社會學集刊,11(4),頁475-528。
邱秀芷(1999)。慈濟功德會誕生。載於證嚴法師的慈濟世界。台北:天下文化。頁56-59。

邱連枝(2004)。影響客家女性公民社會參與因素之探討─以苗栗縣志願性服務團體為案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碩士碩士論文。
姚人祿(製作)(2005,3月5日)。證嚴法師菩提心要-女子丈夫相【電視節目】。台北市:慈濟大愛電視公司。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的分析與寫成。載於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頁159-172。
范家榮(2001)。跨文化助人工作者之經驗分析--以慈濟委員訪視原住民照顧戶之經驗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淑靜(2006)。慈濟基金會社區志工管理之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建平(2002)。慈濟功德會做為集體行動邏輯之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論文。
張雅雲(2002)。穿起木屐上班去─白米社區女性的性別與空間實踐。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瑞霞(2003)。台灣地區不同類型志願服務之狀況及其差異之探討。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向明(2003)。導論-什麼是「質的研究方法」。載於社會科學質的研究(頁1-16)。台北市:五南。
陳香婷(2000)。藉由助人產生超個人經驗之研究 ----以一位慈濟人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家菁(2005)。志願服務參與之性別面向探討-以國立台南社教館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泰元(2003)。國人參與志願服務之決定性因素。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美惠(2002)。增能/增權/培力/彰權益能/權力增長。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9,98-100。
黃洪、李昺偉(1997)。增權的再思:邊緣社群與社區工作。載於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區發展部(主編),社區發展:挑戰與蛻變(頁105-119)。
黃惠雯等譯(2003)。直接療護的敘事取向質性研究。載於最新質性方法與研究(頁247-262)。Carbtree & Miller原著。台北:韋伯。
楊宇彥(2001)。離婚女性生涯轉換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葉文鶯(2003)。我們這一家,都是志工。慈濟月刊,445。2003年12月22日,取自http://taipei.tzuchi.org.tw/monthly/445/445c5-1.htm
鄒川雄(2005)。生活世界與默會知識-詮釋學觀點的質性研究。載於齊力、林本炫主編之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頁21-56)。嘉義:南華教社所。
廖宮凰(2004)。婦女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宗馨(1989)。家庭主婦從事志願服務對自我概念的影響。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曼肅(2002)。重新為家庭主婦塑像。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7,77-79。
劉惠琴(2000)。女性主義與心理學。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上)(頁135-171)。台北:心理。
潘火宣(2005)。立體琉璃同心圓。台北市:天下文化。
潘火宣(2006)。證嚴法師與慈濟基金會-為佛教、為眾生。經典,94,32-39。
潘淑滿(2003)。認識質性研究。載於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頁13-30)。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佳雯(2002)。非營利組織中的女性志工--以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碩士論文。
盧蕙馨(2000)。現代佛教女性的身體語言與性別重建:以慈濟功德會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275-311。

盧蕙馨(2004)。宗教敘事的培力-慈濟「善書」的形成分析。新世紀宗教研究,2(4),2-69。
謝金枝、許文瑞、李昆翰(2004)。傳記研究。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頁259-296)。台北市:高等教育。
釋德汎編撰(1998)。不要拿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載於證嚴法師衲履足跡1998夏之卷。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
釋德汎編撰(1999)。男女之情莫脫軌。載於證嚴法師衲履足跡1999冬之卷。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
釋德汎編撰(1999)。感恩與服務。載於證嚴法師衲履足跡1999春之卷。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
釋德汎編撰(2003)。針黹女紅、持家必修。載於證嚴法師衲履足跡2003冬之卷(頁384-385)。台北:靜思文化。
釋德汎編撰(2005)。世間七輩婦。載於證嚴法師衲履足跡2005春之卷。台北:靜思文化。
釋德昱編撰(1996)。解開人心「九結」煩惱。慈濟月刊,375。1996年8月,取自http://taipei.tzuchi.org.tw/monthly/375/375c2-1.htm
釋證嚴(2002)。慈濟宗門真善美。載於林碧珠主編,2004慈濟年鑑(頁28-33)。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
QRCODE
 
 
 
 
 
                                                                                                                                                                                                                                                                                                                                                                                                               
First Page Prev Page Next Page Last Page top
system icon system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