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4 06:1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鳳麟
研究生(外文):Yang, Feng-Lin
論文名稱:同志基督徒的性、愛戀與信仰經驗
指導教授:蔡麗玲蔡麗玲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性別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其他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4
中文關鍵詞:同志基督徒恐同宗教
外文關鍵詞:Lesbian/GayChristianHomophobiaRelig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8
  • 點閱點閱:330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2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1
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索同志基督徒的生命經驗與信仰經歷,以瞭解並釐清同志身份、同性性行為與基督教教義間的衝突與張力,並深入探討「性」與「性別」的意義如何在同志基督徒的生命歷程中被重新定義與協商,基督教信仰的力量又如何介入其內。
本研究以哈伯瑪斯的批判詮釋學作為研究視角,以質性研究取向的生命故事法作為研究方法。批判詮釋學強調於對於歷史傳統的批判,生命故事法著重於彌補歷史紀錄的斷層、讓弱勢群體發聲,二者與本研究的目的適切結合與呼應。本研究以自我認定兼具同志身份與基督徒身份的「同志基督徒」為研究對象,深度訪談到六位女/男同志基督徒的珍貴經驗。
本論文針對同志基督徒的生命故事與信仰經驗作分析,分別闡述以下各點:(一)同志基督徒類似遭逢的信仰經驗、同志基督徒在信仰過程內遭遇到哪些不利的處境;(二)同志基督徒對性與性傾向的詮釋,對於自身同志身份與性傾向的看法,以及對於主流性論述的回應;(三)同志基督徒面對信仰與性傾向張力的解套之路,同志基督徒採取哪些方式面對信仰與性傾向的張力;(四)同志基督徒對基督教恐同現象的反思;(五)同志基督徒的性別觀點與對同志文化的看法,同志基督徒特有的性別觀與受到同志文化影響的一面。
本研究指出,同志族群是基督教的未得之民,但同志基督徒卻是信仰態度真誠、堅決而虔敬的「真」基督徒;同志基督徒在性事上得到上帝的認同與祝福,同志基督徒的愛情與性因此是與神同行的愛情與性;同志基督徒對主流性別文化與同志次文化有不同於異性戀與一般同志的立場,呈現出不隨主流起舞的性別觀點;主流教會在同志議題上完全失去基督徒所應該有的愛與恩典,喪失基督教愛的本質,以人的傳統與好惡,而非上帝的教導對待同志族群,這是需要被神管教的基督教恐同現況。

關鍵字:同志,基督徒,恐同,宗教
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aims to probe life and religious experiences of lesbian/gay (hereafter L/G) Christian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nflicts and intensions among L/G identities, same-sex sexuality, and Christianity. It also aims to explore deeply how the definitions of ‘gender’ and ‘sexuality’ are redefined and renegotiated in L/G Christians’ lives, and how in this process the power of Christian faith interferes.

The theoretical viewpoints used in this research are taken from Jurgen Habermas’ Critical Hermeneutics, and the methodology applied in this dissertation is Life Story Approach. Critical Hermeneutics firmly approves a critical attitude when examining any historical traditions, and Life Story Approach add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filling up blanks in historical records and gives voices to minority groups. Both theories shall work fine together and correspond to the topic of this research. In this project, six L/G Christians who identified with both L/G and Christian identities were selected for in-depth interveiws and their valuable life experiences are profoundly discussed.

This research analyzes L/G Christians’ life stories and experiences of Christian faith in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First, what were the similar experiences of Christian faith in L/G Christian’s lives? What adverse situations most L/G Christians would encounter in searching of their Christian faith? Second, what are L/G Christians’ interpretations of gender and sexuality? How do they look at their L/G identities and sexual orientation and their responses to the questioning from the mainstream Christian culture? Third, what was the way-out for L/G Christians when facing the intension between Christian faith and sexual orientation? What were the ways L/G Christians had adopted to comfortably face the intension between their sexual orientation and Christian faith? Fourth, how did L/G Christians reflect against the homophobia culture in the Christian religion from L/G Christians? Fifth, what were L/G Christians’ points of view on gender and L/G culture? What were their unique ideas about gender and how was this influenced by popular L/G culture?

This research points out that L/G people are in fact ‘the unobtained’ in the Christian religion while L/G Christian are the truly faithful, determined, religious ‘real’ Christians. L/G Christians have God’s permission and blessing upon their sexual behaviour; God is with them and their sex and love are not against God. L/G Christians have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from the heterosexuals about the mainstream sex culture and from non-Christian L/G about the L/G subculture; they have unique ideas about sexuality and gender. The mainstream churches have dealt with issues of homosexuality without love and mercy that any Christians should have never forgotten about. This has not shown the loving nature of Christianity as their decisions are based on social traditions and humanly favoring but not on God’s teaching. Homophobia in the Christian religion shall be taken into God’s hands and dealt with.

Keywords: Lesbian/Gay, Christian, Homophobia, Religion
目 錄
楔子1
第一章 緒論3
第一節 研究者的真心話—研究動機3
第二節 研究背景概述5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8
第二章 文獻回顧9
第一節 同志情感與文化9
第二節 基督教與同志議題12
第三節 基督教性論述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27
第一節 分析觀點取徑與研究方法27
第二節 研究流程30
第三節 研究受訪者36
第四節 研究倫理暨研究者反思38
第四章 同志基督徒的生命故事與信仰經驗39
第一節 類似遭逢的信仰經驗39
第二節 同志基督徒對性與性傾向的詮釋54
第三節 同志基督徒面對信仰與性傾向張力的解套之路63
第四節 同志基督徒對基督教恐同現象的反思74
第五節 同志基督徒的性別觀點與對同志文化的看法85
第五章 結論91
第一節 同志基督徒教我們的事91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95
參考文獻97
附錄一 研究邀請函101
附錄二 訪談大綱102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Anderson, N. 著。姚彥懿(譯)(2002)。逃避試探。台北市:中國學園傳道會。
Babbie, E. 著。李美華(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市:時英。
Brungardt, K. Goddard, J. 著。李建興(譯)(2003)。搞定女人:女同志給男人的
性愛指導。台北市:大辣出版。
Carter, J. 著。劉清彥(譯)(1999)。擊破人我藩籬。張老師月刊,260,132-133。
Greenan, D. E. Tunnell, G.. 著。丁凡(譯)(2005)。同志伴侶諮商。台北市:心靈
工坊。
Huggett, J. 著。韋福卿(譯)(1993)。性.愛.友誼。台北市:校園書房。
James, W. 著。蔡怡佳、劉宏信(譯)(2001)。宗教經驗之種種。台北市:立緒
文化。
Jeremiah 著。同光同志長老教會編著 (2001)。千年糾葛:基督教會與同性愛。
暗夜中的燈塔:台灣同志基督徒的見證與神學。台北市:女書文化。
Luckmann, T. 著。覃方明(譯)(2003)。無形的宗教。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社。
Lutzer, E. W. 著。劉澤芝(譯)(2005)。揭開同性婚姻的真面目。台北市:道聲
出版社承印。
Manning, B. 著。吳蔓玲(譯)(2004)。衣衫襤褸的福音。台北市:校園書房。
Miles, H. J. 著。喜悅(譯)(1994)。性愛這玩意兒。台北市:校園書房。
Moltmann, J. 著。曾念粵(譯)(2003)。俗世中的上帝。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
版社。
Palmer, R. E. 著。嚴平(譯)(1992)。詮釋學。台北:桂冠文化。
Pedro 著。同光同志長老教會編著 (2001)。勇敢愛自己:走出「同性戀醫治」的
迷思。暗夜中的燈塔:台灣同志基督徒的見證與神學。台北市:女書文化。
Pollack, R. Schwartz, C. 著。陽嘉同(譯)(1998)。醒悟的旅程。台北市:開心陽
光出版有限公司。
Schrnidt, T. E. 著。鄧嘉宛(譯)(2001)。當代基督徒與同性戀議題。台北市:校園書房。
Strommen, M. P. 著。吳琇瑩(譯)(2004)。教會與同性戀:尋找中間地帶。台北市:道聲出版社。
White, J. 著。溫肇垣(譯)(1988)。禁果—被汙染的性愛。台北市:校園書房。
Warren, R. 著。楊高俐理(譯)(2003)。標竿人生。台北:基督使者協會。
Yancey, P. 著。徐成德(譯)(1999)。恩典多奇異。台北市:校園書房。
王明珂 (1996)。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思與言,
第34卷第3期,147-184。
王岳川 (1999)。現象學與解譯學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江思穎 (2003)。基督男同志生命故事之敘說。中原大學心理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桃園。
同性戀議題研究方案研究小組 (2004)。同性戀議題研究方案報告書。台北市: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研究與發展中心。
同光同志長老教會 (2001)。暗夜中的燈塔:台灣同志基督徒的見證與神學。台
北市:女書文化。
余漢儀 (1998)。社會研究的倫理。載於嚴祥鸞 (主編)。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頁1-29,台北市:三民。
周華山 (1997)。同志論。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
周華山 (1998)。同志神學。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
邱妙津 (2000)。鱷魚手記。台北:時報文化。
吳瑞元 (2000)。古代中國同性情慾歷史的研究回顧與幾個觀點的批評。載於何
春蕤 (主編)。從酷兒空間到教育空間,頁158-197,台北市:麥田。
吳昱廷、畢恒達 (2000)。男同志同居伴侶的住宅空間體驗:四個個案。應用
心理研究,8,121-147。
卓新平 (2000)。基督宗教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林志昇 (2003)。一位資深幼教工作者的生命故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
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毓芬 (2004)。同志基督徒與其信仰團體。神學與教會,第29卷第1期,
83-98。
洪瑞璇 (2001)。大學女性院長生命故事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柯志明 (2001)。《聖經》對同性戀的雙面倫理觀。神學與教會,第26卷第1
期,67-95。
范麗娟 (2004)。深度訪談。載顧謝臥龍(主編)。質性研究,頁81-126,台北市:心理。
胡露茜 (2006)。教會回應性傾向歧視的出路—外國教會經驗的參考。看得見的真相—香港同志平權報告,頁40-42,香港:香港基督徒學會、基恩之家、性權會。
陳俊輝 (1989)。邁向詮釋學論爭的途徑。台北市:唐山出版社。
陳南州 (1997)。基督教會對同性戀的態度之研究。神學與教會,第22卷第2
期,82-98。
畢恒達 (1998)。社會研究的研究者與倫理。載於嚴祥鸞(主編)。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頁31-91,台北市:三民。
畢恒達 (2001)。空間就是權力。台北市:心靈工坊。
梁福鎮 (2000)。詮釋學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29。
曾慶豹 (1998)。哈伯瑪斯。台北市:生智。
張娟芬 (1998)。姊妹戲牆。台北市:聯合文學。
張娟芬 (2001)。愛的自由式—女同志故事書。台北:時報文化。
張小虹 (2000)。女同志理論。載於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頁
243-268,台北市:女書文化。
游謙 (2002)。同性戀基督徒與網路溝通。二十一世紀,第73期,114-120。
趙彥寧 (2001)。戴著草帽到處旅行:性/別、權力、國家。台北市:巨流。
劉仲冬 (1996)。量與質社會研究的爭議及社會研究未來的走向與出路。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21-139,台北市:巨流。
劉亮雅 (1998)。慾望更衣室:情色小說的政治與美學。台北:元尊文化。
盧俊義 (1996.05.22-23)。讓我們用更廣闊的心胸來看待他們。自由時報,民意論壇版。
顏邵璇 (2005)。性傾向、宗教信仰、社會運動---以同光教會為研究實例。清
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顧瑜君 (2002)。生命史研究運用在教育研究的價值:對「窺、潰、饋:我與
生命史研究相遇的心靈起伏」。應用心理研究,第13期,頁7-16。

西文部份
Helminiak, D. A. (1995) .What the Bible Really Says About Homosexuality. San Francisco: Alamo Square.
Halperin, D. (1990) .One Hundred Years of Homosexuality. London:Routledge.
Nichols, M. P., & Minuchin, S. (1999) .Short-term 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 with
couples. In J. M. Donovan (Ed.), Short-term couple therapy. New York:Guilford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