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Anderson, N. 著。姚彥懿(譯)(2002)。逃避試探。台北市:中國學園傳道會。
Babbie, E. 著。李美華(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市:時英。
Brungardt, K. Goddard, J. 著。李建興(譯)(2003)。搞定女人:女同志給男人的
性愛指導。台北市:大辣出版。
Carter, J. 著。劉清彥(譯)(1999)。擊破人我藩籬。張老師月刊,260,132-133。
Greenan, D. E. Tunnell, G.. 著。丁凡(譯)(2005)。同志伴侶諮商。台北市:心靈
工坊。
Huggett, J. 著。韋福卿(譯)(1993)。性.愛.友誼。台北市:校園書房。
James, W. 著。蔡怡佳、劉宏信(譯)(2001)。宗教經驗之種種。台北市:立緒
文化。
Jeremiah 著。同光同志長老教會編著 (2001)。千年糾葛:基督教會與同性愛。
暗夜中的燈塔:台灣同志基督徒的見證與神學。台北市:女書文化。
Luckmann, T. 著。覃方明(譯)(2003)。無形的宗教。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社。
Lutzer, E. W. 著。劉澤芝(譯)(2005)。揭開同性婚姻的真面目。台北市:道聲
出版社承印。
Manning, B. 著。吳蔓玲(譯)(2004)。衣衫襤褸的福音。台北市:校園書房。
Miles, H. J. 著。喜悅(譯)(1994)。性愛這玩意兒。台北市:校園書房。
Moltmann, J. 著。曾念粵(譯)(2003)。俗世中的上帝。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
版社。
Palmer, R. E. 著。嚴平(譯)(1992)。詮釋學。台北:桂冠文化。
Pedro 著。同光同志長老教會編著 (2001)。勇敢愛自己:走出「同性戀醫治」的
迷思。暗夜中的燈塔:台灣同志基督徒的見證與神學。台北市:女書文化。
Pollack, R. Schwartz, C. 著。陽嘉同(譯)(1998)。醒悟的旅程。台北市:開心陽
光出版有限公司。
Schrnidt, T. E. 著。鄧嘉宛(譯)(2001)。當代基督徒與同性戀議題。台北市:校園書房。
Strommen, M. P. 著。吳琇瑩(譯)(2004)。教會與同性戀:尋找中間地帶。台北市:道聲出版社。
White, J. 著。溫肇垣(譯)(1988)。禁果—被汙染的性愛。台北市:校園書房。
Warren, R. 著。楊高俐理(譯)(2003)。標竿人生。台北:基督使者協會。
Yancey, P. 著。徐成德(譯)(1999)。恩典多奇異。台北市:校園書房。
王明珂 (1996)。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思與言,第34卷第3期,147-184。
王岳川 (1999)。現象學與解譯學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江思穎 (2003)。基督男同志生命故事之敘說。中原大學心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同性戀議題研究方案研究小組 (2004)。同性戀議題研究方案報告書。台北市: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研究與發展中心。
同光同志長老教會 (2001)。暗夜中的燈塔:台灣同志基督徒的見證與神學。台
北市:女書文化。
余漢儀 (1998)。社會研究的倫理。載於嚴祥鸞 (主編)。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頁1-29,台北市:三民。
周華山 (1997)。同志論。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
周華山 (1998)。同志神學。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
邱妙津 (2000)。鱷魚手記。台北:時報文化。
吳瑞元 (2000)。古代中國同性情慾歷史的研究回顧與幾個觀點的批評。載於何
春蕤 (主編)。從酷兒空間到教育空間,頁158-197,台北市:麥田。
吳昱廷、畢恒達 (2000)。男同志同居伴侶的住宅空間體驗:四個個案。應用
心理研究,8,121-147。
卓新平 (2000)。基督宗教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林志昇 (2003)。一位資深幼教工作者的生命故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毓芬 (2004)。同志基督徒與其信仰團體。神學與教會,第29卷第1期,83-98。
洪瑞璇 (2001)。大學女性院長生命故事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柯志明 (2001)。《聖經》對同性戀的雙面倫理觀。神學與教會,第26卷第1期,67-95。
范麗娟 (2004)。深度訪談。載顧謝臥龍(主編)。質性研究,頁81-126,台北市:心理。
胡露茜 (2006)。教會回應性傾向歧視的出路—外國教會經驗的參考。看得見的真相—香港同志平權報告,頁40-42,香港:香港基督徒學會、基恩之家、性權會。
陳俊輝 (1989)。邁向詮釋學論爭的途徑。台北市:唐山出版社。
陳南州 (1997)。基督教會對同性戀的態度之研究。神學與教會,第22卷第2期,82-98。
畢恒達 (1998)。社會研究的研究者與倫理。載於嚴祥鸞(主編)。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頁31-91,台北市:三民。
畢恒達 (2001)。空間就是權力。台北市:心靈工坊。
梁福鎮 (2000)。詮釋學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29。
曾慶豹 (1998)。哈伯瑪斯。台北市:生智。
張娟芬 (1998)。姊妹戲牆。台北市:聯合文學。
張娟芬 (2001)。愛的自由式—女同志故事書。台北:時報文化。
張小虹 (2000)。女同志理論。載於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頁
243-268,台北市:女書文化。
游謙 (2002)。同性戀基督徒與網路溝通。二十一世紀,第73期,114-120。趙彥寧 (2001)。戴著草帽到處旅行:性/別、權力、國家。台北市:巨流。
劉仲冬 (1996)。量與質社會研究的爭議及社會研究未來的走向與出路。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21-139,台北市:巨流。
劉亮雅 (1998)。慾望更衣室:情色小說的政治與美學。台北:元尊文化。
盧俊義 (1996.05.22-23)。讓我們用更廣闊的心胸來看待他們。自由時報,民意論壇版。
顏邵璇 (2005)。性傾向、宗教信仰、社會運動---以同光教會為研究實例。清
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顧瑜君 (2002)。生命史研究運用在教育研究的價值:對「窺、潰、饋:我與
生命史研究相遇的心靈起伏」。應用心理研究,第13期,頁7-16。
西文部份
Helminiak, D. A. (1995) .What the Bible Really Says About Homosexuality. San Francisco: Alamo Square.
Halperin, D. (1990) .One Hundred Years of Homosexuality. London:Routledge.
Nichols, M. P., & Minuchin, S. (1999) .Short-term 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 with
couples. In J. M. Donovan (Ed.), Short-term couple therapy. New York:Guilford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