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籍部分(依朝代排列)
1. 漢、戴德《大戴禮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2. 東漢、高誘注《戰國策》,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3. 東漢、許慎傳;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台北:天工書局,1992年。
4. 西晉、陳壽著;楊家駱主編《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1993年。
5. 南朝宋、范曄《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臺北巿:鼎文書局,1977年。
6. 唐、李延壽撰《南史(百衲二十四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7. 唐、長孫無忌《唐律疏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56年。
8. 唐、長孫無忌等撰《故唐律疏義》,收入《四部叢刊三編(27-28)》,上海:上海書店,第14卷,1985年。
9. 宋、程頤《易傳》,台北:台灣書局,1967年。
10. 明、《明會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11. 明、《明律集解》,台北:成文書局(1969年,光緒24年重刊本)。
12. 明、李東陽等;申時行等重修《大明會典‧戶口一‧戶口總數》,卷19,臺北市:新文豐,1976年。
13.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14.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台北:桂冠圖書,1984年。
15. 明、陸容《菽園雜記》,北京:中華書局,l985年。
16. 明、馮夢龍《挂枝兒》,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17. 明、謝肇淛《五雜組》,台北:新興書局,1971年。
18. 明、謝肇淛《小草齋文集‧金瓶梅跋》,日本東京都:內閣文庫,1980年。
19. 明、顧啟元輯《客座贅語》,北京:中華書局,l987年。
20. 清、《筆記小說大觀》,台北:新興書局,1980年。
21. 清、李漁《閒情偶寄》,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
22. 清、黃宗羲著;全祖望補修《宋元學案》,臺北巿:華世出版,1987年。
23. 清、張竹坡《第一奇書‧金瓶梅讀法三十二》,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
24. 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閨媛典》,台北:文星書店印行,1964年。
25. 清、曹雪芹《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石頭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本)。
26. 清、厲秀芳著《夢談隨錄二卷》,台北市:新興書局,1976年。
二、專書著作(依作者筆畫順序)
1. Don Han1acchek 著;李淑娥譯《面對自己》,台北:心理出版社,l998年。
2. 王年雙《金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5年。
3. 王政、杜芳琴《社會性別選擇》,北京:三聯書局,1998年。
4. 王啟忠《金瓶梅價值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
5. 王書奴《中國娼妓史》,上海:上海書店,1991年。
6. 孔繁華《金瓶梅的女性世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
7. 石昌渝、尹恭弘著《金瓶梅人物譜》,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
8. 白維國、朱世滋主編《古代小說百科大辭典》,北京市:學苑出版,1992年。
9. 田秉鍔《《金瓶梅》人性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年。
10.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傅雅芳、郝冬瑾譯《文明及其缺憾》第6章,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87年。
11. 米利特(Kate Millett)著,宋文偉、張慧芝合譯《性政治》,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2月。
12.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陶鐵柱譯《第二性》,北京市:中國書籍出版發行,1998年。
13.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第二性(第二卷):處境》,臺北:志文出版社,1992年。
14. 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15. 吳哲夫《清朝禁毀書目研究》,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69年。
16. 李立成直解《詩經直解》,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發行,1997年。
17. 李志敏《中國古代民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年。
18. 李建中《瓶中審醜------「色」之批判》,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19.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20. 佐久節《漢詩大觀》,長沙:岳麓書社,1991年。
21. 汪玢玲《中國婚姻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22. 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著;吳康譯《精神分析引論新講》,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23. 佛洛姆(Erich Fromm)撰;孟祥森譯《愛的藝術》,臺北巿:志文書局,1984年。
24. 邱勝威;王仁銘著《市井風月話金瓶》,武昌:華中理工大學出版,1994年。
25. 林幸謙《歷史、女性與性別政治-------重讀張愛玲》,台北:麥田出版,2000年。
26. 周中明《金瓶梅藝術論》,台北:里仁書局,2001年。
27. 牧惠《金瓶梅風月話》,台北:遠流出版社,1989年。
28.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1er)著;陳太勝、陳文穎譯《理解人性》,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2000年。
29. 武舟《中國妓女生活史》,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0年。
30. 姚思仁輯《大明律例》,北京:北京大學,1993年。
31. 高越峰《金瓶梅人物藝術論》,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10月。
32. 孫述宇《金瓶梅的藝術》,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78年。
33. 徐君、楊海《妓女史》,上海:藝文出版,l955年。
34. 徐岱《小說敘事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發行,1992年。
35. 馬克斯著;劉丕坤譯《188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36.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第一版序言。見《馬克斯恩格斯選集》卷4,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37. 黃霖編《金瓶梅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38. 黃懷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詩論》解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8月。
39. 張丹、天舒《金瓶梅中的歷史謎團與懸案》,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9年。
40. 張業敏《金瓶梅的藝術美》,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年。
41. 陳冠學《論語新注》,台北:東大書局,l995年。
42. 陳榮捷《進思錄詳註集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2年。
43. 陳鵬《中國婚姻史稿》,北京:中華書局,l994。
44. 晨曦、婧妍《《金瓶梅》中的男人與女人》,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9年。
45. 康正果《女權主義與文學》,北京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46.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
47. 雪維安‧愛嘉辛斯基(Sylviane Agacinski)著,吳靜宜譯《性別政治》,台北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48. 國防研究院明史編纂委員會《明史‧東甌王湯和傳》,台北:國防研究院,1963年。
49. 齊煙、汝梅校點《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台北:曉園出版社,1990年。
50. 復旦學報編輯部編《金瓶梅研究》,上海:復旦大學,1984年。
51. 劉再復、林崗《傳統與中國人》,香港:三聯書局,1996年。
52. 劉良明《中國小說理論批評史》,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年。
53. 劉振強發行《大辭典》,台北:三民書局,1985年。
54. 劉師古《金瓶梅研究》,台北:宋氏照遠出版,1996年。
55. 劉達臨《中國古代性文化》,北京市:寧夏人民出版發行,2004年。
56. 劉熙《釋名》,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57. 劉輝《金瓶梅論集》,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58. 劉輝《金瓶梅成書與版本研究》,瀋陽巿:人民出版社,1886年。
59. 楊時編輯《二程粹言》,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60. 楊國樞、余安邦主編《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念及方法篇》,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4年。
61. 褚贛生《奴婢史》,上海:上海文藝,1994年。
62. 趙元信、何錫蓉《中國歷代女性悲劇大觀》,台北:旺文出版社,1995年。
63. 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女權辯護》,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
64. 赫爾穆特‧舍克(Helmut Schoeck)著;王祖望、張田英譯《嫉妒與社會》,臺北市:時報文化,1995年。
65. 鄭樹森等編《中西比較文學論集》,台北:時報文化,1980年。
66.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收入《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台北:里仁書局,1992年。
67. 霍現俊《金瓶梅新解》,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68. 潔玫‧葛瑞爾(Germain Geer)《女太監》,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
69. 蕭國亮《中國娼妓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70. 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第四集》,台北:稻鄉,1995年。
71. 謝冰瑩等編譯《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
72. 謝浩範、朱迎平譯注《管子》,臺北市:臺灣古籍出版,2000年。
73. 韓秋白、顧青《中國小說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74. 魏子雲《金瓶梅散論》,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75. 魏子雲《金瓶梅的問世與演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1981年。
76. 魏崇新《說不盡的潘金蓮------潘金蓮形象的嬗變》,台北:業強出版社,1997年。
77.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出版社,1984年。
78.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高雄:復文書局,1997年。
79. 譚恩美著;于人瑞譯《喜福會》,臺北巿:聯合文學出版,1990年。
80. 譚倫傑《俗世風情話說------《金瓶梅》》,台北:萬卷樓圖書,2001年。
81. 羅德榮《金瓶梅三女性透視》,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2年。
82. 關永中《愛、恨與死亡------現代哲學的探索》,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筆畫順序)
1. 王增斌〈《金瓶梅》文學估值與明清世情小說之流變〉,山西教育學院學報,第2卷第3期,1999年,p.3-9。
2. 朱順玲;曹兆閣〈論漢代婚姻特點〉,《南都學壇(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7卷第1期,1997年,p.13-15。
3. 李梁淑〈論《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的女性人物批評〉,《中國文學研究》,第15期,2001年6月,p.180-207。4. 李聰和趙志堅〈魏晉南朝婦女婚姻散論〉,《齊魯學刊》,第5期,1997年,p.73-77。
5. 邱紹雄〈論《金瓶梅》中的兩性關係〉,《船山學刊》,湖北:岳陽師範學院,2002年第3期,p.115-119。
6. 岳岭、張愛華〈近20年秦漢婦女史研究綜述〉,《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報)》,第25卷第1期,2005年1月,p.18-22。
7. 胡光璐〈豐富的文化意蘊深刻的文化批判〉,《內蒙吉民族師院學報》,第2期,2000年5月,p.52-56。
8. 莫曉斌〈淺談唐代婚姻制度與社會習尚的矛盾現象〉,《長沙大學學報》,第17卷第3期,2003年9月,p.58-60。
9. 張向榮〈明清世情小說年輕女子生存價值爭議〉,《黑河學刊》,第3期,2005年5月,p.52-56。
10. 張苹〈明清世情小說對傳統倫理文化的反撥〉,《玉溪師範學院學報》,第18卷第4期,2002年,p.45-47。
11. 陳茂山〈試論明代中後期的社會風氣〉,《史學集刊》,1989年。
12. 梁佛根〈《金瓶梅》各類性變態的形成以及封建禮教的文化罪責〉,廣西:《河池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1版,p.48-51。
13. 齊魯青〈明代《金瓶梅》批評論〉,《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第五期,1994年5月。
14. 劉孝麗〈淺談《金瓶梅》女性人物描寫〉,《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1年,p.65-71。
15. 劉筱紅〈中國古代婦女的經濟地位〉,《中國史研究》,第4期,1995年,p.84-92。
16. 路德斌、趙杰〈論程、朱天理、人欲之辨的合理內核及其價值嬗變〉,《東岳論叢》,1997年第2期,p.80-83。
17. 鄭明娳〈慾海無涯,唯情是岸------《金瓶梅》的情與慾〉,《聯合文學》,第6卷第10期,1990年8月,p.138-144。18. 潘承玉〈地平線下的風景------《金瓶梅》女性弱者形象淺論〉,《東岳論叢》,1997年第3期,p.74-77。
19. 魏子雲〈《金瓶梅》婦女的財色世界〉,《聯合文學》,第6卷第10期,1986年3月。20. 魏崇新〈金瓶梅的宗教意識與深層結構〉,《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1992年9月。
21. 羅自強〈20年來魏晉南北朝婚姻家庭研究綜述〉,《許昌師專學報》,第21卷第6期,四川:成都,2002年,p.116-120。
22. 羅德榮、胡如光〈《金瓶梅》女性意識文化折光〉,《天津社會科學》,第2期,2000年,p.102-105。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筆畫順序)
1. 江江明《從性別政治論《海上花列傳》中的娼妓生存》,嘉義縣:南華大學圖書館碩士論文,2003年。2. 全恩淑《金瓶梅中婦女內心世界研究------慾望與現實之間的掙扎》,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碩士論文,2002年。3. 李梁淑《金瓶梅詮評史研究──以萬曆到民初為範圍》,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博士論文,2003年。4. 林雯淑〈魏晉南北朝女教思想之審美觀〉,收入於《魏晉南北朝女教思想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5. 莊文福《《金瓶梅詞話》人物形象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 馬琇芬《從婚姻、嫉妒、性慾看《金瓶梅》中的女性》,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7. 藍桂芳《從成長背景探索《金瓶梅》婦女心理與行為》,彰化:彰化師範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