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2119:b261:d24c:ce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07: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廖庭芳
研究生(外文):Ting-Feng,Liao
論文名稱: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人際關係與溝通滿意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of the full-time administrative staffs in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of Kaohsiung City and County
指導教授:鄭彩鳳鄭彩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ai-feng,Ch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成人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6
中文關鍵詞:人際關係溝通滿意
外文關鍵詞: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7
  • 點閱點閱:113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0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人際關係與溝通滿意的現況,以及分析二者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以高雄縣市公立國民中學之專任行政人員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編製「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組織環境調查問卷」做為調查工具,正式問卷共發48校502份,回收有效問卷412份,有效樣本回收率為82.07﹪,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統計之分析,獲致以下結論:
一、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人際關係的情形良好,以「和諧度」最高,「信賴度」較低。
二、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溝通的情形趨向滿意程度,以對「上行溝通」的滿意程度最
高,而「平行及非正式溝通」的滿意程度較低。
三、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背景變項在人際關係上,均無顯著差異。
四、男性專任行政人員對「溝通氣氛」的滿意程度較高。
五、擔任主管的專任行政人員在「溝通氣氛」和「溝通媒介品質」上的滿意程度較高。
六、服務年資在26年以上的專任行政人員在「溝通媒介品質」和「個人回饋」的滿意程度
高於服務年資在5年以下的專任行政人員。
七、學校規模在24班以下的專任行政人員在「平行及非正式溝通」的滿意程度高於25班至
48班專任行政人員。
八、專任行政人員人際關係與溝通滿意呈現顯著正相關。
九、專任行政人員人際關係對溝通滿意具有正向的預測作用,以「合作度」對整體溝通滿
意和大多分層面最具預測力。
最後,本研究擬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討論,以形成結論及建議,並提供學校行政單位、專任行政人員以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This research was aimed to discu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of the full-time administrative staffs,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factors.This study is mainly conducted in questionnaire and targeted on the full-time administrative staffs in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of Kaohsiung City and County as the scope of sampling. Questionnaire for investigating the organization environment of the full-time administrative staffs as edited by the researcher was used as the tool of research. There are 502 questionnaire issued to 48 schools and recovered 412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with effective return rate of 82.07%. The data obtained is processed by mean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variance analysis, the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others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Conclusions are made as follow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1.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of the full-time administrative
staffs is a little higher than middle degree, while the “Harmony”
is the highest of them and the “Reliable” is the lowest.
2.The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of the full-time administrative staffs is attains to moderate level, while the “Communication with Superiors ” is the highest of them and the “Horizontal and Informal Communication ” is the lowest.
3.Variation of personal background shows no differences on eac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gradation for the full-time administrative staffs.
4.The male full-time administrative staffs had better satisfaction in “Communication Climate “.
5.The full-time administrative staffs serving as chiefs had better satisfaction in “Communication climate ” and “Communication Media Quality ”.
6.The full-time administrative staffs with upper 26 years of service history had better satisfaction in “Communication Media Quality ” and “Personal Feedback” than those who are under 5 years of service history.
7.The full-time administrative staffs with 24 classes of school scopes had better satisfaction in “Horizontal and Informal Communication” than those with 24 to 48 classes of school scopes.
8.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ull-time administrative staff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9.In multiple regression for the full-time administrative staff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o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especially the “Co-operation“ motivation has the more significant predictability.
Based on the study results, the research tends to submit feasibl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full-time administrative staffs and further research plans.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方法………………………………… 4
第三節 名辭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人際關係理論與相關研究……………………… 9
第二節 溝通理論與相關研究…………………………… 34
第三節 人際關係與溝通滿意關係之研究……………… 6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7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77
第五節 實施程序………………………………………… 88
第六節 資料處理………………………………………… 8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人際關係與溝通滿意之現況分析……………… 9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在人際關係與溝通滿意之差異分析…98
第三節 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人際關係與溝通滿意關係之分析… 1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49
第二節 結 論…………………………………………… 152
第三節 建 議…………………………………………… 15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60
二、英文部份………………………………………………… 166
附 錄
附錄一 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學校規模與專任行政人員人數統計表 …168
附錄二 調查問卷專家內容效度評析 ……………… 170
附錄三 調查問卷專家內容效度修正意見彙整表 … 177
附錄四 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組織環境調查預試問卷 190
附錄五 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組織環境調查正式問卷 194
一、中文部份
王文峰(2003)。私立中等學校主管領導型態、組織溝通滿足、激勵制度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王月汝(2002)。國民小學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王春成(1986)。地方教育行政人員溝通滿足感與工作滿足感的關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政彥(2005)。溝通恐懼:走過恐懼,溝通來者不拒!(第三版)。台北市:遠流。
王泳貴(2002)。國小教師人際依附風格、人際溝通能力與人際溝通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王秋慶(2003)。員工的溝通滿足與組織氣候對其工作壓力、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的影響之研究─以嘉義縣市地政事務所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王錦堂(2002)。人際和諧、領導行為與效能之探討。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議賢(2004)。人際交往對關係、信任與關係衝突及合作滿意度之影響。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春蘭(2002)。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職員溝通滿意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嘉奇(2001)。國民小學教職員工採用的溝通媒介類型與組織溝通滿足關係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辛武男(2003)。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何明芬(2002)。國小學童知覺父母婚姻衝突與其人際關係、攻擊行為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何國華(2003)。人際溝通。台北市:五南。
沈慧聲(譯)(1998)。Joseph A.Devito著。人際傳播(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ook)。台北市:揚智。
林金土(1994)。能量管理與人際關係。台北市:激力。
林欽榮(2001)。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市:揚智文化。
林淑華(2002)。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吳宗立(2003)。學校行政研究。高雄市:復文。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城。
吳清山(2003)。學校行政(第五版)。臺北市:心理。
吳慶隆(2002)。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溝通滿足之評量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周崇儒(2003)。教育行政溝通。載於林天佑(主編),教育行政學
(頁219-249)。台北市:心理。
姜廷儒(2004)。跨功能合作對新產品開發績效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段成富(2000)。強姦犯罪加害人人際關係與職業功能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俞依秀(1990)。我國國立大學圖書館館員對組織溝通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孫宏夫(1995)。快樂的人際關係。台北市:小知堂文化。
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涂秀文(1999)。國民中學學生人格特質、人際關係與快樂之相關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高麒雅(2004)。國民小學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梁瑞安(1990)。國小教師組織溝通、角色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玉蘋(2004)。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金茂(2005)國小校長溝通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及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黃昆輝(1984)。教育行政學。台北市:東華。
黃惠汝(2004)。學校行政溝通倫理之研究--以一所完全中學為例。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淑芳(2002)。性侵害加害人家庭功能與人際關係之探討。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仁榮(1992)。高中生的非理性觀念﹑認知風格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2)。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正大。
陳皎眉、鍾思嘉(1997)。人際關係。台北市:幼獅。
陳皎眉(2005)。人際關係與人際溝通。臺北市:雙葉。
陳逢毅(2004)。主管與部屬間相互信任與組織認同之相關性研究─以臺灣醫療機構護理人員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陳淑萍(2000)。大學生電子郵件的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之探討。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騏龍(2001)。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嬿竹(2002)。網路與真實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莊淇銘(2004)。就是要你好口才-6步驟成為溝通高手。台北市:天下。
曾瑞真、曾玲泯(譯)(1996)。Rudolph F.Verderber著。人際關係與溝通(Inter-Act:using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台北市:揚智。
曾愛淑(2003)。公務人員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舒緒緯(1990)。國民小學教師溝通滿意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鄒慶德(2002)。完全中學教師人際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某完全中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萬新知(1998)。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組織溝通氣氛與校長領導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葉天賞(2001)。國民中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文淵(1997)。企業員工溝通滿足量表發展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蔡明杉(2002)。公部門Intranet運用與組織溝通滿意關係之研究─以財政部台灣省中區國稅局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蔡培村(2000)。人際關係。高雄市:復文。
蔡淑敏(2001)。企業內溝通媒介、員工溝通滿足及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電子資訊產業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鄭月香(2003)。國中教職員溝通媒介的使用與溝通滿足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安玲(2003)。安養機構內老人人際關係、自尊及機構情感依戀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彩鳳(1999)。學校行政(第二版)。高雄市:麗文。
鄭雅文(1996)。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型態與教師溝通滿足感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蕭 育(2003)。國小教師所知覺組織溝通滿意與教師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劉永元(1988)。單親兒童與正常家庭兒童人際關係,行為困擾及自我觀念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啟明(2000)。影響醫師助理溝通滿意度與工作滿意度因素之研究。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敏珍(2000)。老年人之人際親密、依附風格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戴聖璋(1990)。組織部門間相依性、信任程度對增進部門間合作意願關係之研究-以照明器材業廠商為例。大同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墉、劉軒(2002)。創造雙贏的溝通。台北市:水雲齋文化。
謝文全(2005)。教育行政學(第二版)。台北市:高等教育。
謝月香(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謝忠憲(2004)。國民小學主任人格特質、溝通技巧及其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韓長淮(2003)。我國東部地區大學校院職員工作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簡素枝(2004)。嘉義縣市高齡學習參與者與非參與者在人際關係、生活滿意度之比較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蘇月琴(2004)。高中職學校行政人員溝通行為、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蘇逸珊(2002)。大學生依附風格、情緒智力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二、英文部份
Adair, J.(1989).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or. Malaysia: EagleTrading Sdn Bhd.
Adler, R.B.,&Towne, N.(2002). Looking out looking in. 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 Inc.
Barnard C.I.(1968). The function of executive(3nd ed.)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lampitt,P.G. (1983). Communication and productivit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Kansas.
Cruce,C.A.(1992). A study of communication among the personnel of a church-related entity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fective leadership. Unpublish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 Southwest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
Downs,C.W.,& Hazen, M. D.,(1977). A factor analytic study of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Bussiness Communication,14,63-67.
Greenlaw,D.E.(1984). A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orkshop designed for seventh-day adventist congregational use. Unpublish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 Andrews University.
Halawah,I.(200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of high school principal and school climate. Education,126(2),342-345.
Hartley,P.,&Clive,G.B.(2002).Business communication.London: Routledge.
Lussie,R.N.,&Achua,C.F.(2004).Leadership:theory,application, skill development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Lysaught,J.P.(1984).Toward a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s:A review of selected contribution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0(3),101-127.
Maloney, M. A.(1993).The relationship of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and multidimensional job satisfaction of public school administrators. Unpublish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 New York University.
Nicholson, J.H.(1980).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in an urban school system.Unpublish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
Peabody College for teachers of Vanderbilt University.
Pomsuwan,S.(1995).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rs and their subordinates, and its effect on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 Unpublish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imon, H.A.(1976).Administrative behavior. New York : The Free
Press.
Varona,F.(1996).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 three guatemalan organizations.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 33(2),111-14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尹慶耀,民國88年1月。「中共獨立自主對外政策的由來與發展」,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5卷第1期,頁8。
2. 王承宗,民國92年12月。「中亞經濟發展與商機」,問題與研究(台北),第42卷第6期,頁113-125。
3. 王友辰,民國88年4月。「中共對1990年代國際形勢評估之探討」,中共研究(台北),第33卷第4期,頁76-77。
4. 于有慧,民國88年3月。「中共的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2卷第3期,頁48。
5. 丁永康,民國88年6月。「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建構國際新秩序分析」,問題與研究(台北),第38卷第6期,頁57~58。
6. 朱蓓蕾,民國92年12月。「全球化與中共安全觀:轉變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6卷第6期,頁75~104。
7. 沈赫周,民國92年12月。「中共對西藏獨立態度之研究」,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6卷第6期,頁169。
8. 林正義,民國85年12月。「亞太安全保障的新體系」,問題與研究(台北),第35卷第12期,頁2。
9. 邱伯浩、童義宏,民國93年9月。「中共武警在其國家安全中的角色分析」,復興崗學報(台北),第81期,頁82。
10. 邱坤玄,民國93年7月。「中共對冷戰後美日安全關係的認知與新安全關的形成」,東亞研究(台北),第32卷第2期,頁1~32。
11. 施子中,民國91年1月。「911事件對中共推動『上海合作組織』之影響」,戰略與國際研究(台北),第4卷第1期,頁128-175。
12. 胡敏遠,民國90年8月。「上海合作組織對中國大陸國家利益的影響」,國防雜誌(桃園:國防大學),第17卷第2期,頁19~35。
13. 殷天爵,民國88年3月。「中共大國外交與夥伴關係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5卷第3期,頁84。
14. 秦亞青,民國90年6月。「國際政治的社會建構—溫特及其建構主義國際政治理論」,美歐季刊(台北),第15卷第2期,頁251~257。
15. 翁明賢,民國93年9月。「全球化下國家安全戰略的另類思維:建構主義觀點」,新世紀智庫論壇(台北),第27期,頁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