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清龍(民81)。自我概念與其相關因素對國中生違規行為的預測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王天興(民74)。放鬆訓練對考試焦慮、自我概念暨情緒心理反應的影響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白育甄(民93)。網路成癮經驗對大學生學習與生活及心理社會發展影響-網路遊戲成癮個案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白博仁〈民88〉。國小學生的性別角色及其自我概念的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伍至亮(民91)。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電視收視行為、偶像崇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伍啟良(民92)。自我成長團體活動對國小注力缺陷過動症學童自我概念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何英奇(民75)。自我觀念評量的檢討。教育研究所集刊,28,75-97。
何嘉雯(民86)。台北縣市大學生親子關係,婚姻態度對婚前性行為影響之研究。文化大學生理研究所碩士論文。余紫瑛(民89)。探索教育活動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月裡(民91)。情緒教育輔導方案對國小學童適應行為之效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論文。吳宗立(民94)。國小班級團體動力與學生人際關係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9,1-31。吳明隆(民89)。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吳美均(民95)。青少年親子互動、同儕互動、氣質與行為適應之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吳美慧(民74)。自我肯定訓練對教育學院女生自我肯定性及自我概念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吳倩儀(民92)。網路團體諮商方案對國小高年級害羞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清宜(民93)。屏東師範學院學生學習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淑玲(民88)。台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市立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淑貞(民92)。不同教學模式對高職女學生生命教育學習成效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淑珠(民87)。國小學童自我概念、數學學習動機與數學成就的關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慧玲(民93)。單親學生親子關係、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呂佳璇(民91)。音樂治療教學對一般國小兒童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呂勝瑛(民74)。大學生的價值觀。幼獅月刊,61,8-29。
李坤崇(民81)。國小教師心理需求困擾與因應策略之關係和理論模式驗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李杰禧(民91)。藝術教育治療的實施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影響。國立台北市立師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玫玲(民92)。靜思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美瑩(民91)。社會技巧訓練團體對國小被拒兒童的輔導效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李盈萱(民84)。父母管教態度與青少年自我概念:以臺北市國、高中生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執中(民79)。大學生人際交往之行動認定等同體結構及其屬性與人性適應之關係。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李惠如(民86)。青少年發展。台北:心理。
李雅芬(民92)。受歡迎與被拒絕兒童社交技巧、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雅真(民91)。國體遊戲治療對被同儕拒絕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暨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翠月(民91)。自我肯定訓練對國小人際關係困擾學生之輔導成效。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李輝(民83)。影響國小兒童自我概念發展之重要因素。國民教育, 34, 6-9。李慧潔(民86)。自我注意,正負向情緒,差距現象對憂鬱大學生之社交表現的影響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燕、李浦群譯(民84)。Trenholm S, & Jenson A.著。人際溝通---修訂版。台北,揚智。
李麗花(民91)。高中僑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麗珠(民92)。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之影響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國小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沈明慧(民82)。價值澄清團體對國中適應不良學生自我概念、價值觀與道德判斷影響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沈鈺珍(民90)。「理情U型自尊」團體方案對國小低自尊兒童之自尊、理性思考、情緒智力之輔導效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卓石能(民91)。都市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周玉真(民81)。青少年的身體意象滿意度及其自我概念、班級同儕關係相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周佑玲(民91)。國小學童自我對話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輔導教學學位班碩士論文。周惠文(民91)。焦點解決短期團體諮商對高職低自我概念學生之輔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諮商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周盛勳(民91)。班級輔導之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兒童情緒智力、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之輔導效果。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論文。林世欣(民89)。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林幸台(民78)。大學生工作價值觀之評量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邦傑(民75)。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第三版。台北:正昇科學教育社。
林佩郁(民90)。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諮商對國小單親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林佩琪(民88)。社交技巧訓練對國小「退縮---被拒絕」兒童之社會技巧同儕接納與社會自尊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昱伶(民90)。青少年完美主義傾向與人際關係問題之相關研究--以台東地區國中生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家屏(民90)。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珮伃(民83)。淺談自我觀念之發展與輔導。幼兒教育年刊,7,73-85。林素秋(民91)。音樂治療活動對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童之攻擊與人際關係問題輔導研究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暨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素霞(民91)。不同取向生命教育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人際關係與生命意義之實驗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國順(民94)。陸軍軍官學校學生身體自我概念、休閒活動類型及休閒滿意度之探討。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林崇德(民84)。當代兒童青少年心理學的進展。台北:五南。
林淑華(民91)。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筱婷(民93)。大學生的共依附與其在愛情關係中的人際行為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邱皓政(民89)。從小我到大我---青少年自我概念中個人認同與社會認同的內涵與發展研究。「家人關係及其心理歷程」:第五屆華人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術研討會。
邱霓敏(民90)。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氣質、自我概念與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邱禮仁(民95)。國小中高年級學生性別、年級與地區之自我概念、學業成績之比較研究。國立台東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邱瓊瑩(民92)。社交技巧訓練團體對國小兒童社交技巧與人際關係之影響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論文。侯怡君(民93)。害羞大學生社交情境之心理歷程與特質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侯雅齡(民87)。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編製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侯靜里(民90)。台北地區大學生自我概念對愛情關係適應與婚前性行為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施玉鵬(民91)。出生序、父母管教方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同儕關係、社會興趣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輔導教學學位班碩士論文。洪若和(民84)。國小兒童自我概念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東師院學報,6,91~134。
洪聖陽(民91)。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依附關係與生涯成熟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研究所碩士論文。洪嘉謙(民91)。社會技巧訓練對國小被欺凌兒童團體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暨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洪錚蓉(民81)。高中僑生與本地生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比較暨團體諮商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洪蘭 譯(民89)。〈David Jessel〉原著。腦內乾坤:男女有別,其來有自。 台北:遠流。
胡乾鋒(民91)。台中縣青春期學生色情經驗、性態度與兩性教育需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范靖惠(民86)。性別、休閒自由覺佑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韋子本和張榮皋譯(民89)。。Sullivan,H.S.(1953)原著。精神病學的人際關係。台北:昭明。
屏東教育大學學生事務工作自我評鑑報告書(民94)。
唐育瑜(民89)。同理心團體訓練對交母離異兒童人際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民91)。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徐高鳳(民89)。情感教育課程對國小兒童自我概念影響之實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徐敏雄(民95)。淺談大學生的自我肯定與人際關係。92年12月14日取自http://www.fhl.net/main/sms/sms210689.html。
張玉芬(民90)。性別平等成長團體對國小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暨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張長芳(民71)。大一學生的人際關係與其自我觀念及歸因特質的關係。教育與心理研究,5,1-46。張春興(民88)。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民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秋華(民87)。合理情緒教育課程對國中生自尊、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惟亮(民92)。人際關係之班級輔導活動實施效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論文。張統偉(民90)。由情緒輔導方案探討身心障礙大學生同儕關係情緒覺察、認知思考及行為因應模式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瑞玉(民94)。中心主題合作輔導方案對提升國小學童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張輝道(民91)。生命教育體驗活動對國小兒童攻擊行為與自我概念的影響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所碩士論文。張瓊文(民90)。現實治療團體輔導對國小行為困擾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教育部(民94)。大專校院概況表。95年1月15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教育部高教司(民95)。全國大學校長會議教育部長談話內容。
95年3月1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Web/HIGH/index.htm。
莊雪芬(民91)。高三學生後設認知、生物科自我概念與生物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博士論文。
莊榮俊(民91)。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自我傷害關係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許慧如(民89)。人際溝通自我調整訓練課程對增進國小資優生人際溝通能力之成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許慧玲(民86)。個人建構心理學入門:解讀你的心靈。台北:心理。
許龍君(民92)。大學生社團參與及其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郭為藩(民85)。自我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郭修廷(民89)。發展取向藝術治療對國小學童情緒困擾與自我概念之輔導效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志平(民92)。「情緒教育輔導方案」對慈輝班學生情緒智力與學校生活適應之影響。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陳怡伶(民92)。台北縣高中職學生自我概念與政治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陳怡君(民93)。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同儕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枝烈〈民82〉。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教育學刊,10卷。
陳春秀〈民90〉。國小中高年級學童親子溝通、家庭氣氛與親子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春美(民92)。生命教育課程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知覺表現、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昭治(民92)。書法學習活動在「衝動性格兒童」輔導上之應用。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美伶(民92)。生命教育融入英文教學對高中生自尊、自我概念、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韋銘(民93)。生涯規劃課程學習檔案的教學實踐。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淑萍(民89)。大學生電子郵件的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之探討。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皎眉(民93)。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台北:駿馬。
陳維真(民89)。生命教育實驗教學對國小學童自我概念和死亡態度之影響。國立台南師院學生學刊,22,55-80。
陳騏龍(民90)。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韻如(民82)。員工對晉升制度認知與工作態 度間之關係研究。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曾育齡(民93)。大學生身體意象與戀愛關係相關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曾秋琪(民86)。理情團體諮商對國小低學業成就生學業自我概念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游梓翔(民91)。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台北:雙葉。
游淑珍(民91)。團體輔導對繼親家庭兒童「家庭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論文。黃拓榮(民86)。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牧仁 譯,Erwin P.著(民88)。兒童到青少年期的友誼發展。台北:五南。
黃玉蘋(民93)。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黃金梅(民90)。學習輔導方案對國小兒童學業成就與自我概念之影響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黃淑芬(民95)。國小高年級學童生命態度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黃淑玲(民84)。國民小學學生人際關係,學業成就與自我觀念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惠秋(民91)。「認識自我」生命教育課程對國中生自我概念及生命意義感之影響。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惠惠〈民85〉。自我與人際溝通。台北:張老師。
黃德祥(民89)。青少年身心發展與輔導。輔導通訊,64,43- 46。黃德祥(民83)。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黃麗萍(民91)。班級隸屬感促進方案對國中生之自尊、社交技巧及班級氣氛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楊妙芬(民84)。單親兒童非理性信念、父母管教態度、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屏東師範學院學報,8,71-110。
楊喬羽(民92)。創作性戲劇團體輔導對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人際關係與自我概念之個案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惠婷(民93)。國小兒童同儕關係與自我概念、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慕慈(民91)。A型行為模式與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之相關性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楊錦登(民89)。人際關係相關理論之探討。學生輔導,69,104-113。楊瀚焜(民86)。自我肯定訓練對藥物濫用少年自我概念、自我肯定性影響之研究。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葉宗文(民78)。自我肯定訓練對育幼院院童、單親兒童自我概念、人際關係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葉莉瑄(民92)。藝術治療團體對學習障礙兒童的人際關與自我概念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詹文宏(民93)。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因應策略.學校適應及其因果模式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博士論文。詹明欽(民91)。不同取向生命教育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詹淑瑗(民90)。完形取向團體方案對國小害羞兒童輔導效果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暨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賈馥茗(民88)。人格教育學。台北:五南。
廖心怡(民90)。紙盤遊戲對國小害羞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研究所碩士論文。廖添富(民86)。現代公民性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公民訓育學報,6,1-32。
趙居蓮 譯,Weber A.L.著,(民84)。社會心理學。台北,桂冠。
趙曉美(民90)。自我概念多層面階層結構之驗證暨增進自我概念課程之實驗效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暨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劉永元(民77)。單親兒童與正常家庭兒童人際關係,行為困擾及自我觀念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劉安彥(民83)。運用動機來促進學生學習。教育資料與研究,1,37-43。劉佑星(民74)。國民小學視覺障礙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劉香妏(民91)。不同取向生命教育課程對高中生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及生命意義影響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劉美琳(民84)。台北市高中職學生自我觀念與法治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劉家儀(民90)。以人際關係論與計畫行為論探討網路交友之現象。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劉淑瀅(民92)。再看專業諮商督導。應用心理研究,19,19-22。劉袖琪(民90)。父母離異兒童在完形學派遊戲治療之輔導歷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論文。劉惠軍、石俊杰(民94)。抑鬱情緒與中學生自我概念初探。95年3月10日取自http//www.pep com.cn/200406/ca442266。
劉舒珊(民92)。阿德勒學派遊戲治療團體對「退縮--被拒絕」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研究所碩士論文。潘菲(民81)。論青少年的人際關係。共同學科期刊,2,109-120。
蔡佳靜(民91)。國小學童出生序與社會興趣、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鄭佩芬(民91)。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台北:揚智。
鄭美芳 譯(民77)。Ellenson, A.原著。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台北:駿馬。
鄭雅玲(民93)。聽覺障礙兒童依附關係、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薛凱方(民93)。大學生學習社群互動與生活適應、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謝素菡(民92)。繪本輔導方案對國小學童社會技巧之輔導效果研究。國立台北市立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韓梅玉(民85)。資優生智力、學科成就、自我概念及同儕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簡宏光(民87)。台北市國小生家庭型態和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以中山國小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羅佳芬(民91)。國小兒童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人際關係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研究所碩士論文。顏裕峰(民81)。國中生的社會興趣與同儕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班論文。羅瑞玉(民86)。兩性分化與德育危機--由國小「道德與健康」課程談起。高市文教,59,20-25。蘇巧訓(民94)。聽覺障礙成人自我概念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蘇逸珊(民91)。大學生依附風格、情緒智力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二、英文部分
Auld, C. J., & Case, A. J. (1997). Social exchange processes in leisure and non-leisure settings: A review and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9(2), 183-200
Bourcet, Claude (1998). Self-evaluation and School Adaptation in Adolescence.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v13(4), p515-27
Burns, R. B. (1984). The self-concept in theory, measurement, development, and behaviour. London:Longman. Designing leisure experiences(3rd). Sagamore Publishing
Coleman, C. C., Ladd, G. W.& Kochenderfer, B. J., (1997). Classroom peer acceptance,friendship,and victimization: Distinct relational systems that contribute uniquely to children,s school adjustment? Child Development , 68, 1181-1197 New York: Bantam Book
Cooley, C. H. (1972). Human nature and social order. New York: Scribners
Dekovic, M. & Meeus, W (1997). Peer relation in adolescence: Effects of parenting and adolescents self-concept. Journal of Adolscence, 20,163-176
Devito J. A. (1990). The effect of special class placement on the self-concept of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Child Study Journal, 20(2), 81-103
DeVito, J. A. (1983). Actual and recalled test anxiety and flexibility, Rigidity, and self-control. REPORTS - Research/Technical(143); JOURNAL RTICLES(080)
Dusek, J. B. (1996).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lf-concept in adolescence.ERIC: ED 189484
Erikson, E. H. (1982). The life cycle completed: Review. New York: Norton
Franken,M.C. (1994). Perceptual rating instrument for speech evaluation of stuttering treatment.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v38(2) p280-88 Apr 1995
Fullerton, C. S. & Ursano R. J. (1994). Preadolescent peer relationship: A critical contribution to adult social relatedness.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3, 43-63
Harter ,S (1985). Assessment of perceived competence,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 and anxiety in segregated and mainstreamed educable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JOURNAL ARTICLES(080); REPORTS-Research/Technical(143)
Hattie, J. (1992). Self-concept. Hillsdale, NJ: Erlbaum
Heiman, T. (2000). Friendship quality among children in three educational setting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25(1), 1-12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v21(3) p265-80
Hurlock, E. B. (1980).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 life-span approach. New York: McGraw-Hill
James, W. (1890).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New York: Holt, Rinerhart & Winston
Juvonen,J (1992). Children's and teachers' views of school-based competenci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children's peer status.School Psychology Reviewv, 21(3), 410-22
Ladd, G. W., Kochenderfer, B. J., & Coleman, C. C. (1997). Classroom peer acceptance,friendship,and victimization: Distinct relational systems that contribute uniquely to children,s school adjustment? Child Development, 68, 1181-1197
Mayall,H.J. & Salovey,P. (1997). 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P. Salovey & D. J. Sluyter (Eds.)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New York: Basic Books,
Perkins & Lerner (1995). Single and Multiple Indicators of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and Psychosocial Behaviors among Young Adolescents.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v, 15(3), p269-98
Plucker, Jonathna, A. & Stocking, V. B.(2001). Looking Outside and Inside: Self-concept development of gifted adolescents. Exceptional Childrenv, 67(4), p534-48
Robison, Linda C. (2000).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young adulthood: A gender analysis. Adolescence, 35(140), 775~784
Rosenberg, M. (1979). Conceiving the self.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Schutz, W. C. (1973). Encounter, In Raymonl Corsini(Ed.), Current psychotherapies. Itasca, IL: F. E. Peacock.
Shavelson, R. J. Hubner, J.J., & Stanton, G. C. (1976). Self-concept: Validation of consture interpret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46, 407-441
Stonce, L. (1990). Parental Report of Social Behaviors in Autistic Preschoolers.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v, 20(4), p513-22
Turner, J. C. (1985). Towards a cognitive redefinition of social grope. In H. Tajfel(Ed.), Social indentity and intergroup relation.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entzel, K. R., & Watkins, D. E. (2002). Peer relationship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s contexts for academic enablers.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31(3), 36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