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184.63)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1 01:0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蕭木川
研究生(外文):Hsiao Hu Chuan
論文名稱:生活美學在視覺藝術上的感知與應用--點、線、面與色彩的視覺美感經驗
論文名稱(外文):The Percep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ving Esthetics in Visual Art----Experiencing the Visual Art of Dots, Lines, Dimensions, and Colors
指導教授:林右正林右正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視覺藝術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4
中文關鍵詞:生活美學
外文關鍵詞:Living Esthetic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9
  • 點閱點閱:349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8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9
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及實證分析兩種方法來探討,企圖從故鄉情結與找尋心靈故鄉的代言追尋創作的元素,其目的在於從生活美學的內涵中找尋個人創作表現的主題。
繪畫是造形藝術,亦即畫家面對生活與自然所產生的思想、感情、觀念,藉著媒介物並以熟練的技巧,完整而充實的具體表現。
西方自十九世紀中葉以降,漸漸發展出以現實人生作為文藝題材的社會寫實風格,真誠地反應出低下社會現況,是將對人的悲憫和對勞動者堅毅的崇敬化為頌讚,這些擷取於真實生活的寫實主義精神與風格,都或隱或顯地融進了畫家的繪畫中。
筆者更源於對鄉土的情結,嘗試從個人生活意象中追尋創作的風格,選擇以「青蚵仔嫂」為創作之主題,表達對故鄉人文的關懷,更顯現從日常生活中現實的題材,抉取創作的空間,表現生活美學之意義,「青蚵仔嫂」系列作品六件中表達對:(一)故鄉的思念與對社會人文的關懷,(二)見證了社會階層的流動與對故鄉情感的抒發,(三)反映個人對生活的回憶與內心的情思,(四)表達對社會性情感流動的情懷,將這種超越時空、空間與現實利益,化為永恆不變「生活美學」的真善美。
以「青蚵仔嫂」為題的系列作品,更是個人生活的直覺與經驗的紀錄,更符合台灣人文的象徵,是可以繼續研究與探討的畫題,更望以此為題、樹立個人創作風格,開創個人新的人生際遇,畫出生活與生命的風景。
This research includes case study and document analysis, in an attempt to search for creative elements from nativist nostalgia and thoughts. The purpose is to examine the theme of personal creativity from the meaning of living esthetics.
Painting is a plastic art, which is a concrete presentation completely and substantially delivering the ideas, feelings, and concepts of an artist’s life and experiences of nature with artistic skill.
After the middle of 19th century, the social-realism style based on real life had been gradually developed as an art theme in the west which honestly reflected the situation of the lower classes. It transferred sympathy for one’s fellow humans and the dedicated respect for working people into a celebration, with such motifs and styles of realism taken real lif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blended into paintings by artists.
The author is trying to search for creative style from personal life images based on a nativist complex, choosing “Mrs. Oyster” as the topic to express the concerns of nativist humanism. It further reflects the meaning of living esthetics by fashioning creative space from practical subjects in daily life. The six pieces of the “Mrs. Oyster” series express: (1) the yearning for home and its natural concern for community, (2) a witness of social mobility and an expression of nostalgia for the countryside, (3) a reflection of the living memories and feelings of the artist, (4) the illustration of caring for society; with feelings have turned into an eternal “living esthetic” of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that transcends time and space and mundane concerns practical interests.
The creations of the “Mrs. Oyster” series are a record of individual intuition and experience, which match the symbols of Taiwan humanity and have become an art theme worthy of continuing study and research. From this theme it is hoped to build a personal creative style and start a new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 to paint the sights of life and living.
目 次
一、 緒 論 1
1.1 研究動機 2
1.2 研究目的 4
1.2.1 故鄉情結 4
1.2.2 找尋心靈故鄉的代言 4
1.3研究方法與步驟 5
1.3.1 研究方法 5
1.3.2創作與理論之發展慨念 6
1.4研究範圍 7
二、點、線、面構成感知 8
2.1點的構成 8
2.2線的構成 10
2.2.1線條之美 10
2.2.2線條的種類 12
2.3面的構成 14
三、色彩在視覺藝術上的運用 16
3.1藝用色彩學 16
3.1.1造形與色彩 17
3.1.2色彩的反應 17
3.1.3寒色與暖色 18
3.1.4色彩的感情表現 18
3.1.5色彩的偏好 19
3.1.6調和的探尋 20
3.1.7混色的結構法 22
3.1.8互補色 26
3.2色彩在視覺藝術的重要性 28
3.2.1點性、色彩的運用與建構 28
3.2.2線性、色彩的運用與建構 31
3.2.3面性、色彩的運用與建構 35
3.2.4綜合性運用 39
3.2.5抽象表現 41
四、生活美學在藝術精神上的運用 53
4.1對藝術的態度 53
4.2時代背景的衝擊 54
4.3創作行為的選擇 56
五、生活美學的視覺經驗 58
5.1生活情景為描繪對象 58
5.2原生藝術 60
5.3素人藝術 61
六、個人經驗 75
6.1創作理念 75
6.1.1人文情懷 75
6.1.2兒時回憶 76
6.1.3生活情景在藝術上創作的表現 78
6.2表現形式 83
6.3生活美學 85
6.4作品解析 89
6.4.1作品分析 90
6.4.2作品評論 114
6.4.3 群眾訪談 117
七、結 論 143
八、圖 次 147
九、參考書目 159
中文書目
1. 王林《美術形態學》,亞太圖書出版社,四川,1993。
2. 王慶生 《繪畫—東西方文化的衝撞》,淑馨出版社,台北,1993。
3. 王雅各譯《藝術的魅力重生》,原著Suzi Gablik,遠流出版社,台北,1998。
4. 王岳川《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淑馨出版社,台北,1998。
5. 李清志《鳥國狂--世紀末台北空間文化現象》,創興出版社,台北, 1994。
6. 李澤厚《美的歷程》,大鴻圖書出版社,再版,台北,1991。
7. 李醒塵《西方美學教程》,淑馨出版社,台北,1996。
8. 李蕭崑《色彩的探險》,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臺北,1986。
9. 李蕭崑《色彩調色板》,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臺北,1986。
10. 吳瑪俐譯《藝術的精神性》,原著Liber das geistige in der kunst,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85。
11. 吳瑪俐譯《點線面》,原著Kandinsky Vassily,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85。
12. 吳瑪麗譯《行動藝術》,原著Jurgen Schilling,遠流出版社,台北,1993。
13. 何政廣《歐美現代藝術》,藝術家出版社,再版,台北,1997。
14. 何政廣《杜庫寧》,藝術家出版社,初版,台北,2003。
15. 宗白華《中國書法中的美學思想》,淑馨出版社,台北,1991。
16. 何政廣《歐美現代藝術》,藝術家出版社,再版,台北,1997。
17. 林季雄《都市景觀與環境美化》,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北,1994。
18. 林惺嶽《台灣美術風雲四十年》(初版),自立晚報出版,1987。
19. 胡永芬《潮浪之島的本土演化--千濤拍岸台灣美術一百年》,
藝術家出版社,台北,2002。
20. 施並錫《流嬗大地 —生命體驗與時代見證》,草根出版社,台北2001。
21. 孫立銓《西方美術在台灣發展中在地性初探》,世安文教基金會,2001 。
22. 高千惠《名牌與明牌—談台灣美術的文化情操與文化盲點》,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6。
23. 高千惠《百年鬱卒的草根美學—看台灣美術百年的單元性與多元性》,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9。
24. 高千惠《當代藝術之旅》,藝術家出版社,台北,2001。
25 袁榮生、張渠生譯《人性七論》,原著Lesile Stevenson,台灣商務出版社,台北,1993。
26. 陳瑞文《台灣美術與社會脈動》,高雄市立美術館,2000。
27 陳奇相《歐洲後現代的藝術》,藝術家出版社,台北,2002。
28. 陸蓉之《後現代的藝術現象》,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87。
29. 張心龍、冷步梅譯《羅斯科傳》,原著James E.B.Breslin,遠流出版社,台北,1993。
30. 郭繼生《藝術史與藝術批評》,書林出版社,台北,1990。
31. 董其昌《畫旨》,亞太出版社,台北,1981。
32.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文藝界雜誌出版。
33. 黎惟東譯《人類及其象徵》,原著Carl Gustav Jung,好時年出版社,台北,1989。
34. 鄧伯宸《陳榮發創作集》,阿普畫廊,高雄,1991。
35.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体系》,谷風出版社,台北,1987。
36. 潘天壽《潘天壽談藝錄》,丹青出版社,台北,1987。
37. 劉其偉《現代繪畫基本理論》,雄獅出版社,台北,1991。
38. 劉振源《野獸派繪畫》,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5。
39. 鄭愁予《鄭愁予詩選集》,洪範出版社,台北,1979。
40. 蔡錚雲《另類哲學:現代社會的後現代文化》,台灣書店,台北,2000。
41. 謝恩《絕對的藝術家 趙春翔的藝術世界》,大塊文化出版社,台北,1997。
42. 鴻鈞譯《榮格分析心理學》,原著Carl Gustav Jung,結構群出版社,台北,1990。
43. 顧駿《猶太的智慧》,錦德出版社,台北,1996。
44. 朱介英《色彩設計計畫》,美工圖書社,台北,1994
45.,王德生主譯《建築色彩表現法》,原著Michael E. Doyle,六合,台北,1994。
46. 李瑋、周水濤譯《視覺藝術設計》,地景,台北,1993。
47. 杜若洲譯《視覺經驗》,Betas Lowry著,雄獅,台北,1991。
48. 梁耘瑭編譯《視覺藝術認知》,全華,台北,2003。
49. 曾啟雄《色彩的科學與文化》,耶魯,台北,2003。
50. 李明龍、張碧珠主編《配色百科》,藝風堂,台北,1995。
51. 陳歐少容《配色的要素》,唐代,台北,1990。
52. 賴瓊琦《設計的色彩心理》,視傳,台北,1997。
53. 朱介英《色彩學-色彩計畫與配色》,美工科技,台北,2001。
54.,吳欣潔譯《混色》,Parramon's Editorial Team著,三民,台北,1997。
55. 李長俊著,《西洋美術史綱要》,雄獅圖書公司,台北, 1980。
56. 何政廣著,《歐美現代美術》,藝術家出版社,台北, 1994。
57. 洪米貞,《原生藝術的故事》,藝術家出版社,台北, 2003。
58. 夏學理等編著,《文化藝術與心靈管理》,國立空中大學印製,台北,2000。
59.蘇振明,《台灣樸素藝術導論》,中華色研,台北, 1990。
60.蘇振明,《台灣樸素藝術畫家》,常民文化,台北, 2000。
61.蘇振明,《台灣樸素藝術雕塑家》,常民文化,台北, 2000。
62.高千惠,《當代文化藝術澀相》,藝術家出版社,台北, 1998。
63.趙惠玲,《美術鑑賞》,三民書局,台北,1997。
64.周憲,《美學是什麼》,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2002。
65.劉文潭,《西洋美學與藝術批評》,寰宇出版社,台北, 1984。
66.李美蓉,《視覺藝術概論》,雄獅圖書公司,台北, 1983。
67.黃光男,《實證美學》,九歌出版社,台北, 2000。
68.劉思量,《藝術心理學 藝術與創造》,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2。
69.賴慧芸譯,《藝術有什麼用》,先覺出版社,Veronique Antoine-Andersen著,台北,2005。
70.李美蓉,《藝術欣賞與生活》,上硯出版社,台北,1997。
71.陳朝平《繪畫欣賞與欣賞教學之研究》,復文圖書出版社,高雄,1996。
72.李澤厚《美學四講》,人間出版社,台北,1988。

(二)期刊
1.《切入當下》,王嘉驥,《論郭振昌的藝術》。大趨勢藝術雜誌。春季號, 2002。
2.《遊戲規則的受與不受》,胡永芬山藝術雜誌,高雄,傑出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7。
3.《西方美術.台灣製造—台灣現代美術的批判》,倪再沁,雄獅美術, 1991。
4.《台灣美術中的台灣意識》,倪再沁,雄獅美術,1991。
5.《胸中逸氣盡煙塵》,陳水財,炎黃藝術,四月號,1989。
6.《藝術表現裡的文化批判一從台灣當代的社會性藝術之現實意識論起》,陳瑞文,現代美術學報 第二期,1999。
7.《台灣當代藝術在權力謎宮裡掙扎的文化認同》,陸蓉之,傾向文學人文雜誌。1999。
8.《視覺文化與藝術課程理論》,郭禎祥,趙惠玲,藝術與人文教育, 藝術教育研究委員會,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
9.《台灣社會的變遷》,黃壬來,藝術與人文教育,藝術教育研究委員會,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
10.《九十年代的台灣新潮美術》,黃海鳴,傾向文學人文雜誌,1999。
11.《世紀末的藝術語彙—從創作論壇管窺當代藝術趨勢》黃培宜創作論壇 — 台灣當代藝術顯影, 高雄市立美術館,2000。
12.《台灣西畫發展的四個過程》謝里法。雄獅美術十月號,1982。
13.《從沙龍、畫會、畫廊、美術館----試評五十年來台灣西洋繪畫發展的四個過程》,謝里法,雄獅美術,第140期,1982。
14.《中國左翼美術在台灣》,謝里法。台灣文藝七、八月號,1986。
15.《日據時代一台灣美術運動史》,謝里法,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2。
16.《台灣當代藝術的創作意識》,謝東山,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編,台灣今日藝術展覽專輯,1996。
17.《台灣早期西洋美術的發展》,顏娟英,藝術家雜誌五月號,1989。
18.《從關懷本土人文的視點出發-談個人創作的新方向兼論藝術家的時代使命》,蘇憲法,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第5期,2000頁。
19. 杜布菲。畫語錄。雄獅美術,1996。
20.從「史前到」到「思維邏輯」─杜布菲,侯權珍譯,藝術家,1997。
21.杜布菲回顧展,蘇美玉,藝術家,1998。
22.《原生藝術與它的同伴─「當代藝術的隱藏面」》,洪米貞,雄獅美術,302期,出版社:雄獅美術月刊社,台北市,1996。
23.《夢想水泥——鄉村郵差的理想皇宮》,洪米貞,藝術家,288期,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9。
24.《原始與樸素》,黃美英,雄獅美術,287期,雄獅美術月刊社,台北,1995。
25.《純真的心靈圖像──論樸素藝術的意義及內涵》,蘇振明,現代美術,60期,現代美術,1995。
26.《樸素藝術釋名》,蘇振明,國文天地,65期,國文天地出版社, 1990。
27.《樸素藝術的源流與精神》,蘇振明,國文天地,65期,國文天地出版社,1990。
28.《國際現代樸素藝術的風潮》,蘇振明國文天地,65期,國文天地出版社,1990。
29.《長於正向憫懷的樸素藝術》,陸蓉之,雄獅美術,287期,雄獅美術月刊社,台北,1995。
30.《樸素芬芳的大地》,林保堯,雄獅美術,287期,雄獅美術月刊社,台北,1995。
31.《原生藝術與它的同伴─「當代藝術的隱藏面」》,洪米貞,雄獅美術,302期,雄獅美術月刊社,台北市,1996。
32.《人與星空——梵谷繪畫解讀》,洪翠娥,美育,97期,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台北,1998。
33.《美的色彩-從春夏秋冬談起》,曾昭旭,美術論叢42-生活美學,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1994。
33.《人格之美與藝術之美》,黃弊端,美術論叢64-美的呈現,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1996。
34.《美育與人生-藝術在文化功能的探討》,王秀雄,美術論叢3-美育˙人生,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1988。
35.《乘上時代之翼-藍蔭鼎其人其畫》,黃光男,美術論叢74-台灣畫家評述,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1988。

(三)作品集
1.王秀雄《論陳銀輝的藝術歷程與繪畫性風格》,陳銀輝創作四十年展,台灣省立美術館,台中,1997。
2.王嘉驥《鄭君殿—自我形式的追尋》,印象藝術中心畫廊,台北,1993。
3.柯適中《老幹出新枝─大台中新意象繪畫探索》,大古出版社,台中,2004。
4.高實衍《林逸青 創作論壇》,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2000。
5.陳正雄《陳正雄畫語錄。陳正雄繪畫50年回顧展》,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2003。
6.蘇憲法《視象與心象-2003 蘇憲法作品及創作理念》,世華藝術中心,台北,2003。
7.光復書局編輯部,《秀拉》,光復書局,台北,1993。
8.廖瓊芳著,《席涅克》,藝術家出版社,台北,2004。
9.光復書局編輯部,《高更》,光復書局,台北,1993。
10.光復書局編輯部,《梵谷》,光復書局,台北,1993。
11.李家祺等撰文,《帕洛克》,藝術家出版社,台北,2001。
12.何政廣主編,《馬諦斯》,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7。
13.何政廣主編,《蒙德利安》,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6。
14.何政廣主編,《康丁斯基》,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6。
15.張心龍著,《西洋美術史之旅》,雄獅美術,台北,1999。
16.陳瑞福,海海人生,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2005。
17.蕭英物,蕭英物油畫集,高雄,1997。
18.黃玉成(2000)
(四)論文
1.王家誠《質樸心. 懷鄉情之繪畫理念解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2。
2.林怡惠《走向深邃的心靈意向》,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3.邱桂英《荷塘風起系列—邱桂英水墨重採創作理念及解析》,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4.柯貞如《意象都市-台灣現代都市社會現象創作研究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0。
5.蔡梅芳《水墨畫的空間思想理論與表現型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6.尤美玲《島戀台灣行腳系列—尤美玲油畫創作理念及作品解析》,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7.張道明《裸體畫構圖之研究》,德昌印刷廠,1991。

(五)工具書
1.羅夫‧梅耶著,藝術名詞與技法辭典,貓頭鷹出版社,台北,2002。

(六)網路
1.http://www.nyes.tcc.edu.tw/tmenu/m9/%E5%8D%B0%E8%B1%A1%E6%B4%BE/i2.asp
2. http://www.aerc.nhctc.edu.tw/2-0-1/N/N6-index.htm
3. http://w3.loxa.com/zena1987/Seurat/painting.htm
4. http://m2.ssps.tpc.edu.tw/~bls/19.htm
5. http://home.ied.edu.hk/~s0034002/artist.htm
6. http://freebsd.sude.tpc.edu.tw/~92st01/think.htm
7. http://www.artparkno1.com/info-over101.php?over=032
8. http://vr.theatre.ntu.edu.tw/artsfile/movements/pointillism.htm
9. http://vr.theatre.ntu.edu.tw/artsfile/artists/artists/Signac/
Signac_b.htm
10. http://art.network.com.tw/03Collect/artbook/contains/26.asp
11. http://vr.theatre.ntu.edu.tw/hlee/course/th9_1000/painter-wt/
20century/munch.htm
12. http://www.cs.pu.edu.tw/~s9234034/Munch.htm
13. http://life.fhl.net/Art/cry/cry.html
14. http://ms2.hses.hcc.edu.tw/~islan/a24.html
15. http://content1.edu.tw/publish/book/material/415498/1t/p7-2.htm
16. http://vr.theatre.ntu.edu.tw/hlee/course/th9_1000/board/
view3.asp?id=163
17. http://jenai.jaes.tpc.edu.tw/~fionyeh/down_4.html
18. http://jenai.jaes.tpc.edu.tw/~fionyeh/down_4.html
19. http://www.arttime.com.tw/eNewsEditor/eNews/eart_168.asp
20. http://dadunet.webs.com.tw/shop/07.htm
21.. http://web.mdes.tp.edu.tw/~t051/%A7%F9%A5%AC%B5%E1%
AA%BA%C3%C0%B3N%A5@%AC%C9.doc
22. http://www.nmh.gov.tw/museum/hisactive/2002-11/s5.htm
23. http://www.nmh.gov.tw/Matisse/webapp/Chinese/101.htm
24. http://www.ticket.com.tw/event/matisse/html/0.htm
25. http://www.jpps.tcc.edu.tw/art/%AC%FC%AA%BA%AD%EC%
ABh.htm
26. http://life.fhl.net/Art/henri_matisse/matisse05.htm
27. http://www.arts.nthu.edu.tw/NewWww/Exhibition/1994-09-24/
documents/klein/klein.html
28. http://phpweb.yuntech.edu.tw/g9333718/a/d.htm
29. http://life.fhl.net/Art/henri_matisse/matisse05.htm
30. http://www.hong-gah.org.tw/info/20050528/paper/paper4.htm
31.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53003753
32. http://www.ohlandscape.com/wordbook/dir_11.htm
33. http://sql.tmoa.gov.tw/art/html/2-3/601.htm
34. http://www.aerc.nhctc.edu.tw/2-0-1/B/b5-index.htm
35. 陳惠媛http://idv.creativity.edu.tw/ortus/modules/news/
print.php?storyid=708
36. http://www.aerc.nhctc.edu.tw/2-0-1/A/a2-index.htm
37. http://www.aerc.nhctc.edu.tw/2-0-1/A/a2-index.htm
38. http://sql.tmoa.gov.tw/art/html/2-3/601.htm
39. http://content1.edu.tw/publish/book/material/415498/1t/p7-1.htm

(七)報刊
1. 李維菁(1996)。85.06.13。中國時報報導。
2. 吳義雄 (2001)。90.02.11。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3. 陳建志 (2000)。心靈深戲-搖頭玩與嬉皮。中國時報。89.12.18。37 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切入當下》,王嘉驥,《論郭振昌的藝術》。大趨勢藝術雜誌。春季號, 2002。
2. 23. 高千惠《百年鬱卒的草根美學—看台灣美術百年的單元性與多元性》,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9。
3. 22. 高千惠《名牌與明牌—談台灣美術的文化情操與文化盲點》,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6。
4. 66. 黃永東、趙平宜、廖俊杰,1997,“田口式之多要因直交表實驗設計的改進分析方法研究”,吳鳳學報,頁10-19。
5. 43. 洪維宗、陳景榮,2004,“灰關聯分析於整合田口方法多重品質特性最佳化─在食品工業製程實證”,東海學報45卷,p69~88。
6. 30. 李明賢、李俊祺,2003,“應用直交表實驗計劃法於印刷電路板表面缺點數之改善”,品質學報,第十卷,第二期,p19~36。
7. 25. 江可達、楊展耀、林秀姿,2002,“應用田口法於CD-ROM碟片托盤射出成型之製程最佳化開發”,修平學報,第五期,p1~22。
8. 32.《人與星空——梵谷繪畫解讀》,洪翠娥,美育,97期,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台北,1998。
9. 31.《原生藝術與它的同伴─「當代藝術的隱藏面」》,洪米貞,雄獅美術,302期,雄獅美術月刊社,台北市,1996。
10. 30.《樸素芬芳的大地》,林保堯,雄獅美術,287期,雄獅美術月刊社,台北,1995。
11. 25.《純真的心靈圖像──論樸素藝術的意義及內涵》,蘇振明,現代美術,60期,現代美術,1995。
12. 23.《夢想水泥——鄉村郵差的理想皇宮》,洪米貞,藝術家,288期,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9。
13. 22.《原生藝術與它的同伴─「當代藝術的隱藏面」》,洪米貞,雄獅美術,302期,出版社:雄獅美術月刊社,台北市,1996。
14. 18.《從關懷本土人文的視點出發-談個人創作的新方向兼論藝術家的時代使命》,蘇憲法,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第5期,2000頁。
15. 17.《台灣早期西洋美術的發展》,顏娟英,藝術家雜誌五月號,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