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于麗萍 (1999)。國小學生同儕調解方案之實驗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王明雯 (2005)。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的介入與訓練。取得時間:2005/3/27。http://www.ntctc.edu.tw/spc/ebook/pdf/9301/2.pdf。
王明雯、林坤燦 (1993)。智障者自我管理訓練方法初探。特殊教育季刊,48,13-18。王櫻芬(1997)。社交技巧訓練對國小兒童攻擊傾向兒童之攻擊行為、社交技巧與自我效能之影響效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幼慧主編 (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皮玉鳳 (1989)。生氣控制訓練對國小高攻擊性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安‧韋伯(1995)。社會心理學。(趙居蓮譯)。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江淑卿 (1989)。自我教導訓練的不同策略對衝動型兒童之輔導效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米高.奎因.巴頓 (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吳芝儀、李奉儒譯)。臺北縣新店市 : 桂冠。
何金樺 (2003)。治療取向的班級藝術活動對國小學童情緒經驗、同儕關係與師生關係之輔導效果。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何雲光、何啟照、王瑞賢、王慧蘭 (1996)。國小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民俗誌研究。教育研究資訊,4(4),49-63。何麗玉 (2005)。兩性教育方案班級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余仲安 (1987)。
吳明宗(2002) 班級讀書治療對促進國小高年級兒童利社會行為之成效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吳芳萍 (1996)。認知行為取向團體輔導對國小高攻擊性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吳秋燕(1999)。社會技巧訓練對增進國小問題行為兒童社會適應能力教學效果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吳美枝、何禮恩(2001),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嘉義: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素真 (1999)。合作學習對增進國小三年級學生及人際關係欠佳兒童社交技巧之效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吳淑敏 (2003)。同儕媒介暨社交技巧教學對增進自閉症兒童社會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吳麗雲 (2001)。衝突情境中的師生互動。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吳耀明 (1998)。現實治療取向班級輔導活動對國小兒童生活適應及生活態度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李坤崇 (1998)。班級團體輔導。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政隆 (1996)。兒童的生活壓力、堅毅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美瑩(2003)。社會技巧訓練團體對國小被拒兒童的輔導效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李英瑄 (2003)。衝突情境中的幼兒社會互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李家蓉 (2004)。注意力缺失/過動疾患學齡兒童認知行為親子治療團體之療效研究:父母與老師評量之比較。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李雅芬 (2003)。受歡迎與被拒絕兒童社交技巧、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李雅真 (2003)。團體遊戲治療對被同儕拒絕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李瑞蓉 (1996)。不同介入策略對國小攻擊傾向學生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周盛勳 (2002)。班級輔導之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兒童情緒智力、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之輔導效果。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林本喬 (1995)。多重模式班級輔導方案對國小兒童的學習表現及身心適應之輔導效果。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林正文 (2001)。認知行為治療 : 用歷史故事詮釋的一項嘗試。臺北市 : 五南。
林玉彬 (2000)。認知行為取向團體諮商對國小害羞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林貝佳 (1999)。國小輔導活動科教與學之歷程研究─以一個國小三年級的班級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佳惠 (1999)。自我教導訓練團體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社會焦慮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林佩琪(2000)。社會技巧訓練對國小「退縮--被拒絕」兒童之社會技巧、同儕接納與社會自尊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林佩璇(2002),行動研究的知識宣稱~教師實踐知識。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189~210。
林怡汎 (2004)。自我教導策略對情緒障礙學生社會能力效果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林亮吟 (2004)。幼稚園教師處理幼兒人際衝突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林建平 (2001)。兒童輔導與諮商。臺北市:五南。
林姵君 (2003)。增進班級人際關係活動方案之成效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林素秋 (2003)。音樂治療活動對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童之攻擊與人際關係問題輔導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林素卿(2001),學校行動研究在九年一貫課程統整與實施上之應用。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淑華 (2002)。國小學童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邱連煌 (2001)。認知行為改變—培養學生自制與自勵能力。臺北市:文景。
邱瓊瑩 (2003)。社交技巧訓練團體對國小兒童社交技巧與人際關係之影響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姜錢珠(1993)。社交技巧訓練對增進國中生社交技巧、社會自尊與人際關係效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洪嘉謙 (2003)。社會技巧訓練對國小欺凌受害兒童團體輔導效果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屏東縣。洪榮照 (1998)。兒童攻擊行為相關因素與認知行為策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洪儷瑜 (1994)。注意力缺陷及過動學生的認識與教育= Understanding and educating students with ADHD。臺北市 :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洪儷瑜主編 (2002)。社會技巧訓練的理念與實施。臺北市 : 師大特教系。
胡永崇 (2002)。學習障礙兒童社會情緒行為的發展及其輔導。載於楊淑蘭(主編),特殊教育文集(四)(173-217),屏東縣: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特教中心。
夏林清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夏林清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出版社
夏林清譯(2000)。行動科學。台北:遠流出版社。
孫良誠 (1995)。國小一年級學童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一個國小教室的觀察。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孫幸慈 (1998)。認知行為取向團體諮商對國小父母離異兒童之親子關係信念、情緒感受。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校本課程行動研究系列(2002)。http://cd.emd.gov.hk/sbp/content/AR/。摘錄於2004年12月24日
秦麗花(2001)。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台南:翰林。
張芬芬(2001)。研究者必須中立客觀嗎:行動研究知識論與幾個關鑑問題。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1-32)。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分有限公司
張春興 (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2)。青少年的認同與迷失。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 (1988)。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美鈴 (1989)。社會技巧訓練對學前兒童同儕關係之影響。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惟亮 (2003)。人際關係之班級輔導活動實施效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張景媛(2002)。教師進行行動研究的方法。翰林文教雜誌網路版,30期,p4-7。許又勻 (1996)。高職部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認知行為取向之人際問題解決訓練成效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許芳卿 (2003)。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認知行為親子團體治療方案療效評估。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許雪芳 (2003)。性別平等班級輔導方案對國小五年級學生之性別角色態度及兩性相處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郭敏慧 (1994)。同儕輔導員對高中生班級輔導之效果研究─一個公立高中的實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郭慧貞 (2001)。情緒教育方案對增進國小智能障礙兒童社交技巧之教學效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陳玉玲 (1996)。談父母與青少年的人際衝突與解決策略。輔導通訊,47,11-13。陳竹英 (2002)。國小教師處理學童人際衝突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陳伯璋(1990),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南宏圖書公司。
陳佩正(2000)。從「心」教學~行動研究與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心理。
陳忠傑 (1990)。混齡編班中受歡迎與被拒絕幼兒社會行為及同儕互動之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姚如 (1997)。團體諮商方案對受虐兒童之處理效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陳貞夙 (1997)。認知行為取向因應技術訓練對減輕國小高焦慮兒童學校焦慮輔導效果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錫銘 (1991)。認知行為取向團體諮商對國小憂鬱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騏龍 (2001)。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傑洛.金恩、丹尼爾.喀斯瓊本(1998)。增進孩子社交技巧。(新苗編譯小組譯)。台北:新苗。(原著出版年:)
彭智絹 (2004)。焦點解決取向團體方案對國小五年級害羞學童之效果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曾瑞真 (2000)。兒童行為的評估與輔導。臺北市:天馬。
黃文蔚 (1996)。社會能力訓練對國小攻擊傾向學生教學效果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黃月霞(1993)。教導兒童社交技巧。台北:五南。
黃信仁 (1985)。 社會技巧訓練對學齡兒童社會關係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黃蕙君 (2000)。認知行為取向的讀書治療對促進兒童利社會行為之個案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黃蕙君 (2001)。認知行為取向的讀書治療對促進兒童利社會行為之個案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楊碧桃、龐大慶編(1993)。注意力不足症。屏東市 :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楊麗英 (1991)。社會技巧與認知行為取向訓練團體對高社會焦慮大學生輔導效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台北市。葉珮玲 (2003) 。自我效能取向社交技巧訓練方案對國小公眾型害羞兒童社交技巧及社交自我效能之影響。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葉莉瑄 (2003)。藝術治療團體對學習障礙兒童的人際關係與自我概念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詹志禹、蔡金火(2001),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行動研究。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詹明欽 (2003)。不同取向生命教育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詹前堂(2004)。自我教導訓練團體對「退縮—被拒絕」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賈馥茗 (1973)。兒童發展與輔導。臺北市 : 臺灣書店。
廖心怡 (2002)。紙盤遊戲對國小害羞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廖信達(1988)。受歡迎與被拒絕學前兒童與其同輩社會互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廖鳳池、王文秀、田秀蘭 (1998)。兒童輔導原理。臺北市:心理。
甄曉蘭(1995),合作行動研究—進行教育研究的另一種方式。嘉義師院學報,11,297-318。甄曉蘭(2001),行動研究成果的評估與呈現。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9),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國民教育,39(5),2-12。蔣惠珍(1986)。學前兒童友伴關係的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蔡文斌 (1998)。國小實施"鄉土教學活動"之合作行動研究-以結合新港鄉社區資源為例。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蔡宛純 (2003)。兩性平等教育方案對國小學童班級輔導效果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蔡宛純 (2003)。兩性平等教育方案對國小學童班級輔導效果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明若 (1994)。國小學童人際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蔡培村 (2000)。人際關係。高雄市 : 高雄復文。
蔡清田 (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清田(2000a)。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清田(2000b)。行動研究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上的應用。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印課程本位課程發展手冊。邁向課程新紀元(二)p279-303。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蔡淑玲 (2001)。心智理論暨社交技巧教學對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社會互動行為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蔡麗芳(1992)。社交技巧訓練策略對國小兒童社交技巧、問題行為級同儕接納之影響效果實驗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鄭友超、李國樑 (2005)。行為改變技術與學校效能的探討。94年2月24日取自http://w3.sce.pccu.edu.tw/tveb/68%2D73web/77thweb/四技職論壇8---0322_0523FIX_---鄭友超李國樑---行為改變技術….pdf。
鄭美芳 (1998)。人際衝突的發展過程與管理。學生輔導雙月刊,57,74-83。鄭英耀 (1985)。系統減敏感法與認知行為治療法對國中學生的焦慮自我觀念與生活適應的效應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鄭婉妮 (1996)。學齡兒童社會計量地位穩定性及其行為特質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鄭惠霙 (1997)。國小六年級注意力缺陷及過動症學童社會技能及其教學訓練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鄭曉楓 (2001)。認知行為取向團體輔導對國小攻擊傾向兒童之攻擊信念及攻擊行為影響效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謝怡珮 (2000)。國小一年級同儕衝突歷程研究: 一種述說分析。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謝金青(2001)。「行動研究」與我們何干?http://www.nhctc.edu.tw/~king0120/main/action.htm。摘錄於2004年12月24日
謝旻桂 (2003)。現實治療之選擇理論取向班級輔導活動對國小高年級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謝素菡 (2004)。繪本輔導方案對國小學童社會技巧之輔導效果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鍾思嘉 (2000)。行為改變技術與認知行為治療在ADHD兒童及青少年諮商上的運用。輔導季刊,36(3),1-5。鍾思嘉等著 (1993)。青少年的世界。臺北市 : 桂冠。
簡秀雯 (1997)。生涯班級輔導活動對國小兒童生涯成熟態度與職業自我概念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顏秀真 (1999)。受歡迎與被拒絕國小一年級兒童之行為特質與父母教養行為之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蘇建文、程小危、柯華葳、林美珍、吳敏而、幸曼玲、陳李綢、林惠雅、陳淑美 (1991)。發展心理學。台北市:心理。
蘇秋碧(1999)。國小六年級被同儕拒絕兒童及其被同儕拒絕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蘇培人(2000)。社會技巧訓練對唇顎裂兒童的影響。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貳、英文部分
Noffke,S. (1997)。Professional, personal and political dimensions of action research. 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22,p305-343.
Bellack, A. S. (1983). Recurrent problems in the behavioral assessment of social skill. Behavioral Research and Therapy, 21,29-41.
Combs, M. & Slaby, D. (1977). Social-skills training with children. In B. Lahey & A.Kazdin( Eds.) . Advance in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 New York:Plenum.
Eisler, R. M. & Frederikeen, L. W.(1980). Perfecting social skills: A guide to
Hay, D. F., & Ross, H. S. (1982). The social nature of early conflict.Child Development, 53, 105-113.
Kelly, J. A.(1982). Social-skills training:A practical guide for interventions.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
Kendall, P. C., & Braswell, L. (1982). Cognitive-behavioral self-control therapy for children: A components analysi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0, 672-689.
Ladd, G. W., & Mize, J.(1983). A cognitive -social learning model of social skill training. Psychological Review, 90, 127-157.
Rinn, R. C., & Markle, A.(1979). Social skill deficits in children. In: A. S. Bellack & M. Hersen( Eds.) .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Social Skills Training ( pp,107-129) . New York: Plenum Press.
John Winston Bush (2004) .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The basics. 取得時間:2005/5/31. http://www.cognitivetherapy.com/basi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