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怡文(1990):成年禮的代表意義與文化特色。教育資料文摘,26,165-17頁。王恩祥(1991):成年禮的過去、未來。師友,292,43-44頁。
王震宇(1996):休閒體驗中之自由感對休閒活動參與情況之影響。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王素敏(1997):老人的休閒滿意及其休閒教育取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所碩士論文,高雄。王建堯(1998): 從論語看孔子的休閒觀。孔學與人生,11,54-56頁。
王育英、梁曉鶯(2000)編譯,Bernd H. Schmitt 著:體驗行銷。經典傳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王昭正譯(2001), Kelly, J. R.(1996)著:休閒導論(Leisure 3rd ed.)。台北市:品度。
林朝欽(2001):遊憩體驗之多階段性驗證。戶外遊憩研究,14(1),1-10頁。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鳳美(2003):屏東縣國民小學學童參與休閒活動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毛亞玲(2003):高職特教班學生休閒活動參與與休閒需求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方怡蓁(2004):民眾參與解說活動動機、滿意度與願付價格之研究:以荒野保護協會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李明榮(1999):政府與民間投資體育活動經費編配和活動概況之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體委會編印。
李詩鎮(2003):探索活動團體氣氛與休閒效益關係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呂建政(1996):倡導休閒教育與輔導 健全青少年身心發展。測驗與輔導,137,2818-2821頁。宋幸蕙(1998):台灣地區國民中學教師對『休閒教育』課程期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宋幸蕙(2000):台灣地區國民中學教師對「休閒教育」課程期望之研究。公民訓育學報,9,337-365頁。余青忠(2002):桃園縣中等學校田徑選手參與休閒活動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沈燕文(2004):草嶺古道芒花季遊憩體驗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宜蘭。余玥林(2004):單車活動參與者的目標取向、社會支持和休閒型態對休閒效益的影響。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林衡道(1985): 臺灣的生命禮俗 ﹝出生、命名、成年禮、婚嫁、喪葬﹞。南瀛文獻,30,22-55頁。林宜蔓(2003):游泳者持續參與在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雲林。林淑晴(1987):從環境知覺探討垃圾對遊憩體驗的影響─以日月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林東泰(1992): 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有得(1993):景園體驗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林東泰(1997): 青少年休閒價值觀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欣慧(2001):解說成效對休閒效益體驗之影響研究---以登山健行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林清崎(2002):台南縣國小行政人員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教育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台南。林政萩(2004):內灣鐵道旅遊特色吸引力、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林欣玫(2005):遊憩產業遊客之體驗與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周鳳琪(2001):淺談國小休閒教育之實施。台灣教育,602,17-20頁。
周維敏(2004):台南市高中職學生休閒活動之阻礙與滿意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邱紀寧(2004):遊客對農業旅遊認知與滿意度研究─以台北市農會舉辦之農業旅遊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吳忠宏、范莉雯、江宜珍(2001):淺談休閒教育之定義、模式內容與活動規劃。國教輔導,41(2),44-51頁。吳文銘(2001):休閒教育觀之初探。國教新知,47(3),96-103頁。吳珩潔(2002):大臺北地區民眾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吳運全(2002):環境態度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以綠島生態旅遊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吳忠宏、范莉雯(2003):以九年一貫課程為架構之休閒教育模式與內容。戶外遊憩研究,16(1),1-23頁。施清發(1999):老人的休閒餐與程度與休閒體驗中自由感、無聊感及休閒需求間之關係。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洪煌佳(2002):突破休閒活動之休閒效益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段存吉(2003):武陵富野度假村服務品質與滿意度對再宿意願之影響研究。國立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侯錦雄(1990):遊憩區遊憩動機與遊憩認知間關係之研究。台灣大學園藝系博士論文,台北。侯錦雄、姚靜婉(1997):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0(3),1-18頁。柴松林(1996):休閒時代,學習社會。北縣教育,14,33-38頁。涂淑芳譯(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台北:桂冠。
梁坤茂(2000):高雄市國中教師參與休閒性社團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高俊雄(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研究,8(1),15-28頁。
馬上鈞(2003):休閒效益與生活壓力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郊山登山者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高俊雄(2004):運動休閒事業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台灣體育運動管理學會。
姚代平(2004):以休閒為動機之業餘戲劇參與者之態度、涉入與休閒效益之探討─以台北地區的大學戲劇社員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許瓊文(1992):生活型態與休閒行為有關變項的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許政智(2000):台北市國小校園休閒運動參與者生活型態及滿意度調查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少熙(2000):台北市不同層級學生休閒運動之研究。臺北:漢文書店。張騰元主編(2001): 南方之嶽─大武山(屏東縣大武山成年禮成果手冊)。屏東市:財團法人椰林文教基金會。
張淑娥(2001): 蘇嘉全廣邀青年參加大武山成年禮。台灣新聞報,11版。
張良漢(2002):休閒覺知自由、休閒無聊感及休閒利益之相關研究─以國立聯合技術學院學生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張偉雄(2002):智能障礙青少年學生休閒教育之研究─以高雄楠梓特殊學校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張勝雄(2003):森林遊樂區生態旅遊解說服務滿意度之研究以大雪山及八仙山森林遊樂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林業暨自然資源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嘉義。張少熙(2003):台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台北。
張騰元主編(2004):屏東縣大武山成年禮訓練手冊。屏東:屏東縣政府。
張騰元主編(2006):2006大武山成年禮《訓練手冊》。屏東:山林學院生態文史協會。
黃麗蓉(2002):桃園縣市國中學生休閒活動參與現況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陳昭明(1981):台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與分析。台北:台大森林系森林遊樂研究室。
陳在頤(1985):休閒活動指導與管理。台中:霧峰。
陳水源(1988):擁擠與戶外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台北:大立出版社。
陳美芬(1996):學童認同對象與自我觀念之關係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台東。陳信甫、郭春敏(1999):遊客中心解說環境滿意度之研究。景文技術學院學報,9(3),121-126頁。陳信安(2000):休閒參與的知覺自由與阻礙之研究─以台北縣淡水鎮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陳桂菊(2001):宜蘭地區親子休閒教育活動實施因素之探究─以宜蘭縣歡樂國小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陳中雲(2001):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以臺北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陳進豐(2002):休閒教育與能力。國教世紀,203, 67-77頁。陳平軒(2003):遊客對休閒農場住宿設施與服務的認知及滿意度之研究─以宜蘭縣庄腳所在休閒農場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陳簾予(2004):體驗品質對情緒、價值、體驗滿意度、承諾及行為意圖影響之研究─以台灣現代戲劇演出為例。天主教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陳以真(2004.6):大武山成年禮之休閒教育意義。93年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與評鑑論壇,屏東教育大學。
陳娟娟(2005):高雄度會區老年人參與休閒活動與生活滿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郭盈卿(2000):空服員之工作壓力、工作滿意、休閒滿意與工作倦怠之相關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郭春敏(2005):國際觀光旅館顧客對員工服務態度滿意度與重視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連桂珍(2003):休閒教育方案之規劃與實施─台中縣一所國中的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葉茂生(2000):澎湖吉貝島遊客對海域遊憩活動滿意度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游又嘉(2004):休閒教育成效與休閒滿意度之探討─以大葉大學和彰師大學生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彰化。湯慧娟(2004):高雄市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休閒知覺自由與心理幸福滿意感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碩士論文,台北。楊敏玲(1996):「無聊」與青少年偏差休閒行為。測驗與輔導,137,2830-2833頁。
鄒宇翔(2003):雲林科技大學學生休閒教育需求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雲林。廖俊儒(2004):職棒現場觀眾消費體驗要素對體驗滿意度與忠誠意願影響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班博士論文,台北。廖柏雅(2004):台北市大學生身體意象與休閒活動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劉子利(2000):台灣休閒教育初探。社會教育學刊,29,221-247頁。劉子利(2001):休閒教育的意義、內涵、功能及其實施。戶外遊憩研究,14,33-53頁。劉淑燕(2002): 休閒與學習。社教雙月刊,111,28-32頁。劉明全(2002):登山者對高山登山風險認知之研究─以休閒教育之觀點。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鄭天爵(1989):遊憩體驗與遊憩機會序列理論之探討。宜蘭農工學報,1,3-5頁。鄭琦玉(1996):遊憩機會序列應用於大甲溪流域─遊憩資源分類系統適宜性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鄭丞伸(2001):新竹市國民中學學生體適能對休閒行為之影響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鄭瓊慧(2004):農村節慶活動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2003大崗山龍眼蜂蜜文化節為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班論文,屏東。廖雅芳(2004):台灣花卉博覽會遊客滿意度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農村規劃系碩士論文,屏東。賴育慧(2002):一個國小啟智班休閒教育方案之發展與實施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謝政諭(1998):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 : 幼獅。
謝明材(1999):高中體育班休閒活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顏妙桂(1994):休閒與教育。台灣教育,523,15-17頁。
顏銘智(2001):寓教於樂:談休閒教育與學習。台灣教育,602,58-61頁。
關羽彤(2004):太魯閣國家公園旅客旅遊滿意度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蘇嘉全(1998): 屏東成年禮學員出發。台灣時報,25版。
二、西文部份:
Allen, R. L., & Buchanan, T. (1982).Techniques for comparing leisure classification system.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4(4), 307-322.
Ajzen, I. (1991) Benefits of Leisure: A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In Driver, B. L., Brown, P. J. & Peterson, G. L. (Eds), Benefits of Leisure (pp. 411-417). Stag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Brent, J. R. (1975). On the Derivation of Leisure Activity Types-A Perceptual Mapping Approach.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7,128-140.
Bright, A. D. (2000). The Role of Social Marketing in 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2(1), 12-18.
Bultena, G. L., & Klessig, L. L. (1969). Satisfaction in Camping: A Conceptualization and Guide to Social Research.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1), 348-364.
Clawson, M., & Kentsch. J. L. (1966). Alternative Method of Estimating Future Use. Economics of Outdoor Recreation. 123-143. Baltimore, Marylan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Microfilms.
Dorfman, P. W. (1979). Measurement And Meaning of Recreation
Satisfaction. Environment & Behavior, 11(4), 483-510.
Driver, B. L., & Toucher, R. C. (1970). Toward a Behavioral Interpretation of Recreation of Planning. Element of Outdoor Recreation Planning, 9-31.
Driver, B. L., & Brown, P. J. (1975). A Social-Psychological Definition of Recreation Demand, With Implications for Recreation Resource Planning. Assessing Demand for Outdoor Recreation, 12(8), 62-88.
Driver, B.(1997). The Defining Moment of Benefits. Parks & Recreation, 32(12), 38-41.
Driver, B. L., & Bruns, D. H. (1999). Concepts and Uses of The Benefits Approach to Leisure. In E. L. Jackson & T. L. Burton (Eds.), Leisure studies.(pp.349-368.)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Dumazedier, J. (1974). Sociology of Leisure. Amsterdam:Elsevier.
Getzels, J. W., Lipham, J. M. & Campbell, R. P. (1968).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s a Social Process. New York: Harper & Row.
Garton, A. F., & Pratt, C. (1991). Leisure Activities of Adolescent School Student: Predictors of Participation and Interest. Journal of Adolescence, 14, 305-321.
Godbey, G. (1997). Leisure in Your Life (4th ed.).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Goodale, T. (1993). Parks and Recreation. Vital Speeches of the Day, 59(20), 632-637.
Guinn, B. & Semper, T. (1996). Perceived Leisure Freedom and Involvement Among Mexican American Adolescents. Hispanic Journal of Behavioral Sciences, 18(3), 356-367.
Hempel, D. J. (1977). Consumer Satisfaction with The Home Buying Process: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Dissatisfaction. Hunt, H. Keith ed., Cambridge,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Howard, J. A., & Sheth, J. N.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ew York: John Willy and Sons.
Iso-Ahola, S. E., & Park C. J. (1996). Leisure-Related Support and Self-Determination As Buffers of Stress-illness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8(3), 169-187.
Kaplan, M.(1975)Leisure: Theory and Policy. New York:John Wiliey and Sons.
Kelly, J. R., & Godbey, G. (1992). The Sociology of Leisure.PA:Venture Publishing State College.
Leigh, J. (1971). Leisure and The Aadolescent.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McAvoy, L., & Estes, C. A. (2001). Outdoors for Everyone: Opportunities That Include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Park & Recreation, 36(8), 24-30.
Mowen, J. (1995). Consumer Behavior. USA: Prentice-Hall.
De Grazia. S. (1962 ). Of Time, Work and Leisure. NY: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
Oliver, R. L. (1981). What is Customer Satisfaction ? Wharton Magazine, 5, 36-41.
Peterson, C. A., & Gunn, S. L. (1984). Therapeutic Recreation Program Design: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Wankel, L. M., & Berger, B. G. (1991). The Personer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B. L. Driver, P. J. Brown & G. L. Peterson (Eds.), Benefits of leisure.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三、網站部份
教育部(2003)。http://www.edu.tw/edures/law/index.htm
星雲法師(2005):成年禮。2005年10月。取自人間福報: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library/2003-hsingslogan/9410-12/051001.htm
徐秀君(2006):台灣的自然保留區。2005年1月。取自關渡自然公園與自然保留區解說教育宣導資料庫http://wagner.zo.ntu.edu.tw/guandu/article/4-1台灣的自然保留區.htm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2006):生命祭儀。2006年1月。取自http://www.tacp.gov.tw/
蔡文婷(2001):再見,七娘媽─台南古都成年禮。2001年11月,取自:台灣光華雜誌網站http://www.sinorama.com.tw/main/ch/show_issue.php3?id=2001119011098c.txt&page=1台東縣政新聞(2005):飛揚世代2005台東縣向陽成年禮活動。2005年10月14日。取自:台東縣全球資訊網http://www.taitung.gov.tw/chinese/exotic/ex_ethnos-a.phpw
陳秀文(2006):排灣族成年禮。2006年4月27日。取自花東地區社會教育資源服務網http://www.ttcsec.gov.tw/sayit/epaper_view2.php?psd=657&d=55
康儷雯(2004):文建會邀青年參加豐年祭。2004年6月24日。取自自由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jun/24/life/art-2.htm
府城觀光資訊導覽網站(2006):府城風俗─七娘媽生做十六歲。2006年1月。取自http://tour.tncg.gov.tw/culture/ct07_1.asp?column_report_sn=55
江文兟(2005):高縣/楊秋興加冠、家長授印 300青年轉大人。2005年6月5日。取自東森新聞報http://gb.ettoday.com.tw/2005/06/05/329-1799667.htm
賴志慶(2002):龜山島首例!宜蘭百位學生行海陸成年禮。2002年4月22日。取自東森新聞報http://www.ettoday.com/2002/04/22/1063-1293896.htm
曾昭雄(2006):大武山學─登山倫理與環境教育。2006年4月20日。取自大武山成年禮網站http://www.tawum3090.org.tw/
鄭基祥(2006):各屆成年禮,主要課程主題。2006年2月19日。取自大武山成年禮奇摩家族版http://tw.club.yahoo.com/clubs/Ping-Tung/
北美西南印地安文化特展(2003):阿帕拉契少女成年禮。2003年6月2日。取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New/Exhibits/92/NC_SouthWest/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