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20 07: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俊呈
研究生(外文):Kuo Chun Cheng
論文名稱:國民小學教師對於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指導教授:湯維玲湯維玲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學校本位學校本位課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課程發展知覺程度因應策略
外文關鍵詞: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School-based CurriculumCurriculum DevelopmentCurriculu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2
  • 點閱點閱:58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1
論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教師對於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與因應策略,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作為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為達到研究目的,本研究透過文件分析、文獻探討,以及調查研究等方式,蒐集並分析資料。所分析的文件包括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與國內外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相關研究等;問卷調查之研究對象主要以全國124所公立國民小學,總計共1222位國民小學教師。透過自編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現況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調查所得之資料以電腦統計套裝軟體SPSS10.0中文版,進行樣本資料之平均數、獨立樣本t考驗、Pearson積差相關、簡單迴歸以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處理。依據資料分析之結果,本研究計有下列結論。
一、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知覺程度,不因教師背景變項的不同而產生差異。
二、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知覺程度,受學校規模與學校所在地的不同而產生差異。
三、國民小學教師對於學校本位課程的知覺程度尚佳。
四、國民小學男性教師、科任教師與有兼行政職教師皆易採取正向積極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因應策略。
五、大型學校國小教師易採正向積極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因應策略。
六、國民小學教師對於學校本位課程的因應策略趨於正向積極。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eachers’ perceptions and strategies 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SBCD)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utilized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e literature review encompassed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and SBCD research findings from domestic and abroad. This survey instrument, “The Status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cales”, was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 The subjects included 1222 teacher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Data analyzed by SPSS for Windows 10.0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s,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major findings are following:
1.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among teachers’ demographics variables on teachers’ Perception Level on SBCD.
2.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on teachers’ perceived SBCD by the size and locations of schools.
3.Teachers’ Perception Level on SBCD is beyond average.
4.Male, regular course teachers, and combined other administrative position teachers have positive attitude on the reactionary strategies on SBCD.
5.School staffs have the positive attitude on the reactionary strategies on SBCD.
6.Teachers have positive disciplining attitude on the reactionary strategies on SBCD.

Key Words: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erception Level, reactionary strategies
目 次
表次........................................................................................IV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理論背景 11
第二節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現況 42
第三節 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應策略 45
第四節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相關研究 5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3
第二節 研究假設 65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步驟 6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8
第五節 實施程序 77
第六節 資料處理 80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81
第一節 研究樣本背景分析 82
第二節 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現況 88
第三節 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應策略現況 94
第四節 不同教師背景變項的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與因應策略分析 99
第五節 不同學校環境變項的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與因應策略分析 127
第六節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與因應策略之關聯程度探討 139
第七節 開放問題之分析 14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9
第一節 研究主要發現 149
第二節 結論 158
第三節 建議 163

參考書目 169
一、中文部分 169
二、英文部分 174





附 錄 175
附錄一 本研究初期進行訪談問題內容 175
附錄二 訪談大綱與結果 176
附錄三 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知覺程度問卷專家效度 180
附錄四 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調查問卷 184
附錄五 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調查預試問卷 190
附錄六 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調查正式問卷 196
附錄七 問卷發送與回收統計表 202
表 次
表2-1-1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立論依據..............................................14
表2-1-2 Eggleston 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類型....................................32
表2-2-1 近五年有關研究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現況之碩士論文............43
表2-3-1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各階段的角色定位...................................46
表2-4-1 近五年有關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相關研究...........................52
表3-4-1 專家校度評析相關教育學者及實務專家名單........................69表3-4-2 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知覺程度問卷之項目分析
與信度摘要表.......................................................................72
表3-4-3 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因應策略問卷之項目分析與信度摘要表.......................................................................73
表3-4-4 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信度分析摘要表..........................................................................................74
表3-4-5 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應策略信度分析摘要表........................................................................................74
表3-5-1 學校區域分配表.....................................................................76
表3-5-2 每區域抽取學校總數及依學校規模所抽取之學校數............76
表4-1-1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統計表......................................................80
表4-2-1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現況分析各題得分................86
表4-3-1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應策略現況分析各題得分................91
表4-4-1 男女教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問卷得分分析表96
表4-4-2 不同最高學歷教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問卷得分分析表..................................................................................98
表4-4-3 不同年齡別教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問卷得分分析表....................................................................................100
表4-4-4 不同教學年資教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問卷得分分析表................................................................................101

表4-4-5 不同任教職務教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問卷得分分析表................................................................................102
表4-4-6 國民小學教師目前任教不同年級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得分分析表.................................................................104
表4-4-7 國民小學教師曾經任教不同年級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得分分析表.................................................................105
表4-4-8 教師兼行政職與否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問卷得分分析表................................................................................106
表4-4-9 教師參與課程發展委員會與否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問卷得分分析表.............................................................108
表4-4-10 男女教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應策略問卷得分分析表 ......................................................................................110
表4-4-11 不同最高學歷教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應策略問卷得分分析表.............................................................................111
表4-4-12 不同年齡別教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應策略問卷得分分析表.................................................................................113
表4-4-13 不同教學年資教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應策略問卷得分分析表.............................................................................115
表4-4-14 不同任教職務教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應策略問卷得分分析表.............................................................................116
表4-4-15 國民小學教師目前不同任教年級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應策略得分分析表..............................................................117
表4-4-16 國民小學教師曾經不同任教年級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應策略得分分析表..............................................................119
表4-4-17 教師兼行政職與否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應策略問卷得分分析表.............................................................................120
表4-4-18 教師參與課程發展委員會與否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應策略問卷得分分析表..........................................................121

表4-5-1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問卷得分分析表..............................................................124
表4-5-2 不同學校所在地之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問卷得分分析表..........................................................126
表4-5-3 不同學校所在區域之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問卷得分分析表......................................................128
表4-5-4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應策略問卷得分分析表..............................................................129
表4-5-5 不同學校所在地之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應策略問卷得分分析表..........................................................131
表4-5-6 不同學校區域之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應策略問卷得分分析表..............................................................133
表4-6-1 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問卷各分量表得分與總量表得分相關分析摘要表...................................136
表4-6-2 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應策略問卷各分量表得分與總量表得分相關分析摘要表...................................137
表4-6-3 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與因應策略總量表得分之相關分析..........................................................138
表4-6-4 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知覺程度與因應策略之簡單迴歸預測.....................................................................139
表4-7-1 受試者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疑義部分之彙整..................141
表4-7-2 受試者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見部分之彙整..................142
表4-7-3 受試者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建議部分之彙整..................144
表5-2-1 本研究之結論與本研究假設驗證一覽表.............................155
圖 次
圖2-1-1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範圍......................................................28
圖2-1-2 Brady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類型............................................33
圖2-1-3 Marsh等人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類型....................................33
圖2-1-4 Sabar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類型............................................34
圖2-1-5 Skilbeck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程序.......................................36
圖2-1-6 OECD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程序...........................................38
圖2-1-7 Saylor等人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程序....................................39
圖2-1-8 Thomas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程序.........................................40
圖2-3-1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因應策略概念圖.......................................47
圖3-1-1 本研究之架構圖.....................................................................64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方德隆(2000)。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之統整。課程與教學季刊,3(1),1-18。
方德隆(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理論基礎。課程理論與實務。高雄:復文。
白雲霞(2001)。國民教育階段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理論與模式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白雲霞(2003)。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理論、模式。台北:高等教育文化。
江連君(2002)。偏遠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嘉義縣大湖國小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4a)。國民教育法。網址:http://law.moj.gov.tw/fl1.asp。下載時間:2005年1月。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4b)。教師法。網址:http://law.moj.gov.tw/fl1.asp。下載時間:2005年1月。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總諮議報告書。台北:編者。
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
李雪梨(2002)。基隆市之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學校本位管理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錫津(1998)。新世紀學校本位之課程實施。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台北:揚智。
宋銘豐(2003)。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秀美(2003)。高雄市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佩璇(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研究:台北縣鄉土教學活動的課程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林佩璇(2004)。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評鑑。台北:學富。

林惠真(2002)。從學校觀點談走出教育改革的困境。網址:http://scc.math.ntu.edu.tw/educc/obligatory/comment/index.htm。下載時間:2005年4月。
邱皓政(2005)。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邱義烜(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范信賢、黃茂在(2003)。課程改革中教師關心什麼?—教師敘說的探究。國教學報,15,149-171。
莊宗憲(1998)。隻手難撐教改藍天。特刊23,頁84-89。天下雜誌。
高新建(1998),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多樣性。輯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頁61-79)。台北:揚智。
高新建(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成功因素:綜合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1999年12月16-18日。
高新建(1999)。教學名詞釋義: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國教新知, 46(1),83-85。
徐麗棻(2003)。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有鐘(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個案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1998a)。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b)。教育改革行動方案。網址:http://www.edu.tw。2004年12月。
教育部(2000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b)。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基本理念與實施策略。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綱要內涵修訂解析。網址:http://teach.eje. edu.tw/ edu_resource/06/01.doc。2005年1月。
教育部(2005)。重大教育政策發展歷程-國民教育。網址:http://history.moe. gov.tw /policy_list.asp。2005年1月。
教育部(2004)。93學年度各級學校概況。網址:http://www.edu.tw。2005年5月。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資訊,7(1),1-13。
陳坤木(1999)。華山國小實施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務。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 1999年12月16-18日。
陳麗莉(2003)。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屏東縣仕绒國小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煌熙(2004)。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問題與展望。網址:http:// www. trd.org.tw/dresource/NINE/9_2.htm。下載時間:2004年12月。
張嘉育(1998)。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張嘉育(2002)。學校本位課程改革。台北:冠學文化。
張德銳(1995)。以學校中心的管理推行開放教育。輯於尤清主編:台北縣教育改革經驗。高雄:復文。
曾巧如(2000)。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振興(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高雄市太平國小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湯維玲(2003)。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實施之省思與批判。輯於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主編:課程改革與教學創新。(頁92-108)。高雄:復文。
單文經(2000)。析論抗拒課程改革的原因及其對策:以九年一貫課程為例。輯於中正大學教育學院主編:新世紀的教育展望。(頁317-334)。高雄市:麗文。
游宗穎(2002)。台中市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施情形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1995)。學校課程的自主與彈性。師友月刊,342,32-37。
黃政傑(1997)。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實踐。台北:漢文。
黃政傑(1999 a)。永續的課程改革經營。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1999年12月16-18日。
黃政傑(1999 b)。課程改革(第三版)。台北:漢文。
黃雅瑛(2001)。國小教師課程決定及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世瑩(2005)。SPSS統計分析實務。台北:旗標。
鄒裕泰(2002)。國民小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看法及因應行為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甄曉蘭、鍾靜(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相關問題及其相應措施之研究。師大學報,47(1),1-16。
歐用生(1999)。課程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蔡書憲(2002)。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學校本位課程之角色知覺與其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清田(1999)。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進行學校課程總體營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1999年12月16-18日。
蔡清田(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政策之決定。九年一貫課程理論。高雄:復文。
蔡清田(2001)。課程改革實驗-以研究發展為根據的課程改革。台北:五南。
蔡清田(2002)。學校整體課程經營-學校課程發展的永續經營。台北:五南。

蔡清田(2003)。課程政策決定-以國家教育改革法案為依據的課程決定。台北:五南。
蔡清田(2005)。課程領導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北:五南。
蔡清田、黃光雄(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錢富美(2002)。國小教師參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具備之專業知能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鄧靜蘭(2003)。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省思~以一所原住民小學為例。國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文豪(2001)。從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談教師的變革抗拒。師友月刊,413,10-15。
聯合報(2001)。5000位老師申請退休難如願。網址:http://nature. ckps. tpc.edu.tw/file_teacher/231.doc。2005年3月。
簡良平(2001)。中小學學校課程決定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鍾培音(2001)。一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行動歷程~以一所小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曉湘(2004)。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調查研究~以雲嘉地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分
Brady, L.(1995a).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Can they coexist.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10 (1), 47-54.
Brady, L.(1995).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3(2),219-228.
Connelly, F. M. & Ben-Peretz, M.(1995). Teachers’ roles in the using and doing of research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urriculum Studies, 12(2), 95-107.
Eggleston, J.(1979).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OECD(Ed.),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aris:OECD.
Eggleston, J.(1980).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Britain. 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
Kennedy, K. J. (1992).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s a policy option for the 1990s. 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Supervision, 7(2),180-195.
Marsh, C.,Day, C.,Hannay, L.&McCutcheon, G(1990). Reconceptualiz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ndon:The Falmer press.
OECD(1979).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aris:OECD.
Skilbeck, M.(1984).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ndon:Harpe&Row.
Sabar, N.(1985).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Reflections from an international seminar.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17(4), 452-454.
Saylor,J.G.,Alexander,W.M.&Lewis,A.J.(1981).Curriculum planning for better teacher and learning(4th ed.). New York:Holt,Riehart and Winst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