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書目
何嘉仁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國民小學英語教材Top English系列課本第一冊。何嘉仁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何嘉仁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國民小學英語教材Top English系列教師手冊第一冊。何嘉仁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何嘉仁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國民小學英語教材Top English系列習作本第一冊。何嘉仁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佳音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國民小學英語教材Super Cool系列課本第一冊。佳音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佳音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國民小學英語教材Super Cool系列教師手冊第一冊。佳音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佳音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國民小學英語教材Super Cool系列習作本第一冊。佳音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英語教材Coco&Momo系列課本第一冊。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英語教材Coco&Momo系列教師手冊第一冊。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英語教材Coco&Momo系列習作本第一冊。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貳、中文文獻
于月清(2004)。台灣英語課程《綱要》的基本特色。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頁5。
王素芸(2001)。「基本能力指標」之發展與概念分析。教育研究資訊,九卷,一期。。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第六版)。台北:五南。
石素錦(1998)。從認知心理學與社會互動談兒童英語教學-根據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理論談國小英語教學實務分析。載於第十五屆中華民國應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鶴。石素錦(1992)。語言與社會、文化的互動-兼談外語學習與社會、文化的關係。台北師院語文集刊,第一期。
成露茜(1999)。落實基本能力教育的一個實驗方案。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印,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頁55-87。
余民寧(2002)。基本能力指標的建立與轉換。教育研究月刊,第96期。
李坤崇(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初版一刷)。心理出版社。
吳青榮、傅瓊儀、林世華(2005)。九年一貫課程英語文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之解讀-以Bloom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修訂版)析之。載於九年一貫課程英語教學挑戰與對策,頁28。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出版。
邱雅莉(1997)。環境教育能力指標轉化與融入之研究-以萬福國小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施玉惠與朱惠美(1999)。國小英語課程之精神與特色。台灣教育,第582期,頁10。
林生傳(2004)。九年一貫課程的目標與結構評論。載於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一),頁80。教育部編印。
林國亮、陳建銘(2004)。九年一貫課程縣市政府層級課程改革配套措施。教育研究月刊,122期,頁51。林世華(2002)。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與教育品質的共生關係。教育研究月刊,第96期。
高新建(2001)。基本能力的課程與教學轉化。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期。
卓家夙(2004)。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第三階段能力指標教材發展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秦嗣輝(2003)。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轉化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宜雯(2005)。九年一貫國語文教科書第一學習階段寫作教材與寫作能力指標之分析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陳新轉(2004)。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發展-從課程綱要與能力指 標出發(初版一刷)。心理出版社。
黃令言(2002)。國小教師對兩性教育分段能力指標之解讀、轉化與教學活動修正之關係-以第一學習階段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來自(1993)。國中學生提前學英語對其在校成績及學習能力影響之研究,載於英語拓新與深化,台北:文鶴。
洪麗晴(2003)。國小英語教學課程政策決定與執行的評析。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集刊第9期。
洪志成(2000)。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革新。載於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頁187-209。高雄:復文。
康軒教育網站www.knsh.com.tw
孫敏芝(2004)。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之概念分析與實施困境。課程改革與教育創新。復文書局。
許民楊與林麗詩(2004)。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能力指標應用及評量設計初探。教育研究資訊十二卷一期,頁77-102。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理論及理念分析。本文發表於中華民教材研究發展學會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辦九年一貫課程系列研討會,1998年3月10日。
張佳琳(2000)。從能力指標之建構與評量檢視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之內涵。國民教育月刊,40卷4期。張鈿富(1999)。教育政策與行政-指標發展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教育部(2004)。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英語文學習領域教學示例手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承辦。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師資培育課程研習會講義,頁42。國立屏東師院承辦。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要。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6)。中小學基本學力指標之綜合規劃研究。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網站http://www.edu.tw/。
曾玲珠(2004)。國民小學生活課程教科書能力指標轉化-藝術人文部分。國立新竹師院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曾建肇(1999)。兒童英語啟蒙教材的編簒與篩選。班級經營,4(2),頁3-10。蕭玉芬(2003)。生活課程能力指標轉化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游家政(200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研訂源起與理念。邁向課程新紀元(十一)-海峽兩岸新世紀小學課程與教材改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葉興華(2003)。台北地區國民小學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之課程發展組織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三十四期,頁86。
葉連祺(2002)。九年一貫課程與基本能力轉化。教育研究月刊,第96期,頁49-63。葉錫南(1993)。九年一貫英語科課程之精神及其教學。載於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語文(英語)學習領域基礎研習手冊,頁1。
楊雅芩(2003)。國民小學審定版英語教科書之內容分析研究。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振昇、洪淑萍(2002)。基本能力指標與轉化-以語文學習領域為例。教育研究月刊,第96期。楊思偉(2000)。基本能力指標之建構與落實。教育研究月刊,第96期。
楊孝濴(1999)。內容分析法,輯於楊國樞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東華。
楊振昇(1999)。基本能力指標與轉化-以語文學習領域為例。教育研究月刊,第96期,頁24。
鄭玓玲(2002)。國中英語教科書編輯歷程與內容編寫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歐用生(1993)。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頁229-254。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劉建基(2004)。從文化的觀點論台灣的英語教學-由「全球在地化」談起。外國語文研究創刊號,頁23。盧雪梅(2004)。從技術面談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建構:美國學習標準建構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十二卷二期,頁29。盧雪梅(2001)。「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知多少。教育研究月刊,第85期。盧秀鳳(1995)。國民小學開設英語課程可行途徑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戴維揚(2005)。從PISA、PIRLS閱讀素養檢視聽說讀寫綜合應用能力的評量機制。載於九年一貫課程英語教學挑戰與對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出版。
戴維揚(2003)。九年一貫新課程文化學習與創新教學。載於多元智慧與英語文教學-認知、建構、創新導向。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戴維揚(1990)。九年一貫課程新趨勢-國民小學英語科教材教法。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鄭新輝。(2000)。從行政的觀點探就如何落實「九年一貫課程」的因應之道-以台南市為例。載於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頁127。高雄:復文。
薛慶友(2003)。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內涵及評量實施之探究。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頁30。蘇永明(2000)。九年一貫課程的哲學分析-以「實用能力」的概念為核心。載於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頁3。高雄:復文。
參、西文文獻
Cranton, P.(1994). 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transformative learning:A guide for educators of adults.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Curtain, H., & Pesola, C.(1994). Language and children:Making the match.(2nd ed.) N.Y.:Longman.
Glidden, H. (1999)Making standards matter 1999:A fifty-state progress report on efforts to raise academic standards. Washington, DC: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
Habermas,J.(1984).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Vol.1:Reason and rationalization of society. (T. McCarty, trans). Boston:Beacon Press.
Mezirow, J(1991). Transformative dimensions of adult learning.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Mezirow, J(2000). Learning to think like an adult:Core concepts of transformation theory. In Mezirow, J. Ed., Learning as transformation: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 theory in progress(pp.3-34).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Oakes, J(1989). What educational indicators? The case for assessing the school context.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1, pp. 181-199.
Park,J.(1997). “English teaching in Korean elementary school:Curriculum, instruction, and teacher edu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national Symposium on English Teaching, pp.464-72. Taipei:The Crane Publishing Co., Ltd.
Smith, M.S.(1988). Educational indicator. Phi Delta Kappan, 69(7), pp. 487-91.
Wheeler. P. &Haertal, G.D.(1993). Resource Handbook on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Measurement:A Tool for Student, Practitioners, and Policymakers. EREAPA Associates, pp.40-43.
Yamada, J., Takatsuka, S., Kotake, N. & Kurusa, J.(1980). On the optimum age for teaching foreign vocabulary to children. IRAL, XⅧ, 3,pp. 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