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6 00: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廖義孝
研究生(外文):Liao Yi-Shiao
論文名稱:台灣道教廟宇立體造形藝術研究––以玄天上帝廟宇立體雕塑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the 3D Plastic Art of Taoism Temples in Taiwan--Using the 3D Sculpture in the Temples of the Emperor of Mysterious Heaven as Example--
指導教授:林右正林右正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83
中文關鍵詞:道教廟宇玄天上帝立體雕塑
外文關鍵詞:Taois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147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1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7
摘 要

為延續傳統宗教藝術的精神內涵,探求宗教藝術的新展現,本論文從對於道教立體造形藝術的探討理解後,針對專屬於玄天上帝本尊及其護法神將三十六元帥,將其造形特色、象徵意涵等做為分析,以轉化成個人創作內涵,研究的最終目的為探討道教立體造形在藝術層面上的展現。
筆者從對台灣道教立體造形藝術的探究,將宗教文化內涵移轉到視覺藝術上的融合應用。透過對於道教立體造形的淵源發展的探析、台灣道教立體造形的發展及現狀了解、表現形式、及媒材運用的認識,筆者發現,這些傳統社會習俗、族群特色文化…等,可以從圖像學、符號學、傳統宗教造形藝術、色彩學及藝術社會學的角度,成為創作的基本內涵,其圖騰與立體造形藉由歷代遺留下來的出土文物、洞窟造像、彩繪圖像繪本為主要造形架構,與宗教哲理結合,並融合屬於當代視覺藝術圖像造形,以裝置藝術作為展演方式,達到綜合性的立體造形藝術表現;創作理念綜合傳統與當代的藝術表現形式整體呈現。
期待觀賞者能從藝術的角度來看這些宗教立體造形藝術,欣賞其中所蘊含的古老信仰與傳說,從新的角度來看宗教藝術,接收來自本身所處的文化特質之美,讓這些屬於我們本土的文化特質,藉由藝術創作者的重新詮釋,以更創新的表現方式持續耕耘展現。
Abstract

For continuing the spirits of traditional religious art and pursuing a new expression of religious art, this study will discuss the 3D plastic art of Taoism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ymbolizations the Emperor of Mysterious Heaven and his guardians – the 36 Marshals, then change into personal creative intensions. The final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expression of 3D plastic art of Taoism from the artistry.
The author transforms the culture intensions of religion into the integration of visual art from the discussion of the 3D plastic art of Taoism in Taiwan.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of the 3D plastic art or Taoism, its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the forms of present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material application, the author discovered that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national cultures etc. can be used as the basic intensions of crea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iconology, semeiography, traditional religious plastic art, chromaology and the Sociology of Art. Its totems and 3D sculptures use the historical unearthed relics, spelaean sculptures and colored drawing as major structure, combine the religious philosophy and integrate the image modeling of modern visual art. It uses installation art as presentation to achieve an integrated expression of 3D plastic art. The idea integrates traditional and modern art forms as an integral.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audiences could look at these religious 3D plastic arts by the viewpoint of art, enjoy the ancient religion and legends in them. To look at the religious art from a new point of view and receive the beautiful of our ow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let our ow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could be developed continuously in more innovative way by the new expression of artists.
目 次
一、緒論 5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5
1.2 研究方法 7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1.4 研究架構 9
1.5 名詞釋義 10
二、台灣道教廟宇立體造形沿革 11
2.1道教廟宇立體造形沿革 11
2.1.1先秦以前宗教立體造形研析 11
2.1.2先秦時期 13
2.1.3秦漢時期 16
2.1.4魏晉南北朝時期 19
2.1.5隋唐時期 21
2.1.6五代及兩宋時期 24
2.1.7遼金元時期 26
2.1.8明代時期 27
2.1.9清代時期 29
2.1.10民國時期 30
2.2台灣道教廟宇匠師流派與材質研究 52
2.2.1 台灣傳統神像雕塑分布 52
2.2.2 匠師之流派 56
2.2.3 雕塑的基本概念 59
2.2.4 半立體造形(浮雕、透雕 ) 61
2.2.5 全立體造形(神像) 64
2.2.6 材質研究 65
三、台灣道教廟宇立體造形象徵意義研究 74
3.1 自然文樣 74
3.2 動物文樣 75
3.3 植物文樣 75
3.4 器物文樣 76
3.5 人物題材 76
3.6 圖案象徵文樣 76
3.7 色彩的象徵 79
四、台灣道教廟宇立體造形的空間表現形式 85
4.1透雕的空間 85
4.2半立體造形 86
4.2.1形態與空間 86
4.2.2構圖 88
4.3立體造形的表現形式 88
4.3.1雕刻類 88
4.3.2塑造類 89
4.3.3鑲嵌類 89
4.3.4组砌類 90
五、台灣道教廟宇立體造形(案例分析) 99
5.1台灣道教三大信仰立體造形 99
5.1.1觀音信仰 99
5.1.2媽祖信仰 103
5.1.3玄天上帝信仰 105
5.2玄天上帝信仰源由 117
5.3玄天上帝立體造形 122
5.4三十六元帥立體造形 124
5.4.1三十六元帥立體造形沿革 124
5.4.2三十六元帥立體造形特色 125
六、個人經驗 190
6.1 創作理念 190
6.1.1移轉作用 191
6.1.2綜合表現 200
6.2 表現形式 216
6.3 創作主題與內容 229
6.3.1玄天上帝 230
6.3.2三十六元帥 241
6.4作品評析 314
6.5展演紀錄 315
七、結論 319
八、圖次 321
九、表次 421
十、附錄 422
十一、參考書目 477
11.1書目 477
11.2論文 481
11.3網路 481
11.1書目
1.劉文三,《台灣宗教藝術》,出版社:雄獅,台北市,1976。
2.席德進,《台灣民間藝術》,出版社:雄獅,台北市,1977。
3.李乾朗,《廟宇建築》,出版社:北屋,台北市,1983。
4.謝宗榮,《台灣傳統宗教藝術》,出版社:晨星,台中市,2003。
5.王效青,《中國傳統建築術語辭典》,出版社:恩楷,台北市,2003。
6.鍾華操,《台灣地區神明的由來》,出版社: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中市,1988。
7.廖敏文,《台灣神話》,出版社:普天,台中,1978。
8.曾勤良,《三峽祖師廟雕繪故事探原》,出版社:文津,台北,1996。
9.林會承,《台灣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做法篇》,出版社:藝術家,台北市,1990。
10.王慶台,《板橋接雲寺》,出版社:北縣文化局,台北板橋,2004。
11.馬曉宏,《天•神•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造神運動》,出版社:雲龍,台北,1991。
12.吳樹人,《中國雕塑藝術概要》,出版社:五州,台北,1984。
13.康锘錫,《台灣廟宇圖鑑》,出版社:貓頭鷹,台北,2004。
14.李乾朗,《新竹市都城隍廟建築藝術與歷史》,出版社:新竹市立文化中心,新竹,1998。
15.太華居士,《台灣神仙傳》,出版社:子午線,台北,1986。
16.阮昌銳,《歲時與神誕》,出版社:省立博物館,台北,1991。
17.孫全文,《建築與記號》,出版社:明文書局,台北,1989。
18.林志銘,《中介•中界-遊戲於開放與隱蔽之間-牆》,出版社:田園,台北,2000。
19.李乾朗,《北港朝天宮建築與裝飾藝術》,出版社:北港朝天宮,雲林,1993。
20.晉 干寶,《搜神記》,出版社:里仁,台北,1980。
21.董芳苑,《探討台灣民間信仰》,出版社:常民文化,台北,1996。
22.李亦園,《中國神話》,出版社:地球,台北,1977。
23.王錦堂•賴明茂,《建築向心性之研究-向心性空間模式的建立》,出版社:詹氏,台北,1978。
24.王紅旗•孫曉琴,《中國古代神異圖說》,出版社:現代,北京,1978。
25.RUDOLF ARNHEIN原著•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出版社:雄獅,台北,1984。
26.高山正喜久•王秀雄譯,《立體構成之基礎》,出版社:大陸書店,台北,1971。
27.王秋桂,《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附搜神記》,出版社:聯經,台北,1980。
28.編輯部,《台灣傳統美術工藝》,出版社:東華書局,台北,1997。
29.文史知識編輯部,《道教與傳統文化》,出版社:中華書局,北京,1992。
30.王卡,《道教三百題》,出版社:上海古籍,上海,2000。
31.王必成,《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出版社:聯經,台北市,1985。
32.金維諾,《中國美術全集》,出版社:錦繡,臺北,1989。
33.金正耀,《中國的道教》,出版社:台灣商務,臺北,1993。
34.吳承恩,《西遊記》,出版社:聯經,臺北市,2000。
35.李奕興,《台灣傳統彩繪》,出版社:藝術家,臺北市,1995。
36.李奕興,《府城.彩繪.陳玉峰》,出版社:雄獅,臺北市,2002。
37.李汝和,《臺灣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出版社:臺灣省文獻會,台北市,1971。
38.林而未,《中國古代宗教系統》,出版社:台灣學生書局,臺北,1983。
39.林春輝,《中國古建築之美•道教建築》,出版社:光復書局,臺北,1992。
40.南懷瑾,《中國道教發展史略述》,出版社:古老文化事業,臺北,1988。
41.胡孚琛•李錫琛,《道教通論‧道家、道教、仙學》,出版社:社會科文獻,北京,1999。
42.馬書田,《中國道教諸神》,出版社:國家出版社,台北市,2001。
43.卿希泰,《中國道教史》,出版社:中華道統出版社,臺北,1997。
44.唐曉蘭,《台灣寺廟彩繪藝術》,出版社:新竹社教館,新竹,1997。
45.孫大章、喻維國,《中國美術全集•宗教建築》,出版社:錦繡,臺北,1989年。
46.徐明福•蕭瓊瑞,《府城傳統畫師潘麗水作品之研究》,出版社: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北市,2001。
47.陳清香、李豐楙、李乾朗、王慶台、許功明,《台灣宗教藝術》,出版社:空大,臺北,2001。
48.傅勤家,《道教史概論》,出版社:台灣商務,臺北,1996。
49.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出版社:上海人民,上海,1996。
50.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出版社:社會學科文庫,北京,1992。
51.樓慶西,《中國傳統建築裝飾》,出版社:南天書局,台北,1998。
52.蔡相輝,《台灣的祠祀與宗教》,出版社:台原,台北市,1989。
53.劉鋒,《道教的起源與形成》,出版社:文津,臺北,1994。
54.劉精誠,《中國道教史》,出版社:文津,台北,1993。
55.蕭瓊瑞,《府城傳統畫師專輯》,出版社:台南市政府,台南市,1996。
56.馮佐哲•李富華,《中國民間宗教史》,出版社:文津,臺北,1994。
57.潘紹棠,《世界雕塑全集•第一冊》,出版社:博遠,台北市,1992。
58.張乃翥,《龍門佛教造像》,出版社:藝術家,台北市,1998。
59.馬元浩,《雙林寺彩塑佛像》,出版社:藝術家,台北市,1997。
60.曾媚珍,《歷代雕塑珍藏•木刻造像篇》,出版社:高市美術館,高雄市,1998。
61.張戴欽,《搜神演義•造像版畫文物》,出版社:台北縣文化中心,台北縣,1998。
62.常任俠,《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篇18 畫像石畫像磚》,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上海,1988。
63.胡文和,《安岳大足佛雕》,出版社:藝術家,台北市,1999。
64.居陶屋,《石灣當代名家集粹》,出版社:紫玉金砂,台北市,1998。
65.胡文和,《中國道教石刻藝術史》,出版社:高等教育,北京,2004,頁。
66.傅元天,《道教神仙畫集》,出版社:華夏,北京,1995。
67. Stephen Little with Shawn Eichman:Taoism and The Arts of China,(Chicago: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2000。
68.教育部,《木雕•黃龜理藝師作品圖鑑下冊》,出版社:教育部,北縣文化局,台北板橋,1996。
69.王慶台,《金瓜石勸濟堂》,出版社:北縣文化局,台北板橋,2004。
70.王光鎬,《明代觀音殿彩塑》,出版社:藝術圖書,台北市,1994。
71.劉毓慶,《圖騰神話與中國傳統人生》,出版社:人民,北京,2004。
72.巫凡哲,《道教諸神說》,出版社:益群,台北市,2002。
73.黃海德,《天上人間•道教神仙譜系》,出版社:大展,台北市,2004。
74.全佛編輯部,《佛教的持物》,出版社:全佛,台北市,2000。
75.全佛編輯部,《天龍八部》,出版社:全佛,台北市,2000。
76.張豐榮,《東方文樣藝術》,出版社:瑞昇,台北市,1990。
77.楊家駱,《平妖傳•四遊記》,出版社:世界,台北市,1978。
78.岳娟娟、顧迎新,《鬼神》,出版社:時報,台北市,2005。
79.余建章、葉舒憲,《符號‧語言與藝術》,出版社:久大,台北市,1990。
80.曾育、王寶連,《中國藝術史》,出版社:南天,台北市,1992。
81.吳瑪琍,《物體藝術》,出版社:遠流,台北市,1991。
82.鍾少昇,《古劍的歷史和傳說》,出版社:三聯書店,北京,2003。
83.林保堯,《敦煌藝術圖典》,出版社:藝術家,台北市,1991。
84.潘恩德,《全像民間信仰諸神譜》,出版社:巴蜀書社,成都,2001。
85.嚴一萍,《靈寶真靈位業圖》,出版社。



11.2論文
1.陳如楓,《陳玉峰廟宇彩繪藝術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4。
2.蔡文卿,《台南市大天后宮廟宇彩繪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3。
3.蘇慶田,《中國繪畫色彩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4。
4.呂宜珍,《道教建醮文化在視覺藝術上之應用-以玄天上帝寺廟建醮活動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5。
11.3網路
1.古雅台語人,《封神演義》,http://staff.whsh.tc.edu.tw/~huanyin/anfa/f/anfa_fongseng.htm,2004.11.30。
2.聖藝神佛雕刻舖,
http://www.ayart.idv.tw/,2006.03.01。。
3.澎湖莊家莊民俗館,
http://penghu.xpchina.com/ icon22/f2.htm,2006.04.06。
4.中華文化網,
http://www.pep.com.cn/ 200406/ca517928.htm,2006.04.29。
5.藝術生活百科,
http://content.edu.tw/senior/art_life/tp_cc/sculpture/a6.htm,2006.04.29。
6.中國文藝,
http://www.wenyi.com/ART/guohua/fazhan/wudai/xsxlt.htm,2006.03.22。
7.台大藝術教學資訊網,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database/chap18/chap18-01.htm,2005.1012。
8.藝術欣賞,
http://my.so-net.net.tw/pitaya/2006.03.21。
9.中國古代玉器新識,
http://www.nk-jades.com/main.php?cat_id=6,2006.03.25。
10.艋舺龍山寺,
http://www.lungshan.org.tw/home.htm,2006.04.12。
11.開元寺,
http://www.kyes.tn.edu.tw/ native%20web/08.htm,2006.03.29。。
12.唐三彩特展,
http://www.nmh.gov.tw/museum/exhibit/pottery.html,2006.03.31。
13.道教文化資料庫,
http://www.taoism.org.hk/default.htm,2006.03.25。
14.福山堂,
http://www.fushantang.com/1004/d1038.html,2005.09.22。
15.洪百堅道教學術資訊網,
http://www.ctcwri.idv.tw/godking.htm,2005.12.21。
16.東密佛像圖集,
http://image.bukon.idv.tw/image.php,2005.08.09。
17.鹿港天后宮,http://www.lukang.gov.tw/title-3/title-1/ancient/old/his2.htm,2006.04.12。
18.電影大動員,
http://www.dyddy.com/html/movie_detail/2/3343.html,2006.05.0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