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興顧問社(1998)台灣水庫資訊系統(一)。中興顧問社,1-2頁。
2.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2005)氣象站氣候資料統計。交通部中央氣象局,http://www.cwb.gov.tw/V4/index.htm。
3.水土保持局(1992)水土保持手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1-177頁。
4.水土保持局(2002)水土保持技術規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43-482頁。
5.水文水資源資料管理供應系統(2004)水資源資料。經濟部水利署網站http://www.wra.gov.tw/default.asp。
6.王文能、歐陽湘、吳上智、翁勳政、蕭國鑫、伊承遠(2005)遙測技術應用於崩塌地之判釋。土砂災害調查與防治技術整合應用研討會論文集,1-14頁。
7.王迎春、陳坤淼、施文禮、梁興杰(2000)河川相關研究資訊整合之電腦技術探討-以大甲溪河川生態導覽為例。第十一屆水利工程研討會論文集(上),B:13-18頁。
8.王凱玄(2003)GPS/GIS/RS應用於南化水庫集水區治山防災工程管理資料庫系統之建置與應用。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蔡光榮博士,97-132頁。9.王鑫(1988)地形學。大學科學叢書,105-182頁。
10.王國榮(2002)新觀念的Visual Basic6.0教本。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432-493頁。
11.王如意、易任(1999)應用水文學(上)。國立編譯館,255~307頁。
12.李木青(2005)治山防洪之回顧與展望。2005台日土砂災害防治研討會論文集,5-1~5-9頁。
13.李鴻源(2004)淡水河系河川情勢調查及生態水利資料整合分析。國際生態工程及水利技術研討會論文集,289-301頁。
14.李錦育(1996)集水區經營。睿煜出版社,1-2頁;219-236頁。
15.李錦育(2002)森林集水區經營現況之探討。森林資源調查技術研討會論文集,6-79頁。
16.李宗仰、林宏亮、林淑真(2000)違法水井資料庫極其資訊化管理系統之建置。第十一屆水利工程研討會論文集(上),D:37-42頁。
17.呂建華(2001)集水區地理資訊系統數位分析應用。必中出版社, 7:1-15頁。
18.何春蓀(2003)台灣地質概論台灣地質圖說明書。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92-106頁。
19.宋益明(1999)GIS應用於阿里山公路邊坡災害資料庫系統之建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蔡光榮博士,87-124頁。
20.吳瑞濱、黃貴麟(2005)水利生態工法網站暨資料庫系統發展。國際生態工程及水利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下),109-119頁。21.吳哲一(2002)台灣東部地區治山防災工程資料庫系統建置與應用。海峽兩岸山地災害與環境保育研究(第三卷),486-493頁。
22.吳哲一、蔡光榮、王凱玄、許偉岳(2003)台灣北部地區水土保持工程資訊化管理系統。2003年全國土地管理與開發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85-95頁。23.吳輝龍(2004)水土保持與生態工法。第四屆海峽兩岸山地災害與環境保育學術論文集(第四卷),1-16頁。
24.吳權威、呂琳琳(2002)3ds max 4 動畫製作實務。碁峯資訊,14:1-11頁。
25.林成翰(2004)GPS/GIS/RS應用於南部橫貫公路邊坡災害環境風險評估模式之建置與應用。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蔡光榮博士,127-144頁。26.林金炳、蔡光榮、呂易達、王弘祐、王冠雄(2002)GPS/GIS科技整合應用於高雄都會區坡地環境地工災害之調查研究。海峽兩岸山地災害與環境保育研究(第三卷),494-499頁。
27.林金炳、王凱玄、許偉岳、陳坤逸、吳哲一(2003)GPS/GIS/IPS應用於南化水庫集水區水土保持工程管理資料庫之建置與應用。2003第十屆大地工程學術研討會,88頁。28.林金炳、許偉岳、蔡光榮、余聖宏(2004)曾文水庫集水區防砂工程管理資料庫之建立。2004年全國土地管理與開發學術研討會,88頁。
29.林昆賢(2001)GPS/GIS應用於南橫公路邊坡地工環境災害調查分析與資料庫系統之建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蔡光榮博士,82-121頁。30.林昭遠、林文賜(2001)集水區資訊系統(WinGrid)入門。暐帥股份有限公司,2-21頁。
31.林建元(1994)地理資訊系統ARC/INFO入門。松崗電腦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1-479頁。
32.林淵霖(1974)集水區經營學。國立中興大學教材,1-64頁。
33.林祥偉、孫志鴻、許巖璨(2002)ArcView8.X進階版。菘旭出版社, 1-57頁。
34.周天潁(1998)ArcView 透視3.X。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1-14:10。
35.周天潁(2003)地理資訊系統理論與實務。儒林圖書公司,2:15-19頁;4:2-39頁;5:16-21頁。
36.周天穎(2003)地理資訊系統剖析。松崗圖書,3-29頁。
37.松之林(1998)資料庫設計基礎Visual Basic5。博碩出版社,67-78頁。
38.洪智勇(1997)泥岩地區工程棄土之力學特性分析。國立屏東技術學院土木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蔡光榮博士,7-53頁。39.施威銘(1999)Access 2002使用手冊。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3:1-25頁。
40.施保旭(2002)地理資訊系統。儒林圖書有限公司,63-140頁。
41.涂召昌(1996)GIS應用於花蓮地工環境資料庫系統之建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蔡光榮博士,78-100頁。42.徐茂樟(1989)山坡地緊急防災計劃期中評估報告。中華水土保持學會,23-87頁。
43.徐鐵良(1992)地質與工程。中國工程師學會,13-16頁。
44.徐義人(2003)應用水文學。大中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30頁。
45.黃彥士(2001)高雄捷運系統紅線路段潛在地層災害之調查分析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蔡光榮博士,131-135頁。46.黃敏郎、劉守恆、仲琦科技(2005)地理資訊系統基礎操作實務。松崗圖書,3-15~8-79頁。
47.張隆志(2000) 3S技術在水土保持工作領域之應用。第十一屆水利工程研討會論文集(下),K:35-40頁。
48.張曉初、劉瑞華、黃鎮國(1998)基於GIS的道路邊坡管理信息系統。海峽兩岸山地與環境保育研究(第一卷),497-499頁。
49.逢甲大學地理資訊中心(2000)地理資訊系統於主要水庫集水區管理之應用。逢甲大學地理資訊中心,2:1-34頁。
50.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1998)曾文水庫集水區土地利用變遷分析及資訊系統建立。台灣省南區水資源局,5:21-25頁。
51.連清輝、陳怡睿、謝舜傑(2005)南科圖解地籍圖數值化測量之研究。第二屆土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摘要,第54 頁(全文光碟共15 頁)。
52.國土地質資料整合查詢系統(2004)全國地質資料。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全球資訊網,http://www.moeacgs.gov.tw/。
53.郭慶龍(2000)Visual Basic與資料庫應用大全。博碩文化,2-31~3-43頁。
54.許偉岳(2004)GPS/GIS應用於曾文水庫集水區治山防災工程管理資料庫系統之建置與應用。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蔡光榮博士,103-119頁。
55.陳信雄(1992)防砂工程學。明文書局,177~197頁。
56.陳信雄(1996)集水區經營學。明文書局,1-15頁。
57.陳信雄(1998)集水區經營學特論。明文書局,1-20頁。
58.陳信雄(2004)水土保持工程學。科技圖書,6:1-3頁。
59.陳信雄、何智武、蔡光榮(1988)烏山頭水庫集水區水土保持措施調查研究報告。中華水土保持學會,101-129頁。
60.陳信雄(1998)烏山頭水庫集水區水土保持措施調查研究報告。經濟部水利處南區水資源局,101-125頁。
61.陳章鵬(1995)南化水庫長期治理調查規劃報告。台灣省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1:1-2頁。
62.陳坤逸(2005)多媒體技術結合GPS/GIS應用於阿公店水庫集水區治理工程管理資訊系統之建置。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蔡光榮博士,115-133頁。
63.陳峰棋(2003)Visual Basic資料庫程式設計。知城數位,15:2-39頁。
64.陳澤雄、林清祥、黃珮瑩、陳柏宏、陳建成(2001)Visual Basic程式設計入門與應用。碁峯出版社,6:2-14頁。
65.陳禮仁、王明珠、蔡在宗、黃敏郎、謝正倫(2000)台灣地區土石流資料庫之建置與應用。第二屆全國治山防災研討會論文集,275-290頁。
66.陳鴻輝(2001)水土保持學。文京圖書,385-415頁。
67.陳朝圳(1998)南化水庫集水區特定水土保持區劃定計畫草案。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資源技術系,1-47頁。
68.陳志清(1998)台灣省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方向。國際集水區保育及永續經營研討會論文集,1-5頁。
69.普悠瑪數位科技(2001)Visual Basic遊戲設計+DirectX。第三波資訊股份有限公司,8:2-34頁。
70.曾明性、蕭福章、沈榮朗(2000)區域排水地理資訊系統之初步建置。第十一屆水利工程研討會論文集(上),B:95-98頁。
71.馮正一、王天佑、洪世勳、陳錦清(2002)PDA、GPS與GIS於地工調查之應用。地工技術第90期,15-28頁。72.楊龍士、周天穎(2000)遙感探測理論與分析實務。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17:3-44頁。
73.經濟部水利屬南區水資源局(2000)曾文水庫、阿公店水庫及牡丹水庫集水區第一期治理調查規劃計畫(曾文水庫部分)。經濟部水利署,2:1-40頁。
74.經濟部水利屬南區水資源局(2001)曾文水庫集水區主流防砂壩淤積調查及清淤計畫報告書。經濟部水利署, 8-1~8-40。
75.經濟部水利屬南區水資源局(2002)曾文水庫集水區生態工法調查。經濟部水利署, 3-1~3-42。
76.溫國忠、黃宗興(2003)應用GIS建構洪災3D模擬資訊系統之研究。九十二年第子計算機於土木水利工程應用研討會與論壇論文集,64頁。
77.臺灣省曾文水庫管理局(1989)曾文水庫集水區治理績效評估研究。
78.廖向芃、何明修(2000)Avenue程式語言入門與應用。儒林出版社,2:2-45頁。
79.廖瑞堂、歐章煜(1991)崩坍地之調查要點處理。土木技術18卷第二期,25-41頁
80.鄧慰先、許銘熙、盧昭堯、黃鴻斌、陳旭憲(1999)921集集大地震水利設施震災調查。第十一屆水利工程研討會論文集(上),A:1-12頁。
81.潘國樑(1993)應用環境地質學。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19-258頁。
82.潘國樑(2000) 遙測技術在台灣工程地質上之應用與展望。地工技術雜誌79期,財團法人地工技術基金會,49-58頁。83.蔡光榮、林金炳、陳朝圳、王弘祐、湯曉虞(1999)台灣東部地區崩坍地環境災害資料庫之建立。第八屆大地工程學術研究討論會論文集(第三冊),2299-2311頁。
84.蔡光榮、陳坤逸、許偉岳、王凱玄、余聖宏(2003)多媒體技術應用於南化水庫集水區上游溪流整治工程資料庫系統之建置。2003中華地理資訊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摘要集),76頁。
85.蔡博文、許巖璨(2002)新一代地理資訊系統ArcView 8.X 剖析。崧旭資訊,3:16-47頁。
86.蔡光榮(2002)治山防災構造物總體檢(成果報告書)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與水土保持局,92-95頁。
87.蔡光榮(2002)重建區坡地及稜線上大地裂縫治理方法研究及評估報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與行政院重建會,4-98頁。
88.蔡光榮、陳朝圳、林金炳、許斯涵、陳禮仁(1999)花蓮地區集水區內崩坍地災害分佈之判釋分析。第八屆大地工程學術研究討論會論文集(第三冊),2284-2297頁。
89.蔡光榮、林金炳、王弘祐、侯峻棕、林昆賢(2000)治山防災工程損害之初步調查。第二屆(2000)全國治山防災研討會論文,63-83頁。
90.盧師德、陳穎函(2005)舞動3ds max 7。知城數位科技,2:40-72頁。
91.謝正倫、蔡元芳(2000)台灣地區土石流資料庫之建置與應用。集水區土砂災害防治與資料庫技術應用推廣研討會論文集,77-92頁。
92.謝正倫、陳俞旭、蔡元融、李心平、李明浩(2005)應用GIS與RS技術於烏石坑土砂觀測之研究。土砂災害調查與防治技術整合應用研討會論文集,33-45頁。
93.謝政道、洪怡美(2005) 治山防洪之回顧與展望。2005台日土砂災害防治研討會論文集,6-1~6-17。
94.謝岳翰、林永淮、李德藩、管秩豐、張國強(2000)台灣地區海堤資料庫之建立-以南部地區為例。第十一屆水利工程研討會論文集(上),I:71-74頁。
95.羅佳明(2003)GPS/GIS/RS應用於地震災區坡地災害防治工程調查及其風險評估模式之建置與應用。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蔡光榮博士,167-173頁。96.龐函怡(2004)Photolmpact文字繪圖影像處理。上奇科技,75-89頁。
97.蘇苗彬(1997)集水區內坡地安定性評估方法與實施計劃。農委會林業特刊52,475-494頁。
98.龔旭揚、蕭玉雯、羅月伶、顧浩翔、蔡光榮(2004)行動化野外勘察系統之設計與製作。2004全國災害危機處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133~3-140頁。
99.Anderson, M.G. & Burt, T.P.(1985) Hydrological Forecasting, John Wiley and Sons Press, New York, pp.22-63.
100.Bernhardsen, T.(1999)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An Introduction, 2nd.ed. ,John Wily&Sons,Inc., pp.1-168.
101.Chow, V.T., Maidment, D.R. & Mays, L.W. (1988)Applied
Hydrology, McGraw-Hill Book Co, pp.12-20.
102.Dana, P.H.(1998)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http://www.colorado.edu/geography/gcraft/notes/gps/gps_f.html.
103.Das, B. M.(2004)Principles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5E. Brook/Cole,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Inc., 212-288
103. ESRI(1996A) Usering Avenue, ESRI , USA, pp.1-230.
104. ESRI(1996B) Usering the ArcView Spatial Analyst, ESRI, USA, pp.1-143.
105. ERDAS,(1997) Erdas Field Guide, ERDAS, pp.1-19.
106. ESRI(2000A)Editing ArcMap, ESRI, USA, pp.3-150.
107. ESRI(2000B)Getting Started with ArcGis, ESRI, USA, pp.3-307.
108. ESRI(2000C)Using ArcMap, ESRI, USA, pp.3-487.
109. Glenn, O.S., Delmar, D.F., Willian, J.E. & Richard, K.F.(1992),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4th.ed.,WILEY,USA, pp.172-244.
110.Lillesand, T.M., Kiefer, R.W. & Chipman, J.W.(2004),Remote Sensing and Image Interpreta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pp.35-109
111.Napier, T.L., Napier, S.M. & Tvrdon, J.(2000)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olcies and Programs, CRC press LLC, USA, pp.143-154.
112.Nemec, J. & Schaake, J.(1982) Sensitivity of water-resource systems of climate variation, Hydrol.Sci. J., pp.327-343.
113. Parsons, J.C. & A.D. Abrahams (1992) Overland Flow: Hydraulics and Erosion Mechanisms, UCL Press, Londan, pp.275-305
114.Ward, A.D. & Elliot, W.J.(1995) Environmental Hydrology, CRC LewisPublishers, Boca Raton, Florida, pp.33~44.
115.Young,A. (1972) Slope,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pp.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