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181.180) GMT+8:2024/09/18 08:27
Font Size: Enlarge Font   Word-level reduced   Reset  
Back to format1 :::

Browse Content

Author my cdr record
 
twitterline
Author:陳幸欣
Author (Eng.):Hsing-Hsin Chen
Title: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危險度製圖
Title (Eng.):Mapp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orest Fire Danger Using GIS for Tacha River Working Circle
Advisor:陳朝圳陳朝圳 author reflink
advisor (eng):Chaur-Tzuhn Chen
degree:Master
Institution: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Department:森林系
Narrow Field:農業科學學門
Detailed Field:林業學類
Types of papers:Academic thesis/ dissertation
Publication Year:2006
Graduated Academic Year:94
language:Chinese
number of pages:79
keyword (chi):森林火災地理資訊系統Logistic迴歸空間分布
keyword (eng):Forest fire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Logistic regressionSpatial distribution
Ncl record status:
  • Cited Cited :6
  • HitsHits:581
  • ScoreScore:system iconsystem iconsystem iconsystem iconsystem icon
  • DownloadDownload:0
  • gshot_favorites title msgFav:5
森林火災的發生通常受地理環境、植群燃料及人為因子的影響;因此,藉由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可將上述各項因子,建立空間圖層,並利用GIS空間分析功能,可進行森林火災危險度空間的劃分。本研究以國有林大甲溪事業區為範圍,將容易引起森林火災之因子歸納為燃料、地形及人為等因子,依各項因子對於森林火災引燃之可能性分為:植群(燃料)形式、離道路(林道)、登山步道及聚落之遠近距離、坡向及坡度、離林班承租地及河流之遠近距離,以及林政案件發生次數等9項因子,蒐集自1963年至2005年之森林火災歷史資料,並分為兩個時期(1963~1988, 1989~2005),藉由統計之Logistic迴歸,分析兩時期各項因子對森林火災發生之相關性,以探討隨著時代的演進,森林火災發生之成因,並區劃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危險度之空間分布。結果顯示,1963~2005年大甲溪事業區之森林火災發生頻度,對登山步道、坡度、林班承租地及河流遠近呈顯著性相關;早期(1963~1988) 大甲溪事業區之森林火災發生頻度,對坡度及河流遠近呈顯著性相關,顯示地形對於森林火災發生有密切的相關性,而近年來(1989~2005年)該區森林火災的發生頻度,則僅以租地因子呈現顯著性相關,代表本區森林火災之發生,主要是因為人類農業活動所產生。最後依機率之高低,將大甲溪事業區之森林火災危險地區等分為高、中、低危險度三個等級,並藉GIS工具,繪出本區森林火災危險度之空間分布圖。
The occurrence of the forest fire is affected by the geographic environment, vegetation fuel and artificial factor. Therefore, we can establish the coverage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for each factor and integrate all of coverage into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By using the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of GIS, we can classify the degree of forest fire risk. In this paper, we use Tachia river working circle as study area. The effect factors of forest fire risk included the vegetation fuel, the distance of road, trial, settlement, rent and river, slope, aspect, the illegal activities in the forest etc. We divided the forest fire data into two periods (1963~1988, 1989~2005). Using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o fit the model of forest fire risk, we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forest fire occurrence and effect factors for each periods, understand the reason of forest fire occurrence in the different period and finally to divide the forest fire hazard area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achia river working circle. The results show the forest fire risk were effected by the distance of trial, rent, river and the terrain factor of slope from 1963 to 2005. The early period from 1963 to 1988, forest fire risk was effect by the distance of river and the terrain factor of slope. It shows the geography is related closely to the forest fire. However, the forest fire risk was only related to the distance of rent from 1989 to 2005 that the occurrence of forest fire is coming from the agriculture activity of human. Finally, we divided three grades of forest fire risk for Tachia river working circle into high, medium and low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orest fire risk is established by the GIS tool.
目 錄
摘 要 I
Abstract III
誌 謝 V
目 錄 VI
圖表目錄 IX
壹、前言 1
一、研究動機 2
二、研究目的 3
貮、前人研究 4
一、森林火災燃燒型態與種類 4
(一)森林火災燃燒型態 4
(二)森林火災種類 5
(三)台灣森林火災特性 7
(四)台灣森林火災發生原因 9
二、GIS應用於森林火災管理、預測 10
三、森林火災引燃重要因子 15
(一)燃料因子 15
(二)氣候因子 15
(三)位置因子 17
(四)森林之被覆 17
(五)人類活動 17
四、森林火災危險地區之分析應用 19
叁、材料與方法 23
一、研究地區概述 23
(一)地理環境 23
(二)人文歷史 24
(三)森林經營現況 25
(四)經濟活動 26
二、研究材料 26
(一)森林火災影響因子 26
(二)森林檢訂調查簿資料 28
(三)林政案件(森林災害)發生紀錄 28
(四)森林火災發生歷史紀錄 30
(五)大甲溪事業區歷年來雨量資料 31
三、研究方法 32
(一)森林火災危險度模型建立 32
(二)森林火災預測模型 33
(三)森林火災危險度空間分布之推估 34
肆、結果 35
一、建立森林火災危險度模型 35
(一)影響森林火災危險度因子分級 35
(二)森林火災危險度模式之建立 43
二、森林火災危險度空間分布之推估 47
(一)森林火災危險度劃分 50
(二)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危險度林班劃分 53
伍、討論 58
一、森林火災影響因子與森林火災發生之關係 58
(一)植群形式、道路、聚落、坡向以及林政案件發生次數(不具顯著性相關) 58
(二)登山步道、坡度、林班承租地、河流(具顯著性相關) 63
二、森林火災危險度空間分布與森林火災歷史紀錄 67
(一)森林火災危險度空間分布與森林火災發生次數 67
(二)月降雨量與森林火災生發之比較 68
三、森林火災危險度空間分布與森林火災管理 70
(一)森林火災GIS管理 71
(二)森林火災危險預測 72
(三)林火行為研判 73
陸、結論 74
參考文獻 75
作者簡介 ……………………………………………………………………………..79

圖表目錄
圖1 溫度與相對溼度之日夜間變化圖 16
圖2山區氣流運動形式圖 16
圖3大甲溪事業區地理位置圖 24
圖4大甲溪事業區歷年來森林火災發生地點分布圖 30
圖5大甲溪事業區植群形式分級圖 39
圖6大甲溪事業區鄰近道路距離分級圖 39
圖7大甲溪事業區鄰近登山步道距離分級圖 40
圖8大甲溪事業區鄰近聚落距離分級圖 40
圖9大甲溪事業區坡向分級圖 41
圖10大甲溪事業區坡度分級圖 41
圖11大甲溪事業區鄰近租地距離分級圖 42
圖12大甲溪事業區鄰近河流距離分級圖 42
圖13大甲溪事業區發生林政案件分級圖 43
圖14 1963~2005年之森林火災危險度空間分布圖 49
圖15 1963~1988年之森林火災危險度空間分布圖 49
圖16 1989~2005年之森林火災危險度空間分布圖 50
圖17 1963~2005年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危險區域林班劃分圖 53
圖18 1963~1988年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危險區域圖 55
圖19 1989~2005年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危險區域林班劃分圖 56
圖20大甲溪事業區登山步道及山岳分布圖 64
圖21大甲溪事業區降雨量與森林火災發生次數統計圖 70

表1森林檢訂調查簿資料 29
表2大甲溪事業區各林班林政案件發生次數(1989~2004年) 29
表3 1958~2004年環山氣象觀測站月平均降雨量 31
表4 1991~2005年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發生日期 31
表5影響森林火災危險度因子分級模型 37
表6 1963~2005年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影響因子邏輯式迴歸分析 44
表7 1963~2005年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發生與未發生之預測 45
表8 1963~1988年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影響因子邏輯式迴歸分析 46
表9 1963~1988年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發生與未發生之預測 46
表10 1989~2005年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影響因子邏輯式迴歸分析 47
表11 1989~2005年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發生與未發生之預測 47
表12 1963~2005年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危險度分類 51
表13 1963~1988年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危險度分類 51
表14 1989~2005年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危險度分類 51
表15 1963~2005年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危險區域林班劃分 54
表16 1989~2005年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危險區域林班劃分 57
表17 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發生次數與植群形式統計 59
表18 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發生次數與道路距離統計 60
表19 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發生次數與聚落距離統計 61
表20 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發生次數與林政案件發生次數統計 63
表21 大甲溪事業區森林火災發生次數與登山步道統計 65
表22 各時期森林火災危險度地區森林火災發生次數統計 68
表23 大甲溪事業區降雨量(mm)與森林火災發生次數統計 69
王子定 (1989) 現代森林保護學。國立編譯館。757。
任俊豪 (2003) 林火應變資訊系統建置之研究。台灣大學碩士論文。10-24頁。
吳佳容、盧彩玲、徐輝明 (2005) Mobile GIS 應用於森林火災決策分析之研究。2005台灣地理資訊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灣地理資訊學會逢甲大學主辦。台中:逢甲大學。第45頁。
林朝欽 (1992) 台灣地區國有林之森林火分析。林業試驗所研究報告季刊 7(2): 169-178。
林朝欽 (1993) 應用地理資訊系統分析與界定森林火災危險地帶。第十 二屆測量學術及應用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央大學。543~553頁。
林朝欽 (1993) 國有林大甲溪事業區之森林火災及防火線。林業試驗所研究報告季刊 8(2): 159-167。
林朝欽 (1994) 台灣地區國有林事業區林火危險帶分級之研究。林業試驗所研究報告季刊 9(1): 61-72。
林朝欽、邱祈榮 (2002) 解析林火行為-2001梨山林火個案研究。台灣林業科學 35(2): 183-192。
林朝欽、邱祈榮 (2003) 森林火行為。林務局森林救火隊員訓練教材。54。
林朝欽、邱祈榮、陳明義、蕭其文、曾仁建 (2005) 大肚山地區林火危險預測模式之推導。中華林學季刊 38(1): 83-94。
林世宗 (2003) 台灣二葉松燃料調查與評估。2003林火生態與管理研討會論文集。林務局主辦。台中:中興大學。69-84頁。
姚鶴年 (1994) 台灣之林業發展。中華林學會。中華林學叢刊944號。285頁。
陳明義、呂金城 (2003) 林火對生態系的影響。2003林火生態與管理研討會論文集。林務局主辦。台中:中興大學。7-27頁。
陳樹群、馮智偉 (2005) 應用Logistic 迴歸繪製崩塌潛感圖-以濁水溪流域為例。中華水土保持學報36(2): 191-201。
陳孫浩 (2005) 森林火災防救實務。第三屆林火生態與管理研討會論文集。林務局主辦。台北:林務局。172-188頁。
張中和 (1967) 森林保護學。中興大學農學院出版委員會。337。
黃清吟、林朝欽 (2005) 台灣地區國有林森林火災之特性分析。中華林學季刊 38(4): 449-465。
賴彥仁、邱祈榮、林朝欽 (2002) 長期氣象判讀在林火行為預測上之應用。台大實驗林研究報告16(4): 253-267。
蕭其文 (2003) 台灣林火危險度時空分布推估之研究。台灣大學碩士論文。47-77頁。
羅凱安 (2005) 台灣林火管理之探討。第三屆林火生態與管理研討會論文集。林務局主辦。台北:林務局。第8頁。
蘇鴻傑、劉棠瑞 (1983) 森林植物生態學。台灣商務印書館。452。
Abhineet, J., A. R. Shirish, R. K. Singh, K. K. Das, and P. S. Roy (1996) Forest fire risk modelling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urrent Science 70(10): 928-933.
Chou, H., and A. M. Richard (1990)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wildfire distribution in the idyllwild Quadrangle, San Jacinto mountain, California.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 Remote Sensing. 56(11): 1507-1513.
Chuvieco, E., and S. Javier (1996) Mapp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orest fire danger using G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10(3): 333-345.
Chuvieco, E., and G. R. Congalton (1989)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o forest fire hazard mapping.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9: 147-159.
Ferdando, B., and M. Joaguin (2000) Relationships between climatic parameters and forest vegetation: application to burned area in Alicante (Spain).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135: 195-204.
Kalabokidis, D. K., S. Gatzojannis, and S. Galatsidas (2001) Introducing wildfire into forest management planning: towards a conceptual approach.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158: 41-50.
Lin, C. C. (1999) Modeling probability of ignition in Taiwan red pine forests. Taiwan Journal of Forestry Science 14(3): 339-344.
Pew, K. L., and C. P. S. Larsen (2001) GIS analysi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human-caused wildfires in the temperate rain forest of Vancouver Island, Canada.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140: 1-18.
Riva, J. D., P. C. Fernando, L. R. Noemi, and K. Nikos (2004) Mapping wildfire occurrence at regional scale.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92: 363-369.
Rajeev, K., M. Saumitra, Kumaran, and D. R. S. Rajesh (2002) Forest fire risk zone mapping from satellite imagery and G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4: 1-10.
Sunar, F., and C. Ozkan (2001) Forest fire analysis with remote sens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2(10): 2265-2277.
Tim W. P., B. H. Reece, K. H. Barbara , HoÈcka, F.S. Malcolm, J.T. Alan, and C.R. Wim (1999) Potential for the use of GIS and 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s as tools for monitoring changes in forest productivity and nutrition, a New Zealand example.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122:187-196.
Vakalis, D., H. Sarimveis, C. T. Kiranoudis, A. Alexandridis, and G. Bafas (2004) A GIS based operational system for wild-land fire crisis management II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case studies.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ing 28: 411-425.
Wybo, J.L., F. Guarnieri, and B. Richard (1995) Forest fire danger assessment methods and decision support. Safety Science 20: 61-70.
QRCODE
 
 
 
 
 
                                                                                                                                                                                                                                                                                                                                                                                                               
First Page Prev Page Next Page Last Page top
system icon system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