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6 20: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鴻楷
研究生(外文):CHEN HUNG-KAI
論文名稱:休閒農業旅遊市場之市場區隔與定位之研究─以台灣南部地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Positioning in Leisure Agriculture ─The Case of Southern Taiwan A Study on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Positioning in Leisure Agriculture ─The Case of Southern Taiwan A Study on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Positioning in Leisure
指導教授:段兆麟段兆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uan Chao-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農企業管理系
學門:農業科學學門
學類:農業經濟及推廣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5
中文關鍵詞:休閒農業旅遊市場市場區隔市場定位
外文關鍵詞:Leisure AgricultureMarket SegmentationMarket Position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1
  • 點閱點閱:162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3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近年來由於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國民所得的提高,國人越來越重視休閒生活與崇尚自然的風氣,隨之也帶動台灣休閒產業的發展,而臺灣的農業也逐漸往休閒產業市場發展。休閒農場逐一興起,但靜觀這幾年來許多休閒農場在經營與管理上亦面臨了許多的問題,所以本研究以台灣南部地區休閒農業中的休閒農場加以研究,並針對兩個部份進行討論,分別從休閒農場本身的環境、特色及軟硬體設施等以及遊客個人的基本資料,旅遊型態、消費傾向等加以分析,以瞭解遊客到休閒農場的消費特性;依據研究內容共分成四個部份進行研究,分別為農場經營環境包括地理區位、自然生態休閒、教育體驗、遊樂設施、文化觀光、特殊資源活動體驗專案、硬體設施等;遊客背景包括性別、年齡、婚姻概況、家庭狀況、家庭生活週期、所得、職業、教育程度、居住地點等;旅遊行為包括:旅遊頻率、留園時間、消費金額、結伴旅遊組成、回遊率等;旅遊動機包括生活體驗、自我成長、豐富生活、拓展知識、抒解壓力、親情維繫等。再實地到台灣南部八個主要休閒農場進行發放問卷,並依據回收609份有效問卷調查進行敘述統計分析、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集群分析、市場研究和遊客個人的旅遊經驗及真實情況,來瞭解南臺灣遊客背景及旅遊行為、主要休閒農場之農場環境及休閒農場區隔市場的組成,和市場區隔策略及定位策略,來劃分休閒農場旅遊市場之市場區隔及市場定位,其結果希望能為未來學術界及業界提供參考資料,以改善現在經營管理層面經驗及管理能力的不足,提升南台灣地區休閒農場之經營品質,擬定適當的行銷策略與產品定位,以求經營績效及永續發展,促進台灣休閒農業朝向多元化與精緻化的途徑發展。其研究結果有以下幾點:
ㄧ、休閒農場旅遊市場之市場區隔
本研究獲得在農場環境與所提供的活動內容的消費傾向上為「地理環境」、「完善的軟硬體設施」、「當地民俗文化特色」、「生態教育體驗」、「遊樂設施」等五個因素構面,在旅遊動機部分為「農場體驗與自我成長學習動機」、「情感維繫動機」、「調劑身心動機」等三個因素構面,並經由集群分析後將遊客區分為「經濟休閒導向型」與「精緻遊憩導向型」等兩集群。
二、休閒農場旅遊市場之市場定位
對於「經濟休閒導向型」的遊客休閒農場應善用農場本身地理環境資源、結合鄰近旅遊動線與景點、提供有趣的鄉村生活體驗及夜間生活與體驗、生態解說活動、令人感興趣的野生動植物之介紹、農作生態體驗活動、農村古文物器具展示、參觀農林漁牧業生產及加工過程等,以滿足此「經濟休閒導向型」消費遊客的需求。
而「精緻遊憩導向型」遊客因所得水準較高,農場在活動設計、旅遊諮詢服務、住宿環境、具備多樣化的功能及充足的醫療設備,皆需特別注重較精緻化的旅遊環境。農場本身受限於農場本身的財力、人力、技術及生態資源等不足,或同質性競爭者太強,農場本身必須放棄某些市場,而專心在一個或多個市場做行銷。
關鍵詞:休閒農業、旅遊市場、市場區隔、市場定位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studying the leisure agriculture industry in the southern Taiwan area. It accords to the leisure agriculture environment、attribute、facility and tourist profile. Moreover, this research divides into four sections, including farm operation、tourist background、traveling behavior and motivation.

I have been to many southern Taiwan leisure agricultures to do surveys with them. Furthermore, I gather first hand market data and analyze 609 effective survey results to find out the market trend, tourist personal experienc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outhern Taiwanese tourist backgrounds and traveling behaviors, these surveys help me to divide the market and point out the market position. I hope that this result could assist current disadvantaged agriculture to transform into diversification and quality tourist industry. There are two main points of research result:
1.Leisure agriculture market division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there are five elements attract
most consumers to spend in this particular leisure agriculture,
such as location、fully software and hardware facility、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ecology education and experiencing. Moreover,
the tourists have three motivations, included farmer life、family
time and release stress, to consume in these agricultures
experiencing. And then, they class into group of economic leisure
and high class travel.
2.Leisure agriculture market position
The economic leisure tourist group is interesting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local culture and experiencing farmer
lifestyle. They often plan their trip with neighboring tourist
spots. Therefore, this group does not require high resource and
cost to satisfy them.
The high class travel group usually has high income, so they
might prefer higher quality service、accommodation and healing
facility.

Keyword:Leisure Agriculture 、Tourist market、Market Segmentation 、
Market Positioning
摘要…………………………………………………………………….…….…Ⅰ
Abstract………………………………………………………………….……Ⅲ
誌謝…………………………………………………………………………..…Ⅴ
目錄…………………………………………………………………………..…Ⅵ
圖表索引…………………………………………………………………..……Ⅷ

第一章 緒論 頁次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3
第三節 研究目的………………………………………………………..4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4
第五節 研究流程………………………………………………………..4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相關文獻回顧
第一節 休閒農業………………………………………………….….…6
第二節 旅遊市場…………………………………………………….…16
第三節 市場區隔………………………………………………….……21
第四節 市場定位………………………………………………….……30
第五節 台灣國人旅遊市場相關報告…………………………….……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44
第二節 研究假設………………………………………………….……46
第三節 研究方法………………………………………………….……46
第四節 問卷設計與抽樣………………………………………….……47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52
第四章 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敘述統計分析………………………………………………….58
第二節 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68
第三節 集群分析……………………………………………………….80
第四節 市場區隔………………………………………………….……83
第五節 市場定位………………………………………………….….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14
第二節 建議……………………………………………………….….117

參考文獻…………………………………………………………………….120
附錄一 台灣南部地區准予籌設休閒農場名單………………………….124
附錄二 本研究樣本來源之主要休閒農場綜合概況描述暨特性分析表.126
附錄三 問卷…….……………………………………...……………….128
作者簡介………………………………………………………………………135
一、中文部份:
1. 行政院主計處(1995),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台灣地區國民休閒生活調查報告。
2. 江玫君(1995),業務員心理和人口特徵對業務績效,東海大學碩士論文。
3. 江榮吉(1989),休閒農業的經營與管理。發表於發展休閒農業研討會。
4. 何雍慶、周逸衡譯(1993),行銷管理:分析規劃與控制/柯特勒(Philip Kotler)
著。
5. 余朝權(1995),青年商店在食品零售業之定位研究,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6. 吳志文(1995),原生蔬菜栽培現況與展望. 臺灣蔬菜產業改進研討會專集
p.343~353.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編印。
7. 林建煌(2002),<Chapter 1. 行銷導論>,《行銷管理》,台北:智勝文化公
司。
8. 林春良(2004),發展休閒農業之田園景觀評估與塑造策略-以後裏鄉泰安地區為例。
9. 林晏州(1984),遊憩者選擇遊憩區行為之研究,都市與計劃10:33-49。
10.林梓聯(1998),充滿生機魅力的田園生活,農政與農情。
11.段兆麟(2000),體驗式經濟在農業的實踐,新世紀體驗農業經營研討會論文暨會議
實錄,pp.25~35頁。
12.段兆麟(2003),離島地區休閒農漁業的發展策略中日國際休閒農業研討會,中國農
業經營管理學會。
13.段兆麟 ( 2005 ),休閒農業場家全面性調查計畫執行報告,臺灣休閒農業會訊第三
期。
14.徐光輝(1998),台灣休閒農業之消費者為分析。碩士論士,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
學研究所。
15.張嵐蘭(2001)。遊客渡假生活型態與旅遊目的地選擇偏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彰化。
16.許長田(1996),行銷企劃案實務行銷2,書泉出版社。
17.陳思倫、劉錦桂(1992),影響旅遊目的地選擇之地點特性及市場區隔之研究。戶外
遊憩研究,第五卷,第二期,頁39-70。
18.陳昭明(1981),台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與分析,台灣省林務局。
19.陳昭郎(1996),休閒農場的發展方向─綠色資源的永續利用。大自然季刊,第50
期,頁8-10。
20.陳昭郎、段兆麟、李謨監、方威尊(1996),休閒農業手冊,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
學系。
21.陳昭郎(2004),臺灣休閒農業會訊。
22.陳肇堯(2000),旅遊需求與不同市場結構下遊憩經濟效益分析─以台灣地區國內旅
遊市場為例。博士論文,成大都市計畫研究所。
23.經建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1991),台灣戶外遊憩政策之研究,台北。
24.榮泰生(1998),組織行為學,五南出版社。
25.鄭天爵(1994),青少年學生長假日(寒假、春假)自家外休閒活動特徵研究─以宜
蘭農工專校五專低年級學生為例。戶外遊憩研究。
26.鄭健雄、陳昭郎(1996),休閒農場經營策略思考方向之研究,農業經營管理年刊。
27.鄭健雄(1998),台灣休閒農場企業化經營策略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推
廣學研究所。
28.謝奇明(2000),台灣地區休閒農業之市場區隔研究─以消費者需求層面分析。碩士
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
29.觀光局(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來華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報告」。
30.觀光局網站統計年報(2003)。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系統93年台閩地區主
要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數月別統計。


二、英文部份:
1.Andereck & Caldwell (1994).Motives for initiating and continuing
membership in a recreation-related voluntary association.
2.Clawson, M. and J.L. knetsh. (1966). Alternative Method of
Estinating Fature Uus.
3.Crawford, D.w., & Godbey , G . (1987). Recreation and Leisure :
An Inteoductory Handbook, Venturing Publishing.Chubb,M., & chubb,
H.R
4.Kay T. & Jackson G. (1991). Leisure despite constraint on leisure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3(4), pp.301-313. Louis E. Boone、David L.
London:Routledge。
5.Mathieson, A. & G.. Wall(1982). Tourism : Economic 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p.1).NY : Longman.
6.Mayo, E. J.& Jarvis, P. L. (1981). The Paychology of Leisure
Travel, Effective Marketing and Selling of Travel Services.
Boston, MA : CBI Publishing CO., Inc.
7.Morrison, A.M. (1996). Hospitality and Travel Marketing, 2nd ed.
Albany, New York, Delmar Publishers, Inc.
8.Philip Kotler (1984)Marketing Professional Services
9.Philip Kotler (2003) Marketing lnsights From A to Z :80 Concepts
Every Manager Needs to Know
10.Ryan, C. (1991). Recreational Tourism : A 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 (p.5-6). NY : Routledge.
11.Sally Dibb、Lyndon Simkin (1996),The Market Segmentation
Workbook,London:Routledge。
12.Shaw, G. &A.M.Williams(1994).Critical Issues in Tourism :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 Blackwell.


三、網頁媒體:
1.行政院主計處網頁:www.dbgasey.gov.tw
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網頁:www.coa.gov.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吳知賢(2000)。國小兒童區分電視節目類別及判斷真實性的分析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49,13-20。
2. 28. 張存武(1997),看戰後東南亞歷史發展。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二期,頁72-83。
3. 20.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與族關係與性別分析。騷動,4,頁10-21。
4. 吳知賢(1998b)。電視節目中兩性知識及性內容的探討。視聽教育雙月刊,39(6),23-32。
5. 24. 陳榮方、劉季貞(1997),都會型百貨公司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高雄科學技術學院學報,27 期。
6. 吳知賢(1996)。英國的媒體教育。視聽教育雙月刊,37(5),30-37。
7. 36. 簡正儒(1997),不同百貨公司類型之顧客群及其消費行為差異探討,民意研究季刊,202 期。
8. 張德銳 (民88)。現代教師在學習型學校應扮演的角色。教育資料與研究,27,13-16。
9. 張煌熙 (民94)。強化課程領導,追求教育卓越。國教新知,52(2),1-7。
10. 黃嘉雄(民88)。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行政領導策略。國民教育,40(1),29-34。
11. 殷允芃(民87)。有海闊天空的老師,才有海闊天空的未來。天下雜誌,1988.11.18.:10-11。
12. 高博銓(民90)。課程領導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89,59-65。
13. 胡應銘(民89)。從實務觀點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教師天地,103,頁32。
14. 饒淑梅(1996)。國民中學實施電視素養課程之研究。公民訓育學報,5,359-392。
15. 簡梅瑩(2005)。國小教師運用電視於課程教學的實施情形。視聽教育雙月刊,46(4),PP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