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12: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珍妮
研究生(外文):Jen-Ni Tsai
論文名稱:中國環境污染問題與環保產業發展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problem of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industry in China
指導教授:范錦明范錦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iin-ming Fah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大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9
中文關鍵詞:環境污染中央政府環保產業定位環保產業地方政府
外文關鍵詞:central governmentlocal governmentenvironmental industrythe ori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industry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118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2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5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國環境污染問題與環保產業的發展。因為我想瞭解中國的環境污染究竟有多嚴重?中國為何發展環保產業?如何實踐環保產業展政策?本研究試圖提出一個針對中國特質所修正的產業分析架構,分析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的現況及定位,並進一步釐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環保產業三者間的關係,以尋找出影響環保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及目前的發展模式。另外,本研究亦將歸結出中國需要外商環保企業投入經營的環保項目,以及有利於外商環保企業投資的省區,並分析中國環保產業的機會與威脅,以利外資擬定進入中國環保市場的投資策略。
The purposes of this thesis are probing into the pollution problems of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industry. Simultaneously, to acquaint myself with the ext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 and why China develop the environmental goods and services industry , and how the China government practice the strateg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Bye means of this study that aimed at the analysis structure of the amendment of China’s peculiarity, we will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industry in China; and further, by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entral government , local government and environmental industry, to search out the key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models of influence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industry; in Addition, to conclude what the real necessary business items and which areas will be beneficial for the investment of foreign environmental enterprises in China. In the meanwhile, analyz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 to the environmental industry in China , which will be conducive to the foreign capital to frame the strategy of investment.
謝誌----------------------------------------------------------------------------------------------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表次--------------------------------------------------------------------------------------------vii

圖次-------------------------------------------------------------------------------------------viii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2
第五節 研究架構 --------------------------------------------------------------------23
第六節 研究流程 --------------------------------------------------------------------24
第貳章 產業分析架構
第一節 產業分析理論----------------------------------------------------------------27
第二節 資訊不對稱論----------------------------------------------------------------41
第三節 理論架構----------------------------------------------------------------------44
第參章 中國政府環保產業發展政策
第一節 中央政府角色----------------------------------------------------------------55
第二節 地方政府態度----------------------------------------------------------------68
第三節 各省區地方政府對環保產業之定位-------------------------------------85
第肆章 中國環保產業發展動向
第一節 產業發展特質----------------------------------------------------------------91
第二節 市場需求結構----------------------------------------------------------------94
第三節 市場供給結構--------------------------------------------------------------106
第四節 環保市場缺口--------------------------------------------------------------117
第伍章 外商進入中國環保市場的競爭策略
第一節 廠商行為-------------------------------------------------------------------124
第二節 外商在中國市場經營分析----------------------------------------------134
第三節 外商進入中國環保市場的競爭策略----------------------------------138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結論-------------------------------------------------------------------149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154
附錄
【附錄一】 八大經濟區域2004年生產總值指數---------------------------------157
【附錄二】 2004年各省區「三廢治理效率」及「三同時執行合格率」---160
【附錄三】 2004年各省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161
【附錄四】 2004年各項效率指標全國排名「前十五名」、
且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前十五名」省-------------------------------162
【附錄五】 2004年各項效率指標全國排名「後十六名」、
且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後十六名」省份----------------------------163
【附錄六】 迴歸模型實證過程--------------------------------------------------------164
【附錄七】 環保產業園區優惠稅制政策細則與外商投資登記辦理程序-----153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195
英文文獻-------------------------------------------------------------------------------------205


表次
表1-1 中國主要污染物之排放狀況--------------------------------------------------2
表1-2 中國全國環境污染投資總額與GDP成長率之關係----------------------5
表2-1 Bain之集中程度分類標準--------------------------------------------------34
表2-2 Shepherd之集中程度分類標準---------------------------------------------34
表2-3 產業分析理論之彙整--------------------------------------------------------35
表2-4 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46
表3-1 “六五”期間水、空氣、廢渣處理情況統計表----------------------------56
表3-2 “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標--人口資源環境-------------------59
表3-3 2004年地區生產總值(比重)------------------------------------------------68
表3-4 2004年中國各省區主要污染物排放比例--------------------------------75
表4-1 七大流域、三大湖主要污染源地-----------------------------------------94
表4-2 各省區環境污染治理投入資金總額佔GDP比例---------------------105
表4-3 2000年中國環保產業五大類經營狀況---------------------------------107
表4-4 2000年中國「環保服務業」的獲利情況------------------------------108
表4-5 2000年中國「環保產品生產業」之各類銷售情況------------------109
表4-6 2000年中國「潔淨產品生產業」的獲利情況------------------------110
表4-7 2000年中國「廢棄物循環再利用業」的獲利情況----------------------111
表4-8 中國各地區「環境改善指數」----------------------------------------------115
表4-9 全中國污染治理的「估計需求量」-------------------------------------119
表4-10全國廢水治理的供需狀況-------------------------------------------------120
表4-11全國廢氣治理的供需狀況-------------------------------------------------121
表4-12全國固體廢物治理的供需狀況-------------------------------------------121
表5-1 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139
表5-2 國家級環保產業園區-------------------------------------------------------141
圖次
圖2-1 產業組織架構-----------------------------------------------------------------29
圖2-2 鑽石體系-----------------------------------------------------------------------31
圖2-3 產業發展關鍵因素相關示意圖--------------------------------------------33
圖2-4 Aaker定義之產業環境------------------------------------------------------38
圖2-5 中國政府與環保產業的互動-----------------------------------------------41
圖2-6 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互動的分析架構-----------------------------------45
圖2-7 中央與地方政府環保政策認知的趨向-----------------------------------49
圖2-8 中國環保產業結構-----------------------------------------------------------51
圖2-9 環境的Kuznet曲線-----------------------------------------------------------58
圖2-10廠商行為分析架構-----------------------------------------------------------54
圖3-1 中國環保管理行政體系組織圖--------------------------------------------62
圖3-2 2004年北部沿海地區「三廢治理效率」及「三同時執行合格率」76
圖3-3 2004年東部沿海地區「三廢治理效率」及「三同時執行合格率」77
圖3-4 2004年東北沿海地區「三廢治理效率」及「三同時執行合格率」78
圖3-5 2004年長江中游地區「三廢治理效率」及「三同時執行合格率」79
圖3-6 2004年南部沿海地區「三廢治理效率」及「三同時執行合格率」80
圖3-7 2004年西南地區「三廢治理效率」及「三同時執行合格率」-------81
圖3-8 2004年黃河中游地區「三廢治理效率」及「三同時執行合格率」82
圖3-9 2004年大西北地區「三廢治理效率」及「三同時執行合格率」---83
圖3-10工業廢水-----------------------------------------------------------------------86
圖3-11二氧化硫-----------------------------------------------------------------------87
圖3-12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87
圖3-13地方政府以「高效率」環保執行力面對污染的省區-------------------88
圖3-14地方政府「低效率」環保執行力面對污染的省區---------------------89
圖3-15地方政府面對污染的執行力時而高效率、時而低效率---------------90
圖4-1 2004年北部沿海地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98
圖4-2 2004年東部沿海主要污染物排放量--------------------------------------99
圖4-3 2004年東北地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99
圖4-4 2004年南部沿海地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100
圖4-5 2004年長江中游地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101
圖4-6 2004年西南地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101
圖4-7 2004年大西北地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102
圖4-8 2004年黃河中游地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103
圖4-9 2000年中國環保產業五大類年收入和年利潤總額------------------106
圖4-10估計需求總額年變化趨勢-------------------------------------------------122
圖5-1 Porter一般性策略-----------------------------------------------------------145
圖5-2 環境的Kuznet曲線--------------------------------------------------------------147
圖6-1 中國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關係-------------------------------------------153
圖6-2 已開發國家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關係----------------------------------153
圖6-3 整合性策略-------------------------------------------------------------------155
中文文獻:

David Frigstad,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編譯,產業分析與市場研究 。台北:經濟部技術處,2003年。
Eric Rasmusen著,張建一、楊家彥、吳麗眞譯,賽局理論與訊息經濟。台北:五南,2004年。
George S. Day, David J. Reibstein, Wharton on Dynamic Competitive Strategy, 1997. 李璞良譯,華頓商學院-動態競爭策略。台北:商周出版,2005年。
James McGregor著,李茸、楊季、白希峰譯,與龍共舞:十億顧客的商機與挑戰。台北:天下雜誌,2006年。
Michael E. Porter著, 李明軒、邱如美譯,國家競爭優勢(上)(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台北:天下遠見出版,1996年。
Ted C. Fishman著,胡瑋珊譯,中國企業無限公司。台北:時報出版社,2005年。
工業技術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中心編,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現況與展望—兼論廠商特質、競爭策略與經營績效之互動影響。台北:工業技術研究院,1990年。
王旭東、駱澤斌,”構建環保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融資制度結構,”中國可持續發展,第4期(2001年4月):頁1-7。
王夢奎主編,中國中長期發展的重要問題2006-2020 。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5年。
王羚,”中國環保業為何難長大,”聚焦環保,第7期(2005年7月):頁47-50。
王麗娟,二十一世紀科技趨勢報告—環境保護。台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2001年。
王春源、錢淑芬,資訊經濟學。台北:空中大學,2001年。
文一波,”中國必將成為世界環保產業技術引領者,”中國水網 http://www.h2o-china.com/renwu/wenyibo/09.htm ,本研究作者於2005年11月20日查詢此網頁。
文現深,“地球養不起,”天下雜誌,第327期(2006年5月24日~6月6日):頁264、267。
中國國務院,中國二十一世紀議程: 中國二十一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199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編,中國環境保護行動計劃1991年-2000年。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 2010 年遠景目標綱要,” 1996年3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中國跨世紀綠色工程規劃第一期(1996-2000年),”1996年3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環境保護十五規劃,”2001年12月。
-----------------,”2000年全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狀況公報,”2001年2月。
-----------------,”200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01年5月。
-----------------,”2000年全國環境統計公報,”2001年6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附件及全文),”中國網,www.china.org.cn/chinese/PI-c/118456.htm,本研究作者於2005年10月9日查詢此網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02年5月。
-----------------,”2001年全國環境統計公報,”2002年6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經貿委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司,”環保產業發展十五規劃,”2002年7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十五期間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北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0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2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03年5月。
------------------,”2002年全國環境統計公報,”2003年6月。
中國統計出版社編,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年。
中國環境報社編,中國環境年鑑。北京:中國環境報社,200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04年5月。
------------------,”2003年全國環境統計公報,”2004年6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環境與發展評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最新中國國情讀本。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年。
中國經濟信息網,”中國行業分析報告環保行業2003年第4季,”200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4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05年5月。
------------------,”2004年全國環境統計公報,”2005年6月。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組,”2005年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21世紀論壇2005年會,http://cppcc.people.com.cn/GB/34961/51372/51374/3660749.html,
人民網,本研究作者於2005年11月1日查詢此網頁。
方至民,企業競爭優勢。台北: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2000年。
方光輝,”高成長性環保企業—凱迪電力,”中國經貿導刊,第11期(2005年11月):頁54-55。
冉丹,”政府在環保產業化中的作用初探,” 2001年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基地會議論文集。刊載於中國環境法網,http://www.riel.whu.edu.cn/show.asp?ID=666
,本研究作者於2005年11月26日查詢此網頁。
台綜院編,我國環保產業及其市場之分析研究。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2000年。
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編,環保產業發展輔導計劃。台北:經濟部工業局,2001年。
-------------,中國大陸環保市場現況報告。台北: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2004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台商大陸投資手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6年。
-----------,大陸台商經營管理手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6年。
曲格平,中國環境問題及對策。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1984年。
------,中國的環境管理。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1989年。
------,中國的環境與發展。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2年。
------,”我國中長期環境與資源保護的戰略目標與任務,”中國發展觀察,第6期(2005年6月):頁20-21。
於幼華,大陸環保現況分析。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3年。
余朝權,產業競爭分析專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1994年。
李周炯,”地方保護主義對中央與地方關係格局的影響,”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6月,頁:35-38。
李周、孫若梅,中國環境問題。開封: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李建運,地方政府的政策決策。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
李莉,”我國環保產業投資的思考,”經濟論壇,第6期(2001年6月):頁35-38。
李紀武,”中美環保產業發展動力機制比較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第8期(2003年8月):頁92-94。
李克國、魏國印、張寶安主編,環境經濟學。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年。
李堅明、李涵茵,”由貿易潮流下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第九期(2001年11月):頁93-120。
李秉祥、黃泉川,”市場轉型期我國環境保護投融資主體事權劃分研究”,社會科學輯刊,第3期(2005年3月):頁65-70。
朱聯鍚、朱曉帆、金燕,”我國環保產業現狀及市場急需的重點產品,”中國環境管理,第3期(2000年3月):頁.28-30。
汪洋、屠梅曾、張琚邐,”我國環保投資分類的修正”,環境經濟,第9期(1999年9月):頁40-42。
宋瑞祥,”關於我國環境保護市場化進程的思考,”市場經濟與環境保護,第12期(1999年12月):頁25-28。
------,”中國環保產業高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環境保護,第7期(1999年7月):頁25-48。
呂婧,”建立環保產業投融資機制促進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新疆財經,第4期(2004年4月):頁22-25。
余凱,”環保企業商機短期難見,”聚焦環保,第7期(2005年7月):頁54-55。
何清漣,中國的陷阱。台北:Taiwan News出版,2003年。
林志森,環保產業拓展國際市場之行銷策略。台北:台綜院 ”因應加入WTO環境保護與產業競爭力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
林建煌,策略管理。台北:智勝文化,2003年。
林華,”《京都議定書》給中國帶來什麼,”聚焦環保,第7期(2005年7月):頁56-59。
周振華,”地方政府行為方式與經濟自主發展,”學習與探索,1999年3月,頁:33-41。
周珂、韓增輝,”我國環保產業與WTO相關規則的法律協調,”環境法論壇,第2期(2004年2月):頁108-113。
吳思華,”產業特質與企業經營策略關係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硏究所博士論文,1984年。
------,產業政策與企業策略。台北:華泰,1988年。
侯斌,”環保基礎設施項目的融資建議,”上海綜合經濟,第5期(2001年5月):頁40-41。
胡鞍鋼、王業華,”從生態赤字到生態建設: 全球化條件下中國的資源和環境政策,”中國軟科學,第1期(2000年1月):頁6-13。
胡鞍鋼,中國:新發展觀。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胡伯龍、許風杰,”吉林省環保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工業技術經濟,第23卷第6期(2004年12月):頁31-33。
俞明聯、朱谷生,”環保產業是珠江上下游經濟合作的重點領域,”曲靖師範學院學報,第22卷第4期(2003年7月):頁24-27。
俞國平,”論私營經濟在環保產業中的發展”,北方論叢,第4期(2000年4月):頁105-107。
徐作聖、陳仁帥,產業分析。台北:全華科技出版,2004年。
高廣闊,”論產業環保化與環保產業化,”山東經濟,第4期(2003年4月):頁
3-6。
袁明鵬、萬君康,”關於我國環保產業的定義及發展對策的思考,”中國環保產業,第1-2期(2002年1月)。刊載於中國生態網,http://www.eedu.org.cn/Article/academia/papers/sumpapers/200411/2985.html,本研究作者於2005年10月9日查詢此網頁。
袁明鵬,”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的障礙分析,”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第24卷第1期(2002年2月):頁64-66。
袁占釗,”21世紀我國經濟發展的制高點:環保科技、環保產業,”麗水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5卷第3期(2003年7月):頁21-24。
唐新元,”大陸環保產業發展前景,”台研兩岸產業與投資,第5期(2000年5月):頁22-27。
馬寧主編,中國WTO報告。香港: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年。
馬曉燕,”重慶環保產業結構調整方向與對策,”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卷第3期(2003年3月):頁10-13。
凌丹、袁開洪、鄒江東,”論吸引民間資本發展環保產業的重要性及途徑,”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卷第2期(2002年6月):頁17-20。
孫定建,”加快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措施,”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19卷第3期(2003年3月):頁66-67。
孫東峰、焦愛英,”中國環保產業宏觀環境因素分析,”天津大學學報,第6卷第4期(2004年4月):頁342-345。
華風,”IFC對環保產業的投資戰略,”中國投資,第6期(2001年6月):頁35-37。
莊來佑,”國家開發銀行與環境保護融資,”國際融資,第12期(2005年12月):頁15-16。
莊應時主編,上海循環經濟發展報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陳墇津,”中國大陸的環保投資政策: 經驗與理論,”中國大陸研究,第 43卷第1期(2000年1月):頁27-45。
陳正倉、林惠玲、陳忠榮、莊春發,產業經濟學。台北:雙葉書廊,2003年。
陳之貴,“國外環保產業市場分析,”台灣環保產業雙月刊,第18期(2003年4月):頁1-4。
陳亢利、馬晶晶,”創新中國環保市場的投融資機制,”聚焦環保,第7期(2005年7月):頁51-53。
陳坤,”論中國環保產業結構調整方向,”上海經濟,第4期(2003年7、8月):頁34-37。
陳吉寧、劉毅,”中國環保產業發展障礙與機遇,”中國政協新聞網,
http://cppcc.people.com.cn/GB/34961/51372/51376/51495/3631440.html ,本研究作者於2005年10月21查詢此網頁。
陳軍平,”環保企業融資分析,”節能與環保,第6期(2003年6月):頁30-35。
陳良榕,“貴嶼-世界的垃場,”天下雜誌,第327期(2006年5月24日~6月6日):頁271。
程雪蓮,”我國環保投資中的投融資模式選擇,”重慶社會科學,第6期(2005年6月):頁5-8、17。
梁丹、呂永龍,”環保科技投入與環保產業發展的區域差異研究,”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第5卷第1期(2004年1月):頁91-94。
畢子明、陳坤,”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推進環保產業快速發展,”山東工商學院學報,第4期(2003年4月):頁.22-25。
曹風中,”中國加入WTO後環保產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經濟研究參考,第32期(2000年):頁10-13。
------,”面向21世紀中國環保產業投資環境分析,”globe環保在線,http://theglobe.ep.net.cn/library/huanbao119.htm ,本研究作者於2005年10月12日查詢此網頁
曾賢剛,”我國環保產業市場結構分析與產業組織政策,”當代財經,第4期(2004年4月):頁89-91。
------,”論我國環保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環保產業,第1期(2005年1月):頁81-85。
------,環保產業運營機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曾慶久,”論我國環保產業的融資問題,”高科技與產業化,第6期(2004年6月):27-31。
彭德琳、陳志�隉B袁超越,”武漢市環保產業發展調研報告,”長江論壇,第1期(2002年1月):頁9-13。
彭剛、黃衛平、郭郁彬,中國經濟發展---理論與實踐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傅京燕,”環保產業論,”亞太經濟,第4期(2000年4月):頁71-74。
------,”中國環保產業如何迎接”入世”的挑戰,”當代亞太,第10期(2001年10月):頁52-59。
經濟部技術處編,台商在大陸東莞地區環保工安市場調查報告。台北:經濟部技術處,2002年。
經濟部工業局編,環保產業市場簡介---中國大陸。台北:經濟部工業局,2002年。
張坤民,中國環境保護投資報告。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年。
張力軍主編,中國環境保護工作手冊。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年。
張坤民、王燦,”中國環境保護的政策框架及其投資重點,”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第1期(2000年1月):頁20-24。
張學才、陶應發,”環保產業發展的支撐條件,”湖北社會科學,(2003年3月):
頁95-96、110。
張春霞,綠色經濟發展研究。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年。
黃進勇,“水美在中國大陸發展之點滴,”台灣環保產業雙月刊,第26期(2004年8月):頁19-20。
梁從成,2005年:中國的環境與突危。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楊凱、汪興濤、包靜暈、王曉燕、徐啟新,”環境保護產業產值與價值評價研究,”中國環境科學,第18卷第3期(1998年3月):頁206-209。
楊文培,”經濟分析的新發展---產業經濟分析,”淮南工業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頁7-11。
楊春平,”試論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環境經濟與管理,第9期(2005年9月):頁15-19。
楊鵬,”中國環保為甚麼困難重重,”二十一世紀,總第87期(2005年2月):頁29-34。
賈雪池,WTO與中國環保產業。武漢:2002年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2002年。
諸大建,超常規發展環境產業。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魯明中、張象樞主編,中國綠色經濟研究。開封: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黎在時,”大陸環保產業發展概述,”工業安全衛生月刊,第8期(1998年8月):頁35-38。
蔣昭俠,產業結構問題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年。
鄭孟麗,”環保設備市場趨勢調查報告,”經濟部產業技術資訊服務推廣計劃,(2001年12月):頁4-21~4-26。
鄭易生,”論中國環境與經濟至上主義,”二十一紀,總第87期(2005年2月):頁7-14。
賴英崑,”全球環保產業發展概述,”產業金融季刊,第4期(1999年12月):頁2-13。
------,”大陸環保市場發展現況及未來展望,”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11期(2001年11月):頁88-95。
賴穎璇,” 中國環保產業外資綠色蛋糕,”中國外資,(2005年第7期)。刊載於中國水網,http://www.h2o-china.com/news/viewnews.asp?id=32353 ,本研究作者於2005年10月9日查詢此網頁。
歷以寧、Jeremy Warford,中國的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
趙英民、趙景柱、丁丁嚴、岩肖寒,”我國環保產業面臨的挑戰和對策,”宏觀經濟研究,第4期(2003年4月):頁45-48。
趙成儀,”當前中國大陸生態環境惡化之研析,”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2期(2006年2月):頁16-21。
韓德培主編,環境保護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
劉天齊主審,李克國、魏國印、張寶安主編,環境經濟學。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年。
劉林森,”環保大市場有利可圖 國際經濟新增長領域,”市場報,第十一版(2005年11月16日)。刊載於人民網http://env.people.com.cn/GB/36686/3861367.html,本研究作者於2005年11月16日查詢此網頁 。
劉助仁,”發展21世紀的中國環保產業,”雲南科技管理,第2期(2003年2月):頁15-17。
劉學主編,環境經濟—理論與實踐。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
謝慶奎、楊鳳春、燕繼榮,中國大陸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出版社,1999年。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DP)編,全球環境展望(Global Environment Outlook)。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譯,1997年。
-----------,”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京都議定書,”
www.tri.org.tw/unfccc/download/kp_c.pdf (台灣綜合研究院,中文版),本研究於2005年11月16日查詢此網頁。
環安中心編,大陸環保市場考察心得。台北:工業技術研究院2001年。


英文文獻:

Abigail R. Jahiel,“The Organ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 The China Quarterly, No.156(1998):757-787.
ADB(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Handbook on Environment Statistics .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02.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untry Strategy and Program Update 2006-2008.Asian Development Bank, July 2005.
Annette Baker Fox,“Environment and Trade-- the NAFTA case,”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110, No.1( 1995):49-68.
Arbeitsgemeinschaft industrieller Forshungsvereinigungen(AIF),Environmental industry in China. Berlin: AIF,2004.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Survey of Environmental Markets in APEC.
Singapore: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Committee on Trade and Investment , 2001.
Barbara J. Sinkule and Leonard Ortolano,Implementing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China . Westport, Conn,1995.
Baruch Boxer,“China''s Environmental Prospect, “ Asian Survey, Vol.29, No.7( 1989)
:669-686.
Bruce Tremayne, Penny de Waal,“Business Opportunities for Foreign Firms Related to China''s Environment, “The China Quarterly, No.156,(1998):1016-1041.
Christian Schulz,“Environmental Service-Providers , Knowledge Transfer, and the
Greening of Industry ,” IGU Commission on 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ial Space Annual Residential Conference—Industry, Knowledge and Environment(Augst 2000).
Consulate-General of 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China 2005.Guangzhou: Consulate-General of 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2005.
David A. Aaker,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New York :Willey , 1988.
Dennis W. Carlton., Jeffrey M. Perloff , Moder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Boston: Pearson/Addison Wesley, 2005.
Douglas F. Greer,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Public Policy.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Eduard B. Vermeer, ”Industrial Pollution in China and Remedial Policies,” The China Quarterly, No.156( 1998):952-985.
Edward S. Mason, "Price and Production Policies of Large-Scale Enterpris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29(1939):61-74.
Elizabeth C. Economy, The River Runs Black-Th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 to China’s future . Ithaca & London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4.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EIA), “China: Environmental Issues, “July 2003, http://www.eia.doe.gov/emeu/cabs/chinaenv.html , 本研究作者於2005年10月28日查詢此網頁。
Environmental Business International,Inc.(EBI), EBI Market and Industry Research Methods .U.S: EBI ,1997.
---------------------------, Asia Country Briefings: A Detailed Guide to the Country’s Emerging Environmental Markets, EBI Report .U.S: EBI, 1998.
F.M. Scherer , David Ross , Industr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 1990.
George A. Akerlof, “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84,No.3(1970):488-500.
George J. Stigler, 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 R.D. Irwin: Homewood, Ill, 1983.
Jean Tirole ,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 Cambridge: MIT Press, 1988.
Jim Stover, “China''s Environmental Framework 2000 and Beyond ,” The China Business Review, (March-April 2000):48-53.
Joe S. Ba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New York:Wiley and Sons, 1959.
Kenneth W. Clarkson , Roger Legoy Miller,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 New York: McGraw-Hill, 1982.
Kenneth R. Andrews,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R.D. Irwin:Homewood ,Ill, 1987.
Kenneth Lieberthal and Geoffrey Lieberthal, “The Great Transition, “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3.
Lester Ross,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China .U.S: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y Press,1988.
---------- , “Chin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omestic Policy Trends ,
Patterns of Participation in Regimes and Compliance with International Norms,” The China Quarterly, No.156(1998):809-835.
Mark W. Skinner, Alun E. Joseph, Richard G. Kuhn,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Rural China: Bringing the Changing Role of Local Government into Focus, “ Geoforum 34( 2003):267-281.
OECD,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goods and Services Industry .Paris:OECD,1996.
--------, The Environmental Goods and Services Industry: Manual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Paris:OECD ,1999.
--------, Governance in China. Paris:OECD, 2005.
--------, OECD Environmental Data Compendium 2004 . Paris:OECD ,2005.
Qiao Zhiqi ,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First Asia- Pacific Regional Training Course on Hazardous Waste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APCHW, (Beijing: SEPA, March 8 1999).
Pamela Baldinger, “China’s Green Markets, “ The China Business Review, (March-April, 2000):44-47.
Philip Kotler, The Marketing of Nations . New York:The Free Press , 1997.
-------------, Marketing Management :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Englewood Cliffs, 1994.
P. Ekins, “Clean Business--Policy, Practices, Economics Implication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Vol.355(1997): 1449-1465.
The World Bank, Waste Management in China: Issues and Recommendations. Washington:The World Bank Group, 2005.
Peter Hills, Trade in Environmental Services and Human Development Country Case Study: China and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 New York:UNDP, 2003.
Ramon J. Aldag, Timothy M. Stearns, Management. Cincinnati: College Division , South-Western Pub. Co., 1991.
Richard Louis Edmonds, “The Environmen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50 Years On, “ The China Quarterly, No.159(1999):640-649.
Robert B. Dunca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 and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No.17(3)(1972)
:313-327.
Shui-Yan Tang、Carlos Wing-Hung Lo、Kai-Chee Cheung、Jack Man-Keung Lo,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urban China: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Guangzhou and Shanghai, “The China Quarterly, No.152(1997):863-874.
Stephen P. Robbins, Management.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91.
The Bureau of the Census, Survey of Environment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1998.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Country Commerce: China.England:EIU,2002.
-------------------, Country Commerce: China.England:EIU ,2003.
-------------------, Country Commerce: China. England:EIU ,2005.
-------------------, Business China. England:EIU . England:EIU, 2001.
-------------------, Business China. England:EIU . England:EIU ,2004.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Technology Policy, The U.S. Environmental Industry .Washington: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Technology Policy ,1998.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Chin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Export Market Plan .Washington: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2002.
---------------------------- , Partnering in China’s environmental sector.Washington: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2001.
-----------------------------,Cleaner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Export Opportunities in China. Washington: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2005.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spect.
Kenya:UNEP,,2002.
Vaclav Smil, China’s Environmental Crisis .New York:M.E. Sharpe,Inc.,1992.
Wilfried Vanhonacker, “ Entering China: An Unconventional Approach,”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7.
William F. Glueck, Business Policy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 New York:McGraw-Hill,
1980.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Financ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and Investment,” Columbia
International Affairs Online , http://www.ciaonet.org/wps/ecs21/ , 本研究作者於2005
年11月20日查詢此網頁。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Environmental Services .Swiss:WTO,1998.
World Bank, “Waste Management in China: Issues and Recommendations, “ Working
Paper No.9(May 2005).
Yanling Zhang ,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China . Berlin :Wissenschaftliche Verlag, 2005.
Yonglong Lu, “Prospect in Environment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first New Ventures Investor Forum in China, Linking Sustainable Entrepreneurs to Investors Conference, Shanghai, October 21-22 2003.
Yu Dehui,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Environmental Industry in China ,
“Proceedings of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reen Enterprises, Macau, November 2001.
Zhou Fengqi,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Global Cooperation .Tokoyo: National Institute for Research Advancement (NIRA),200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楊鵬,”中國環保為甚麼困難重重,”二十一世紀,總第87期(2005年2月):頁29-34。
2. 110. 廖大穎,解析證券交易法之部分訢修正-公開收購與私募制度,月旦法學,第八十三期,民國九十一年八月。
3. 陳墇津,”中國大陸的環保投資政策: 經驗與理論,”中國大陸研究,第 43卷第1期(2000年1月):頁27-45。
4. 李堅明、李涵茵,”由貿易潮流下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第九期(2001年11月):頁93-120。
5. 148. 羅怡德,美國公司法中董事所負之「忠實義務」之研究,輔仁法學,第9期,民國七十九年六月。
6. 66. 康榮寶,大陸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問題之探討,證交資料,第四七0期,民國九十年。
7. 61. 袁正華,大陸證券法與我國證券交易法之比較(上),證交資料,第四六八期,民國九十年;大陸證券法與我國證券交易法之比較(下),證交資料,四六九期,民國九十年。
8. 59. 徐盛國,我國公開收購制度之評析,證交資料,第四三二期,八十七年四月。
9. 7. 王文宇,新修公司法之運用總評─兼論企業併購法,實用月刊,第二十七期,民國九十一年三月。
10. 104. 葉秋英、吳志光 ,論企業併購法下收購類型之適用,月旦法學雜誌,第九十四期,民國九十二年。
11. 135. 謝哲勝,全民健康保險法節制醫療費用規定之經濟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5期,民國八十五年八月。
12. 趙成儀,”當前中國大陸生態環境惡化之研析,”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2期(2006年2月):頁16-21。
13. 136. 謝哲勝,忠實關係與忠實義務,月旦法學雜誌,第七十期,民國九十年。
14. 49. 紀天昌,併購三法通過後我國公開收購法制之分析,法令月刊,第五十三卷第四期,民國九十一年四月。
15. 141. 簡資修,侵權行為法的經濟結構,月旦法學雜誌,第15期,民國八十五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