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參考資料
1、書籍
(a) 年鑑
大陸經濟情勢評估:1997-2002。台北市:經濟部,1998-2003年。
中國人口統計年鑒:2005。北京市: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年。
中國水利年鑒:1991-2004。北京市: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1-2005年。
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03。北京市: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年。
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報:1998-2003。北京市: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8-2003年。
中國統計年鑒:1991-2005。北京市: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2005年。
中國經濟年鑒:1999-2004。北京市:中國經濟年鑒社,1999-2004年。
中國環境年鑒:1998-2003。北京市:中國環境年鑒社,1991-2003年。
北京統計年鑒:1991-2004。北京市: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2004年(缺2003年)。
河北省人口普查資料:2000。北京市: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年。
河北經濟年鑒:1991-2004。北京市: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2004年。
河北年鑒:2004-2005。河北省:河北年鑒社,2004-2005年。
(b)專書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上)。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中)。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91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編著,當代中國的北京(上)。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編著,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台北市:大屯出版社,2002年。
卞洪登著,北京東擴。北京市: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年。
尹希成等著,全球問題與中國。湖北省: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王國新著,水資源學基礎知識。北京市: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年。
台大慶齡工業研究中心主編,台灣地區水資源供需情勢分析(一)。台北市:經濟部水利司,1996年。
台灣省文獻會編,台灣地區水資源史-第一篇(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2000年),頁5-8。
北京市發展計畫委員會政策法規處編,2003年北京經濟社會發展調查與研究。北京市:中國人口出版社,2003年。
北京青年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編,國情報告-中國現況藍皮書。台北縣:達觀出版,2003年。
世界銀行著,翻譯組譯,2004世界銀行發展報告:讓服務惠及窮人。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
李伶著,西藏之水救中國。北京市:中國長安出版社,2006年。
何清漣著,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策略大揭祕。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2006年。
吳瑞賢著,工程水文學。台北市:科技圖書公司,2001年。
段天順和王同禎著,京水名橋。北京市: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03年。
保羅•勞迪席納著,李芳齡譯,失衡的世界。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2005年。
地球出版社編譯,人類的100件大事。台北市:地球出版社,1989年。
曲耀光著,中國水資源缺乏問題及其調處。台北縣:宋氏照遠出版社,2001年。
馬丁.沃夫著,李璞良譯,新世界藍圖。台北市:早安財經文化有限公司,2006年。
馬洪和王夢奎主編,中國發展研究。北京市:中國發展出版社,2004年。
胡菊人著,李約瑟與中國科學–二千年前的自來水。台北市:時代文化出版事業,1981年。
約翰•布洛克和阿德爾•達維斯著,新新聞編譯小組譯,水的戰爭。台北市:新新聞文化事業,1994年。
徐享崑著,水資源永續發展導論。台北市:經濟部水資源局,2000年。
特倫斯•理查•李著,虞國興和蔡宜樺譯,21世紀水資源管理。台北市:俊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馮尚有著,水資源持續利用與管理導論。北京市:科學出版社,2002年。
陳文福著,台灣的地下水。台北縣:遠足文化事業,2005年。
陳永軍和陳愛民主編,中國城市化-實證分析 與對策研究。福建省: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
莊進源著,水的故事。台北市:淑馨出版社,2000年。
張茂桂漢鄭永年主編,兩岸社會運動分析。台北市: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溫世仁著,中國經濟的未來。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公司,2003年。
葉宣顯著,自來水品質管理。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2004年。
賈德˙戴蒙著,廖月娟譯,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台北市:時報文化,2006年。
經濟部水資源局編著,水權費費率之訂定及其問題之研究(Π)。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1997年。
鄒仲之著,撫摸北京。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
劉昌明、何希吾等著,中國21世紀水問題方略。北京市:科學出版社,2001年。
劉淇主編,北京奧運經濟研究。北京市:北京出版社,2003年。
蔡辰男編,21世紀世界彩色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台北市: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
蔡桂郎著,自來水工程規劃。台中市:國彰出版社,1985年。
樓基中著,水資源管理與自來水工程。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
滕藤、鄭玉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制度與政策。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歐陽嶠暉、游繁結著,永續水資源。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2004年。
羅賓•克拉克著,乾凅的地球。台北市:武陵出版,1997年。
Ashby, Thomas (edited by I. A. Richmond), The Aqueducts of Ancient Rome. Oxford: The Clarendon Press, 1935). Ashby, 1935; Gleick,1993.
Gleick, Peter H. (ed.). Water in Crisis: A Guide to the World’s Fresh Water Resources . New York and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Marq de Villiers, Water:Stoddart, 1999.
(c) 百科專書
21世紀世界彩色百科全書第3冊:1981。台北市:百科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第13冊:1987。台北市:丹青圖書,1987年。
中國大百科全書經濟學I、III卷:1988。北京市: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
中國水利百科全書1-4卷:1991。北京市:水利電力出版社,1991年。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第18冊:1989。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公司,1989年。
(d) 辭典專書
海峽兩岸水利科學技術名詞對照。台北市:財團法人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2000年。
環境保護辭典。台北市:茂昌圖書,1997年。
2、期刊、論文
王建瑞和陳安國,”河北省水利工程的負效應分析,”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第2期(2004年3-4月):頁170-174。
王培智和張惠華,”引黃濟濟,”信息科技,第12期(1997年12月):頁34-35。
王英和劉嵐芳,”水,北京的缺口有多大,”北京統計,總第136期(2001年6月):頁18-19。
王維洛,”八龍管水的危害-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啟示,”爭鳴,總339期(2006年1月),頁26。
王懷詩和王永清,”對我國自來水行業發展的幾個思考,”科學 經濟 社會,2004年第1期(2001年1月):頁59。
王壽斌,”飲水革命呼喚理性思考,”文明與宣傳,第8期(1997年8月):頁37-38。
民建北京市委,”北京水源地-發展與保護應並重,”文明與宣傳,第3期(2005年3月):頁36-37。
白健生和董毅敏,”天津市供水行業存在的問題及今後設想,”給水與排水,1999年第2期(1999年2月):頁21-22。
付曉東,”北京: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引擎,”城市經濟、區域經濟,2005年第12期(2005年12月):頁37-39。
朱志明,”城市供水的政府管制改革研究,”經濟研究參考,2003年第25期(2003年6月):頁42-48。
李立華,”環渤海經濟圈發展戰略研究,”城市經濟、區域經濟,2005年第4期(2005年4月):頁59-63。
李皓,”讓北京能永遠與水共存,”科技潮,2004年第1期(2004年1月):頁13。
肖華文,”中國的水資源危機,”城鄉建設,2004年第9期(2004年9月):頁11-25。
吳季松,”創建資源系統工程管理新學科-兼談「首都水資源規劃」新型工程管理,”中國工程科學,第6卷第8期(2004年8月):頁5-11。
汪達、汪明娜、 汪丹等,”改革我國的水資源保護經濟政策,”科技導報,第1期(2004年1月)︰頁51-54。
林文棋,”北京及其週邊區域水資源聯合調控初探,”城市經濟、區域經濟,2005年第6期(2005年6月):頁33-35。
邱振華,”供水企業虧扭探討,”經貿導刊,第6期(1999年6月):頁22-23。
邱衛東,”城市供水市場化改革勢在必行,”熱點焦點,第6期(2002年12月):頁8-12。
於靜潔和任鴻遵,”華北地區糧食生產與水供應情勢分析,”自然資源學報,第16卷第4期(2001年7月):頁360-365。
周艷瓊、白木,”中國需要遷都嗎,”爭鳴(香港),2000年12月:頁37-39。
金霞,”試論水資源的經濟特性,”遼寧財專學報,總第36 期(2004年3月)︰頁44-45。
馬君,”中國水危機對策與出路,”二十一世紀,總第87期(2005年2月),頁19-21。
姜文來,”北京水資源的窘境與出路,”科技潮,2004年第1期(2004年1月):頁10。
袁嘉祖,”要統籌解決西北和華北地區乾旱缺水問題,”河北林果研究,第16卷第1期(2001年3月):頁1-6。
耿慶武,”中國大陸經濟區域的劃分及發展趨勢,”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6期(2000年6月):頁51。陳中和,”水利工程與北京的水環境,”變遷,2005年第4期(2005年4月):頁12-13。
曹向陽,”我國城市供水事業的發展與利用外資,”給水排水,第26卷第3期(2000年3月):頁79-80。
斯文,”北京有多少水可以重來,”中國地產市場,(2004年4月),頁26。
湯麗,”北京水危機—遷都之說不脛而走,”前哨月刊,(2004年10月):頁92-94。
梁定林,”自來水之遐想,”經營管理者,第10期(1998年10月):頁42。
張乃劍,”關於京津大都市經濟區發展策略若干問題,”城市經濟、區域經濟,2005年第5期(2005年5月):頁45-48。
張雅君和高衛東,”北京怡生園國際會議中心污水回用工程實例,”給水排水,第29卷第6期(2003年6月):頁79-80。
張淑敏,”生活提高的發展趨勢,”中國建設信息,第9期(1997年5月15日):頁52-53。
張驊,”滄桑巨變話首都,”北京統計,總第136期(2001年6月):頁28-30。
陳傳美和姚德印,”淺論華北地區水資源持續開發戰略,”水利經濟,第2期(1998年3月):頁46-48。
傅秉鋒,”華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對地質調查的需求分析,”經濟資源,第1期(2003年1月):頁11-13。
程普雲,”山西省工業用水水平與節水潛力分析,”水資源保護,第21卷第5期(2005年9月):頁49-53。
黃倫寬,”我國水資源安全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甘肅行政學院學報,總第50 期(2004年2月)︰頁39-41。
葛顏祥、胡繼連,”水權市場與地下水資源配置,”中國農村經濟,第1期(2004年1月):頁56-62。
董光器,”對2020年北京市人口規模預測的探討,”北京規劃建設,第6期(2003年4月):頁39-42。
雷年生,”九五期間我國城市供水狀況及其發展趨勢,”給水排水,第29卷第6期(2003年6月):頁39-41。
雷社平、解建倉、阮本清等,”產業結構與水資源相關分析理論及其實證,”運籌與管理,第13卷第1期(2004年2月):頁49-53。
賈紹鳳和康德勇,”提高水價對水資源需求的影響分析-以華北地區為例,”水科學進展,第11卷第1期(2000年3月):頁49-53。
壽勝年,”大力發展城鎮供水確保飲水安全,”中國農村水利水電,第12期(2003年12月):頁11-12。
翟浩輝,”堅持以人為本-切實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中國農村水利水電,第12期(2003年12月)︰頁1-4。
趙旭,”城市供水行業2010年技術進步發展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給水排水,第30卷第6期(2004年6月):頁113。
劉曉君和李穎,”博弈論在城市水資源定價中的運用,”河北工業大學學報,第33卷第4期(2004年8月):頁41-44。
熊自健,”評析中國大陸水資源短缺問題及中共對策,”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3期(2003年5、6月):頁64。錢正英、陳家琦、馮杰,”人與河流和協發展,”求是(北京市),總第427期(2006年3月16日):頁28-30。
顓鴻,”大陸城鄉環境汙染嚴重影響深遠,”中共研究(台北市),第40卷第2期(2006年2月):頁35-40。3、學位論文
林信作,”都會區自來水永續經營影響要素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研究所,1996年。曾惠蓮,”中國大陸統計數據準確性之研究—以家庭所得調查為例說明,”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2004年。邵承宗,”大陸沙塵暴對澎湖地區懸浮微粒特性之影響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2003年。周春燕,”清末中國城市生活的轉變及其衝突—以用水、照明為對象的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盛德乾,”自來水分段累進費率及成本組成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1990年。劉正田,”自來水水費訂定政策—以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1990年。4、研討會論文
蕭新煌,”水的聯想-台灣民眾對水的認知、態度與行為,”河川環境與水源保護研討會,台北市,1991年7月23-25日。
5、研討計畫報告
能邦科技顧問公司,”大陸水資源情勢及其因應策略評析”,經濟部水資源局研究計畫,2001年9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編號:9000555。
6、報紙、通訊社
李春,”大西線引水-解華北乾渴、難度勝三峽,”聯合報,2006年3月26日,版A9。
孫洪磊和李俊義,”京津冀再次被乾旱壟罩,”新華社,2006年5月17日。
楊春,”北京的自來水很安全,”環球健康周刊(北京市),2004年3月3日,版A1。
楊楊,”本市擬調整用水結構—2008年人口將增百萬,”京華時報(北京市),2004年4月1日,版A09。
”河北罵北京:只會拉雞屎,”聯合報,2006年4月25日,版A13。
7、網站
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協調小組,” 推進首都水資源規劃實施,”21世紀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網,2005年3月23日。
大紀元,”大陸全面限水台商憂慮,”大紀元大陸新聞網,2004年12月5日。
山東省水利廳,”山東省水資源公報,”山東省水利網,2005年9月7日。
中華民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飲用水水質抽驗檢驗統計名詞解釋-自來水,”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飲用水網,2005年6月9日。
中國通訊社,”北京:浪費水最高罰一萬,”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兩岸知識庫,2006年5月15日。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 自來水集團多項舉措確保供水尖峰期安全供水,”京水集團網,2006年5月26日。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 市自來水集團確定今年首都供水發展重點工作,”京水集團網,2006年3月6日。
李春明,”北京三道防線護水源,”湖南水利網,2005年1月6日。
胡星斗,”關於遷都的建議書,”胡星斗中國問題學網站,2006年5月15日。
貳、連結網址:
21世紀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網,http://capital.hwcc.gov.cn/
中日韓環境訊息網站,http://www.enviroasia.info/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http://www.mwr.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http://www.cin.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網站,http://websearch.mlr.gov.cn/
中國大百科全書,http://wordpedia.pidc.org.tw/
中國水務網,http://www.cnwaternews.com/
中國水星,http://www.waterchina.com/
中國地質調查局,http://www.cgs.gov.cn/
中國新聞網,http://a-kuei0218.myweb.hinet.net/
水信息網,http://www.hwcc.com.cn/
水電知識網,http://www.waterpub.com.cn/
京水集團網,http://www.bjwatergroup.com.cn/
京報網,http://www.bjd.com.cn/
北方網,http://www.enorth.com.cn/
北京市水務局,http://www.bjwater.gov.cn/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http://www.bjghw.gov.cn/
北京文化網,http://www.oldbj.com/
北京經濟訊息網,http://www.beinet.net.cn/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知識庫,http://csin.mac.gov.tw/maccgi/
湖南水利網,http://www.hnwr.gov.cn/
首都之窗網站,http://www.bjwater.gov.cn/
Google Earth,http://earth.goog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