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古籍
(周)慎到,《慎子》(台北:藝文,四庫全書本,1968年)
(漢)趙曄,《吳越春秋》(台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
(漢)劉向,《列仙傳》(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漢)劉安撰、(漢)高誘注,《淮南子注》(台北:世界書局,1991年3月)
(漢)劉熙,《釋名》(台北:中華書局,1985年)
(東漢)袁康,《越絕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台北:漢京文化,1985年)
(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釋文,《莊子集釋》(臺北市:世界書局,1990年)
(晉)郭璞、(清)郝懿行注、(民國)袁珂譯注,《山海經》(台北:古籍出版,2004年)
(晉)陳壽,《三國志》(全五冊)(香港:中華書局,1971年)
(南北朝)吳均,《續齊諧記》(台北:藝文印書館,四庫全書本,1966年)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全十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5月)
(梁)蕭統,《增補六臣註文選》(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9月28日)
(陳)徐陵,《玉臺新詠箋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唐)尹知章注、(清)戴望校正,《管子校正》(台北:世界書局,1981年5月)
(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台北:藝文,四庫全書本)
(唐)李延壽,《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台北:世界書局,四庫全書本,1988)
(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台北:世界書局,1991年10月 )
(宋)王安石,(宋)李壁注;李之亮校補箋,《王荊公詩注補箋》(成都市:巴蜀書社,2002年)
(宋)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台北:華正書局,1975年)
(宋)王安石,《臨川集》一百卷 (台北 : 世界書局,四庫全書本)
(宋)王安石,《臨川集》一百卷(台北:中華書局,1970年)
(宋)王安石,李之亮箋注,《王荊公文集箋注》(上)(中)(下)(成都:巴蜀書社,2005年5月)
(宋)王安石著,秦克鞏軍標點,《王安石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
(宋)王安石著、(宋)李壁注、李之亮校補箋,《王臨川文集》四卷(上海:會文堂書局印行,宣統二年石印本)
(宋)王象之編,《輿地紀勝》(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庫全書本,1987)
(宋)阮一閱,《詩話總龜》(台北:新興,1985年)
(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宋)洪興祖,《楚辭補注》(台北:頂淵,2005年10月)
(宋)孫紹遠編,《聲畫集》八卷(台北: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本 )
(宋)梅堯臣,《宛陵集》(台北:新文豐,1979年10月)
(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宋)詹大和等撰,《王安石年譜三種》(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宋)魏了翁,《鶴山集》(台北: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本,1983)
(宋)魏泰,《臨漢隱居詩話》(台北:藝文印書館,四庫全書本)
(宋)魏泰撰、李裕民點校,《東軒筆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宋)釋惠洪,《冷齋夜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庫全書本,1987年)
(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十卷(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南宋)朱熹,《四書集注》(台北:世界書局,1990年)
(元)脫脫等,《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
(元)脫脫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史》(台北:鼎文書局,1978 年)
(明)瞿佑,《歸田詩話》(台北:藝文印書館,四庫全書本,1966年)
(明)鐘惺編,《名媛詩歸》36卷(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縮影室,縮影資料據國立中央圖書館館藏善本圖書翻印,1985年)
(明)鐘惺編,《名媛詩歸》36卷(哈佛燕京圖書館,數位化藏品「明清婦女著作」)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台北:頂淵,四庫全書本,2004年)
(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台北:世界書局,1991年)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全二冊)(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9月)
(清)吳榮光著、李宗顯補遺、林梓宗點校,《歷代名人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年11月)
(清)汪紱,《山海經存》(清光緒二十一年橅立雪齋原本石印本)
(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0月)
(清)紀昀等奉敕撰,《四庫全書總目》(台北:藝文印書館,1979年)
(清)孫怡讓撰,《周禮正義》(全十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2月)
(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共25冊)(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4月)
(清)焦循,《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0月)
(清)楊倫輯,《杜詩鏡銓附文集二卷》(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73年)
(清)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上海:上海人民,1974年6月)
(清)蔡元鳳,《王荊公年譜考略》(台北 : 洪氏,1975年)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1998)
貳、今著
丁傳靖輯,《宋人軼事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9月)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全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8月)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資料庫》(台北:中央研究院,此為中研院學術資源資料庫)
王晉光,《王安石論稿》(台北:大安出版社,1993年11月)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朱自清,《古典文學專集》之四(台北:宏業書局,1983年)
朱東潤選注,《梅堯臣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10月)
吳幵,《優古堂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5)
吳澤炎、黃秋耘、劉葉秋編,《大陸版辭源》(台北:台灣商務,1989年)
李華瑞,《王安石變法研究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李德身編著,《王安石詩文繫年》(西安:陜西人民教育,1987年)
李燕新,《王荊公詩探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12月)沈松勤注譯,《新譯王安石文集》(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
汪辟疆,《汪辟疆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
邢鐵,《宋代家庭研究》(上海:上海人民,2005年2月)
周錫 選注,《王安石詩選》(台北:遠流,2000年6月)
尚�琱腹B孫安邦主編,《中國人民異稱大辭典》(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范文汲《一代名臣王安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10月)
孫光浩,《王安石洗冤錄》(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11月)
高克勤,《王安石詩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
高峰、魯歌等,《歷代歌詠昭君詩詞選註》(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82年)
梁啟超等編著,《中國六大政治家》(台北:正中書局,1991年12月)
郭郛著,《山海經注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5月)
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全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陳垣著,《二十史朔閏表》(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年)
陳振,《宋史》(上海:上海人民,2003年4月)
陶晉生,《北宋士族─家族•婚姻•生活》(台北:中研院史語所,2003年6月)
傅林輝,《王安石世系傳論》(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5月)
盧翰明編輯,《中國古代衣冠辭典》(台北:常春樹,1980年)
楊家駱主編、劉雅農總校,《管子校正》上下冊(台北:世界書局,1990年5月)
程俊英、蔣見元著,《詩經注析》(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龔延明編著,《宋代官制辭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7年4月)
楊任之編著,《中國典故辭典》(台北:五南圖書,2002年2月)
鄧小南主編,《唐宋女性與社會》(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
劉達臨,《中國古代性文化》(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錢鍾書,《宋詩選注》(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7月)
錢穆,《國史大綱》(全二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8月)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五)》(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8年)
葉嘉瑩,《迦陵論詩叢稿》(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1月)
湯江浩,《北宋臨川王氏家族及文學考論─以王安石為中心》(北京:人民文學,2005年9月)
(日)東一夫,《王安石事典》(東京 : 國書刊行會,1970年)
(日)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宋詩概說》(台北:聯經出版,1979年7月)
(日)佐伯富編,《宋史職官志索引》(台北 : 宗青,1986年)
(日)三浦國雄著、楊自譯,《王安石傳》(國際文化,1989年4月)
(美)伊沛霞著、胡志宏譯,《內闈──宋代的婚姻和婦女生活》(南京:江蘇人民,2004年5月)
參、學位論文
梁明雄,《王安石詩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李康馨,《王荊公詩析論》(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7年)李燕新,《王荊公詩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
陳金現,《梅堯臣詩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5月)梁貴淑,《王安石絕句探析》(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葉仲容,《西施故事源流考述》(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1年)陳錚,《王安石詩研究》(東吳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年)劉正忠,《王荊公金陵詩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石麗貞,《望夫石傳說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9年6月)王湘雯,《六朝小說之女性形象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湯江浩,《北宋臨川王氏家族及文學考論──以王安石為中心》(福建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
陳德財,《王安石墓誌銘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邵育欣,《宋代筆記小說中的婦女形象》 (河北大學歷史學碩士論文,2005年6
月)
康韻梅,《宋代文言小說中女性群像之探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肆、單篇論文
張高評:〈從《宋詩研究論著類目》《宋詩論文選輯》看宋詩研究的方法和趨向〉,《書目季刊》,23卷,第2期(1989年9月),頁23-31。
張高評:〈王安石明妃曲及其寫作特色〉,《國文天地》,15:12=180(1990年5月),頁62—67。(日)內山精也:〈王安石(明妃曲)考(上)--北宋士大夫の意識型態をあぐつて〉,《橄欖》(宋代詩文研究會)5,1993年。
(日)大西陽子:〈王安石文學研究文獻目錄-宋代文學研究目錄(3)〉,《橄欖》(宋代詩文研究會)5,1993年。
劉靜貞:〈女無外事?──墓誌碑銘中所見之北宋士大夫社會秩序理念〉,《婦女與兩性學刊》第四期(1993年3月),頁21—46。(日)內山精也:〈王安石(明妃曲)考(下)--北宋士大夫の意識型態をあぐつて)《橄欖》(宋代詩文研究會)6,1995年。
夏長樸:〈丹青難寫是精神──讀王安石的詠史詩〉,《國立編譯館館刊》,24卷2期( 1995年12月),頁183-197。
張高評:〈為王安石的明妃曲辨誣〉,《文學遺產》,1996年第三期,頁57—60
(日)木村直子:〈王安石の詠史詩について--人物評價の視点から〉,《中國學研究論集》(廣島中國學學會)1,1998年。
劉靜貞:〈正位於內?──宋代女性的生活空間〉,《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6(1998年12月),頁57—71。(日)井澤耕一:〈王安石の性情命論〉,《中國古典學論(村山吉廣教授古稀紀念集)》,村山吉廣教授古稀紀念中國古典學論集刊行會,2000年。
劉靜貞:〈歐陽修筆下的宋代女性──對象、文類與書寫期待〉,《台大歷史學報》第32期(2003年12月),頁57—76。
張明華:〈王安石家族女性文化初探〉,《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1期(2004年2月),頁14—16。
許軍:〈論宋代文言小說中女性形象演變的文學史意義〉,《雲南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
劉靜貞:〈北宋前期墓誌書寫活動初探〉,《東吳大學歷史學報,第十一期(民國九十三年六月),頁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