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1.王曉輝。2001。「法國當前高中課程改革述評」。http://www.cbe21.com/Reform/gwkg/diyi/0020.htm。
2.田振榮、宋修德、陳信正。2005。「高中職社區化各適性學習社區發展狀況—以適性學習社區概況、學習課程、教師教學素質與學生輔導為焦點」,2005全國高中職社區化研討會,高雄國賓大飯店,7月21日至22日。
3.朱保福。2004。「高雄市高中職社區化資源整合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4.江樹人。1997。『學校如何增進與學生家庭之連繫』。教師天地。第88期。頁59-63。5.江耀淇。2003。「高中職社區化實施問題與改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6.行政院。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7.余伯泉、蕭阿勤。1998。「人權教育活動手冊」。台北:遠流出版社。
8.吳百祿。2006。「高雄市九十四年度高中職社區化建構適性學習社區」期末檢討會,尖山埤江南渡假村,1月12日至1月13日。
9.吳怡德。2003。『組織及個人價值定位探討,「價值羅盤」在技職學校之運用』。遠東學報,第二十卷第三期。
10.吳明清。2001。「發展學校特色的觀念與作法」。教育向前跑—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11.吳參鏡、高瑞賢。2004。「高中職社區化適性學習社區地理範圍規劃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全國高中職社區化研討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3月4日至5日。
12.吳參鏡、蕭順壕。2004。「高中職社區化網路開課模式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全國高中職社區化研討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3月4日至5日。
13.吳麗琴。2001。「國民小學實施學校社區化可行性認同度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4.李金泉。1997。「如何精通SPSS for Windows」。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15.林水波。1999。「公共政策論衡」。台北:致勝文化。
16.林明地。2002a。「學校與社區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7.林明地。2002b。『教育資料集刊學校社區化』。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二十七輯,頁267-270。
18.林義斌。2002。『台北市私立高中職校之現況、困境與因應策略』。技術及職業教育。第70期19.邱玉蟾。2002。『教育資料集刊學校社區化』。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二十七輯,頁128-134。
20.邱玉蟾。2003。『美國學區制度的特色與問題』。教育資料與研究。第50期。頁102-108。21.邱義城。1997。「策略聖經」。台北:商業週刊。
22.柯正峰。2002。『教育資料集刊學校社區化』。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二十七輯,頁1-2。
23.范巽綠。2005。「國家教育政策」。國立大山大學社會科學院EMPP在職專班講義,頁7,3月13日。
24.唐學斌。1971。「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台北:新陸書局。
25.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2。「高雄市九十學年度高中職社區化」,工作檢討會,澄清湖,6月26日。
26.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3a。「高雄市九十一學年度高中職社區化」,工作檢討會,墾丁,7月24日至25日。
27.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3b。92學年度高中職社區化建構適性學習社區總計畫書。
28.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4a。「高雄市九十二學年度高中職社區化」,工作檢討會,澄清湖,7月5日至6日。
29.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4b。「高雄市九十三年度高中職社區化建構適性學習社區工作坊」研習活動,台南尖山埤,6月2日至3日。
30.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5。「高雄市各公、私立高中職學校概況」。高雄市教育局第一科編印。
31.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6。「高雄區95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聯合申請入學委員會第一次籌備會議」。薪莊高中,1月10日。
32.張火燦。1996。「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揚智出版。
33.張德永。1995。「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創造學校、社區雙贏的新時代」。台北:師大書苑。
34.張德銳。1995。「美國學校選擇政策的實施經驗與啟示」。收錄於楊思偉主編:家長學校選擇權。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35.張慶勳。1999。學校經營企業化之挑戰與展望。國教天地。第132期。36.教育部。2003。「教育部委託研究高中職社區化推動方案-就學社區歸劃小組期末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37.教育部。2004。九十三年度「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檢討工作公聽會手冊。台北:教育部。
38.教育部技職司。2003。「高中職社區化-育達商職和你在一起」,教育部高中職社區化資訊網。
39.教育部技職司。2004a。「高中職社區化」。http://210.59.30.200/data/941025-1.doc。
40.教育部技職司。2004b。「高中職社區化-建構適性學習社區成效摘要」,台北:教育部。
41.教育部技職司。2004c。「九十二學度高中職社區化第二次民意調查報告」。屏東科大。http://www.comm.npust.edu.tw/index-1.htm。
42.教育部就學社區規劃小組。2003。『高中職社區化推動方案期末報告』。
43.許水德。1995。「學校社區化」。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44.許朝信。2001。『教育基本法中家長教育選擇權對公立國小經營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第九卷第一期,頁107-120。45.陳玉賢。1997。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是「教育改革工程」的良藥。臺灣教育,558,頁47-50。46.陳秋鴻。2004。「高雄市國民中小學資源配置分析」。高雄市各行政區國中概況(網站名)。
47.陳穆瑩。2001。教育選擇權與學校經營管理。http://www.90schoolmanagementshare(full)-8。
48.曾清來。2002。「私立高中職學校經營策略決策過程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教育學系碩士論文。49.湯梅英。1997。『學校社區化-舊觀念?新口號?教育資料與研究』,15,頁2-8。50.湯誌龍、劉永元、陳武雄、謝佳蓁、黃群豪、楊麗香。2004。「高雄市高中職社區化學生適性學習調查研究」,全國高中職社區化研討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3月4日至5日。
51.程振隆。2004。「挑戰來自對的堅持」。台北:龍岡印刷公司。
52.黃乃熒。1990。「父母選擇的教育改革意義」。收錄於楊思偉主編:家長學校選擇權。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53.黃政傑。2000。「技職教育的發展與前瞻」。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54.黃政傑。2001。『開創高中職社區化的春天』。師友月刊,403,頁5-10。55.黃鴻文。1995。「社區與學校結合的模式」。台北:師大書苑。
56.楊思偉。1999。「中日學校經營之比較研究」。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57.楊國賜。1984。「終身教育的理念」,社教雙月刊。頁31-37。58.楊朝祥。2001。「高中職社區化-十二年國教奠基」。中央日報,2001年4月9日,第14版。
59.楊萬和、陳貴生、徐明志、郭錦發。2004。「九十二學年度高中職社區化台北市南適性學習社區規劃經營實務經驗」,全國高中職社區化研討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3月4日至5日。
60.趙志揚、胡秀玲、楊寶琴、葉麗君。2004。「高中職社區化實施問題與困難之探討」,全國高中職社區化討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3月4日至5日。
61.劉明龍。2004。「經營困難私立高中職學校校務運作改善策略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62.蔡清華。2005。「國家教育政策」,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高階公共政策碩士學程在職專班講義,頁229,4月24日。
63.鄭英耀。2004。『我國高中職適性學習社區推動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07期,頁67-81。
64.鄭彩鳳。1999。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65.鄭進丁。2006。「高雄市九十四年度高中職社區化建構適性學習社區」期末檢討會,尖山埤江南渡假村。1月12日至13日。
66.賴顯松、羅希哲。2005。「國中相關人員對高中職社區化之意見調查」,全國高中職社區化研討會,高雄國賓大飯店,7月21日至22日。
67.閻自安。1999。『學校社區化之基本理念、策略與實施』。國教學報,11,頁307-331。68.薛春光。1997。『提供學校教育資源,促進學校社區化,開啟學習社會契機』。北縣教育,17,頁80-81。69.羅文基。1999。「教育改革動向」。教育改革動向研討會,高雄師範大學,3月31日。
70.羅文基。2005。「國家教育政策」,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EMPP在職專班講義,頁15,2月27日。
71.蘇清守、高強華、楊思偉、黃立賢。2000。「高級中等學校社區化實施方案之規劃」。台灣師大教育研究中心專案報告,計畫編號:155。
貳、西文部分
1.小川利夫編。1987。愛知の高校入試改革。エイジル研発行
2.Ballantine, J. H. 1989.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 Systematic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3.Berns, R.M. 1997. Child,Ffamily, School, Community: Socialization and Support. Fort Worth, TX: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4.Burke, M.A., and Picus, L.O. 2001. Developing Community-Empowered Schools.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Inc.
5.Donald R. Cooper, and C. William Emory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Richard D. Irwin,Inc. 1996. pp.115-116.
6.Elias, J. H. & Merriam, S. M. 1980.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Adult Education. Malabar, Florida: Robert E. Krieger Publishing Co. Inc.
7.Epstein, J. L., Coates, L., Salinas, K. C., Sanders, M. G., & Simon, B. S. 1997.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Your Handbook for Action. Thousand Oaks, CA: Couwin Press, Inc.
8.Führ, Christopf. 1997 . Grundzüge und Probleme . Berlin Neuwied : Luchterhand Verlag .
9.Goodin, R. E. 1992 Green Political Theor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0.Grafstein, R, 1992 Institutional Realism: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straints on Rational Actors.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11.Green, H. D. 1954. Social Work Practice in Community Organization. New York:Whitiside &. Morrow Press, p.28.
12.Hawley, A.H, & Ecology, H. 1950. A Study of Community Structure. N Y:The Ronald, p. 257-258.
13.Jarvis, P. 1985. The Sociology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London: Routledge.
14.Jonen G. & Renz M. 1995. Das Bildungswesen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Dossier für das Bildungsinformationsnetz in der Europäischen Union.
15.Lewis, C. W. 1991 The Ethic Challenge in Public Service: A Problem-Solving Guid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6.MacIver, R.M. 1928. Community: A Sociological Study. London: Macmillan Co., p.22-23.
17.Park, R.E., & Burgess, E.W. 1921.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Sociology. Chicago:Univ. of Chicago Press, p.161.
18.Poston, R.W. 1953. Democracy Is You:A Guide to Citizen Action. New York:Harper & Brothers, p.15-16.
19.Robertson, D. B. & Judd, D. R. 1989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Public Policy.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20.Rosenbloom, D. H. & Goldman, D. D. 1993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Politics, and Law in the Public Sector. N. Y.: Mcgraw-Hill.
21.Sanderson, D., & Polson, R.A. 1939. Rural Community Organization.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p.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