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49.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4 05: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葉鎮銓
研究生(外文):Ching-chuan Ye
論文名稱:王莽與曹操取得權力方式之比較:一個歷史制度途徑的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The Comparison of Obtaining Power with Wang Mang and Cao Cao : From a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Approach
指導教授:廖達琪廖達琪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6
中文關鍵詞:權力正當性五德終始說歷史制度途徑讖緯之言知識分子
外文關鍵詞:intellectualprpphey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correlative cosmologypower legitimac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45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文試圖將漢朝末年的兩位政治要角取得權力的方式,以漢朝的歷史框架來理解西漢的王莽、東漢的曹操,他們如何依循漢朝的政治發展情勢而崛起。亦即漢朝的傳統與制度,如何與行為者構成密切的相生關係。
新制度主義中的分之中的「歷史制度途徑」,則是試圖將漢朝政治發展中有意義的歷史人物與皇帝標示出來,顯示出容易為後人所理解的制度分野,而且更容易因為清楚的標示,而將漢朝的政治發展視為一個整體的架構來觀察。
本文認為中國古代最基本的硬規則就是一人統治,王莽就是利用或是搭著盛行已久的陰陽五行觀念之順風車,來破解一人統治家天下的魔咒;而東漢時期此種陰陽五行的觀念已經沒什麼效果,曹操在缺乏正當性的情況下,無法藉由潛規則來說明自己的天命所在,他只能藉由打戰來累積實力。
This text attempts to compare twp power elites how they obtain power within the historical framework of Han dynasty,and how they got prosper within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Han dynasty. That is, the political tradition and institution, how the two actors got close relations with the historical frames of Han dynasty.
Th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being the school of New institutionalism, try to catch a clear mark of power elites and meaningful events, so we can have clear idea of Han history, because we are using a useful approach to study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Han history.
We think the most basic rule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is one man rule. Wang Mang use the popular concept of correlative cosmology, the school of yin and yang, to break one man rule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But things are not exactly the same of eastern Han. Cao Cao has to fight to survive, because the rule of correlative cosmology was not working so well in eastern Han.
目錄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與文獻回顧.................3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2
第二章 漢朝開國的歷史樣貌..........................20
第一節 西漢開國時期制度環境....................20
第二節 東漢開國時期制度環境....................26
第三節 小結....................................33
第三章 漢朝所依循的歷史制度路徑....................34
第一節 西漢時期所依循的歷史制度路徑............34
第二節 東漢時期所依循的歷史制度路徑............45
第三節 小結....................................55
第四章 行為者謀求正當性的策略選擇...............58
第一節 王莽權力正當性的取得.....................58
第二節 曹操權力正當性的取得.....................72
第三節 小結......................................82
第五章 結論.........................................83

參考文獻...........................................87
參考文獻

(A)、中文書目

(一) 專著 (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夫之,2004,《讀通鑑論》,台北:頂淵文化

王鳴盛,1984,《十七史商榷》,台北:大化

皮錫瑞,1980,《經學通論》,臺北市 : 臺灣商務
,1983,《經學歷史》,臺北縣:漢京文化

范曄,2003,《後漢書紀傳今註》,臺北市:編譯館

班固,1996,《漢書》,臺北市:藝文

陳壽,1981,《三國志》,臺北市:漢京文化

逮欽立輯校,1988,《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市:木鐸

董仲舒,1978,《春秋繁露》,臺北市: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劉珍,1978,《東觀漢記》,臺北市:中華

趙翼,1974,《廿二史箚記 三十六卷》,臺北市:世界

蕭統,2002,《昭明文選》,臺北市:三民

瀧川龜太郎,2000,《史記會著考證》,臺北市:麗文

嚴可均(清朝),1969,《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臺北市:世界書局

(二)

于迎春,2000,《秦漢士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三石善吉,1997,《中國的千年王國》,李遇玫譯,上海市,上海三聯

王健文,1995,《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基礎》,台北市 : 東大發行 : 三民總經銷

王國維,1971,《漢魏博士考》,台北:藝文
《殷周制度論》,台北:藝文

王葆玹,1992,《兩漢經學源流》,台北市:東大發行,三民總經銷

王松齡等,1993,《柳宗元詩文》,台北市:錦繡

方光華,2005,《中國古代本體思想史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田議,1987,《王莽傳》,臺北市:國際文化

朱堅章,1958,「歷代篡弒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

朱貽庭編,2003.9,《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

牟宗三,1984,《歷史哲學》,臺北市:臺灣學生

西嵨定生,1983,《白話秦漢史》,台北:譯者發行,文史哲總經銷,
,2004,《中國古代帝國的形成與結構-二十等爵制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余英時,1980,《中國知識階層史論 — 古代篇》,臺北市:聯經

李澤厚,1986,《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台北縣中和市:谷風

李威熊,1978,《董仲舒與西漢儒術》,台北巿:文史哲

李憲堂,2004,《先秦儒家的專制主義精神》,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李順民,1990,「從漢代陰陽五行說與禪讓說的結合看新莽政權的建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碩士論文

李開元,2000,《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北京:新知三聯書店

李小樹,2000,《秦漢魏晉南北朝史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沈展如,1977,《新莽全史》, 台北:正中書局

季乃禮,2004,《三綱六紀與社會整合-由【白虎通】看漢代社會人倫關係》,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何懷宏,1998,《選舉社會及其終結-秦漢至晚清歷史的一種社會學解釋》,北京:三聯書店

冷鵬飛,1994,《中國秦漢經濟史》, 北京:人民

邢義田,1987,《秦漢史論稿》,台北市:東大出版,三民總經銷

吳福助,1988,《漢書採錄西漢文章探討》,臺北市:文津

吳文璋,2001,《巫師傳統與儒家的深層結構-以先秦到西漢的儒家為研究對象》,高雄市:復文書局

吳容曾,1995,《先秦兩漢史研究》,北京市:中華書局出版

吳宗國主編,2004,《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林品石註,1985,《呂氏春秋今註今譯》,台北市 : 臺灣商務

林聰舜,1991,《西漢前期思想與法家的關係》,台北市:大安

林劍鳴,1989,《秦漢史》,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新華經銷

范瑞紋,2001,「王莽的聖人與三代之夢」,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金春峰,1997 ,《漢代思想史》,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哲學:理性與信仰》,臺北市:東大發行,三民總經銷
,2003,《周易》經傳梳理與郭店楚簡思想新釋臺北市,台灣古籍

周予同,1997,《群經概論》,臺北市:臺灣商務

周桂鈿,1999.12,《秦漢思想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周紹賢,1978,《兩漢哲學》,臺北市:文景

胡適著,1979《胡適文存二集》,臺北市:遠東圖書
《胡適文存三集》

柏楊,20000,《柏楊版資治通鑑》,臺北市:遠流

洪神皆,1986,「漢代崇儒政策的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永吉,1997,「西漢儒家的政治地位及其對國家政策的影響力」,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蔚松,2002,《漢代考選制度》,武漢:崇文書局

耿雲志,1998,《胡適論爭集》,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

馬小虎,2004,《魏晉以前個體”自我”的演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徐平章,1988,《荀子與兩漢儒學》,臺北市:文津

徐復觀,1984,《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市:臺灣商務
,1983《中國經學史的基礎》,臺北市:臺灣學生
,2001《兩漢思想史》卷一∼卷三 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

徐難于,2002,《漢靈帝與漢末社會》,濟南:齊魯書社

孫廣德,1999,《中國政治思想專題研究集》,台北:桂冠

康有為,1968,《孔子改制考》,臺北市:臺灣商務

張永成,1983,《王莽移易漢祚背景研究》,台北:私立東海歷史研究所論文

張金吾,1968,《兩漢五經博士考》,臺北縣板橋市:藝文

張秋升,2003,《天人糾葛與歷史運演-西漢儒家歷史觀的現代詮釋》,濟南:齊魯書社

張亞新 ,1994,《曹操大傳》,北京市 : 中國文學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經銷

張作耀,2004,《曹操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張分田 ,2004,《中國帝王概念-社會普遍意識中的”尊君-罪君”的文化范式》,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張秋升,2003.8,《天人糾葛與歷史運演-西漢儒家歷史觀的現代詮釋》,濟南:齊魯書社

張明貴,2003,《比較中西政治思想》,台北:五南

張濤,2001.12,《經學與漢代社會》,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黃俊傑,1982,《理想與現實》,臺北市 : 聯經

黃進興,1994,《優入聖域:權力、信仰與正當性》,臺北市:允晨文化出版

黃錦鋐,1979,《秦漢思想史》,台北:學海

黃光國,1991,《王者之道》,台北:臺灣學生

陳啟天,1969,《增訂韓非子校釋》,台北,台灣商務

陳榮捷,1993,《中國哲學文獻選編》,臺北市:巨流

陳萬淇,1988,《個案硏究法 = Case study mehtod》,臺北市:華泰書局

陳麗桂,1997,《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臺北市:文津

陳文德,1991,《曹操爭霸經營史》,臺北市:遠流

陳松青,2004,《先秦兩漢儒學與文學》,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梁啓超,1980,《先秦政治思想史》,臺北市,東大

許倬雲,1984,《求古編》,臺北市:聯經
,1984,《西周史》,台北市︰聯經

許金秋,1995,「新莽時期學者社會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崔瑞德,1992,《劍橋中國秦漢史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崔向東,2004,《漢代豪族研究》,武漢︰崇文書局

章權才,1995,《兩漢經學史》,臺北市:萬卷樓發行,三民總經銷

馮天瑜,1993,《元典—文本與闡釋》,臺北市:文津

葛承雍,1997,《王莽新傳》,西北大學出版社

葛荃,2003,《權力宰制理性》,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葛兆光,2004,《中國思想史》,上海市:復旦大學

賀凌虛,1988,《西漢思想論集》,台北市:五南
,2002,《東漢思想論集》,台北市:五南
,1992,《商君書今註今譯》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賀照田,1997,《學術思想評論》,瀋陽市:遼寧大學

張永成,1983,「王莽移易漢祚之背景研究」,台中:私立東海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勞思光,2004,《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台北市:三民

勞幹著,1980,《秦漢史》,南昌市:江西教育出版發行
,1976,《漢代政治論文集》,臺北縣板橋市,藝文

傅樂成,1977,《漢唐史論集》,臺北市:聯經

傅佩琍,1987,「王莽之尚書學與行政」,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樹藩,1982,《中國文官制度史》,臺北市:黎明文化

楊承彬,1978,《秦漢魏晉南北朝教育制度》,臺北市:臺灣商務

楊聯陞,1987,《陶希聖先生九秩榮慶祝壽論文集 國史釋論下冊》,臺北市:食貨出版社

熊鐵基,2001,《秦漢新道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蔡方鹿,2003.6,《中華道統思想發展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榮真著,1998,《王莽》,台北:知書房

蔣伯潛,1977,《十三經概論》,台北:中新書局

蔣禮鴻,1986,《商君書錐指》,北京:中華書局

翦伯贊,2003,《秦漢史》,臺北市:雲龍

劉文強,1983,《春秋時代封建制度的解體》,臺北市:撰者

劉華,2003,《先秦禮學思想與社會整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劉澤華等,2005,《專制權力與中國社會》,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先秦士人與社會》,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鄭欽仁,1982,《立國的宏規》,臺北市:聯經

鞏鵬程,2005,《漢代思潮》,北京:商務印書館

廖伯源,1997,《歷史與制度-漢代政治制度試釋》,臺北市:台灣商務

閻步克,1996.5,《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錢穆,1995,《國史大綱》(錢賓四先生全集27),台北:聯經
,1998,《國史新論》, 台北:東大
,1995,《周公》,(錢賓四先生全集26) 台北:聯經
,1989,《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台北:東大

鄺士元,1984,《魏晉南北朝研究論集》,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賴慶鴻,1981,《董仲舒政治思想之研究》,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薩孟武,1997,《中國社會政治史》, 台北:三民
,1989《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三民

蕭延中,2004,《”天命”與”德性”-中國政治思想家中的正當性問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盧瑞鍾,2002,《中國政治思想史分論(一)-人性論、天命論與義利之辨》,臺北市:商鼎文化

盧瑞容,2004,《中國古代「相對關係」思維探討-「勢」「和」「權」「屈曲」概念朔源分析》,臺北市,商鼎文化

戴君仁,1979,《梅園論學三集》,臺北市:台灣學生

鍾肇鵬,1994,《讖緯論略》,臺北市:洪葉文化

韓復智,1980,《漢史論集》,臺北市:文史哲

顧頡剛,1996,《漢代學術史略》,北京市/東方出版社出版發行,新華書店經銷
,1988,《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北京市,中華出版,新華發行經銷
,1970,《古史辨》,臺北市,明倫

(B)、英文書目

Chang, Kwang-chih.1983.Art, myth, and ritual :the path to political authority in ancient Chin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hu Tung-tsu.1972.Han social structure Seattle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Hall Peter.A.,and Rosenary C.R.Taylor.1996”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political studies,VOL.64,pp.936-57

Loewe, Michael.1974.Crisis and conflict in Han China, 104 BC to AD 9 London : Allen & Unwin.

Schwartz B.1985.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 Cambridge, Mass. :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