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按筆畫順序排列)
(一)政府文件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李鴻源,1998,辦理水利工程用地取得暨管理作業手冊。台中:臺灣省政府水利處。
洪炳麟,1991,牡丹水庫工程計畫(修訂本)。台中:臺灣省水利局。
徐享崑,2000,水資源永續發展導論。台北:經濟部水資源局。
黃書禮,2000,建立限制發展地區救助、補貼、補償、回饋制度與辦法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黃金山,92年3月,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定稿本。台中:經濟部水利署。
陳伸賢,2006,水資源白皮書。台中:經濟部水利署。
國家環境保護計畫摘要,第二章環境問題之檢討與分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國家環境保護計畫摘要,第五章維護自然生態策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張元旭,2005,麻雀地變鳳凰城-臺灣區段徵收案例實錄。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82年05月,當前重要土地問題研議專輯。台北:內政部。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文獻輯錄。
魏啟林,2000,政府再造運動。台北: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員會。
蕭代基、黃書禮,2000,建立限制發展地區救助、補貼、補償、回饋制度與辦法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二)書籍
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2002,原住民族覺醒與復振。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林照真,1998,水的政治學。台北市:時報文化。
胡忠信,2005年,你願意聽我的聲音嗎:胡忠信、高金素梅對談錄。台北市:智庫公司。
黃兆慧,2002,臺灣的水庫。台北縣:遠足文化。
陳克誡,1955,美國TVA制度。台北市: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張隆盛、廖美莉,2002,生態保育-世界保護區發展的趨勢。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彭懷恩,2002,政治學-比較的觀點。台北市:風雲論壇。
詹中原,1999,新公共管理。台北市:五南。
劉昌明、傅國斌,2001,今日水世界。台北市:牛頓。
劉體章等,1996,風雨芳菲集第二輯。高雄市:臺灣新聞報社。
Heywood, Andrew 著,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合譯,1999,政治學新論。台北市:韋伯。
Levine, Herbert M. 著,王業立、郭應哲、林佳龍譯,1999,政治學中爭辯的議題。台北市:韋伯。
Marsh, David and Stoker, Gerry著,陳菁雯、葉銘元、許文柏譯,1998,政治學方法論。台北市:韋伯。
W.Lawrence Neuman,王佳煌等譯,2003,當代社會研究法。台北市:學富文化。
(三)期刊
李至倫,93年12月,「湖山水庫興建受阻是美濃水庫的翻版?」,永續(評)093036 號,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何明修,2003,「自主與依賴:比較反核四運動與反美濃水庫運動中的政治交換模式」,台灣社會學刊第30期,臺灣社會學社。
吳銘志,2006,「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可替代方案」,曾文水庫越域引水研討會資料,高雄:高雄縣政府。
美濃愛鄉協會,2002,「迎接台灣後水壩時代的到來」,生態中心季刊第九期。
高瑜,2006年03月27日,「曾文水庫越域引水爭議長老教會出面協調」,臺灣教會公報第2822期。
黃進陽,2006,「淺談成功談判的秘訣」,研習論壇64期,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陳文俊,2000,「政治的孟德爾定律?家庭與臺灣國小學童的政治學習」,社會科學季刊-冬季,國立中山大學。
游宗憲,2005,「從治理的觀點淺談當代公民社會的建構」,研習論壇60期,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張廣智,2003,「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工作回顧與檢討」,水利第12期,台中:經濟部水利署。楊琬婷,2006,「公民參與行政決策的問題初探」,研習論壇64期,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楊豐榮、楊瑞榮、王益評,2005,「高屏大湖工程計畫」,水利第15期,台中:經濟部水利署。
廖達琪,2000,「精省以來的府際關係失序或設計不出的秩序」,社會科學季刊-冬季,國立中山大學。
鄭福生,1992,「土地問題與土地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
謝瑞麟,1993,「臺灣水資源問題之研析(一)」,台灣大學水工試驗所。
謝瑞麟,1991年3月,「水資源保育與利用雙贏機制」,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顏清連,1993,「台灣水資源問題之研析(一)」,台灣大學水工試驗所。
(四)學位論文
丁志偉,2003,南臺灣的水資源政治,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洪碧蓮,1991,重大工程建設土地取得問題之研究-以北部第二高速公路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連偉齡,1991,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之研究(1865-1987年),國立中山大學中山研究所碩士論文。黃肇輝,2001,從群我關係看台灣的民主政治,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曾碧月,2004,美濃反水庫運動的再思考,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蕭錦輝,2004,我國現行河川土地公有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五)網站及報紙
http://www.ris.gov.tw/戶役政為民服務公用資料庫
http://npl.ly.gov.tw/do/www/homePage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站
http://datas.ncl.edu.tw/theabs/1/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http://www.ncl.edu.tw/f4.htm期刊文獻資訊網
http://www.lib.nsysu.edu.tw/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網站
http://water.emc.nctu.edu.tw/index.htm水環境教育資源網
http://mpa.ngo.org.tw/美濃愛鄉協進會
http://www.wrb.gov.tw/經濟部水資局
http://content1.edu.tw/教育部
http://www.wra.gov.tw/經濟部水利署
http://www.epochtimes.com/b5/4/3/24/n490885.htm「連戰、宋楚瑜的個人生平簡介」,大紀元,2004年03月24日。
王馨珮,「高高屏首長反美濃水庫」,中時晚報,1999年1月31日,焦點新聞。
卞中佩,「工業政策不當,導致南台灣水權大戰方興未艾」,中國時報,1999年5月2日,第15版,時論廣場。
阮正霖,「抗爭不斷 越域引水喊卡」,聯合報,2006年3月15日,高屏地方版。
吳憲雄,「大水淹透透 為什麼?」,中國時報,2005年6月14日,第A15版。
林倖妃,「高高屏成立水資源籌劃小組」,中國時報,2000年4月19日,地方新聞。
周克任,「打破水庫神話 永續經營水資源」,中國時報,1998年4月20日,第15版,時論廣場。
社論,「爭水新世紀危機聯合國警告」,聯合報,1999年3月24日,第10版。
紀駿傑,「錯誤水庫政策 將引爆族群衝突」,中國時報,1999年4月13日,時論廣場。
陳炎生,「為臺灣興建水庫奉獻一生200終日人士追悼八田與一」,中國時報,2006年05月09日,第C4版。
馮惠宜,「阿港伯80大壽 表面張力變紅酒淺酌」,中國時報,2006年05月13日,第 A4版。
張炎銘,「難道水利人員都是白痴」,中國時報,2004年9月11日,第A15版。
張俊夫,「變相漲水價?水利署:保育回饋費開徵符合公平正義原則」,東森新聞報,2005年5月29日。
張俊夫,「水費附徵水源保育與回饋費,水公司:專款專用」,東森新聞報,2006年03月21日。
楊白彔,「反越域引水獲蘇揆認同-高雄縣將提案結合高高屏三縣市共同反對」,東森新聞報,2006年5月23日。
二、外文部份
Gans, Chaim.1992.”Philosophical Anarchism And Political Disobedience”Cambridge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edau, Hugo Adam.1991.” Civil Disobedience In Focus/ edited by Hugo Adam Bedau”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