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王全世(2000)。資訊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23-31。李美枝(1979)。性別特質問卷的編製及男女大學生四種性別特質類型在成就動機、婚姻、事業及性態度上的比較。中華心理學刊,23卷,1,23-37。李美枝(1984)。性別角色與性別差異。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美枝(1987)。性別角色面面觀—男人與女人的權力暗盤。台北:聯經。
李卓夫(2000)。大學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權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劉秀娟(1997)。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揚智。
何春蕤(1998)。性/別校園—新世代的性別教育。台北,遠流。
何榮桂(2001)。九年一貫新課程規劃看我國資訊教育未來的發展。資訊與教育,8期, 5-14。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 22-48。吳珮瑜(2005)。傳統教室與網路教學環境中思考風格、學業成就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吳雪如(2002)。兩性平等教育融入正式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以加(2002)。笑聲中的反思與能量—巴貝•柯爾繪本作品中的性別教育實踐。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9,31-37。
林奇賢(1997)。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網際網路與國小教育。資訊與教育,58, 2-9。林秀芬(2000)。國小兒童對電視廣告中意識型態的解讀─以性別刻板印象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碧雲(2000)。轉化課程的試煉──兩性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林綠紅(2002)性別、家庭與繪本-從繪本看家庭的樣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9,38-44。
林慧瑛(1997)。擇偶條件及人格特質。杏林天地,6卷14期。
洪久賢(2000)。國中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專業發展個案分析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5(2),37-53。
洪瑞兒、周忠信(1999)。高雄市中小學教師與學生對於兩性平等教育認知狀況研究。輯於邁向二十一世紀兩性平等教育國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市: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
邱麗珍(2001)。女性雜誌中美容美體論述的解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淑娟(1998)。大學教師性別角色態度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嘉慧(2001)。國中學生性別角色、性別刻板印象與兩性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基隆市國中學生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晏涵文、江漢聲(1995)。性教育。台北:性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唐先梅(1999)。從雙薪家庭的父母觀點看子女參與家務工作之情形。青少年兒童福利學刊,21,51-59。
莫藜藜(1997)。已婚男性家庭事務分工態度之研究。東吳社工學報,2,57-114。
殷童娟(2000)。兩性平等教育融入式有效性教學策略之研究--以高中家政課程為例之個案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郭維新(2004)。國民小學實施兩性平等教育活動方案之研究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陶福媛(1991)。我國雜誌廣告中的性別角色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莊明貞(1999)。教育與性別。在高雄醫學大學兩性研究中心編,高中職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工作坊研習教材。台北市:教育部。
莊明貞(2000)。兩性教育融入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的規劃與展望。發「表於九年一貫課程理念與實務」研討會【線上查詢】:http://class.eje.isst.edu.tw/files/20000119九年一貫課程理念與實務/05兩性教育融入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的規劃與展望.doc。
陳年興、王敏煌(民86)。全球資訊網上教材製作輔助工具之研發。隔空教育論叢,9,77-104。陳怡因(2004)。國中生性別刻板印象之研究—以性別平等課程之實踐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玫君(2002)。兩性平權課程對高中生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及兩性平權態度影響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宜燕(2005)。懶女人的告白--資本主義、父權社會、與女性身體自我概念。性別平等教育季刊,31,53-57。
陳淑姻(2002)。國中女學生閱讀羅曼史小說之認知真實與其兩性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質采(2002)。溫柔的公主VS.處心積慮的巫婆—漫談童書中的理性互動。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9,57-65。
陳喜蓮(2003)。以繪本及漫畫為素材之討論團體對國小高年級女生性別刻板印象之影響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部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畢恆達(1991)。性別與空間。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下):性別與與文化再現。台北:心理。
黃文三(1994)。青少年性別角色發展及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黃明娟(2000)。高中職學生兩性平等教育需求評估與教學方案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黃旭陽(2004)。資訊融入國中視覺藝術創造力教學的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政傑(1995)。兩性教育與課程設計。多元社會課程取向。台北:師大書苑。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德祥 (2000)。1998 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市:五南。
楊家興、黃 �琚B裘友善合著 (2003)。以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來推動中小學的資訊素養教育。三峽深耕講師提供的資料,10-12。
楊淑芳(2002)。國中學生家務參與現況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葉惠鳳(2002)。大眾傳播媒體性別訊息融入性別平等教育團體對青少年性別平等觀念與態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春興(1995)。現代心理學。東華出版社。
張錦華(1994)。媒介文化、意識形態與女性。台北市,正中出版社。
張錦華(1998)。女為悅己者容?瘦身美體廣告的影響研究。傳播論文選集1997。台北:中華傳播學會。
張錦華(1998)。兩性平等與媒體素養教育。兩性平等季刊,11,22-25。
張芝綺(2004)。兩性教育融入生活課程之研究—以卡通做為改變性別刻板印象教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張靜嚳(1996)。傳統教學有何不妥。建構與教學,4,1-2。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雜誌,72, 2-9。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戴建耘、翁榮銅(民88)。以Internet平台建構主動學習的教育環境,資訊與教育雜誌,74,57-67。劉秀娟(1999)。兩性教育=Gender Education。台北:揚智文化。
劉仲冬 (1999)。女性的醫療消費經驗。載於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二十世紀本土反思(二版)(209-226)。台北:女書文化。
劉怡秀(1997):解讀電視廣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以女性內衣廣告為例。私立銘傳管理學院傳播學系學士論文。
蔡文山(2001)。兩性平等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生性別角色態度、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之影響。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培村(1999)。中小學教師兩性平等教育素養之探析。學生輔導。60,126-147。蔡培村、余嬪(1999)。中小學教師兩性平等教育素養之研究。輯於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主辦「邁向二十一世紀兩性平等教育國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
蔡雅慧(2002)。國中小學生職業性別刻板印象與職業興趣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嘉安(2003)。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家庭社會化因素探討─以台北地區國中二年級學生為樣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謝小岑(1995)。教育:從父權的複製到解放。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頁182-218)。台北,時報。
謝臥龍(1998)。規劃無性別歧視之課程與教材。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26-29。
蘇芊玲(1999)。兩性平等教育的回顧與展望。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下):性別與文化、再現(317-338)。台北,心理。
蘇倩雪(2002)。屏東地區高職學生性別角色態度、家庭價值觀與婚姻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顧玉珍(1995)。性別的魔鏡。載於媒體的女人,女人的媒體(下)。台北:碩人。
鐘佩怡(2000)。我把羅曼史變教材了--中學生的性別平權教學素材。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西文部份
Banks.B.M (1993)。Multicultural Educational:Characteristics and Gods. In Banks,J.A.& Banks, C.A.M.(Eds.)(1993).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 and Perspectives. Needhan Heights, MA:Allyn & Bacon.
Basow, S. A. (1992) . Gender stereotypes and roles (3rd.) California, city :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Berk, L.E. (1997). Development of sex-related differences and gender roles.Child development (4nd Ed.). USA: Allyn and Bacon.
Bogdan,R. C., & Biklen,S. K.(1982). Qual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Boston﹕Allyn & Bacon.
Eagly, A. H., & Steffen, V. J. (1984). Gender stereotypes stem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women and men into social rol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4), 735-754.
Hammond, D., & Dingley, J. (1989). Sex differences in career preferences oflower sixth formers in Belfast grammar school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62, 263-264.
Khan, B. H. (1998). Web-based instruction(WBI): An introduction. 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 35(2), 63-71.
Klein, S. S.(1985).Handbook for achieving sex equity through education.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Laster, J. F. (1985). Toward excellenc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Using cognitive psychology in curriculum planning. Columbus: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54656)
Measor, & Sikes (1992)。Measor, L.& Sikes, P .J.(1993).Gender and schools. London:Cassell.
Merriam, S.B. (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Thousand Oaks, CA:Jossey-Bass.
Rallis, S. F. & Rossman, G. B.(1998), Learning in The Filed: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Shinar, E.H. (1975). Sexual stereotypes of occupations. Journal of VocationalBehavior, 7, 99-111.
Spence, J. T., & Hall, S. K. (1996). Children’s gender-related self-perceptions, activity preferences, and occupational stereotypes: A test of three models of gender constructs. Sex Roles, 35(11/12), 659-691.
Stake, R. E.(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Vagner,C.(1993).The telecommunications regulatory environment and its impact upon distance educ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3 (12),29-33.
Williams, J. E., & Best, D. L. (1990). Measuring sex stereotype: A multination study. Newbury Park, CA: Sage.
Williams, F., Larose, R., & Frost, F. (1981). Children, television, and sex-role stereotyping. N.Y. : Prae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