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22: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明質
研究生(外文):Ming-Chih Hsh
論文名稱: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之研究-澎湖縣現職與退休公務人員意見調查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Rational Reform Plan on Public Servant Pension Incom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Current and Retired Public Servant in Penghu County
指導教授:郭瑞坤郭瑞坤引用關係鄭博文鄭博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ui-Kun KuoBor-Wen Jenq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47
中文關鍵詞:公務人員退休所得所得替代率澎湖縣
外文關鍵詞:Pension IncomePublic ServantPenghu CountyIncome Replacement Ratio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4
  • 點閱點閱:62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本研究旨在探討「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之研究,系統探究澎湖縣公務人員對「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的認知與態度,且分析不同個人背景的公務人員對退休所得改革的認知與態度之差異情形,並提出結論與建議,期使公務人員退休所得改革更為順利合理。
本研究目的如下:1.瞭解澎湖縣公務人員對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的認知與態度;2.瞭解現職人員與退休人員,在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的認知與態度上之差異情形;3.瞭解不同個人背景的現職人員,在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的認知與態度上有無差異;4.瞭解不同個人背景的退休人員,在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的認知與態度上有無差異;5.瞭解澎湖縣公務人員對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的感受與建議。
本研究使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進行之。以澎湖縣政府及所屬機關現職及退休公務人員為對象,現職人員抽樣數437人(發出437份數),回收份數416份,有效問卷數404份,有效問卷率92.45%;退休人員抽樣數112人(發出112份數),回收份數61份,有效問卷數56份,有效問卷率50%。
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1.多數受訪者認為我國老年經濟生活保障不足,贊成採取漸進方式縮短退休保障差異;2.多數受訪者認同改革理念,但認為改革方案內容有欠公平合理、改革方案宣導不足;3.改革方案是否有助於社會公平正義、公務人員人格尊嚴及國家財政壓力,受訪者看法紛歧;4.改革方案有助於減緩提早退休,但恐造成不適任者留任及降低對政府的信任;5.現職人員與退休人員,對改革背景及政策規劃內涵的認知有顯著差異;對政策影響的認知沒有顯著差異;6.不同年齡、公職年資、職位、官等及服務機關的現職人員,對改革方案政策背景的認知有顯著差異;性別及教育程度不同則沒有顯著差異;7.不同背景的現職人員對改革方案規劃內涵的認知都有顯著差異;8.不同性別、公職年資、教育程度及職位的現職人員,對改革方案政策影響的認知有顯著差異;年齡、官等及服務機關不同則沒有顯著差異;9.不同性別、年齡、公職年資、教育程度及服務機關的退休人員,對改革方案政策背景的認知有顯著差異;職位及官等不同則沒有顯著差異。10.不同年齡、公職年資、教育程度及服務機關的退休人員,對改革方案政策影響的認知有顯著差異;性別、職位及官等不同則沒有顯著差異。
根據以上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1.文官制度的改革多些專業少些政治;2.退休所得改革應不溯既往,以維政府誠信;3.改革方案應先法制化再予實施;4.改革方案規定內容不合理之處,宜再檢討修正;5.完整配套措施並事前宣導;6.早日規劃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7.退休制度與社會福利制度應兼籌並顧;8公務人員應規劃終身收入,保障老年生活。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Rational Reform Plan on Public Servant Pension Income", systematic inquiries into the perception and manner of Penghu County public servants towards the reform plan, analyze the perception and manner differences by the public serva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propos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a smooth and rational pension reformation.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Understand the perception and manner of Penghu County public servants towards the "Rational Reform Plan on Public Servant Pension Income"; 2. Understand the perception and manner differences by current and retired public servants towards the reform plan; 3. Understand if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perception and manner by current public serva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4. Understand if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perception and manner by retired public serva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5. Understand the feeling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Penghu County public servants towards the reform plan.
This research is conducted with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s. Using current and retired public servants of Penghu County Government and respective institutions as the subjects, the number of sampling current public servants is 437 (distributed 437 questionnaire), 416 questionnaire is returned, the number of valid questionnaire is 404 and the ratio of valid questionnaire is 92.45%; the number of sampling retired public servants is 112 (distributed 112 questionnaire), 61 questionnaire is returned, the number of valid questionnaire is 56 and the ratio of valid questionnaire is 50%.
This research obtains the below conclusions: 1. Most participants feel the domestic economic planning for senior is insufficient and approve to adopt gradual reduction of retired planning difference; 2. Most participants approve the reform concept but feel the plan content lacks fairness and the plan guidance is insufficient; 3. The participants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whether the plan is helpful to the society, dignity of the public servants and national financial pressure; 4. The reform plan helps in easing early retirement but is afraid on letting unsuitable staff to remain in office and reduction of trust in the government; 5. The current and retired staff have different perceptions to the reform background and strategy planning; there is no perceptive difference in the strategy influence; 6. There is perceptive difference to the strategy background by current public servant of different ages, service seniority, positions, levels and institutions; different genders and education levels do not show any difference. 7. There is perceptive difference to the plan connotation by current public servant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8. There is perceptive difference to the strategy influence by current public servant of different genders, service seniority, education levels and positions; different ages, levels and institutions do not show any difference; 9. There is perceptive difference to the strategy background by retired staff of different genders, ages, service seniority, education levels and institutions; different positions and levels do not show any difference. 10. There is perceptive difference to the strategy influence by retired staff of different ages, service seniority, education levels and institutions; different genders, positions and levels do not show any difference.
With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is research proposes the below suggestions: 1. More professional and less politics in the civil system reform; 2. Pension income reform is not to be pursued to maintain good faith in the government; 3. The reform plan should be legalized before implementing; 4. Review before revision of irrational reform stipulations; 5. Integrated measures and advance announcement; 6. Early planning of old age economic planning system; 7. Planning of retirement and social welfare system; 8. Public servants should plan lifetime income to safeguard old age.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四節 名詞釋義………………………………………………………………4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退休金制度與相關理論之探討………………………………………7
第二節 我國公務人員退休所得之探討……………………………………23
第三節 我國老年經濟安全保障之探討……………………………………41
第四節 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之內涵與爭議問題探討……5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63
第一節 研究方法……………………………………………………………63
第二節 研究架構……………………………………………………………63
第三節 問卷調查對象與抽樣………………………………………………64
第四節 研究假設……………………………………………………………66
第五節 問卷設計與資料處理………………………………………………6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71
第一節 受訪者基本資料分析………………………………………………71
第二節 澎湖縣公務人員對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的認知與態度之現況分………………………………………74
第三節 現職人員與退休人員對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的認知與態度之差異比較分析…………………………96
第四節 不同背景的現職人員對於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的認知之差異比較分析………………………………100
第五節 不同背景的退休人員對於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的認知之差異比較分析………………………………148
第六節 澎湖縣公務人員對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的感受與期望……19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97
第一節 結論…………………………………………………………………197
第二節 建議…………………………………………………………………207
第三節 後續研究方建議……………………………………………………210
參考文獻…………………………………………………………………………….211
中文部分………………………………………………………………………211
英文部分………………………………………………………………………214

附錄一:調查問卷………………………………………………………………216
附錄二:受訪者對於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制度改革措施之意見彙整表221
附錄三: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說帖………………………227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2005)。「只有煞車 才能啟動正確的改革」,2005年12月
23日,新聞稿,取自該會網站http://www.nta.org.tw/。
王正(2000a)。「我國公務員退撫基金採確定給付制或確定提撥制?」。公務人員月
刊,第46期,頁4-21。
王正(2000b)。「保險、救助及津貼:老年經濟安全制度財務體系配合之探討」。經
社法制論叢,第26 期,頁1-29。
王靜怡(2001)。「公共退休金制度之發展變遷暨其省思」。經社法制論叢,第27期,頁34-57。
古允文(2002)。「世代契約與凝聚--老年經濟安全政策走向的思考」。國家政策
論壇,第2卷,第3期,頁13-21。
辛炳隆(2002)。「由建構老人經濟安全體系談我國勞工保險年金化」。國家政策
論壇,第2卷,第3期,頁47-51。
薛承泰(2002)。「老年福利津貼政策評析」。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3期,頁
38-46。
王順民(2002)。「老年經濟安全保障的迷思與弔詭--幾項初步的考察心得」。國
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3期,頁26-37。
考試院(2006)。「退休撫卹制度的學說」。2006年1月3日取自考試院網站/考銓報告書http://www.exam.gov.tw/ebook/content_show.asp?NO=1755&Rnd=3.742373E-02
行政院經建會(1996)。「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民國84年至125年人口推計」。行政
院經建會。
吳容明(2006)。「從公務人員退休相關數據談退休制度改革」。研習論壇月刊,第
65期,頁1-19。
呂明泰(2006)。「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中幾個受關注問題的剖析」。公務人員月刊,第116期,頁18-31。
李建良(2004)。「從憲法觀點論軍公教優惠存款的存廢問題」。政大法學評論,第78期,頁1-36。
李慶雄(2006)。「評退休制度18%改革」。考選周刊,第1063期,第2版。
周正山(2003)。「公務人員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周潘玲(1974)。「如何改進我國現行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麗芳(2006)。「跨越世代,正視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公務人員月刊,第116期,頁1-2。
林惠娟(2004)。「台灣公務人員退休給付政策之趨勢研究(中程計劃迄至公元2020 年)」。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未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靜玟(2004)。「現行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研究-公平與管理層面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柯木興、林建成(2005)。「淺談世界銀行多層次老年經濟保障模式」。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5年12月28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國家國政分析。
柯木興(2000)。「社會保險」。中國社會保險學會發行。
孫健忠(2002a)。「優惠存款與老年經濟安全保障」。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分析,2002年7月25日。
孫健忠(2002b)。「台灣老年經濟安全保障試析」。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3期,頁1-12。
徐有守、李震洲等編著(1991)。「中華民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度」。考試院考銓叢書指導委員會出版。台北:正中書局印行。
徐有守(1991)。「我國退休制度的基本概念」。考試院考銓叢書指導委員會主編,中華民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度,1-12 頁。
郝鳳鳴(2004)。「勞工退休金條例規範基礎分析」。月旦法學,第112期。
張金鑑(1973)。「人事行政學」。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
張雅琳(2003)。「公私部門受雇人員的退休決策—兼論退休制度對退休行為的影響」。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符寶玲(1999)。「退休基金制度與管理」。台北:華泰。
莊淇銘(2006)。「老人國…領得到退休金嗎?」。聯合報,2006年6月20日,A15版。
許毓圃(2002)。「軍公教優惠存款利率不應輕言取消或較降」。國政分析。
許濱松(1987)。「人事行政」。台北:華視。
連煌林(2004)。「從信賴保護觀點論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改革」。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金貴(2001)。「從人力資源發展看教育人員退休風潮」。教育資料與研究,第42期,頁18-20。
陳金貴(2002)。「退休公務人力運用之探討」。公務人員月刊,第68期,頁11-12。
陳桂華(1988)。「銓敘工作面臨的新情勢與今後努力方向」。銓敘部編印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3輯:145-165。
陳清添(2005)。「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檢討與改革」。公務人員月刊,第107期,頁10-17。
陳聽安、吳英同(2000)。「台灣年金制度規劃之評析」。財稅研究,頁1-40。
單驥(2002)。「世代契約與凝聚--老年經濟安全政策走向的思考」。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3期,頁22-25。
彭康鎮(1999)。「美國公務員的彈性退休簡介」。公務人員月刊,第34期,頁24-34。
曾明發(2003a)。「軍公教退休金優惠存款制度問題研析(上)」。立法院院聞,第31卷,第5期,頁117-122。
曾明發(2003b)。「軍公教退休金優惠存款制度問題研析(下)」。立法院院聞,第31卷,第6期,頁82-102。
曾明發(2003c)。「取消公務人員退休『五五專案』政策過渡規定之評析」。立法院院聞,第31卷,第12期,頁108-118。
黃仁德(2000)。「總體經濟理論與政策」。台北:華泰文化。
黃世鑫(2003)。「由財政觀點評析18%的軍公教退休優惠存款:兼論信賴保護原則」。新世紀智庫論壇,2005年12月6日取自http://www.taiwanncf.org.tw/index-c.htm。
黃英忠(1995)。「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
溫英幹(2005)。「公務員退休福利好,各國皆然」。聯合報,2005年11月17日,A15版。
葉至誠(2003)。「職業年金」。楊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葉長明(1996)。「公務人員退撫制度檢討改進之研究」。公務人員月刊,第6卷。
葉長明(2006)。「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簡介」。公務人員月刊,第116期,頁10-17。
詹火生、林建成(2005)。「台灣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津貼與國民年金分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分析,2005年12月6日引自http://www.npf.org.tw/script-2/tornado/searcher.exe。
趙其文(1996)。「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銓制度」。台北:華泰。
趙揚清(2002)。「軍公教人員存款優惠利率之評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分析,2005/12/6引自http://www.npf.org.tw/script-2/tornado/searcher.exe。
銓敘部(1997)。「退休新制與公務人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銓敘部(2002)。「退休新制施行後公務人員自願退休因素之研究」。銓敘部91年度民意調查專案報告。未出版。
銓敘部(2003)。「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方案初步構想之研議」。公務人員月刊,第84期,頁4-18。
銓敘部(2005a)。「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2005年11月20日取自銓敘部網站http://www.moi.gov.tw/W3/stat/home.asp。
銓敘部(2005b)。「18%改革並未引發公務人員退休潮」。銓敘部,2005年12月26日,2005/12/29取自銓敘部網站http://www.mocs.gov.tw/。
銓敘部(2006a)。「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宣導講習會資料」。銓敘部,2006年1月。未出版。
銓敘部(2006b)。「銓敘部新聞稿: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草案重點說明」。2006年1月20日取自銓敘部網站http://www.mocs.gov.tw/class/news_view_1.aspx?news_id=20060220132953505。
銓敘部退撫司(2003)。「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方案初步構想之研議」。公務人員月刊,第84期,頁4-18。
銓敘部退撫司(2006)。「推動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之理由與研議情形」。公務人員月刊,第116期,頁3-9。
劉玉蘭、陳正民(2005)。「我國的國民年金規劃與未來展望」。「社會暨健康政策的變動與創新趨勢:邁向多元、整合的福利體制」,國際學術研討會編印。
劉玉蘭(2001)。「從教育人員退休風潮談我國教師退撫制度」。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4期,頁12-14。
劉昊洲(1994)。「論退休與撫卹之異同」。考選周刊,第451期,頁3。
蔡璧煌(2006)。「18%改革的政治與盲點」。中國時報,2006年1月5日,A11版。
蕭麗卿(1997)。「公共年金採行確定提撥制之探討」。保險專刊,頁134-152。
聯合晚報(2002)。2002年11月5日,7版。
聯合晚報(2005)。2005年11月11日,A3版。
聯合報(2005)。「全教會:改革要經協商」,2005年12月13日,A3版。
聯合報(2005)。「每月少一萬元,27年的她不退了」,2005年12月10日,A5版。
薛承泰(2002)。「世代契約與凝聚--老年經濟安全政策走向的思考」。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3期,頁38-46。
關中(1995)。「健全文官制度的理念與作為」。台北:銓敘部。

二、英文部分
Atchley, R.(1989).A continuity theory of aging.Gerontologist,29(1), 183-190.
Blondal, Sveinbjorn and S. Scarpetta(1998), “Retire Early, Stat at Work?” The OECD Observer, 212: 15-19.
Blondal, Sveinbjorn and Scarpetta, S.(1999), The Retirement Decision in OECD Countries. Economics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s NO.202, Paris: OECD.
Stahl, O. G.(1983)Public Personal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 Harper and Row.Samwich, A.A.(1998)“New Evidence on Pensions,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timing of retirement,”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70, 207-236.
Mackellar, F. L. & Mcgreevey, W. P. (1999), “The Growth and Containment of SocialSecurity Systems”, 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 Vol. 17, pp. 5-24.
World Bank (1994), 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 Policies to Protect the Old and Promote Growth,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orld Bank (2005) Old Age Income Support in the 21Century. Policy Research Department.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劉玉蘭(2001)。「從教育人員退休風潮談我國教師退撫制度」。教育資料與研究,第24期,頁12-14。
2. 蕭麗卿(1997)。「公共年金採行確定提撥制之探討」。保險專刊,頁134-152。
3. 葉長明(2006)。「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簡介」。公務人員月刊,第116期,頁10-17。
4. 葉長明(1996)。「公務人員退撫制度檢討改進之研究」。公務人員月刊,第6卷。
5. 黃世鑫(2003)。「由財政觀點評析18%的軍公教退休優惠存款:兼論信賴保護原則」。新世紀智庫論壇,2005年12月6日取自http://www.taiwanncf.org.tw/index-c.htm。
6. 曾明發(2003c)。「取消公務人員退休『五五專案』政策過渡規定之評析」。立法院院聞,第31卷,第12期,頁108-118。
7. 曾明發(2003b)。「軍公教退休金優惠存款制度問題研析(下)」。立法院院聞,第31卷,第6期,頁82-102。
8. 曾明發(2003a)。「軍公教退休金優惠存款制度問題研析(上)」。立法院院聞,第31卷,第5期,頁117-122。
9. 彭康鎮(1999)。「美國公務員的彈性退休簡介」。公務人員月刊,第34期,頁24-34。
10. 陳聽安、吳英同(2000)。「台灣年金制度規劃之評析」。財稅研究,頁1-40。
11. 陳清添(2005)。「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檢討與改革」。公務人員月刊,第107期,頁10-17。
12. 陳金貴(2002)。「退休公務人力運用之探討」。公務人員月刊,第68期,頁11-12。
13. 陳金貴(2001)。「從人力資源發展看教育人員退休風潮」。教育資料與研究,第42期,頁18-20。
14. 郝鳳鳴(2004)。「勞工退休金條例規範基礎分析」。月旦法學,第112期。
15. 孫健忠(2002b)。「台灣老年經濟安全保障試析」。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3期,頁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