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3 20:1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周美珍
研究生(外文):Mei-Jan Chou
論文名稱:社區健康促進介入計畫對糖尿病患生理指標與生活品質之影響
論文名稱(外文):Community-base Health Promotion Intervention Program for Diabetics Case with Physical Measure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指導教授:張嘉容張嘉容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Pei-Jen C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系所名稱:護理研究所
學門:醫藥衛生學門
學類:護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0
中文關鍵詞:關鍵詞:社區健康促進介入計畫生活品質
外文關鍵詞:Keywords: CommunityDiabetic health improving programQuality of lif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
  • 點閱點閱:244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2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6
本研究於社區辦理糖尿病健康促進介入計畫,探討個案在生理指標與生活品質的改善情形,俾提供糖尿病照護發展實務工作模式之參考。樣本個案取自台北市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民國93年辦理「社區三高篩檢計畫」資料庫,收案條件為居住台北市士林區年齡40歲以上、有糖尿病史之社區居民。採類實驗性前、後測設計(untreated control group design with pretest and posttest),採專業指導與同儕支持,增進個案自我照護的能力,進行受試者生理指標測量及生活品質問卷訪談。「完成介入組」為參加四次糖尿病健康促進介入課程,且接受後續三次電話追蹤,二次團體活動(健康講座、同儕經驗交流)之個案;未能全程參加者,就不再增強其行為改變的追蹤與諮詢服務,列入「未完成介入組」,三個月後比較二組之差異。以SPSS 12.0 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以及獨立樣本t檢定、配對T檢定等統計方法進行描述性分析與推論統計。研究結果:完成介入組24人,未完成介入組11人,完成介入組後測生理指標測量之進步狀況,明顯優於未完成介入組,在體脂肪重、身體總水重、肌肉重、除脂體重、脂肪分佈、體重、目標體重、健康評分、身體質量指數、臀圍、腰臀圍比等變項,統計結果達顯著差異(P<.05);完成介入組後測生活品質之改進狀況也優於未完成介入組,在心理範疇與環境範疇之統計結果達顯著差異(P<.05)。本研究採用自我效能理論,因地置宜依照社區特質與需求,整合社區資源的介入,帶動民眾自覺參與相關活動;經由本次健康促進介入計畫,完成介入組生理指標測量平均分數較介入前降低,生活品質較介入前的得分提高,實證介入計畫應是具體可行及有效的。
Aim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nduct a diabetic health improving program (DHIP) in the community and evaluated participants’ physical data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the consideration of developing a practical diabetic healthcare guideline.
Methods: Our study subjects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Sugar, blood pressure and lipid screening 2004” database of Shilin district health center in Taipei city. The eligible criteria were diabetics aged 40 years old and over and lived in Shilin district. The untreated control group design with pretest and posttest was used. We collected participants’ quality of life and their physical data. Participants enroll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ould receive four times of DHIP courses, three times of phone follows and two times of diabetic fellowship activities which was directed by professionals and supported by the same generation to improve their self-care ability. The “non-intervention group” was participants who did not fully attend the DHIP courses and would not receive any follow-up or consulting services.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o each other after three months. We used demographic analysis, frequencies, means, percentages, descriptives, independent t-test and paired t-test by SPSS version 12.0.
Result: There were 24 participants enroll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11 participants in the non-interven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the physical data of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non-intervention group (p<0.05). The same result was also found on their quality of life score (p<0.05).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progression of physical data and quality of life of diabetics, the DHIP seemed to be an effective and feasible health promoting program of diabetics in the community.
目 錄
頁數
致謝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IV
附錄 .................................................................VI
圖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0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台灣地區糖尿病流行病學與防治現況 ........................04
第二節 糖尿病的診斷與篩檢 …………………………………………………06
第三節 糖尿病的危險因子與生理指標測量 …………………………………08
第四節 糖尿病控制與自我照顧行為 ...............................11
第五節 糖尿病健康促進介入相關研究計畫 ..........................14
第六節 糖尿病生活品質及相關研究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收案條件 ......................................19
第二節 介入方案與研究設計 …………………………………………………19
第三節 名詞界定 ................................................2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2
第五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 ..........................................2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基本資料描述性統計 …………………………………………………24
第二節 生理指標測量 …………………………………………………………25
一、完成介入組與未完成介入組生理指標測量前測比較
二、完成介入組與未完成介入組生理指標測量前、後測比較
三、完成介入組男、女性別生理指標測量比較
第三節 生活品質 ………………………………………………………………29
一、完成介入組與對未完成介入組生活品質量表前測比較
二、完成介入組與未完成介入組生活品質量表前、後測比較
三、完成介入組男、女性別生活品質量表比較
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生理指標測量與生活品質調查前、後測的差異 ……………………32
一、肥胖指標
二、身體組成分析
三、生活品質
第二節 健康促進課程參與程度與行為改變 …………………………………35
第三節 相關健康促進計畫之成效比較 ………………………………………3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41
第二節 建議 ……………………………………………………………………42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44
英文部分 ……………………………………………………………………………48
網站資料 ……………………………………………………………………………49

附錄
附錄一 量表使用同意書 ............................................64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 ................................................65
附錄三 研究問卷 ..................................................66
附錄四 國內使用WHOQOL-BREF生活品質問卷之相關研究 ……………………71
附錄五 糖尿病健康促進介入措施比較 …………………………………………72
附錄六 糖尿病健康促進教育課程設計比較 ……………………………………76










圖表目錄

圖目錄
圖一 研究設計 ....................................................50

表目錄
表2-3-1 成人肥胖定義 ……………………………………………………………51
表2-6-1 一般性相關生活品質量表 ………………………………………………52
表3-2-1 糖尿病健康促進介入課程 ………………………………………………53
表4-1-1 收案樣本基本資料描述性統計 …………………………………………54
表4-2-1 收案樣本第一次生理指標測量描述性統計 ……………………………55
表4-2-2 完成介入組與未完成介入組生理指標測量前、後測比較 ……………56
表4-2-3 完成介入組肥胖指標前、後測比較 ……………………………………57
表4-2-4 完成介入組生理測量前、後測比較(分男、女性) ………………………58
表4-3-1 完成介入組與未完成介入組生活品質量表前、後測比較 ……………59
表4-3-2 完成介入組生活品質量表前、後測比較(分男、女性) …………………60
表4-3-3 完成介入組前測生活品質之描述性統計 ………………………………61
表4-3-4 完成介入組後測生活品質之描述性統計 ………………………………62
表5-1-1 生活品質完成介入組前測的結果與其他研究結果比較 ………………6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2004)。糖尿病衛教課程教材。台北: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
王秀紅(2000)。老年人的健康促進-護理的涵義。護理雜誌,47,(1)19-25。
王真敏(2002)。社區老人健康體能與生活品質相關性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王耀萱(2004)。糖尿病患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埔里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所。
方郁文、陳怡華、苗迺芳、張淑芳、李媚媚、蕭仔伶、吳美月、屈蓮、謝佳容、彭秀英、陳美滿、鄧玉貴(2005 )。社區衛生護理學。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3)。整合性篩檢服務工作指引。台中: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李美璇、潘文涵、張新儀(2004)。老年人糖尿病之盛行現況。老人營養現況-台灣地區老人營養健康狀況調查1999-2000調查結果。台北:行政院衛生署。253-262。
林冠品(2004)。與公衛護士互動關係感受、疾病知識、疾病態度與糖尿病自我照顧行為的關係。台灣衛誌,23(6)479-485。
柯舜娟(2002)。社區老人生活品質測量-以SF-36台灣版及WHOQOL-BREF台灣版為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吳英黛(2004)。合併運動行為改變的體適能運動訓練對糖尿病危險群者血漿內adiponectin含量及胰島素阻抗的影響。台中: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科技研究計畫報告(DOH93-HP-1105)。
邱馨誼(2002)。社區第2型糖尿病患者之自我照顧行為與健康信念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
徐淑貞(2001)。社區獨居老人其內在資源對憂鬱與生活品質影響之探討。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姚開屏(2005)。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之發展及使用手冊(第二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台灣版問卷發展小組。
姚開屏(2000)。簡介與評論常用的一般性健康相關生活品質量表兼談對未來研究的建議。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7(2)111-138。
姚開屏(2002)。健康相關生活品質概念與測量原理之簡介。台灣醫學會,6(2)183-192。
吳淑芳、Mary Courtney、Helen Edwards、Jan McDowell、Lillie M.S. 、張嘉容、洪心慈(2006)。糖尿病個案自我效能增進訓練及應用。台灣醫學10(1),115-21。
章淑娟、傅振宗(2004)。花蓮縣糖尿病照護品質病患成果評估及其預測因子。慈濟護理雜誌,3(4)抽印本。
高美丁、曾明淑、葉文婷、張瑛韶、潘文涵(1999)。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993-1996台灣地區居民體位及肥胖狀況。國民營養現況-1993-199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行政院衛生署。
陳光文(2004)。糖尿病高危險群篩檢及健康促進。台中: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3年度委託研究計畫結果報告。
陳俊忠(2003a)。健康體能計畫對糖尿病預防成效實驗推廣研究。台中: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科技研究計畫報告(DOH92-HP-1107)。
陳建仁(2003b)。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盛行率調查報告。台中: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研究計畫結果報告。
黃國晉、潘文涵、李美琁、張永漢(2004)。老人過重與肥胖之盛行狀況。老人營養現況-台灣地區老人營養健康狀況調查1999-2000調查結果。台北:行政院衛生署。329-341。
黃肇明(2005)。全民健康保險糖尿病給付。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94年年會計學術研討會書面資料。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台北。
梁金麗(2001)。社區老人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張蓓貞(2004 )。健康促進理論與實務。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媚(2003)。糖尿病患者護理衛教。糖尿病防治手冊。台中: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p203-207。
溫啟邦(2003)。我國前期糖尿病的演變率、健康危害及其預防因子之研究。台中: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2年度委託研究計畫結果報告
國家衛生研究院(2001a)。身體活動與身體組成。第二期文獻回顧研析計畫,台北市: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2001b)。身體活動與第2 型糖尿病。第二期文獻回顧研析計畫,台北市: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2001c)。飲食方法對體重控制成效之影響。第二期文獻回顧研析計畫,台北市: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2003)。身體活動與老人的生活品質。第四期文獻回顧研析計畫,台北市: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2005)。身體活動與靜態工作者的健康。第五期文獻回顧研析計畫,苗栗縣:國家衛生研究院。
郭家驊、劉昉青、祁業榮、劉珍芳、張振崗、邱麗玲、郭婕(2001)。運動營養學。台中市:華格那企業有限公司,p278-303。
郭寶蓮、蔡秀鸞、陽琪(2002)。充能訓練對糖尿病患者糖化血色素、自我效能和照護之成效。台灣醫學6(6),848-56。
蔡世澤(2000)。台灣糖尿病照護現況與省思。臨床醫學,45(5)316-320。
蔡世澤(2003)。糖尿病與生活品質。糖尿病防治手冊。台中: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p215-223。
蔡世澤(2004)。發展糖尿病人保健推廣機構品管制度計畫。台中: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研究計畫。
劉淑娟 (1999)。台北市立醫門診糖尿病病患健康自我管理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榮總護理,16(3),286-297。
劉潔心、楊智琳、陳合如、林怡君(2005)。運用核心組織衝能於社區糖尿病防治介入研究-以台北都會某小型社區為例。台灣衛誌,24(2)114-123。
潘文涵、傅茂祖(2003)。糖尿病流行病學。糖尿病防治手冊。台中: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p1-9。
潘文涵(2004)。肥胖定義與肥胖流行病學。肥胖臨床診斷與治療,p1-16。
蕭淑貞(2003)。糖尿病人的心理及行為輔導。糖尿病防治手冊。台中: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p79-85。
賴妙芬(2002)。促進糖尿病患者社會支持與充能效果之介入研究-以台北市石牌地區吉慶里和石牌里為例。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
龍紀萱(2003)。糖尿病患者的社會資源與支持。糖尿病防治手冊。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台中,224-228。
戴東原、莊立民(2003)。糖尿病之病因、分類及診斷。糖尿病防治手冊。台中: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p13-24。

英文部分: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03). Screening fot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6(Suppl 1) January, s21-23.
America Diabetes Association. (2004). Prevention or Delay of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04, 27 (suppl 1): s47-54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06)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Diabetes Care, 29(Suppl 1) January, s43-48.
Carolé Mensing , Boucher Jackia, Marjorie Cypress, Katie Winger, Kathryn Mulcahy, Patricia Barta et al. (2006) National standards for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Diabetes Care, 29 (Suppl 1) January, s78-85.
Martha Mitchell MS, Anderson, Robert M.(2000). The Problem With Compliance in Diabetes. JAMA,2000.284,13:1709.
Phillips, Lawrence S., Ziemer, David C., Doyle, Joyce P., Barnes, Catherine S., Kolm, Paul, Branch, William T. et al.(2005) An Endocrinologist-Supported Intervention Aimed at Providers Improves Diabetes Management in a Primary Care Site: Improving Primary Care of African Americans with Diabetes (IPCAAD) 7. Diabetes Care , 28:2352–2360.
Ronald J. Sigal, Glen P. Kenny, David H. Wasserman, Carmen Castaneda-Sceppa, (2004) Physical Activity/Exercise and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Care ; 27:2518–2559.
Stanhope, M.&Lancaster,J.(2004). Community and Public Health Nursing(6th Eds).St.Louis: Mosby.
Tuomilehto J., Lindstrom J., Eriksson JG., Valle TT., Hamalainen H., Ilanne-Parikka P., Keinanen-Kiukaanniemi S., (2001)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changes in lifestyle among subjec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344: 1343-5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estern Pacific Region. (2001) Plan of Action for the Western Pacific Declaration on Diabetes 2000-2005. Manila, Philippines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estern Pacific Region, 105p.
William C. Knowler, Elizabeth Barrett-Connor, Sarah E. Fowler, Richard F. Hamman, John M.Lachin, Sc. D., et al. (2002).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r metformi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6: 393-403.

網站資料:
中央健康保險局(2005)。全民健康保險糖尿病專業醫療服務品質報告(94.03.31)統計資料分析(引用日期:2005/11/13)。 http://www.nhi.gov.tw/webdata/AttachFiles/Attach_2095_1_940422.doc
日龍儀器股份有限公司:InBody身體組成分析儀。(引用日期2006/02/24)。URL:http://www.upwards.com.tw/product2.php?product_id=42&item_class_id=3
台北市政府:健康城市計畫簡介(引用日期2005/04/02)。http://www.healthcity.net.tw/healthycity/02/planning_02.asp。
行政院衛生署(2002)。成人肥胖定義及處理原則(引用日期:2005/12/22)。http://food.doh.gov.tw/chinese/health/health_5.htm
行政院衛生署(2005)。衛生統計資訊網。(引用日期2006/03/12)。 http://www.doh.gov.tw/statistic/data/衛生動向/93/貳.pdf
America diabetes ssociation.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heart) disease (2004). (cited 2005 Nov 13). Available from URL: http://www.diabetes.org/utils/printthispage.jsp?PageID=STATISTI_233190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05). Global Guideline for Type 2 Diabetes.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05 (cited 2006 Jan 8 ) . Available from URL: http://www.idf.org/webdata/docs/GGT2D.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張雅芳 徐加玲(1998):從系統的觀點規劃教師資訊素養之專業發展。教學科技與媒體,40,3-11 頁。
2. 林美和(1996)。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的關係。社教雙月刊。73,7。
3. 吳美美(1999)。建構一個終身學習的自學式網路資源知識庫。教學科技與媒體,41,32-42。
4. 章淑娟、傅振宗(2004)。花蓮縣糖尿病照護品質病患成果評估及其預測因子。慈濟護理雜誌,3(4)抽印本。
5. 姚開屏(2000)。簡介與評論常用的一般性健康相關生活品質量表兼談對未來研究的建議。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7(2)111-138。
6. 吳美美 (1996b)。在新時空座標中的圖書館功能談資訊素養教育。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22(2),39-52。
7. 吳美美(1996a)。資訊時代人人需要素養。教育社教雙月刊,73,4。
8. 吳正己、邱貴發(1996)。資訊社會國民的電腦素養教育。社教雙月刊,73,13-18。
9. 劉淑娟 (1999)。台北市立醫門診糖尿病病患健康自我管理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榮總護理,16(3),286-297。
10. 蔡世澤(2000)。台灣糖尿病照護現況與省思。臨床醫學,45(5)316-320。
11. 王秀紅(2000)。老年人的健康促進-護理的涵義。護理雜誌,47,(1)19-25。
12. 陳仲彥(1996):資訊素養與圖書館利用教育。社教雙月刊,73,19-22 頁。
13. 黃世雄(1996):資訊素養與圖書館利用教育。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3(3),315 頁。
14. 楊仁興(2001)。國民小學教師科技及資訊素養基本能力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2,7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