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2 15: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蕭信余
研究生(外文):Hsiao Hing-Yu
論文名稱:運動建築用後評估研究–以台北市中山區市民運動中心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POST-OCCUPANCY-EVALUATION OF SPORTS BUILDING-THE CASE STUDY OF TAIPEI ZHONG SHAN SPORTS CENTER
指導教授:王慶堂王慶堂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ang Ching-T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系所名稱:運管系碩士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科技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2
中文關鍵詞:運動中心用後評估運動設施設計
外文關鍵詞:Sports centerPost-Occupancy-EvaluationSports facility desig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5
  • 點閱點閱:167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7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5
  近年來國內休閒運動逐漸受到重視,而都市中面臨休閒空間的不足,政府於是設立市民運動中心,以高密集度使用的方式,集合各項運動設施及社區活動空間功能,寄望取代各項公共設施的功能,改善民眾休閒運動及各項活動空間的不足,達到提升生活水準、增進身心健康之目標。因此本研究目的為探討運動中心於成立後,是否達成其目的與功能。
  本研究以用後評估研究方式,台北市中山區市民運動中心為研究個案,透過文獻回顧、問卷調查、深入訪談及財務評估等方式,由使用者對於運動中心的認知以及運動建築之效益的觀點,評估個案於使用後是否達成其預定目標與使用效益。經研究評估結果得知,這所由臺北市政府興建、民間團體(救國團)經營之社區型運動中心,其各運動空間使用率高、使用者滿意度及投資效益均達到滿意水準,因此本運動中心的營運模式及規劃設計可做為未來其他運動中心規劃設計之參考典範。
  The domestic people value leisure sport gradu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people need leisure sport in the city, but the city faced the insufficiency in space.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et up the sports center which used the space in high density way to assemble the different sports facilities and community center. The sports center tried to take place of the functions of infrastructure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lacking in city space and to achieve the promoting in living standard and health of people. Henc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discuss if the sports center achieved its goal and the function after occupancy.
  The case study of the research used POE (Post-Occupancy-Evaluation) to evaluate Taipei Zhong Shan community civic sports center which constructed by government and operated by private. The case study used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and financial evaluation, in the view of sports center users and building cost-benefit, to know if the sports center achieved its target and cost-benefit. After the evaluation,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sports center’s utility ratio, user satisfaction and return on investment did achieved the standard of satisfaction. In conclusion, the business model and building design of the sports center can be the ideal pattern for other sports center in the future.
中文部分
王宗吉(譯)(2000)。運動社會學。台北:洪葉文化。(Howard L. Nixon II, James H. Frey)
王宗吉。台北市休閒運動好去處(n.d.)。線上檢索日期:2000年12月31日。網址:http://www.hhps.edu.tw/edu/teacher/teacher3.htm/
王治平(2001)。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財物評估模式規劃。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研究,咨群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王慶堂(2005)。台灣運動建築之發展趨勢。2005亞太青年高等體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7-106)。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田文政(1991)。運動場地規劃與管理。台北:教育部體育司。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0)。中華民國體育統計。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3)。中華民國體育統計。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何友鋒、王小璘(1992)。綜合體育場建築計畫準則研究。內政部營築研究籌備處委託研究報告。
李琬琬(1983)。建築物用後評估簡介。建築師雜誌,1983年,11月,頁32-38。
牟鍾福(2001)。台灣地區民眾運動休閒設施需求研究。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研究專案。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周肇隆(1986)。縣市文化中心演藝廳用後評估準則之研究-舞台部份(碩士論文,成功大學,1986)。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84NCKU0225032。
邱金松(1992)。體育設施的概念與問題之探討。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18(6),頁45-48。
林進田,1993,問卷調查理論與應用。台北市:華泰。
洪玎螢(2002)。都市中行人徒步區設置使用與環境品質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繼光街與電子街行人徒步區為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2002)。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91FCU05019014。
昝家騏、劉榮聰(2000)。運動產業的市場結構與其對運動行銷的涵義。大專體育,50,165-171。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台北市:心理。(Maxwell, J. A., 1996)
黃文忠(1992)。體育設施規劃之重要性。國民體育季刊,1992年,6月。
黃世孟(1989)。從建築用後評估探討學校建築之規劃與設計。建築師雜誌,第172期,頁72-76。
黃金柱(1994)。體育運動策略性行銷。台北:師大書苑。
黃志瑞(譯)(1997)。建築企劃論—建築的軟體技術。台北市:建築情報雜誌社。(日本建築學會)
黃東寅(2000)。休閒住宅之「用後評估」以休閒設施為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2000)。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89CHPI0224034。
陳格理(1992)。現階段建築環境用後評估研究工作的檢討。空間雜誌,第31期,頁52-56。空間雜誌社。
陳格理(1992)。建築用後評估在美國發展歷程之探討。建築理論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頁169-183。
陳格理(1993) 建築規劃資料之初探(一)。第六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頁187-190。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陳鴻雁、謝邦昌(2003)。我國國民運動意識之調查研究。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陳柏宏(2003)。渡假型休閒式住宅俱樂部使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台北縣三芝鄉渡假型休閒式住宅俱樂部為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2003)。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92YUNT5662018。
陳怡然(2001)。學校建築中綜合教學大樓用後評估之探討以逢甲大學商學大樓為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2001)。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90FCU05222003。
許文傑(1999)。台灣縣市立棒球場用後評估--觀眾使用部分(碩士論文,中華大學,1999)。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88CHPI0224004。
曾濤(2001)。現代建築設計系列手冊—體育建築設計手冊。北京:中國建築工業。
皓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2)。臺北市體育場館設施整體規劃與關渡運動公園開發可行性及營運管理評估案。臺北:臺北市立體育場。
皓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2)。臺北市中山區市民運動健康中心委託營運管理。臺北:臺北市立體育場。
哲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2)。臺北市中山區市民運動健康中心委託營運管理技術服務報告。臺北:臺北市立體育場。
莊輝和(2002)。台北市中山區市民運動健康中心新建工程規劃綜合報告書。台北:萬邦建築師事務所。
楊智荃(2002)。民間機構參與臺北市運動中心營運可行性評估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2002)。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91FJU00567015。
蔡長啟(1983)。體育建築設備。臺北市:體育。
蔡厚男、羅時瑋、楊勝評(2001)。體育運動園區規劃設置研究。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鄭瑞全(譯)(1982)。世界現代建築圖集系列:體育設施。台南市:總源書局。(丸山純)
鄭良一(2002)。全球運動場館建築。台北:加斌。
鄭虎(1999)。台灣區公立體育場場地設備標準研究。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鄭欽太(2003)。使用者觀點之都市河岸空間營造-以高雄市愛河河岸空間為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2003)。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92NCKU5347015。
劉田修(2000)。臺北市市民運動健康中心規劃研究。臺北:臺北市立體育場。
韓鴻恩(2000)。運動公園用後評估之研究--以竹南運動公園為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2000)。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89CHPI0224035。

外文部分
Beer, A. R. (1990). Environmental Planning for Site Development (2nd ed.). UK: Chapman and Hall, 181-199.
Blackwell, R. D., Engel, J.F., & Miniard, P. W.(1993). Consumer behavior(6th ed). Chicago: Dryden Press.
Dorfman, P. W. (1979). Measurement and meaning of recreation satisfaction: A case study of camping.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1(4), 483-510.
Howard, J. A. & Sheth, J. N.(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ew York: John Willey and Sons.
Kolt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 9th ed.). N. J.: Prentice-Hall, 433-437.
Locke, E. A. (1969). What i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4, 309-336.
Manning, R. E. (1986). Study in outdoor recreation: Search and research for Satisfaction. Ore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5-33.
Marans, Robert W., & Spreckelmeyer, K. F. (1981). Evaluation Built Environment: A Behavioral Approach. Ann Arbor: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11.
Mclaughlin H. (1974). Evaluation Studies: A Follow-Up Architectural Service. Architectural Research, August, 65-68.
Oliver, R. (1981).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satisfaction process in retail sellings. Journal of Retailing, 57(3), 25-48.
Rabinowitz, H. (1975). Building in the Study,7.J. Snyder, ed. Architectural Research, 71-73.
Preiser, W. et al. (1988).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VAR, New York: Van Nostrand Peinhold.
Smith, H. W. (1975). Strategies of social research: The methodological imagin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Pena W. and Pansahall S. (1987). Problem Seeking, an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Primer, Washington DC: AIA, 187-190.
Weimer, D. L., & Ving, A. R.(1992). Policy Analysis: Concepts and practice. Engle Cliffs, NJ:Prectice-Hall.
Zimring, C. M. & Reizenstein, J. E. (1980). Post-occupancy-evaluation: An overview,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2(4), 429-45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