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方法類
台灣省政府文化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大家來寫村史─民眾參與式社區史操作手冊》。南投:省文化處,1998。
劉還月,《田野工作實務手冊》。台北:常民文化,1996。
劉還月,《常民文化田野調查速記表》。台北:常民文化,1996。
貳、方志類
高拱乾,《台灣府志 卷七 風土志》,1694。台北:台灣銀行,1960。
郭水潭等,《台南縣志 文化志》。台南:台南縣文獻委員會,1980。
謝金巒、鄭兼才,《續修台灣縣志》,第一冊。台北:台灣銀行,1962。
謝金巒、鄭兼才,《台灣縣志》,卷之五。台北:武陵,1999。
參、理論類
一、專書
王兆祥、劉文智,《中國古代廟會》。台北:台灣商務,1998。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活化再利用,專題報告》。台南:台南市政府,2002。
台南縣那路灣公司旅遊資訊部,《台灣豐富之旅》。台北:戶外生活,2000。
任常俠,《中國舞蹈史話古》。台北:明文,1987。
吳騰達,《台灣民間藝陣技藝》。台北:台灣東華,1996。
吳騰達,〈撫今追昔話「陣頭」〉,載於王秋桂主編《表演、藝術與工藝》。台北:稻鄉,1996。
吳騰達,〈台灣傳統藝陣博物館的目標與展示內容〉,載於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主編,《南瀛人文景觀:南瀛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3。
李天民、余國芳,《台灣傳統舞蹈》。台北:藝術館, 2001。
李澤厚,《美的歷程》。台北:三民,2002 。
阮昌銳,《傳薪集》。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1987。
門翼華,《易經漫談》。台北:正展,2003 。
林明美,〈台灣的民間舞蹈〉,載於平珩主編《舞蹈欣賞》。台北:三民,1995。
林衡道,《台灣歷史民俗》。台北:黎明文化,1991。
姜義鎮,《台灣的民間信仰》。台北:武陵,1994。
胡友鳴、馬欣來,《台灣文化》。瀋陽:遼寧教育,1991。
凌志四主編,《台灣民俗大觀》第一冊。台北:大威,1985 。
桃園縣政府,《鄉土藝術活動》。桃園:桃園縣政府,1997。
陳丁林,《南瀛藝陣誌》。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7。
陳再富,〈民藝篇〉,載於陳再富主編《柚鄉花香迎暗藝》。台南:久洋企業,1999。
陳郁秀,〈疼惜傳統藝術〉,載於王怡芳主編《傳統藝術在台灣》。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
曾永義、荘伯和、吳騰達、王維真、汪武昌、劉愷俐、徐鳳慈等,《鄉土的民族藝術》。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8。
詹評仁主持兼總編審,《台南縣麻豆鎮耆老口述歷史紀錄》。台南:麻豆鎮公所,2002。
詹評仁,〈明月照家園•暗藝映古今〉,載於《明月、暗藝、家園心》。台南:久洋企業,2006。
莊伯和,《台灣民藝造型》。台北:藝術家,1994。
莊芳榮,〈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未來之展望〉,載於《「傳統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間藝術保存傳習之理論與實務》。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
張有池,《中國民俗辭典》,永和:智楊,1990。
黃文博,《當鑼鼓響起:台灣藝陣傳奇》。台北:台原,1991。
黃文博,〈風土藝術篇〉,載於《南瀛民俗誌》下卷。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4。
黃文博,《站在台灣廟會現場》。台北:常民文化,1998。
黃文博,《台灣民俗田野現場實務》。台北:常民文化,1999。
黃文博,《台灣民間藝陣》。台北:常民文化,2000。
黃玲玉,〈台灣歌舞小戲(陣頭)在九年一貫課程中的應用-以八家將、水族陣、車鼓陣為例〉,載於曾永義、沈冬主編《兩岸小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1。
黃金財,《台灣鄉土之旅》。台北:時報文化,2000。
董芳苑,《探討台灣民間信仰》。台北:常民文化,1996。
趙郁玲,〈台灣的民間舞蹈〉,載於伍曼麗主編,《舞蹈欣賞》。台北:五南,1999。
楊明,《中華之美2》。台北:漢光文化,1981。
鄭溪和等撰文,郭娟秋專案攝影,《台灣傳統藝術之美》。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3。
劉芹,《中國古代舞蹈》。北京:商務,1997。
謝宗榮,〈台灣廟會文化的持續與變遷-以台南縣王船祭典為例〉,載於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主編,《南瀛人文景觀:南瀛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3。
謝宗榮,《台灣傳統宗教文化》。台中:晨星,2003。
薛若鄰主編《中國巫儺面具藝術》。台北:南天,1996。
二、論文
王雅儀,《臨水夫人信仰與故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方雅玳,《府城開隆宮拜契與做十六歲儀式之研究》。台南: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許光麃《近代中國武術文化之變遷(1910-1937)》。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2002。郭惠良,〈台灣民間祭儀舞蹈「婆姐」研究〉,載於《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民間藝術、生態與脈絡》。台北: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1999。
張耘書,《台灣十二婆姐陣之研究》。台南: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三、期刊
謝佳倩,〈同安宮婆姐祖文化藝陣〉,載於陳秀琍主編,《e代府城Tainan City》第八期。台南:台南市政府,2004。
四、網路資料
art.pccu.edu.tw/dance/homepage.htm,2006年3月19日節錄。
content.edu.tw/local/tainan/kunhwa/ten1.htm,2005年7月29日節錄。
copyright©2002-2005fushantang.com,2005年8月3日節錄。
dancing.ntcpe.edu.tw/,2006年3月19日節錄。
news.yam.com/,2006年5月1日節錄。
student.wtuc.edu.tw,2005年7月29日節錄。
weber.tn.edu.tw,2005年7月28日節錄。
www.cca.gov.tw/,2006年3月19日節錄,2006年5月2日節錄。
www.ctcwri.idv.tw/,2005年12月4日節錄。
www.ncfta.gov.tw/,2006年4月16日節錄。
www.twcat.edu.tw/,2006年3月19日節錄。
www.517jh.com/letter/show,2005年12月4日節錄。
163.26.148.131/index.php,2006年4月2日節錄。
五、其他
台南市灣裡同安宮管理委員會,〈同安宮沿革簡介〉。台南:同安宮。〈同安宮重修廟記〉碑文。台南:同安宮。
台南市政府,〈台南市公私立國民中小學藝團統計表〉。台南市政府,2006。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資料,2006年2月20日。
台南市政府教育局提供資料,2006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