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丁金環(2002)。台中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實施情形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天下雜誌(2001)。美與學習。天下雜誌2001年教育特刊─美的學習,35,102-105。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王怡文(2003)。高雄市國小「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統整課程與協同教學之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王振德(2003)。資優教育三十年回顧與展望。資優教育季刊,88,6。王惠麗(2003)。彰化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實施情形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毛連塭(1999)。資優教育─課程與教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方德隆(2000)。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之統整。課程與學教季刊,3(1),1-18。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2001)。施行九年一貫課程前之醒思與建議:八十八學年度全國國民小學美勞教師任課情形為例。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江婉婷(2003)。澎湖縣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統整實施現況與意見調查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呂佳真(2003)。高雄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實施現況調查與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吳舜文(1999)。邁向二十一世紀音樂資優教育的新走向:論音樂特殊才能教育「專業」與「通識」素養養成教育之重要性。載於:中華資優教育學會、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主編:一九九九年資優教育研究學術研討會,259-277。
李坤崇、歐慧敏(2000)。課程統整理念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宜潔(2002)。國小美術班家長與教師對美術資優教育調查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品頤(2000)。國小中年級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以視覺藝術為主之教學實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振宗(2003)。國小音樂班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李雅婷(2002)。論藝術統整課程的新思維。教育研究資訊,10(5),67-85。李翠玲(1999)。我國音樂資優教育的省思。國教世紀,188,24-28。李翠玲(1999)。我國音樂班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特教叢書第六十七輯。
李翠玲(2001)。音樂教育之貴族化與平民化。國教世紀,197,5-8。余緹湄(2003)。人際溝通技巧訓練課程對增進國小音樂班學生人際溝通能力之成效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巫曙穎(2002)。因應「藝術與人文」課程實施-國中音樂教師專業能力需求之調查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未出版。林仁傑(1996)。中美兩國美術資優教育實施近況之比較與問題研究。教育資料集刊,21,221-256。林仁傑(1997)。美術人才之培育與文化傳承-我國美術資優教育問題探討與因應策略。美育月刊,84,1-16。林仁傑(2002)。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台灣地區美術資優教育所面臨的打擊。載於:宜蘭縣立東光國民中學編印:九十年度台灣地區國民中學美術班教學觀摩會研習手冊,14-21。
林明周(2005)。國小美術班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林曼麗(2001)。二十一世紀臺灣視覺藝術教育新趨勢。載於:林曼麗、郭博州、林義祥、吳進風、劉得劭、楊宗賢合著:藝術‧人文‧新契機:視覺藝術教育課程改革論文集,8-17。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林翠鈴(2001)。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表演藝術概念認知、實施活動類型與實施困難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周淑卿(1999)。論九年一貫課程的「統整」問題。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53-78。
柯文吉(2002)。中等學校美術班教師對美術資優教育意見調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行政碩士班論文。洪翠霞(2002)。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設計與實施的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袁汝儀(2000)。國民教育階段「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思考。全球藝術教育網。民94年2月14日,取自:http://gnae.ntptc.edu.tw/htmlweb/yuan/index.html
徐秀菊(2002)。藝術統整課程設計原理與實務。載於: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編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401-436。
孫嘉妏(2001)。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統整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郭有遹(1994)。文藝與音樂才能。資優教育季刊,52,1-9。郭文青(2000)。國小音樂才能班新生入學鑑定方式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郭禎祥(1999)。廿一世紀藝術教育的展望。美育月刊,106,1-9。許宗仁(2003)。國小四年級「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設計與實施問題之解決方案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張大勝、范儉民、鍾萬梅(1996)。我國音樂資優教育。教育資料集刊,21,201-219。張佑任(2002)。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發展統整課程之現況研究-以台中市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育瑄(2003)。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美豔(2002)。當前國民中小學藝術教育改革主要議題之探討。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教育部(1993)。新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7a)。藝術教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7b)。特殊教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b)。教育部八十七學年度國民中小學音樂班評鑑綜合檢討會議資料。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工作輔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a)。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b)。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設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c)。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陳亞苹(2001)。國民小學九年一貫統整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以視覺藝術為核心之課程設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怡婷(2002)。國民小學音樂科教學現況調查報告。國教世紀,200,113-120。陳郁秀(1999)。台灣音樂教育之回顧與前瞻。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編印:藝術與人文之全人教育研討會論文集,5-31。
莊佩螢(2001)。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統整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壬來(1998)。南澳大利亞小學視覺藝術教育評析。載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編印:八十六學年度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169-1197。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市:東華書局。
黃炳煌(1999)。談課程統整:以九年一貫社會科課程為例。載於: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黃譯瑩(1999)。九年一貫課程中課程統整相關問題探究。教育研究資訊,7(5),60-81。
彭竹君(2001)。多元文化藝術教育課程設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葉興華(2000)。我國國小推行課程統整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楊敏芝(2002)。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第一年學校氛圍與教師自編教材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楊淑媖(2001)。中部地區國小美術班學生學習適應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詹惠雪(2002)。九年一貫課程變革對師範校院課程之挑戰與因應。載於:黃炳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師專業發展,253-277。台北市:師大書苑。
管淑華(2002)。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清田(1999)。統整課程的設計。載於:雲林縣教育局主編:雲林縣小班教學統整課程教材研習手冊,80-89。
簡茂發(2000)。資優概念與資優教育。載於:中華資優教育學會主編:資優教育的全方位發展,25-40。台北:心理出版社。
薛梨真(1999b)。統整課程的理念與實施。載於:高雄市教育局主編:高雄市「發展學校本位課程」試辦學校種子教師培訓研習手冊,20-44。
貳、英文部分
Barrett,J. R.,McCoy, C.W., & Veblen, K. K.(1997). Sound ways of knowledge-music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Beane,J.A.(1997). Curriculum integration: 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Bloom, B. S. (1985). Developing talent in young people. New York : Ballantine Books.
Campbell, P. S. & Scott-Kassner, C.(1995). Music in childhood: From preschool through the elementary grades.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Clark, E. (1986). Optimizing learning: The integrative education model to the classroom. Columbus, OH: Merril Publishing Company.
Efland, A. D. (1995). The spiral and the lattice:Changes in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with implication.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36(3), 134-153.
Efland, A.D. (2000). The city as metaphor for integrated learning in the arts.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41(3), 276-295.
Fogarty, R. (1991). Ten way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 61-65.
Freedman, J. (1995). An integrated transdisciplinary approach through art education: At primary school. 發表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1995國際藝術教育學會-亞洲地區學術研討會。文化‧社會‧藝術教育論文集(上)。458-462。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New York: Basic Books.
Gerber,T.(2001).Designing curriculum for integrating the humanities: a thematic approach. 發表於: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主辦:統整藝術教育及人文素養的學習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統整藝術教育及人文素養的學習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Haroutounian, J.(2000). Perspectives of musical talent: a study of identification criteria and procedures. High Ability Studies, 11(2),137-160.
Jacobs, H. (Ed.). (1989).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Johnsrude,M. I.(2001). Curricular integration through art : A case study of an artists-in-the-schools program. Master,s Thesis Abstract International,39(03),636, University of Calgary, Canada.
Krug ,D. H. & Cohen-Evron, N.(2000). Curriculum integration positions and practices in art education. Reston, Virginia: The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Marland, S.(1972).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Report to Congress by the U. S. Commissioner of Education. Washington, 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Miller, J. (1992). Towards a spiritual curriculum. Holistic Education Review, 5(1), 43-49.
Pendarvis,E. D., Howley,A. A.,& Howley ,C. B.(1990). The abilities of gifted children.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 Hall.
Renzulli, J. S.(1978). What makes giftedness?Re-examining a definition. Phi Delta Kappan,60,180-184.
Renzulli, J. S.(1986). The three-ring conception of giftedness: A developmental model for creative productivity. In R. J. Sternbergy & J. Davidson(EDS),Conception of Giftedness.332-357. New York: Cambridge.
Shuter-Dyson, R.(1982). Music ability. In D. Deutsch(Ed.9), The Psychology of Music.391-412.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Tchudi, S. & Lafer,S.(1996). The interdisciplinary teacher,s handbook: A guide to integrated teach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 Portsmouth,NH: Cook Publishers.
Ulbricht, J. (1998). Interdisciplinary art education reconsidered. Art Education, 51(4),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