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文化。
王承斌(1993)。國中工藝科環境教材之內容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藝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王家祥(1992)。自然禱告者。台中:晨星出版社。
王瑞香 譯(2000)。生態學,Eugene P. Odum(1996) 著。台北:國立編譯館。
王懋雯(2001)。學校環境教育課程發展─試以環境行動解決校園環境問題。市師環教,46,23-33。王鑫(1999)。地球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7,87-103 。方廉(2006)。打破框框 讓生命發光。2006年3月26日,取自
http://www.bliayad.org/articles/pages/0263.htm。
何三本(2001)。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余興全(1984)。國中環境教材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吳忠宏、廖麗卿(2005)。九年一貫課程國中國文教科書中環境教育內容分析。2005年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吳明益(2002)。當代臺灣自然寫作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中壢。李秋林(2003)。國民小學國語教科書中環境教育內容之探討。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李鍌(1998)。國語科新課程標準的省思。公教資訊季刊,2(4),6-10。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1-27。汪靜明(2003)。環境教育的生態理念與內涵。環境教育學刊,2,9-46。周昌弘、蕭新煌、郭允文、王鑫、於幼華、黃榮村等(1991)。我國環境教育概念綱領草案。中華民國第一屆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45-250。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印刊。
周昌弘、顏啟麟(1989)。行政院國科會科教處規劃「現階段我國環境教育概念綱領草案」概述。科學發展月刊,17(7),727-730。
周儒(1993)。環境教育規劃與設計。環境教育季刊,16,17-25。林耀源(2000)。九二一震災和環境教育之省思。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8,19-42。邱詩揚(2001)。促進國中生環境行動與群體效能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金恆鑣 譯(1994)。傾聽自然,約瑟夫•科內爾 著。台北:張老師文化出版社。
金恆鑣(1997)。自然、生命與文化。環境教育季刊,32,33-42。金嵐、王振堂、朱秀麗、張月娥、盛連喜(1997)。環境生態學。台北: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紀恭謙(1994)。台灣地區國民中學「多科性融入式環境課程」教材及實施方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晏涵文、劉潔心(1990)。 台灣地區高級職業學校環境教育現況調查研究—共同科目教材分析(第一年期末報告)。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 79-0111-S003-008-Z。
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2005)。永續發展教育融入國民中小學課程資料庫。2005年7月20日,取自
http://www.nknu.edu.tw/~eed/eew.htm。
高翠霞、高慧芬(1991)。環境教育你我他。台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張子超(2000)。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589,12-21。
張路西、劉慕昭、呂光洋、楊榮祥(1990)。現階段國民小學教材中有關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育內容的分析。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 79-8414-S003-042。
教育部(199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草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語文的基本理念。我國中小學國語文基本學力指標系統規劃研究上冊(119-125)。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許美瑞(1990)。台灣地區高級職業學校環境教育現況調查研究--家政職業教育的教材內容分析。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 79-0111-S-003-10-Z。
陳念慈(2003)。國小四年級社會領域課程環境議題融入之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孝濚(1989)。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pp.809-831)。台北:東華書局。
楊冠政(1982)。科學課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楊冠政(1996a)。人類環境倫理信念的演進。環境教育季刊,28:7-20。
楊冠政(1996b)。人類中心主義。環境教育季刊,28:33-48。
楊冠政(1996c)。生命中心主義。環境教育季刊,29,17-30。
楊冠政(1996d)。生態中心主義。環境教育季刊,30,15-30。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楊冠政(2001)。邁向二十一世紀永續發展的環境倫理。中等教育,52(2),4-19。
楊冠政、王鑫、張子超編(1999)。「國民中小學環境教育課程指導手冊」計畫成果報告。台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楊惠琴、劉美吟(1997)。國中國文科課程標準的演進與探討。中等教育,48(5),68-80。
楊慧文(1999)。大陸義務教育教材之研究─小學語文教科書分析。高雄:復文書局。
劉潔心(2005)。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大單元教學設計理念-行 為科學理論與策略之運用。2005年7月22日,取自http://www.wkjh.tpc.edu.tw/acd/chief。
劉還月(1999)。台灣大地震斷層現場實錄。台北:常民文化事業公司。
歐用生(1997)。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229-253)。台北:師大書苑。
蔡長添(1991)。我國高中學生環境概念形成過程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80-0421-S-018-004-Z。
蔡長添、湯清二(1990)。高中環保教材之分析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 79-0421-S018-006-Z。
鄭蕤、韓楷檉(2000)。國民小學審定本國語教科書之比較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 89-2413-H-142-005。
鄧天德(1989)。國小社會科環境教育適用教材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 78-0421-S133-002-Z。
賴芳伶(2005)。穿越邊界:廖鴻基流動的海洋書寫。靜宜大學台文系自然書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
薛絢 譯(1998)。生命的價值,Kellert,S.R. (1996) 著。台北:正中書局。
韓名璋(2001)。現行國小自然科教科書有關環境教育教材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羅秋昭(2000)。面向新的語文學習─談九年一貫課程語文教材的趨勢。臺北師院語文集刊,5,113-130。二、英文部分
Ahlness, M. (1999). The earth day groceries project. Science and children, 36(7), 32-35.
Allman, S.A. (1972). Ident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cepts for inclusion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curriculum.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33(58), 21-73.
Baird, J. R., Fensham, P.J., Gunstone, R. F., & White, R. F. (1991). The importance of reflection in improving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tning.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8(2), 163-182.
Caton, E. Brewer, C. A., & Berkey, J. (1998). Pipeline to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The Science Teacher, 64(4), 46-50.
Chawla, L. (1998). Significant life experiences revisited: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sources of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9(3).11-21.
Chi, M. T. H., Feltovich, P. J., & Glaser, R. (1985). Categorization & representation of physics problem by expert and novices. Cognitive Science, 5, 121-152.
Ebenezer, J. V. (1992). Making chemistry learning more meaningful.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69, 464-467.
Filipic, M. (2000). Best practice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Guidelines for success. Columbus, Ohio :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unceil of Ohio.
Isabell, L. O. (1973). Identification of concepts that will serves as a basis for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Dissertation Abstract International. 33(7A), 24-34.
Palmer, J. A. (1998) Environmental e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Theory, practice, progress and Promise. London: Routledge.
Schoenfeld, C. (1970). Toward a national strategy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025482)
Stolting, J. C. (1998). Orange grove recycling: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services. The Exceptional Parent, 28(4), 58-62.
Widegren, O. (1998). The 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 and personal norm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30(1), 75-100.
Wilson, T.E. (1980). A Content anlysi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Basal text-books. Unpublished Ph. D. dissertation, USA: The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Yager, R. E. (1991). The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model. The Science Teacher, 58(6), 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