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07:0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明嘉
研究生(外文):Li Ming Jia
論文名稱:海洋環境教育教學對學童知識、態度與行為影響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Effects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 to the Students of Fourth Graders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指導教授:劉惠元劉惠元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u Hui Yu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環境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4
中文關鍵詞:海洋環境教育戶外教學準實驗研究海洋環境保護
外文關鍵詞:Marin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field tripquasi-experimental designprotect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7
  • 點閱點閱:299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3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1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與島國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本研究希望藉由海洋環境教育教學活動,對國小中年級學童實施相關的海洋環境保護教育,以探討研究者設計的教學活動,對國小中年級學童的海洋環境保護知識、態度與行為的影響情形。使國小學童對海洋環境有充分的認識,培養學生對海洋的興趣與責任感,增進其保護海洋環境的行為。
本研究採取「準實驗研究法」,研究對象為台中縣大甲鎮文昌國民小學九十四學年度四年級兩個班級,其中403班為實驗組、410班為控制組。實驗組學生實施十二節課的海洋環境教育教學活動,控制組學生不進行教學活動。兩組學生在進行教學活動前一週施以調查問卷前測,教學活動結束後一週施以後測。再輔以教學過程的觀察紀錄、學生填寫的活動學習單、學習心得紀錄,蒐集量性與質性等資料。分析結果如下:
1.在排除前測分數經共變數分析,發現實驗組經教學後,其得分均顯著高於對照組。而實驗組學生後測的得分顯著優於前測的得分,顯示本研究的海洋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能有效增進實驗組學生的海洋環境保護知識、態度與行為。
2.研究者所拍攝生活環境周遭海域的影像,能引發實驗組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海洋環境教育的戶外教學活動,透過蒞臨環境現場與實物的觀察,能提供深廣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習興趣。
3.淨灘、訪問和角色扮演等動態式的教學,透過親自操作的學習方式,實驗組學生能獲得正確的海洋環境保護知識、態度與行為,增進其學習興趣與專心程度。
4.實驗組學生對海洋環境教育教學活動的看法及對教學的回饋,在內容難易、教學方法、教學目標、自我表現、課堂氣氛、生活應用、教材認同等方面皆表示肯定。
5.活動學習單的應用有助於學生掌握學習重點和學習方向,有效提升實驗組學生的學習成效。
根據前述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教育行政機構應正視海洋環境問題、推展海洋環境教育並成為正規教育課程的一部份。教師應多參與海洋相關知識進修,強化海洋環境教育的教學效能,對教學所在地區的海洋環境教育資源深入瞭解。未來可利用大型的海洋館、週遭海域管理機構或海岸,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進行海洋環境教育研究。
Taiwan is surrounded by the sea. The lives of those people who live on the islands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sea.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 (MEEP) to th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of the fourth grader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and to increase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knowledge, to cultivate their interests and responsibility to the sea, and to improve their action of protecting the sea through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

The research used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The objectives were two classes of the fourth graders at Wen-Chang Elementary School in the County of Taichung in 2005. Class 403 is experimental group who received MEEP for twelve periods, and Class 410 is control group who didn’t receive MEE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oth accepted pre-test of a questionnaire a week ahead of the instruction and post-test of the same questionnaire a week behind the instruction. The data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d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of a questionnaire and qualitative informations that were consisted by teachers’ observation records and students’ learning sheets and learning records. Through the data analysis, there were major findings as below:

1.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scores by ANCOVA (analysis of covariance)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through MEEP. The post-test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re-test scores of it. It showed that MEE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articipants’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in the protect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
2. The pictures of local Marine environment that were taken by the researcher could increase the participants’ learning motives and interests. The field trip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rough visiting the real environment and observing real objects could provide abundant learning contents to increase learners’ interests.
3. The dynamic instructions such as cleaning the beach, interviewing and role play could make the participants not only gain correct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t also increase their learning interests and concentration degree through the hands-on learning methods.
4. The participants gave the positive feedbacks to the program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uch as content suitability,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objectives, self performance, classroom atmosphere, life appl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5. Th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sheets helped the participants to understand the learning key points and directions. Ther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sheets could improve the participants’ learning effect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re were some suggestions: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institutes should confront the problems of Marine environment, carry out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adopt it as a part of formal education course. The instructors should pursue their further education of sea related knowledge, reinforce their teaching abilities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thorough understand the local nature resources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ers, they could use different research methods to evaluate different Marin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uch as large-sized museum of marine biology, local authorities of sea area or coast.
摘要‥‥‥‥‥‥‥‥‥‥‥‥‥‥‥‥‥‥‥‥‥‥‥‥‥‥‥‥ Ⅰ
英文摘要‥‥‥‥‥‥‥‥‥‥‥‥‥‥‥‥‥‥‥‥‥‥‥‥‥‥ Π
目錄‥‥‥‥‥‥‥‥‥‥‥‥‥‥‥‥‥‥‥‥‥‥‥‥‥‥‥‥ Ⅳ
圖目錄‥‥‥‥‥‥‥‥‥‥‥‥‥‥‥‥‥‥‥‥‥‥‥‥‥‥‥ Ⅵ
表目錄‥‥‥‥‥‥‥‥‥‥‥‥‥‥‥‥‥‥‥‥‥‥‥‥‥‥‥ Ⅸ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環境教育‥‥‥‥‥‥‥‥‥‥‥‥‥‥‥‥‥‥‥ 7
第二節 國內海洋的現況與相關課題‥‥‥‥‥‥‥‥‥‥‥ 11
第三節 海洋環境教育‥‥‥‥‥‥‥‥‥‥‥‥‥‥‥‥‥ 21
第四節 戶外教學‥‥‥‥‥‥‥‥‥‥‥‥‥‥‥‥‥‥‥ 28
第五節 環境保護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相關研究‥‥‥‥‥‥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8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9
第三節 實驗設計‥‥‥‥‥‥‥‥‥‥‥‥‥‥‥‥‥‥‥ 52
第四節 課程設計‥‥‥‥‥‥‥‥‥‥‥‥‥‥‥‥‥‥‥ 53
第五節 研究工具‥‥‥‥‥‥‥‥‥‥‥‥‥‥‥‥‥‥‥ 54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5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1
第一節 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與個人因素分析‥‥‥‥‥‥‥ 61
第二節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的前測資料分析‥‥‥‥‥‥‥ 66
第三節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前後測比較‥‥‥‥‥‥‥‥‥‥ 78
第四節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後測結果分析‥‥‥‥‥‥‥‥‥ 88
第五節 教學過程的觀察紀錄‥‥‥‥‥‥‥‥‥‥‥‥‥‥ 103
第六節 實驗組學生的活動學習單‥‥‥‥‥‥‥‥‥‥‥‥ 118
第七節 實驗組學生的學習心得紀錄分析‥‥‥‥‥‥‥‥‥ 133
第八節 省思與成長‥‥‥‥‥‥‥‥‥‥‥‥‥‥‥‥‥‥ 14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9
第一節 結論‥‥‥‥‥‥‥‥‥‥‥‥‥‥‥‥‥‥‥‥‥ 149
第二節 建議‥‥‥‥‥‥‥‥‥‥‥‥‥‥‥‥‥‥‥‥‥ 150
參考文獻‥‥‥‥‥‥‥‥‥‥‥‥‥‥‥‥‥‥‥‥‥‥‥‥‥‥ 153
一、中文‥‥‥‥‥‥‥‥‥‥‥‥‥‥‥‥‥‥‥‥ 153
二、西文‥‥‥‥‥‥‥‥‥‥‥‥‥‥‥‥‥‥‥‥ 160
附錄‥‥‥‥‥‥‥‥‥‥‥‥‥‥‥‥‥‥‥‥‥‥‥‥‥‥‥‥ 162
附錄一 海洋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162
附錄二 海洋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設計與問卷專家審查名單‥‥ 196
附錄三 國小中年級學生海洋環境保護知識、態度與行為調查問卷 197
一、中文
丁冰如(1998)國民小學校園內「戶外教學資源區」之規劃與使用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方力行(2002)海洋與台灣。科學月刊,(33)2,96-97。
毛群欽(2003)大高雄地區國中小學生環境態度與水汙染概念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鑫(1992)自然中心戶外環境教學之意義與初步構想。環境教育季刊,15,36-41。
王鑫(1995)幼稚園的環境教育與兒童戶外環境教育。教育資料集刊環境教育專輯,20,255-270。
王鑫、朱慶昇(1995)戶外教育的範疇。教育資料文摘,36(3),82-101。
朱錦忠(2003)環境生態學。台北縣: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朱慶昇(1993)戶外教學設計原理之研究。環境教育,16,31-38。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2004)台灣的漁業文化。漁業推廣,214,14-3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88)海洋環境保護政策之研析。台北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99)國民中小學環境教育課程編製理論。台北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余宗翰(2000)花蓮縣國小教師運用戶外環境教育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建志(1998)國民中學校外教學推行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永瑞(2003)國民小學實施環境教育主題統整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全安(1988)海岸地區資源規劃與管理之研究-以嘉義縣海岸為個案。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巫淑梅(2004)國小水資源保育教學活動之實施及其成效評鑑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聿文(2002)WTO貿易政策與海洋生物資源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佳容(2001)運用網際網路促進國小高年級學生綠色消費行為之介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坤燕(2003)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海洋教育教師研習活動之成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資源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和(2002)中部地區中學科學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崑山(1993)戶外教學活動單設計思考模式。環境教育季刊,18,61-67。
李崑山(1995)開放教育中的戶外教學。環境教育季刊,24,58-63。
李崑山(1999)落實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之策略與方法。環境教育季刊,40,63-70。
李禎文(2003)融入式環境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環境素養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聰明(1987)環境教育。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汪靜明(2000a)後龍溪河川生態環境教育。台北市:經濟部水資源局。
汪靜明(2000b)生物圈2號的生態省思與學習。環境教育季刊,48,8-12。
汪靜明、張春莉(1996)河川環境教育概念階層建構之研究。師大學報,41,541-572。
周儒(1993)世界新秩序-環境倫理。環境倫理與科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周儒、呂建政 譯(1999)Teaching in the outdoors 戶外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佩舒(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態保育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澄清湖與鳥松溼地鄰近地區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秋萍(1998)台北市野鳥學會協助國小戶外教學之研究。台灣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智慧(2001)台中地區現職國小自然科教師在校園中實施自然科戶外教學之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靜麗(2002)台南市國小師生利用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環境教育教學活動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邵廣昭(1996)台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科學月刊,30(6),474-479。
邵廣昭(1998)由國際海洋年談台灣的海洋生態保育。科學月刊,29(12),978-984。
邵廣昭(1999a)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育。環境教育季刊,38,28-33。
邵廣昭(1999b)多樣性公約中的海洋生物與漁業資源。生物多樣性公約國家報告書評論研討會論文集,51-65。
邱文彥(1998)我國「海洋政策白皮書」架構初論,國際海洋年「海洋海軍科技」研討會論文集,13-36。
邱文彥(1999)海洋年之後的海洋環境教育,環環相扣月刊,3,2-3。
邱文彥(2000)海岸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侯錦雄(1997)遊客對台中市焚化爐環境態度及其景觀改善偏好。東海學報,38(6),37-52。
柯澤東(1995)環境法論(二)。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
洪孟宏(2002)我國海域管理法制與執法機關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俐玲(1999)國小六年級學生對野生動物保育的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瑞佑(1999)戶外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兒童在鄉土地理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科學技術資料中心(2001)永續台灣的海洋政策。科學技術資料中心簡訊16(3)。
胡興華、江智英、余明村、李子龍(2001)打造海洋台灣-再造沿海產業及環境(上)。漁業推廣,180,14-23。
范雪凌(2000)海洋環境教育概念階層表之建構及中小學教科書涵括海洋概念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郁慧芳(1995)明日的海洋。台北市:業強出版社。
翁進坪、林澤民、朱浤淇(1996)澎湖海洋生態與野生動物保育。國立澎湖海事管理專科學校。
張子超(1998)從環境教育觀點談中小學海洋教育之目標與推行。1998國際海洋年海洋之心研討會論文集。62-70。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許文勇(2001)國小教師發展環境教育融入自然科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世璋(2003)大學環境教育課程對於環境行動與其它環境素養變項之成效分析。科學教育學刊,11(1),97-119。
郭容容(2001)從海洋環保論生物多樣性之法制發展。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忠憲(2005)從永續發展觀點談我國海洋環境教育之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高階公共政策碩士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志欣(2003)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智(2004)桃園縣南崁溪生態調查與環境教育鄉土教學補充教材之發展。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碩士班自然組碩士論文。
陳思利、葉國樑(2002)環境行為與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國中生為例。環境教育學刊,創刊號,13-30。
陳啟川、林政宏(1991)海洋知性之旅。環境教育季刊,9,46-50。
陳朝堂(2004)溫寮溪河川環境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的河川保育知識、態度與行動技能之影響。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鎮東(2000)海洋永續發展。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8,43-51。
章榮茜(2001)海洋生物的多樣性保育與管理法律制度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麥清維(2004)國小教育對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議題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碩士班自然組碩士論文。
傅琬晴(2004)島嶼公民環境素養之探討-以金門島為例。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書報討論。
彭耀政(2000)網際網路中多媒體技術應用於海洋環境教育基本架構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童慶斌(2004)水文循環(Ⅰ)大氣與海洋。水環境教育教師研習活動課程教材。教育部、環保署、水利署。
黃乾全、王懋雯(1998)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朝恩(1990)戶外教學在地理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環境教育季刊,5,24-31。
黃嘉郁(1999)台灣地區大眾海洋教育的實施現況。第六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研討會論文發表。
黃嘉郁(2003)應奠基於K-12教育階段的台灣海洋教育。2003年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811-814。
楊志誠(1993)國中教師戶外環境教學現況與障礙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冠政(1991)環境課程發展模式與程序。環境教育季刊,9,3-19。
楊冠政(1992)環境行為相關變項之類別與組織。環境教育季刊,15,10-24。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書局。
楊磊(2004)海洋汙染與防治。水環境教育教師研習活動課程教材。教育部、環保署、水利署。
葉玿伶(2000)尋找台灣的另一半版圖:評海洋教育的可能性。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榮桂(1999)台灣海洋環境的生態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9,33-46。
賈福相(1998)人與海,台灣海洋環境。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靳知勤(1994)從環境教育知識、態度與行為間的關係論環境教育目標的達成。環境教育季刊,23,31-39。
熊湘屏(2002)屏東縣國小教師實施戶外鄉土教學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俊昌、陳曉菁(2001)師院新生的環境觀。逢甲人文社會學報,3,271-295。
劉富連(2000)從環境教育-談國小社區環境教育。國教輔導,39(4)。
蔡居澤(1996)國民中學戶外教育課程實施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惠民、鄧天德(1992)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環境教育解說手冊。台北縣: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
鄭世彬(2004)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之結合。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書報討論報告。未出版。
鄭明修(2000)台灣海洋生物。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鄭順丸(2003)桃園縣石門山植物資源調查及其在鄉土環境戶外教學活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論文。
鄧天德、徐榮崇、陳淑卿(1992)國小校園環境教育資源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蕭一強(2004)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農藥知識及其對農藥的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怡雯(2004)以焚化爐STS模組教學探討國小學童環境認知及態度之成效。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昌鳳(2001)墾丁國家公園海洋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育。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研討會論文集。36-40。
戴昌鳳(2003)台灣的海洋。台北縣: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戴寶村(1997)島之國海之民-台灣的海洋歷史圖像。海洋台灣,3。http://www.ocean.org.tw/
謝鴻儒(2000)國小教師戶外教學現況與障礙之研究。台北師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西文
Braus & Wood (1993)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the schools:Creatinng a Programm that Work! The North Amercian Associatio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rody, M.J. (1996) An assessment of 4th-, 8th-, and 11th-grade students’environmental science knowledge related to Oregon’s marine resources.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7(3): 21-27.
Carol﹐A. & Bora, S.(2002)Outdoors, Experiential,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verging or Diverging Approaches? ERIC ,EDO-RC-02-1 .
Chiau, W.Y.(1998)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n Taiwan:a review.Ocean & management,38,119-132.
Ford﹐P.M.(1981)Principle and Practices of Outdo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Hines, J.M (1985) An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Doctoral dissertation,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at Carbondale,1984) Dissertation International,46(3).
Hungerford﹐H.R. & Volk﹐T.L.(1990)Changing learner behavior throug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1(3),8-21.
Hines,J.M., Hungerford, H.R., & Tomera,A.N.(1986).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 meta-analysi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2), 1-8.
Lund, M.(1997)Outdoor Education- from the roots, to the new branches.http://www.artsci.gmcc.ab.ca/courses/peds205ml/outed.html#top%20of%20Page
Marcinkowski, T.J.(1988)An Analysis of Correlates and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Unpublished Ph.D.dissertation,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at Carbondale.
Nash, R.F.(1989)The rights of nature-A hist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Palmer, J.A.(1998)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Theory, practice, progress and promise. New York:Routledge.
Parkin﹐D.R.(1998)Is Outdoor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17(3)﹐275-286.
Priest﹐S.(1986)Refining Outdoor Education:A Matter of Many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7(3)﹐13-15.
Roth﹐C.E.(1998)Environmental Literacy:Its roots﹐evolution and directions in the 1990s.Columbus.Ohio:Eric/CSMEE.
Smith-Sebasto,N.J.(1992). The revised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control measure: a review and analysi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3(2) ,24-33.
Tanner﹐T.(1980)Singnificant life experiences:a new research area in envirmental education.The Journal Ethics MaGraw-hill,Inc.
UNESCO(1980)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Night of Tbilisi Conference,Paries:UNESCO.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劉富連(2000)從環境教育-談國小社區環境教育。國教輔導,39(4)。
2. 劉俊昌、陳曉菁(2001)師院新生的環境觀。逢甲人文社會學報,3,271-295。
3. 靳知勤(1994)從環境教育知識、態度與行為間的關係論環境教育目標的達成。環境教育季刊,23,31-39。
4. 詹榮桂(1999)台灣海洋環境的生態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9,33-46。
5. 楊冠政(1992)環境行為相關變項之類別與組織。環境教育季刊,15,10-24。
6. 楊冠政(1991)環境課程發展模式與程序。環境教育季刊,9,3-19。
7. 黃朝恩(1990)戶外教學在地理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環境教育季刊,5,24-31。
8. 陳鎮東(2000)海洋永續發展。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8,43-51。
9. 陳思利、葉國樑(2002)環境行為與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國中生為例。環境教育學刊,創刊號,13-30。
10. 許世璋(2003)大學環境教育課程對於環境行動與其它環境素養變項之成效分析。科學教育學刊,11(1),97-119。
11. 邵廣昭(1999a)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育。環境教育季刊,38,28-33。
12. 邵廣昭(1998)由國際海洋年談台灣的海洋生態保育。科學月刊,29(12),978-984。
13. 汪靜明、張春莉(1996)河川環境教育概念階層建構之研究。師大學報,41,541-572。
14. 汪靜明(2000b)生物圈2號的生態省思與學習。環境教育季刊,48,8-12。
15. 李崑山(1999)落實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之策略與方法。環境教育季刊,40,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