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俊秀(1994) 環境社會學出發:讓故鄉的風水有面子。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王財隱(2003) 中部地區國小學生環境災害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颱風、地震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論文。王穎(1991) 台灣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育。科學月刊,22(12),904-908。
王懋雯(1991) 師範學院學生對環境教育之知識、態度及需求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3,509-534。王懋雯(1997) 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鴻濬(1998) 自然保育行動的經濟效益。載於劉小如、黃勉善(主編),新世紀的自然保育行動綱領,25-36。台北市:厚生基金會。
王鑫(1986) 「環境保護」大型計畫之研擬:自然資源部分。台北市:台大地理系遙測研習班講義。
王鑫(無日期) 保護區之國家系統規劃,1-26。2005年4月9日,取http://cnps.ngo.org.tw/park-03/image/bbword-02.pdf
王麗娟、謝文豐(2000) 生態保育。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龍錫、李文德(2001)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九十學年度師資培育機構研發高中職、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教學計畫計畫報告。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中心。
石明卿(1989) 國小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3,265-318。台灣生態研究網(2000) 台灣生態研究網簡介。2005年6月30日,取自http://wagner.zo.ntu.edu.tw/tern/Chinese/簡介.htm
台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1996) 八十五年度國小教師自然生態研習營手冊。台中市:台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2004) 台灣宗
教團體放生現象調查報告。台北市: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網站 2004年10月10日,取自http://e-info.org.tw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05年6月10日,取自http://law.moj.gov.tw/
江東祐(2002) 國小學童環境行為之探討-以花蓮地區國小學生為例。花蓮: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行政院農委會(1987) 自然文化景觀保育論文集(三)野生動物保育專輯。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行政院農委會自然保育網 2004年10月10日,取自
http://wagner.zo.ntu.edu.tw/preserve/
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1996a) 台灣的自然保育問題。2004年10 月30 日,取自http://cec.tesri.gov.tw/cec/html/02/02_index.htm
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1996b) 吃燕窩不如吃白木耳與青菜。2004年10 月30 日,取自http://cec.tesri.gov.tw/cec/html/02/02_content09-18-01.htm
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1996c) 綜合性保育措施。2004年10月30日,取自http://cec.tesri.gov.tw/cec/html/
02/02_content12-04.htm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92年年報。台北市:作者。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4)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環境保護統計年報。
台北市:環保署。
行政院環保署網站 2004年10月10日,取自
http://www.epa.gov.tw/
沈廣城(2002) 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余興全(1984) 國中環境教材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呂光洋(2003) 全球性的思考,地區性的行動?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6,52-54。
呂春香(2004) 彰化縣溪州與台中市文山垃圾焚化廠環保抗爭因素及溝通方式之比較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子鈞(2001) 皮膚雷射治療消費行為之個案研究─以台中市某地區醫院外科病人為例。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吳祥堅(1997) 國家公園與自然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季刊,34,77-82。
吳運全(2002) 環境態度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以綠島為生態旅遊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巫偉鈴(1990) 五專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知識、信念及行動取向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車參賢(1995) 臺北市國中生對資源回收的知識、態度、行為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三畏(1990) 水利建設與自然保育。土木技術,3(6),33-41。李三畏,王守民(1999) 我國的自然生態保育。農政與農情,83,35-37。李永展(1995) 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實證。台北市:胡氏圖書出版社。
李明和(2002) 中學科學教師的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論文。
李玲玲(1998) 自然保育與永續發展。主計月報,85(4),65-69。李培芬(2000) 當前生態保育問題。政策月刊,56,22-25。李淑真(2002) 野生動物保育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的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宋建奇(2002) 高雄市國小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研習需求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汪靜明(1995) 自然保育內涵及其教育特徵。環境教育季刊,26,23-36。汪靜明(1997) 自然保育與社會環境教育。載於中台灣自然保育研討會論文集,167-225。台北市:內政部營建署雪覇國家公園管理處。
汪靜明(1998) 新自然哲學的生態保育思潮。主計月報,85(4),78-88。汪靜明(2003) 引論:生態學落實於臺灣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的理念與行動。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6,7-14。周昌弘、蕭新煌、郭允文、王鑫、於幼華、黃榮村、楊冠政、黃政傑、晏涵文(1991) 我國環境教育概念綱領草案。載於中華民國第一屆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45-250。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
周昌弘、夏禹九(1994) 福山森林生態系長期研究計畫總說明。臺灣省林業試驗所簡訊,1(1),3-4。周昌弘(1998) 台灣地區的自然保育實績簡介。載於於幼華(主編),環境與人-自然環境篇,129-133。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周昌弘(2000) 自然保育與永續發展。政策月刊,65,8-13。周義國(1998) 台北市高職工科應屆畢業生的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周憲徵(2003) 國小高年級學生對溼地保育的態度之研究--以彰化縣漢寶溼地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明瑞(2001) 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空氣污染概念之研究。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林佩舒(2002) 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態保育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澄清湖與鳥松濕地鄰近地區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俶圭(1998) 自然步道的理念與特色。2004年10月30日,取自http://forum.yam.org.tw/women/backinfo/recreation/
nature/traild.htm
林義晃(2003) 報紙環境新聞分析及其對中部地區民眾環境認知、
態度及行為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曜松(1997) 台灣野生動物的保育。環境教育季刊,34,16-39。林曜松編(1998) 生物多樣性前瞻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曜松(1999a,4月) 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育。載於行政院農委會舉辦之第四屆海峽兩岸國家公園與保護區研討會(頁1-8),台北市。
林曜松(1999b) 生物多樣性保育之省思。環境教育季刊,38,1-6。林曜松、李玲玲(無日期) 生物多樣性概論。2004年10月10日,取自http://edtech.ntu.edu.tw/course/plan/92_plan1
_class document/bio.pdf
韋伯韜、陳昌雄、張雲澐(1998) 台灣生物物種統計研究。主計月報,85(4),20-53。
洪俐玲(1998) 國小六年級學生對野生動物保育的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晏涵文(1991) 臺灣地區高級職業學校環境現況調查研究—學生之環境知識、態度、行為意向及需求調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孫明賢(1993) 建立全民積極保護自然資源之共識。自然保育季刊創刊號,6-8。
高明瑞(1994) 自然資源保育與管理。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高翠霞(1987) 台灣地區中等學校環境保護意識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環保署。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2004年10月10日,取自http://www.tesri.gov.tw/
畢恆達(1998) 自然環境與人的心理健康。載於劉小如、黃勉善(主編),新世紀的自然保育行動綱領,15-24。台北市:厚生基金會。
徐國森(2002) 國小高年級學生與家長的環境認知、態度、行為及其相關影響變項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許世璋(2001) 論環境教育與環境行動。中等教育雙月刊,52(2),
52-71。
許心欣(1995) 參與環境保護工作之民間團體主要幹部環境態度調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仁福(2000) 自然保育學。台北市:藝軒圖書出版社。
張宗智(2004,10月17日) 亞洲饕客最愛蛇頭魚啃壞美國生態。聯合報,A10版。
張春興(1996)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鏡湖(2002) 世界的資源與環境。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梁雲芳(2004) 外來種可能是生態怪客。科學發展,382,63-67。
陳玉峰(1994) 中部地區之生態特色與保育課題之探討。載於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舉辦之區域性環境保護策略研討會(頁4-1至4-15)
,台中市。
陳志欣(2002) 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建甫(1990) 環境保護行為模式之研究─以工業區附近鄉村居民反污染行動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秋澕(1998) 國小學童環保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美惠(2000) 鳳凰谷鳥園的自然保育教育。博物館學季刊,14(1),67-76。陳超仁(2003) 台灣自然生態保育之現況與展望。農業經營管理會訊,37,4-7。陳膺強(1994) 應用抽樣調查。台北市:台灣商務。
陳淑齡(1991) 環境保護研習活動對國中教師環境教育教學應用影響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敬中(2004) 花蓮縣政府人員之環境知識、環境典範及環境行為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曉萍(2002) 國小中、高年級學童自然生態保育概念標準化評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靜宜(2003) 國小高年級學童綠色消費知識、態度與行為之調查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藍婷(1997) 臺南縣七股濕地經濟價值評估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碩士論文。教育部(2003) 九年一貫課程。2005年4月27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
動物社會研究會(2005) 慘絕人寰的時尚-每件皮草都殘酷。2005年4月27日,取自http://www.east.org.tw/01/link3-33.htm
郭城孟(2001) 臺灣生態保育現況。全球變遷通訊雜誌,29,1-2。傅木龍(1991) 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教學內容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游雅如(2001) 花蓮縣國小學生自然保育環境素養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政傑(1988) 臺灣地區國小,高中,大學學生環境意識之調查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77-0301-H-003-18。
黃錦堂(1998) 落實自然保育所需的行政組織。載於劉小如、黃勉善(主編),新世紀的自然保育行動綱領,227-241。台北市:厚生基金會。
湯曉虞(1989) 自然保育法規與政策(上)。環境教育季刊,3,44-51。彭克仲、李建霖、吳秀鳳、張安妮(1998) 高屏溪流域居民之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分析。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學報,7(1),31-44。彭國棟(1994) 台灣中部地區自然資源特性及保育課題。載於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舉辦之區域性環境保護策略研討會(頁4-17至4-25),台中市。
彭國棟(1996) 淺談現階段自然保育策略。自然保育季刊,15,6-13。彭國棟(1997) 國際自然保育組織及公約。環境教育季刊,34,87-96。彭國棟(1998) 勾勒自然保育的新希望談現階段保育策略及行動。主計月報,85(4),97-102。彭國棟(2001) 台灣自然保育簡要回顧。台灣文獻,52(3),1-17。
靳知勤(1994) 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環境教育,21,47-59。
楊冠政(1995) 環境價值教育。教育資料集刊,20,55-81。楊冠政(1997a) 保育教育的目標及內涵。環境教育季刊,34,2-6。楊冠政(1997b) 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書局。
楊秋霖(1997) 自然保育理論及實務。台灣林業,23(4),40-43。
董貞吟、黃乾全、何文雀、伍連女、張桂禎(1998) 國小學童環境觀與環境經驗之調查研究-台灣地區城鄉之比較。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3(2),55-73。
鄒東明(2001) 中山大學學生環境行為之研究—以生科系和企管系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詹照欽、沈秀雀、楊嘉棟(1999) 台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生態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0,103-114。鄧文楷(1995) 電腦資料庫應用於環境教育推行之研究—以自然保育教育電腦資料庫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克明(2003) 中部地區國小教師對自然保育知識、態度及研習需求之研究—以溼地保育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宜霖(2001﹚ 雲林縣麥寮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對台塑六輕廠的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蔡惠卿(1994) 台灣的自然生態保育。台北市: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劉小如(1998a) 對於台灣未來保育工作的方向與作為之展望。載於於幼華(主編),環境與人-自然環境篇,134-142。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小如(1998b) 借保育自然環境提升國家競爭力。主計月報,85(4),57-60。
劉小如(2000) 當前生態保育問題。政策月刊,55,20-22。劉清水(2000) 環境教育與自然保育。社教資料雜誌,258,1-4。鄭宗弦(1994) 高級農業職業學校農場經營科師生環境知識、態度之研究暨專業教材環境內容分析。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鄭東昇(1994) 高中學生環境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藝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盧道杰(2004) 台灣現地保育的治理—1990年以來一些新興個案的回顧。臺大實驗林研究報告,18(1),13-27。
謝仁和(1996) 落實自然保育的方法。國家發展論壇,3,9-11。謝國隆(1990) 我國環境保護單位行政人員環境教育之研究--以現職科(課)長為對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鍾詩文(無日期) 小花蔓澤蘭。2005年4月27日,取自http://tnl.org.tw/article/conserv/mik1/mik1.htm
蕭新煌(1983) 台灣地區環境意識之實證研究。行政院衛生署環境保護局。
蕭新煌(1989) 環境教育之評估:台灣經驗。思與言,26(5),447-459。
蕭新煌(1990) 環境意識。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簡秀如(1995) 大學生對於「環保」的態度以及其實際環保行為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簡明旭(1998) 國中學生對垃圾問題的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簡明龍(1996) 我國自然生態保育政策及措施。野生動物保育彙報及通訊,4(4),13-14。
魏文南(2000) 國小中、高年級水資源保育概念標準化評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顏仁德(1997) 台灣特有生物之研究與保育。環境教育季刊,34,40-58。顏仁德(1998) 大家一起來保育野生動物(宣導摺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編印。
顏仁德(2000) 外來種與放生問題。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SWAN)舉辦之「2000生物多樣性保育展望」會議。2005年6月25日,取自http://swan.zo.ntu.edu.tw
顏仁德(2004) 淺談外來種管理。台灣林業,30(3),3-11。
顏月珠(1988) 戶外遊憩研究統計分析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1(2),103-122。二、英文部分
Allman, S. A.(1972). Ident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
tion conception for inclusion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curriculum,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SA.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Arcury, T. A.(1990).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environ-
mental knowledge. Human Organization, 49(4), 300-304.
Atkinson, R. L.,Atkinson, R. C.& Hilgard, E. R..(1983).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Inc.
Beck, P., Doctors, S., & Hammond. P.(1980). Individual energy conservation behavior. Cambridge, Mass: Oelgeschlager, Gunn, and Hain.
Blum, A.(1981). Knowledge and opinions of ninth grade stu-
dents 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Research report (He-
brew).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Rehovot, bIsrael.
Blum, A.(1987). Students’ knowledge and beliefs concern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four countrie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3), 7-13.
Borden and Schettino(1979). 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8(3), 26-31.
Bradley, J. C.,Waliczek, T. M. & Zajicek, J. M. (1999). Re-
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environ-
mental attitud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0(3), 17-21.
Eagles, P.F.J. & Demare, R.(1999). Factors influencing children’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0(4), 33-37.
Ek, George,And Others(1979). Colorado Model for conserva-
tion education: Concepts. Colorado: Colorado State Dept.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90398)
Emagazine.com.(2004). Invasive species are changing the ocean environment. Retrieved June, 24, 2005, from http://www.emagazine.com/view/?725&src=.
Eyers, Vivian G.(1975).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beliefs
among grade 10 students in Australia, Ph. D. dissertation
,Oregan State University.
Hans, K., Huub V. D. B. & Nijs, L.(1999).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in Dutch secondary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0(2), 4-14.
Hassan, A. A.(1984). The statu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Egyptian Secondary School as perceived by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MI: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Heberlein, T. A.(1981).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Zeitsch-
rift fur Umweltpolitik(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 2, 241-270。
Hines, J.(1985). An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Doctoral disserta-
tion,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at Carbondale, 1984).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6(3): 655A.
Hines, J. M.,Hungerford, H. R.& Tomera, A. N.(1986-1987).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
ronmental behaviror: A meta- analysi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2), 1-8.
Honnold, J. A.& Nelson, L. D.(1980). A prediction model of support for resource conservation a report of two empi-
rical tests.Journal a Man-Environmental Relation, 1(2), 15-31.
Hooper, J. K.(1988). Teacher cognition of wildlife manage-
ment concept.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9(3),15-18.
Hounshell, P. B.& Liggett, L.(1973). Assessing the effect-
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
ronmental Education, 5(2), 28-30.
Hovart, R. E.(1974). Fifth and eight grade student orient-
stion toward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Unpublished Ph. D.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Hungerford, H. R.& Volk, T. L.(1990). Changing learner be-
havior throug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1(3), 8-21.
Iozzi(1989). What research says to the educator,part one: En-
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the affective domain. The Jour-
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3), 3-9.
Jeffery, S. S.(2000). Factors Influencing Zoo visitors' con-
servation attitudes and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Environ-
mental Education, 31(4), 26-31.
Kinsey,T.G., & Wheatley, J.H. (1979). An instrument to in-
venttory the defensibility of environmental attitud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al, 11, 29-35.
Krouns, C. L. & Van Es, J. C.(1976). The practice of environ-
mental quality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8(1), 19-25.
Lyons, E. & Breakwell, G. M.(1994). Factors predicting en-
vironmental concern and indifference in 13- to 16-Year-
Old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6(2), 223-238.
Mainieri, T.,Barnett, E. G.,Valdero, T. R.,Unipan, J. B., & Oksamp, S.(1997). Green buying: The influence of envir-
onmental concern on consumer behavior.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7, 189-204.
Marcinkowski, T. J.(1988). An analysis of correlates and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Dis-
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6(12): 3677-A.
Marlett, B.(1972). The development and field test of an in-
strument to measur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attitudes toward selecte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cepts. Dis-
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33(6A), 2696.
Matthews, B. E.,& Riley, C. K.(1995). Teaching and evalu-
ating outdoor ethics education programs. Vienna, VA: Na-
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1097)
Neuman, K.(1986). Personal values and commitment to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8(1), 53-74.
Ostman, R. E.& Parker, J. L. (1987). Imapct of education, age,newspaper, and telvesion on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concerns, and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9, 3-9.
Perkes, A. C.(1973). An survey of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of tenth and twelfth grade students from five great lakes and six far western state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
ternational, 35(11A): 7142.
Peter, A. B.,Florian G. K. &Terry H.(1999). A role for ecol-
ogical restoration work in university environmental edu-
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0(4), 19-26.
Peyton, R. B.(1984).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relat-
ed to teacher training. In Lozzi, L. A.(ED)Summer of Re-
search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971-1982.
Queensland Government.(2004). Progress of the fire ant era-
dication program (October 2003). Retrieved May 1,2004,
from http://www.dpi.qld.gov.au/fireants/12120.html
Rakow, S.J.(1982). Teacher and aquatic education-A survey.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Ramsey, C. E.& Rickson, R. E.(1976).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8(1), 10-18.
Richmond, J.M.& Morgan, R.F.(1977). A national survey of the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f fifth year pupils in England.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Samdahl, D. M. & Robertson, R.(1989). Social 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Specification and test of the model.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 21(1), 57-81.
Schlageter, J. N.(1980). Student cognition, attitudes, and action-orientation and teacher attitudes toward environ-
mental education concepts at the seventh grade levea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Roches-
ter.
Scott, D. & Willits, F. K.(1994).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 Pennsylvania survey. Environment and Be-
havior , 26(2), 239-260.
Shapiro, E. S. & Skinner, C.(1990). Principles of behavi-
oral assessment in handbook of Psychological & educa-
tion assessment of children, personality,behavior, & content, 343-363. edited by C. R. Reynold and R. W. Kamphaus.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Sia, A. P., Hungerford, H. R., & Tomera, A. N.(1985-1986).
Selected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
vior : An analysi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
cation,17(2), 31-40.
Siu, O. L.(1990). Hong K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ti-
tude survey. Hong Kong: Goldhall.
Spellerberg, F.(1992).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for conser- v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pp.15,21-22.
Steel, B. S.(1996). Thinking globally and acting locally?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behavior and activism. Jour-
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47, 27-36.
Stern, R.,& Dietz, T.(1994). The value basis of environ-
mental concer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0, 65-84.
Tranter, B.(1996). The social bases of environmentalism in Australia. Th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So-
ciology, 32(2), 61-85.
Tracy, A.P. & Oskamp, S.(1983-84). Relationships among ecol-
ogic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s. The Journal of Environ-
mental System, 13, 115-126.
UNESCO(1980).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Tbilisi Conference.Published by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Vendome.
Van, L. K., & Dunlap, R.(1981). Environmental concern: "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 how it's measured? "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 13(6), 651-676.
Weigel, R. H.(1985). Ecological attitudes and actions. In Gray, D.B.(Ed.)Ecological Beliefs and Behavior: As-
sessment and Change. Westport, C.N.: Greenwood Press.
Wesley, S. R.(1981). The influence of students' values on behavior related variable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Unpublished Ph. D. Thesis, The University of Indiana.
Wilson, E. O.(1992). The diversity of life, Ch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中譯本:《繽紛的生命》,金恆鑣譯,天下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