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4.18.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5 05:3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志豪
研究生(外文):Huang, Chih-Hao
論文名稱:議題中心教學法之結構性爭論模式應用於國小環境教育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f the Structured Controversy Model in Issues-Centered Approaches Applied 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劉惠元劉惠元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u, Hui-Yu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環境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8
中文關鍵詞:議題中心教學法結構性爭論模式環境議題環境教育環境態度學習態度
外文關鍵詞:issues-centered approachstructured controversy modelenvironmental issueenvironmental educationenvironmental attitudelearning attitud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9
  • 點閱點閱:8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4
  本研究以議題中心教學法之結構性爭論模式進行國小環境教育的教學,目的在探討實施「議題中心教學法」對國小學童環境態度與環境教育學習態度之影響情形,以及探討環境態度與環境教育學習態度之相關性,並了解學生對「議題中心教學法」的評價。
  研究者以彰化縣一所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環境議題的教學。研究設計為準實驗研究法,實驗組採議題中心教學法,控制組採傳統講述教學法。研究工具則使用「環境態度量表」與「環境教育學習態度量表」為主,將前、後測所得分數加以分析討論,探討議題中心教學法對學童環境態度與環境教育學習態度之影響情形與相關性。另根據學童的小組討論紀錄表、學習省思紀錄表、訪談紀錄、議題中心教學法教學回饋單以及研究者的教學札記等資料,探討學童對於「議題中心教學法」的評價。
  本研究所得結果如下:
一、「議題中心教學法」與「傳統講述教學法」均能提升學生的環境態度,但「議題中心教學法」的成效顯著高於「傳統講述教學法」。
二、「議題中心教學法」能提升學生的環境教育學習態度,但「傳統講述教學法」卻不能提升學生的環境教育學習態度。此外,「議題中心教學法」的成效顯著高於「傳統講述教學法」。
三、「環境態度」與「環境教育學習態度」之間有正相關存在。環境態度越佳,環境教育學習態度也越佳。
四、學生在「環境教育採用議題中心教學法的教學方式」、「進行議題中心教學法的過程」、「對於課程中所討論的議題喜歡程度」等方面均有正面的評價。
  最後,研究者根據過程與結果,提出未來教師從事教學與研究上的建議,作為日後以議題中心教學法進行環境教育教學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was a research of the structured controversy model in issues-centered approaches applied 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 some influences of applying the issues-centered approach to the students' environmental attitude and learning attitud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attitude and learning attitude, and to understand some comments of students about issues-centered approaches.
  The researcher selected subjects from fifth-grade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Changhua. We practiced the instruction about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researching design was nonequivalent pretest-posttest control group desig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racticed the issues-centered approach, and the control group practiced the didactic instruction. The researching approach included 'The Environmental Attitude Scale' and 'The Learning Attitude Scale towar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hich was adapted by the researcher. Then w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results of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scales to understand that how the issues-centered approach effected students' environmental attitude and learning attitude. Besides, the researcher used students' discussion records, learning records, interview records, questionnaire toward the issues-centered approach, and the teacher's observation-reflection records to understand some comments of students about issues-centered approache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Both of the issues-centered approach and the didactic instruction could promote students' environmental attitude, but effects of the issues-centered approach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didactic instruction.
(2)The issues-centered approach could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but the didactic instruction couldn't. Besides, effects of the issues-centered approach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didactic instruction.
(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attitude and learning attitud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 better environmental attitude were, the better learning attitude were.
(4)Students had higher appraisals of 'the teaching method by applying issues-centered approaches 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process in issues-centered instructions', 'the degree that students were pleased with issues'.
  Finally, we gav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instruc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es according to our study. We hoped them to be references when teachers applied issues-centered approaches 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3
  第三節 研究限制‧‧‧‧‧‧‧‧‧‧‧‧‧‧‧‧‧4
  第四節 名詞界定‧‧‧‧‧‧‧‧‧‧‧‧‧‧‧‧‧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議題中心教學法的理論基礎‧‧‧‧‧‧‧‧‧7
  第二節 議題中心教學法之結構性爭論模式‧‧‧‧‧‧16
  第三節 議題中心教學法的限制與建議‧‧‧‧‧‧‧‧21
  第四節 環境教育‧‧‧‧‧‧‧‧‧‧‧‧‧‧‧‧‧27
  第五節 環境態度與環境教育學習態度‧‧‧‧‧‧‧‧32
  第六節 議題中心教學法之相關研究‧‧‧‧‧‧‧‧‧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47
  第二節 研究設計‧‧‧‧‧‧‧‧‧‧‧‧‧‧‧‧‧49
  第三節 研究流程‧‧‧‧‧‧‧‧‧‧‧‧‧‧‧‧‧49
  第四節 研究對象‧‧‧‧‧‧‧‧‧‧‧‧‧‧‧‧‧52
  第五節 研究工具‧‧‧‧‧‧‧‧‧‧‧‧‧‧‧‧‧53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6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63
  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分析與量表反應情形‧‧‧‧63
  第二節 兩組學生在環境態度上之差異情形‧‧‧‧‧‧67
  第三節 兩組學生在環境教育學習態度上之差異情形‧‧74
  第四節 環境態度與環境教育學習態度的相關性‧‧‧‧81
  第五節 議題中心教學法教學回饋單分析‧‧‧‧‧‧‧83
  第六節 教學歷程與省思‧‧‧‧‧‧‧‧‧‧‧‧‧‧8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2
  第一節 結論‧‧‧‧‧‧‧‧‧‧‧‧‧‧‧‧‧‧‧112
  第二節 建議‧‧‧‧‧‧‧‧‧‧‧‧‧‧‧‧‧‧‧115
參考文獻‧‧‧‧‧‧‧‧‧‧‧‧‧‧‧‧‧‧‧‧‧‧‧118
  一、中文部分‧‧‧‧‧‧‧‧‧‧‧‧‧‧‧‧‧‧‧118
  二、英文部分‧‧‧‧‧‧‧‧‧‧‧‧‧‧‧‧‧‧‧121
附錄‧‧‧‧‧‧‧‧‧‧‧‧‧‧‧‧‧‧‧‧‧‧‧‧‧124
  附錄一 「(一)流浪狗應該撲殺嗎?」教案‧‧‧‧‧‧124
  附錄二 「(二)塑膠袋應該限用嗎?」教案‧‧‧‧‧‧129
  附錄三 「(三)湖山水庫應該興建嗎?」教案‧‧‧‧‧134
  附錄四 「(四)高山蔬菜應該栽種嗎?」教案‧‧‧‧‧139
  附錄五 「(一)流浪狗應該撲殺嗎?」議題引導單‧‧‧144
  附錄六 「(二)塑膠袋應該限用嗎?」議題引導單‧‧‧145
  附錄七 「(三)湖山水庫應該興建嗎?」議題引導單‧‧146
  附錄八 「(四)高山蔬菜應該栽種嗎?」議題引導單‧‧147
  附錄九 環境態度量表(初稿)‧‧‧‧‧‧‧‧‧‧‧‧148
  附錄十 環境教育學習態度量表(初稿)‧‧‧‧‧‧‧‧150
  附錄十一 內容效度專家名單‧‧‧‧‧‧‧‧‧‧‧‧152
  附錄十二 專家審查意見表‧‧‧‧‧‧‧‧‧‧‧‧‧153
  附錄十三 量表信度分析處理‧‧‧‧‧‧‧‧‧‧‧‧158
  附錄十四 環境態度量表‧‧‧‧‧‧‧‧‧‧‧‧‧‧160
  附錄十五 環境教育學習態度量表‧‧‧‧‧‧‧‧‧‧163
  附錄十六 訪談大綱‧‧‧‧‧‧‧‧‧‧‧‧‧‧‧‧165
  附錄十七 小組討論紀錄表‧‧‧‧‧‧‧‧‧‧‧‧‧166
  附錄十八 學習省思紀錄表‧‧‧‧‧‧‧‧‧‧‧‧‧167
  附錄十九 議題中心教學法教學回饋單‧‧‧‧‧‧‧‧168
一、中文部分
毛群欽(2003) 大高雄地區國中小學生環境態度與水污染概念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文科(1991) 學習心理學─學習理論導論。台北市:五南圖書。
王文科、王智弘(2004) 教育研究法(增訂八版)。台北市:五南。
石雅玫(2000) 花蓮地區國小教師議題中心教學信念及多元文化議題調查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貴春(2000) STS教學與國小學生創造力及學習態度之研究。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朝凱(2003) 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石雅玫(2001) 花蓮地區國小教師議題中心教學信念及多元文化議題調查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4:1,129-154。
石雅玫(2002) 議題中心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及實施模式。教育研究資訊,10-2,145-163。
余興全譯(Louis A. Iozzi著)(1990a) 環境教育研究的啟示─環境教育和情意教育。環境教育季刊,7,8-15。
余興全譯(Louis A. Iozzi著)(1990b) 環境教育研究的啟示─環境教育和情意教育(之二)。環境教育季刊,8,25-32。
呂慧娟(2002) 台北市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對議題中心教學信念之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李永展(1994) 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實證。台北:胡氏圖書。
李崑山(1999) 落實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之策略與方法。環境教育季刊,40,63-70。
李靜如(2003) 淺談議題中心教學法的實施。國教新知,50:2,66-74。
汪靜明(2000) 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8-34。
汪靜明、張春莉(1996) 河川環境教育概念階層建構之研究。師大學報,41,541-572。
官淑如(1997) 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寶山(1980) 教學論。台北市:五南圖書。
邱詩揚(1990) 台北市國中教師環境教育現況調查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如芬(1993) 高雄地區高中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其數學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馥麗(2005) 議題中心教學法對國小學生批判思考能力的影響-以議題取向的藝術人文課程為例。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子超(2000a) 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台灣教育,589,12-21。
張子超(2000b) 國民中小學實施環境教育之理念與策略。北縣教育,32,31-34。
張秀雄(2003a) 議題中心課程模式在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的應用。公民訓育學報,14,15-35。
張秀雄(2003b) 議題中心課程模式在規劃學校本位課程的應用─以社會學習領域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2,6-23。
張春興(1994) 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90) 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德銳(1986) 台北市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次級文化與違規犯過行為的關係。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德銳、丁一顧(1999) 情境領導理論及其在國小班級領導之應用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0,103-106。
教育部(1994) 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教學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莊嘉坤(1993) 科學態度的認知心理學基礎。國教天地,100,16-24。
陳建儒(2004) 台灣偶像劇弔詭價值觀分析及國小學童實施議題中心教學法之探討。台南市: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毓華(2004) 國小教師議題中心教學信念之研究。台南市: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銀筑(2002) 議題中心教學法對國小學生政治態度影響之實驗研究。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正茂(1990) 我國環境教育之推動與展望(上)。環境教育季刊,7,16-24。
曾玉玲(1993) 台北市高智商低成就國中學生學習信念與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朝恩(1995) 環境議題分析與教學。環境教育季刊,27,20-34。
黃慧貞(2006) 應用STS理念教學將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之相關研究。台中市: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冠政(1997) 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書局。
楊龍立(1996) 男女學生科學興趣差異的評析。台北市:文景。
溫春琳(2002) 議題中心教學法在國中公民與道德科的行動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董秀蘭(1998) 議題中心教學法在國中法治教育課程的應用:結構性爭論模式的實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2),53-64。
廖添富、劉美慧、董秀蘭(1998) 議題中心教學對國中學生公民參與態度影響之實驗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7-2413-H-003-020),未出版。
廖添富、劉美慧、董秀蘭(1999) 議題中心教學對高中學生公民參與態度影響之實驗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8-2413-H-003-021),未出版。
劉美玲、王佩蓮(2003) 以繪本為媒介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環境教育學刊,2,93-122。
劉美慧(1997) 議題中心教學法在公民教育之應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
劉美慧(1998) 議題中心教學法的理論與實際。花蓮師院學報,8,173-200。
劉德明(1996) 環境科學。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歐莓芋(2004) 遊戲教學應用於國小環境教育之研究。台中市: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志忠(2002) 議題中心教學法對國小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影響之實驗研究。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志忠(2003) 議題中心教學法對國小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影響之實驗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6,53-88。
潘詩婷(2002) 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擇文(2003) 國小五年級自然科融入STS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批判思考與科技創造力之影響。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慶友、傅潔琳(2005) 議題中心教學策略在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應用。研習資訊,22:3,81-88。
謝佩靜(2000) 國小學童生態平衡概念與環境態度之相關研究。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敏龍(2002) 國小社會科以爭論性議題中心的批判思考教學之行動研究。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顏綠清(1980) 大學生國文態度之研究。教育學院學報,5,3-125。

二、英文部分
Avery.P.G.,Sullivan,J.L.,Smith,E.S.,& Sandell,S.(1996) Issues-centered approaches to teaching civics and government. In R.W. Evans,& D.W. Saxe,(Eds.), Handbook on teaching social issues (pp.199-210).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Byrnes,J.P.& Torney-Purta,J.V.(1995) Native Theories And Decision Making As Part Of Higher Order Thinking In Social Studies. Theory and Research in Social Education, 23(3),260-277.
Chilcoat,G.W.& Ligon,J.A.(2000) Issues-Centered Instruction in the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Classroom. Theory and Research in Social Education,28(2),220-272.
Engle,S.H.(1986) Decision making: The heart of social studies instructi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58(1),13-17.
Evans,R.W.& Saxe,D.W.(1996) Handbook on teaching social issues.Washington D.C.: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Evans,R.W.(1989) A dream unrealized:A brief look at the history of issue-centered approaches.The Social Studies, 80(5),178-184.
Evans,R.W.(1998) Teaching social issues through a discipline-based curriculum. Social Studies Review, Fall-Winter,70-76.
Gross,R.E.(1989) Reasons for the limited acceptance of the problems approach.The Social Studies,80(5),185-186.
Hahn,C.L.(1995) Empirical research on issues-centered social studi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CA.
Hines,J.,Hungerford,H.R.,& Tomera,A.N.(1987)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8(2),1-8.
Johnson,D.S.,Johnson,R.T.,& Smith,K.A.(1991) Active Learning: Cooperation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 Edina, MN:Interactin Book Company.
Kohlmeier,J.& O’Brien,J.(2004) A Web-based,Issues Centered Assignment for Teacher Education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Social Studies Research,28(1),3-15.
Liu,M.(1995).Teachers' perspectives toward the issues-centered instructional approach: A study of Taipei senior high school civics teachers.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Lockwood,A.(1996) Controversial Issues: The Teacher’s Crucial Role. Social Education,60,28-31.
Massialas,B.G.,& Cox,C.B.(1966) Inquiry in social studies. New York: Mcgraw-Hill.
Mcbee,R.H.(1996) Can controversial topics be taught in the early grades?. Social Education,60(1),38-41.
Ochoa-Becker,A,S.(1996) Building A Rationale For Issue -Centered Education. In Evans,R.W.& Saxe,D.W,(Eds), Handbook on teaching social issues (pp.6-13).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Ochoa-Becker,A.S.& Morton,M.L.& Autry,M.M.& Johnstad,S.& Merrill,D.(2001) A Search For Decision Making In Three Elementary Classrooms:A Pilot Study.Theory and Research in Social Education,29(2),261-289.
Oliver,D.W.,& Shaver,J.P.(1966) Teaching public issues in the high school.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Onosko,J.J.(1996) Exploring issues with students despite the barriers. The Social Education,60(1),20-27.
Parker,W.C.(1996) Assessing student learning of an issue -oriented curriculum. In R.W. Evans,& D. W. Saxe, (Eds.), Handbook on teaching social issues (pp.280-288). Washington, DC: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Ramsey,J.M.,Hungerford,H.R.& Volk,T.(1989) A technique for analyzing environmental issue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1(1),26-30.
Rossi,J.A.& Pace,C.M.(1998) Issues-Centered Instruction With Low Achieving. High School Students:The Dilemmas Of Two Teachers. Theory and Research in Social Education, 26(3),380-409.
Rossi,J.A.(1995) In-depth study in an issues-oriented social studies classroom. Theory and Research in Social Education,23(2),88-120.
Smith,A.N.(1972) The important of attitude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English Teaching Forum,10(1),20-25.
Soley,M.(1996) If it’s controversial, why teach it?. Social Education, 60(1),9-1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48. 陳光榮, 〈組織變革之探討:以高科技產業為例〉,《經濟情勢暨評論》,(1999),5(3):頁57-79。
2. 35. 柯承恩、羅澤裕,〈跨世紀管理控制新方法-平衡計分卡規劃與設計的本土經驗〉,《會計研究月刊》,(1998),頁155,28-38。
3. 27. 吳安妮,〈平衡計分卡之精髓,範疇與整合 (下) 〉,《會計研究月刊》,第212 期,( 2003),
4. 16. 李弘暉、吳瓊治,〈以平衡計分卡打造高組織績效-泰豐輪胎公司之個案分析〉,《品質月刊》, (2003),頁02,27-31。
5. 31. 吳萬益、吳志正,〈台美日企業在台灣及大陸企業經營環境及競爭策略之研究〉,《臺大管理論叢》,第七卷第一期,(1996),頁49-84。
6. 9. 司徒達賢,〈台灣企業之環境分析〉,《企銀季刊》,第三卷,第一期,(1979),頁27-38。
7. 7. 王淑慧,〈改造企業與企業文化變革之探討〉,《環球學報》,(1996),4: 47-60。
8. 3. 方世杰,〈台灣中小企業之產業網路構型與企業國際化關係之研究〉,《企業管理學報》,(1999),頁45,99-125。
9. 顏綠清(1980) 大學生國文態度之研究。教育學院學報,5,3-125。
10. 薛慶友、傅潔琳(2005) 議題中心教學策略在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應用。研習資訊,22:3,81-88。
11. 潘志忠(2003) 議題中心教學法對國小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影響之實驗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6,53-88。
12. 劉美慧(1998) 議題中心教學法的理論與實際。花蓮師院學報,8,173-200。
13. 劉美玲、王佩蓮(2003) 以繪本為媒介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環境教育學刊,2,93-122。
14. 董秀蘭(1998) 議題中心教學法在國中法治教育課程的應用:結構性爭論模式的實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2),53-64。
15. 黃朝恩(1995) 環境議題分析與教學。環境教育季刊,27,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