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丁國順(1995)。文書排版軟體特性介紹。資訊與教育,49,11-15。王天津、侯東旭(1996)。中文字型與字體大小對閱讀與搜尋作業績效影響。高雄工學院學報,3,1-15 。王受之(2000)。世界現代平面設計。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王秀如(1996)。國小高年級國語教科書編排設計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王秀雄(1984)。美術心理學。台北:設計家文化。
王明嘉(1983)。版面設計的藍圖/怎樣動手編排(上)。雄獅美術,153,152。王明嘉(1997a)。字的解析—談字體編排設計的基本素養(上)。設計,74,34~38。王明嘉(1997b)。字的解析談字體編排設計的基本素養(下)。設計,75,58~63。王佩蓮(1997)。談教科書開放各校自選的問題。政策月刊,26,10-13。王雲五(1978)。辭源。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王鼎銘、張恬君(1995)。桌上排版系統在設計教育中的應用與發展趨勢。教學科技與媒體,21,17-21。王鍊登(1984)。圖文造形。台北:北星出版社。
王贊欽、許朝欽、李易霖等(1994)。平面編排美感評估。華岡印刷傳播學報,25,71-81。日本視覺設計研究所(1987)。編排與構成。台北:美工圖書社。
丘永福(1991)。字學:文字造形的理論與實務。台北:藝風堂。
江淑芳(2004)。中文排版的世代交替。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14(5),16-26。艾偉(1970)。閱讀心理漢字問題。台北:中華書局。
何耀宗(1988)。商業設計入門:傳達與平面藝術。台北:雄獅出版 。
吳尚昆(2001)。著作權法的合理使用與個人使用。書苑,49,38-52吳明隆(1999)。新時代資訊科技的教學應用與行政支援。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6月,16-32。呂昭慧(1994)。電腦中文字體之意象調查與分析。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工程技術研究所設計技術學程碩士論文。李凌霄(1990)。成功的編輯。台北:世界文物。
李勝富(1996)。科技與教育改革。教育資料與研究,12,50-56。林川(1994)。漢文的書寫-閱讀排列方式分析。中華印刷科技年報。430-435。
林川、陳世融(1991)。漢字印刷體的閱讀生理基礎。中國印刷,32,52-63。
林川、樊林(1994)。漢字印刷文本的閱讀適性討論。中華印刷科技年報。423-429。
林成益(2004)。 印刷紙張種類及字體大小對眼睛疲勞度及閱讀績效之影響。東南學報,27,187-196。林芳穗、曹融(1998)。中文版面之直式編排與橫式編排研究。科技學刊,7(3),307-321。
林清山(1995)。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林榮觀(1990)。商業廣告設計。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林麗娟(2000)。電腦視覺設計─動態性因素與學生特質探討。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柳閩生(1986)讀你千百遍也不厭倦-版面設計與閱讀意願之探討。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學報,2,207-215。柳閩生(1987)。版面設計。台北:幼獅文化。
柳閩生(1995)。如何編輯雜誌。台北:開拓出版社。
姚榮松(1992)。中國文字的未來。台北:海峽交流基金會。
莊仲仁(1982)。字距與行距對中文閱讀的影響。中華心理學刊,24(2),124-126。.陳友芳(1994a)。桌上排版系統簡介。計算中心通訊,第10期,251-254。陳友芳(1994b)。中文報紙電腦排版簡介。計算中心通訊,第10期,239~242。陳孝銘(1990)。商業美術設計-平面應用篇。台北:北星圖書公司。
陳明德(1997)。螢幕文字/背景色彩組合與相關作業特性對視覺績效與視覺疲勞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所博士學位論文。陳信元(1999)。台灣的出版教育。中華民國出版年鑑,1329-1334。陳信元(2000)。數位時代的大眾閱讀習慣。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6,3-5。陳俊宏、黃雅卿(1995)。中文明體字字寬字高比及編排方式之易讀性和意象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81-82。
陳俊宏、黃雅卿、曹融、邱怡仁(1997)。不同寬高比及編排方式之中文明體字易讀性和意象研究。科技學刊,6(4),379-395。陳俊宏、楊東民(2000)。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全華科技圖書公司。
陳書瑩(1999)。教科書的評鑑標準與選用理念。研習資訊,16(4),31-34。陳書瑩(2000)。高中生活科技教科書版面編排設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陳敦化(1974)。商標與標誌設計。台北:名生。
陳敦化(1986)。印刷設計。台北:名生。
陳喜樂(1987)。中英文美術字體設計。台北:愛樂書店出版。
陳綉雨(2000)。螢幕類型、文字/背景色彩組合、中文字型及行距對使用者搜尋及閱讀作業之視覺績效及視覺疲勞的影響。大葉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慧卿(2003)。國小二年級學童對電子童書與紙本童書之閱讀能力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陳穎彬(1994)。廣告字體設計。台北:漢風出版社。
許心嫻(2003)。「中文文字編排設計」課程網路教材建構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許華青(1995)。談古論今-細說電腦中文文書排版。資訊與教育,49,3-10。許勝雄(1992)。視閱角度對漢字可辨識性的效應視。技術學刊。18(3),333-336。
張世錩(1992)。國小高年級國語教科書直排之字體、大小、字距及行距設計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造紙印刷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春興(1965)。中文直橫行書寫速度之實驗研究。師大學報,10,201-214。張春興、林清山(1992)。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道一(1996)。美哉漢字:傳統民間美術字。台北:漢聲雜誌社。
張碧珠主編(2000)。文字造形設計篇。台北:藝風堂。
張輝明(1993)。平面廣告設計編排與構成。台北:藝風堂。
張覺明(1980)。現代雜誌編輯學。台北:商務印書館。
曹融(1999)。中文版面編排方式之易讀性與意象研究。台北:全華科技圖書公司。
曹融(2001)。版面編排之意象評估與視覺傳達設計研究 : 以中文版面率為例。台北:五南文化出版社。
郭姝伶(2000)。中國文字的演變與視覺運用。華岡印刷傳播學報,31 , 1-11。畢子融、黃炎鈴、鄭偉宗合編著(1985)。草圖與正稿:平面設計製作技法。台北:教育出版社。
黃文宗(1994)。企業識別系統中文標準字意象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黃任鴻(1999)。文章段落版面編排方式之視覺搜尋及閱讀效應。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政傑(1995)。國民小學教科書審查標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教研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1997)。中小學教科書的審查與選用。教師天地,88,22-26。黃俊華(1998)。數位化文字設計輔助課程建構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論文。黃振輝(1970)。冠詞。台北:明山出版社。
黃羨文(1997)。紙本書與電子書之比較。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憶婷、李莘宜、廖文鋒(2001)。書法字體的視覺研究與應用。華岡印刷傳播學報,32,47-57。黃譯瑩(1997)。教科用書開放後的省思:開放的圖像與願景。研習資訊,14(3),14-24。
黃耀輝(1998a)。淺談中文字及其輸入、辨識之比較-上。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14(25),233-234。黃耀輝(1998b)。淺談中文字及其輸入、辨識之比較-下。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14(26),240-241。彭聃齡、張必隱(2000)。認知心理學。東華書局。
曾志朗、洪蘭(1978)。閱讀中文字—一些基本的實驗研究。中華心理學刊,20,45-49。游萬來、蔡登傳、陳文誌(1996)。中文點陣字形要素對字形閱讀視認性的影響研究。國立雲林技術學院學報,6(1),17-26。游萬來、蔡登傳、鄭瑞鴻(1998)。產品展示系統在全球資訊網上的應用模式研究。科技學刊,7(2),153-164。楊宗魁(1987)。中國文字藝術,台北:瑞昇文化。
董基宏(1993)。國小高年級國語教科書橫排之字體種類、字距及行距設計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造紙印刷研究所碩士論文。詹鄞鑫(1995)。漢字說略。台北:洪葉文化。
裘錫圭(1995)。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
劉玉玲(2000)。以動畫視點探討互動式動畫故事書之創作特質及對圖畫書與動畫之影響。台南藝術學院音像動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劉佳淇(2002)。適合高齡者閱讀之報紙文字及其版面編排設計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劉炳男(2001)。淺談隸書。書友,175,38-43。
薛心鎔(1987)。現代新聞編輯學。台北:中央日報編印。
鄭世宏、張銘勳(1994)。中文筆畫數及字形於VDT 顯示幕之閱讀識認性研
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樊志育(1990)。廣告設計學。台北:三民書局。
蔡佩蓉(1995)。報社編輯選擇新聞與版面編排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歐宗智(2001)。國字標準字體之探究。中國語文,88(6),50-53。鄭昭明(1994)。認知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
蔡登傳(1998)。文字種類與顯示方向對閱讀視認度的影響。科技學刊,7(4),401-410。蔡登傳、游萬來、郭文宗(1997)。中文字體與字形要素對閱讀視認度之影響。
第十二屆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論文集,51-60。
蔡登傳、羅書宜、蘇育瑾(2000)。五種中文字體視認度的比較研究。工業設計,28(1),14-20。賴志雄(1999)。不一樣的Word,不一樣的排版!。第三波[Power版],206,72-83。賴郁芳(1998)。常用中文印刷字體之易讀性及其意象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瑞琴(1995)。字體大小對閱讀者的眼睛疲勞度之影響。高雄工商專學報,25,149-157。
謝光進(1996)。顏色對比與字形對視覺績效影響之研究。八十四年度工業工程學門研究計畫成果要覽論文專輯Ⅰ,55-56。
簡茂發、黃光雄(1993)。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魏金財(1997)。詞義習得和詞義教學的思考。研習資訊,14(6),81-88。魏朝宏(1973)。書刊編輯出版實務。台北:台灣珠海出版社。
魏朝宏(1983)。文字造形。台北:眾文圖書公司。
顏鎮榮(1998)。設計字法。台北:全華科技圖書。
顏鎮榮(1999)。文字編排設計之研究。嶺東學報,10,189-203。羅莉玲(1994)。編輯事典。台北:大村出版社。
羅福林、李興才(1992)。印刷工業概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
蘇守政譯(1988)。田中正明著。視覺傳達設計。台北:六合出版社。
蘇宗雄(1988)。文字造型與文字編排。台北:檸檬黃出版社。
二、英文部份
Cushman, W.H., & Rosenberg, D.J.(1991).Human Factors in Product Design. New York:Elsevier Book Company.
Collier, D., & Cotton, B.(1989).Basic Desktop Design and Layout. U.S.A :North Light Books.
Sanders, M.S., & McCormick, E.J.(1993).Human Factors in Engineering and Design.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