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文獻
一、期刊論文 1. 丁帆、王世城、賀仲明:〈個人化寫作:可能與極限〉,《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5期,頁112-118。 2. 丁帆、王彬彬、費振鐘:〈晚生代:「集體失明」的「性狀態」與可疑話語的尋證人〉,《文藝爭鳴;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1期;1997年第5期,頁119-131。 3. 丁帆、王彬彬、費振鐘:〈「女權」寫作中的文化悖論〉,《文藝爭鳴》1997年第5期,頁12-17。 4. 丁帆、陳霖:〈重塑「娜拉」:男性作家的期盼情懷、拯救姿態和文化困惑〉,《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年第6期,頁122-129。 5. 丁帆、陳霖:〈永遠的流浪──知識女性形象的基本心態之一〉,《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1期,頁73-77。 6. 丁帆、齊紅:〈月亮的神話──林白小說中女性形象的「原型」解讀〉,《當代作家評論》1994年第3期,頁180-183。 7. 于青:〈苦難的昇華──論女性文學女性意識的歷史發展軌跡〉,《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88年第1期,頁107-112。 8. 于青:〈兩性世界的對立與合作──談女性文學的社會接受與批評〉,《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88年第6期,頁19-22。 9. 于展綏:〈從鐵凝、陳染到衛慧:女人在路上 80年代後期當代小說女性意識流變〉,《小說評論》2002年第1期,頁28-32。 10. 于堅、謝有順:〈寫作是身體的語言史〉,《花城》2003年第3期,頁191-199。 11. 尹昌龍、沈芸芸:〈記憶與寫作:我們時代的個人方式〉,《小說評論》1995年第3期,頁84-86。 12. 方寧:〈心靈與歷史的寓言──女性生存小說選序言〉,《小說評論》1996年第2期,頁20-22、34。 13. 毛毛:〈言情模式:女性作家的抒情誤區〉,《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4年第8期,頁57-59。 14. 王一川:〈從單語獨白到雜聲喧嘩──90年代審美文化的新趨勢〉,《花城》1995年第4期,頁199-208。 15. 王又平:〈自傳體和90年代女性寫作〉,《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5期,頁88-94。 16. 王又平:〈順應•衝突•分野──論新女性小說的背景與傳統〉,《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4期,頁144-148。 17. 王又平:〈新女性小說:「後之後」的人文精神建構──澄清關於新女性小說的幾種誤解〉,《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11期,頁80-85。 18. 王干:〈走出九十年代〉,《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11期,頁23-24。 19. 王干、戴錦華:〈女性文學與個人化寫作:女性寫作脈絡與男性觀點〉,《大家》1996年第1期,頁193-203。 20. 王光明:〈話語場地的開闢──「女性主義文學國際研討會」述評〉,《作家》1996年第9期,頁72-77。 21. 王光明:〈女性文學:告別1995──中國第三階段的女性主義文學〉,《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2期,頁27-33。 22. 王光明等:〈九十年代的個人化寫作〉,《作家》1998年第5期,頁4-16。 23. 王光明、孫紹振、南帆:〈市場時代的小說──關於九十年代中國小說的對話〉,《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5期,頁17-32。 24. 王光明、荒林:〈兩性對話:中國女性文學十五年〉,《文藝爭鳴》1997年第5期,頁81-88。 25. 王宇:〈主體性建構:對近20年女性主義敘事的一種理解〉,《小說評論》2000年第6期,頁4-9。 26. 王宇:〈90年代性別差異性文化想像的尷尬及其原因〉,《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7期,頁118-123。 27. 王均江、葉立文:〈「她們」的命運──林白小說的女性人物〉,《小說評論》2002年第5期,頁47-51。 28. 王宏圖:〈在禁忌的門檻上:私人經驗和公共話語──林白小說略論〉,《南方百家》1997年第3期,頁12-14。 29. 王宏圖:〈私人經驗與公共話語──陳染、林白小說略論〉,《上海文學》1997年第4期,頁131-137。 30. 王侃:〈當代二十世紀中國女性文學研究批判〉,《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7期,頁11-17。 31. 王侃:〈「女性文學」的內涵和視野〉,《文學評論》1998年第6期,頁87-97。 32. 王侃:〈概念•方法•個案──「女性文學」三題〉,《文藝評論》1999年第2期,頁54-60。 33. 王侃:〈概念•方法•個案──「女性文學」三題(續)〉,《文藝評論》1999年第3期,頁49-55。 34. 王侃:〈概念•方法•個案──「女性文學」三題(續)〉,《文藝評論》1999年第4期,頁62-69。 35. 王嶽川:〈中國九十年代話語轉型的深層問題〉,《文學評論》1999年第3期,頁71-79。 36. 王金城、陳盈:〈表意策略:大眾時尚與欲望消費──論二十一世紀中國女性寫作得一種流向〉,《閩江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頁61-67。 37. 王金勝:〈鏡中飛翔:現代性文化語境中「自我」的重建〉,《玉溪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頁53-57。 38. 王金勝、劉傳華:〈現實處境與突圍策略──論90年代女性寫作〉,《青島化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頁53-58。 39. 王金霞:〈重建女性神話的夢想──淺論20世紀90年代的女性寫作〉,《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頁51-53。 40. 王建剛:〈拒絕匿名的狂歡:關於女性寫作〉,《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8期,頁99-105。 41. 王紀人:〈九十年代文學寫作的變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11期,頁22-23。 42. 王紀人:〈個人化、私人化、時尚化──簡論90年代的文學寫作〉,《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4期,頁7-11。 43. 王琳:〈女性經驗與女性敘事──解讀《長恨歌》、《遊行》、《守望空心歲月》〉,《當代文壇》1996年第3期,頁12-16。 44. 王琳:〈走出女性心靈的藩籬──新時期女性文學若干心理症結的梳理〉,《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4期,頁24-30。 45. 王寧:〈「後新時期」── 一種理論描述〉,《花城》1995年第3期,頁201-208。 46. 王鳳蓮:〈且看這回黃轉綠──九十年代女性小說藝術空間的動態考察〉,《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年第7期,頁69-72。 47. 王緋:〈新紀元:「空白之頁」上的女性書寫〉,《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年第11期,頁22-33。 48. 王緋:〈世紀之交的女性小說〉,《小說評論》1996年第4期,頁53-62。 49. 王潔:〈斷裂與敘事──評部分晚生代小說〉,《文藝評論》1999年第4期,頁55-61。 50. 王曉明等:〈九十年代的女性──個人寫作(筆談)〉,《小說評論》1999年5月,頁48-61。 51. 王興旺:〈性別的傳說──林白寫作的意義〉,《麗水師專學報》1998年第20卷第4期,頁24-26、61。 52. 王燁:〈論90年代女性寫作的敘事策略及其侷限〉,《文藝評論》2004年第4期,頁45-49。 53. 王艷芳:〈身體認同模式下的文化建構──論90年代女性寫作〉,《浙江學刊》2004年第2期,頁130-135。 54. 王艷梅:〈當代女性寫作的自戀主義傾向〉,《學習與探索》2001年第1期,頁111-115。 55. 代雲紅:〈互文性寫作中的價值衝突〉,《當代文壇》2003年第2期,頁7-9。 56. 代迅:〈從西化到傳統:七十年代末以來中國文論發展走向〉,《文藝評論》1998年第4期,頁4-10。 57. 代迅:〈從西化到傳統:七十年代末以來中國文論發展走向(續)〉,《文藝評論》1998年第5期,頁14-22。 58. 代迅:〈從性別盲點到性別誤區?我國大眾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外觀論析〉,《文化研究》2002年第6期,頁72-77。 59. 代迅:〈身體:一個審美現代性事件〉,《文藝評論》2005年第3期,頁4-9。 60. 古遠清:〈對90年代中國文學批評的批評〉,《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9期,頁19-22。 61. 田崇雪:〈雲娘 莎菲 寶貝 「私人化寫作」的風化史〉,《小說評論》2002年1月,頁21-27。 62. 申丹:〈敘事形式與性別政治──女性主義敘事學評析〉,《文藝理論》2004年第3期,頁108-117。 63. 申丹:〈敘事結構與認知過程--認知敘事學評析〉,《文藝理論》2005年第2期,頁55-62。 64. 白燁:〈小說:新生代在1997〉,《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3期,頁56-59。 65. 白燁:〈解讀女性文學〉,《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10期,頁85-86。 66. 白燁:〈女性寫作的個人化與多樣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5期,頁91-92。 67. 石國慶:〈何謂「身體話語」?〉,《文藝理論》2004年第4期,頁138-141。 68. 亦小強:〈欲望的解說〉,《小說評論》1995年第3期,頁77-79。 69. 任一鳴:〈女性:認識你自己──論新時期女性自審意識的覺醒〉,《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年第11期,頁70-75。 70. 任一鳴:〈九十年代:女性文學對女性命運薪的關注與探索──兼與八十年代女性文學比較〉,《小說評論》1996年第1期,頁40-45。 71. 任一鳴:〈對世紀末個人化寫作的幾點思考──兼論林白、陳染與衛慧、綿綿之區別〉,《昌吉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頁1-4。 72. 安靜:〈飛翔與漫步──從《萬物花開》與《戴女士與藍》看女性寫作的某種新走向〉,《當代文壇》2005年第2期,頁78-80。 73. 朱小如、聶偉:〈上海召開九十年代文學研討會,總結剖析世紀之交的文學現象〉,《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12期,頁210。 74. 朱水湧:〈女性寫作的危機〉,《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10期,頁86。 75. 朱青:〈女性文學的視域、視力和視點〉,《文藝研究》2002年第3期,頁155-157。 76. 朱麗麗:〈在邊緣的弱者──20世紀90年代女性寫作印象〉,《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8期,頁179-182。 77. 江獵生:〈失落還是希望--關於中國90年代文學主體性的思考〉,《當代文壇》2005年第1期,頁13-16。 78. 艾曉明:〈香港「女性主義文學國際研討會」述評〉,《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5期,頁21-27。 79. 艾曉明:〈當代中國女作家的創作關懷和自我想像〉,《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5期,頁21-27。 80. 西慧玲:〈八九十年代中國女性寫作特徵回眸〉,《文藝評論》2001年第5期,頁47-52。 81. 何彬:〈女作家小說中敘視距離的模糊性〉,《當代文壇》2003年第1期,頁33-36。 82. 何雁:〈當代中國女性文學的三種強調〉,《當代文壇》2003年第6期,頁82-85。 83. 余中華:〈以個人的方式建構女性世界──論陳染、林白的個人化敘事方式〉,《湖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2年第18卷第2期,頁141-142。 84. 余志平、張振林:〈復活的女媧長歌當哭──評陳染、林白女性寫作的愛情主題〉,《當代文壇》2003年第2期,頁33-36。 85. 吳子林:〈女性主義視野中的「女性寫作」〉,《文藝理論》2005年第2期,頁97-100。 86. 吳宏凱:〈困境與僭越──論女性寫作自我超越的可能〉,《淮南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頁35-38。 87. 吳宏凱:〈自我鏡像的言說──論90年代女性寫作中的身體書寫〉,《福建論譚》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5期,頁55-58。 88. 吳秀明:〈轉型期文學敘事現代性的遞嬗演進及特徵〉,《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5期,頁99-106。 89. 吳俊:〈九十年代誕生的新一代作家──關於六十年代中後期出生的作家現象分析〉,《當代作家評論1999年第3期》2001年第5期,頁18-27。 90. 吳照明、陳雪梅:〈女性寫作呼喚女性閱讀〉,《淮南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2期,頁88-89。 91. 吳義勤:〈在邊緣處敘事──九十年代新生代作家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3期,頁31-40。 92. 吳義勤:〈論新生代長篇小說的敘事風格〉,《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頁47-54。 93. 吳顏媛:〈對20世紀90年代中國女性寫作的一點反思〉,《海南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頁126-129。 94. 呂君芳:〈女權意識的提升和掘進──以女權主義批評解讀中國世紀初女性寫作〉,《當代文壇》2005年第1期,頁212-214。 95. 呂曉英:〈難覓和諧──當下女性小說兩性關係描寫的缺憾〉,《南方文壇》2004年第5期,頁39-42。 96. 呂曉英:〈女作家視野中的兩性關係〉,《文藝理論與批評》2005年第3期,頁119-123。 97. 宋炳輝:〈文學媒質的變化與當代文學的轉型〉,《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第3期,頁61-68。 98. 宋瑜:〈特別的聲音──對海外大陸女作家的文本透析〉,《小說評論》1997年第6期,頁239-245。 99. 宋曉萍:〈女性情誼:空缺或敘事抑制〉,《文藝評論》1996年第3期,頁60-66。 100. 李一媛、陳樂:〈試論林白小說中火的意象 〉,《紅河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頁40-42。 101. 李子雲:〈女作家在當代文學史所起的先鋒作用〉,《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88年第1期,頁100-106。 102. 李復威:〈90年代文學:趨時應變,蓄勢待發〉,《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9期,頁15-18。 103. 李琳:〈女性成長 女性敘事 女性立場──女性成長文本的意義〉,《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頁13-16。 104. 李琨:〈論林白小說的鏡像設置〉,《河池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3卷第3期,頁53-56。 105. 李琨:〈論林白小說的鏡像設置〉,《河池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3卷第3期,頁53-56。 106. 李敬澤整理:〈個人寫作與宏大敘事〉,《作家》1999年第3期,頁58-64。 107. 李運摶:〈九十年代長篇小說:個人言說與歷史浮現〉,《文學評論》2001年第4期,頁84-90。 108. 李潔非:〈新生代小說(1994──)〉,《當代作家評論》1997年第1期,頁88-98。 109. 李潔非:〈「她們」的小說〉,《當代作家評論》1997年第5期,頁68-83。 110. 李曉峰:〈言說的自由與藝術自覺──當代女性作家文論掃描〉,《當代文壇》2005年第1期,頁73-78。 111. 沙向明:〈女權主義與中國當代小說創作中的性主題〉,《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年第10期,頁97-104。 112. 汪雨濤:〈妖女與鏡──林白小說中的女性主義及其困境〉,《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21卷第1期,頁61-65。 113. 沐金華:〈逼視心靈與世界本相──林白小說跟讀記〉,《當代文壇》2004年第5期,頁71-73。 114. 周冰心:〈想像力的缺失:中國當代文學面臨的窘境──論當下中國文學的虛構危機〉,《南方文壇》2003年第6期,頁27-33。 115. 周冰心:〈仿真時代──文本與影像的互文現象〉,《文藝爭鳴》2004年第3期,頁75-82。 116. 周瑩:〈「家」神話的坍塌──論90年代女性寫作中的反家庭敘事〉,《文藝評論》2004年第2期,頁35-39。 117. 周曉揚:〈女人與「家」──論當代女性文學的漂流身份〉,《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8期,頁44-51。 118. 周興傑:〈知識女性的性別意識鏡象〉,《探求》2004年第5期,頁73-76。 119. 周豔芳:〈世紀末:女性文學話語的復歸與重建〉,《小說評論》1997年第1期,頁14-20。 120. 奉前貴、朱雲才:〈林白小說:女性自身寓言〉,《廣西師範大學學報研究生專輯》1997年增刊,頁172-174。 121. 孟繁華:〈女性的故事──林白的女性小說寫作〉,《作家雜誌》1997年第3期,頁78-80。 122. 孟繁華:〈長篇小說的超文體寫作——讀近期的幾部長篇小說〉,《文學世界》2000年第4期,頁15-17。 123. 孟繁華等:〈90年代文學批評的回顧與檢討〉,《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6期,頁3-8。 124. 季水河:〈九十年代文學的四脈流向──市場經濟與文學走向系列研究之二〉,《文藝評論》1996年第1期,頁13-21。 125. 季紅真:〈確立女性主體與女性文學創作〉,《文藝爭鳴》2004年第3期,頁25-27。 126. 季愛娟:〈在顛覆與重構之間──論20世紀八九十年女性小說否定意識的演進〉,《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24卷第4期,頁36-40。 127. 易光:〈女性書寫與敘事文學(上)〉,《文藝評論》1997年第2期,頁54-61。 128. 易光:〈女性書寫與敘事文學(下)〉,《文藝評論》1997年第3期,頁19-22。 129. 易光:〈女性文學:文化反思的必要與限度〉,《文藝爭鳴》1998年第2期,頁36-41。 130. 易芳:〈對女性生命意識的關懷──論陳染、林白、海男的小說創作〉,《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第19卷第2期,頁43-47。 131. 林丹婭:〈她們有什麼問題?〉,《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10期,頁92。 132. 林白:〈室內的鏡子〉,《鍾山》1993年第4期,頁136。 133. 林白:〈自述〉,《小說評論》2002年第5期,頁40-43。 134. 林白:〈低於大地──關於《婦女閒聊錄》〉,《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第1期,頁48-49。 135. 林白:〈生命熱情何在——與我創作有關的一些詞〉,《作家雜誌》2005年第4期,頁4-7。或見《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第4期,頁59-63。 136. 林白、荒林、徐小斌、譚湘:〈九十年代女性小說四人談〉,《南方文壇》1997年第2期,頁33-35。 137. 林舟、齊紅:〈心靈的守望與詩意的飛翔──林白訪談錄〉,《花城》1996年第5期,頁126-132。 138. 林舟、齊紅:〈女性個體經驗的書寫與超越──陳染訪談錄〉,《花城》1996年第2期,頁92-97。 139. 林琳:〈女性欲望敘事的繁榮與沒落──論林白小說的敘事〉,《漳州職業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頁38-40。 140. 林廣澤:〈試論「女性意識」和女權主義文學批評〉,《四範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1期,頁17-22。 141. 林樹明:〈評當代我國的女權主義文學批評〉,《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0年第8期,頁177-184。 142. 林樹明:〈女性主義文論與解構批評──兼論G•C•斯皮瓦克的解構策略〉,《文藝理論》2005年第1期,頁49-53。 143. 邵建:〈現代性與寓言化──關於後新時期的兩個話題〉,《作家》1995年第3期,頁68-74。 144. 采薇:〈女性文學研究與大文化視野──第四屆中國當代女性文學學術研討會側寫〉,《文藝評論》1999年第2期,頁61-64。 145. 采薇:〈大眾文化時代與女性「行為寫作」──關於大眾文化對當代女性文學的影響〉,《文藝評論》2001年第6期,頁34-40。 146. 采薇:〈21世紀女性文學發展態勢──第六屆中國當代女性文學學術研討會綜述〉,《文藝評論》2004年第3期,頁43-51。 147. 金文野:〈女性主義文學論略〉,《文藝評論》2000年第5期,頁64-67、92。 148. 金文野:〈林白:詩性寫作的修辭效應〉,《修辭學習》2004年第4期,頁22-23。 149. 金文野:〈軀體寫作與女性主義文學審美取向〉,《當代文壇》2005年第1期,頁27-28。 150. 金燕玉:〈從女性的發現到女性的認識──九十年代女性文學的起步〉,《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3年第3期,頁41-46。 151. 金燕玉:〈從龍船到飛鳥──世紀之交女性文學斷想〉,《小說評論》1996年第4期,頁59-62。 152. 俞學雷:〈個人化寫作的合法性及其待解的問題〉,《當代文壇》2004年第6期,頁23-25。 153. 南帆:〈女性寫作與女性軀體〉,《海上文壇》1996年第12期。 154. 南帆:〈軀體修辭學:肖像與性〉,《文藝爭鳴》1996年第4期,頁30-39。 155. 南帆:〈雙重的解讀──八九十年代中國文學的一種描述〉,《文學評論》1998年第5期,頁68-76。 156. 南帆:〈分裂不可彌合──讀《萬物花開》〉,《南方文壇》2004年第1期,頁64-66。 157. 南帆:〈女性的反抗聲音〉,《當代作家評論》第79期,頁68-70。 158. 姜文振:〈都市消費文化的興起與文學生存方式的新變〉,《當代文壇》2004年第3期,頁3-6。 159. 姜廣平:〈「給自己的小說以自由」——與林白對話 〉,《莽原》2004年第1期,頁196-206。 160. 姚若冰:〈論林白小說的意像選擇與主題表達〉,《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頁64-70。 161. 姚若冰:〈論林白小說的敘述選擇〉,《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頁52-55。 162. 施津菊:〈性別差異中的死亡敘事〉,《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頁70-74。 163. 施津菊:〈女性文學的主體性建構與社會認同〉,《文藝爭鳴》2004年第6期,頁40-43。 164. 施戰軍:〈女性文學的自覺形態〉,《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10期,頁93-94。 165. 施戰軍:〈讓他者的聲息切進我們的心靈生活──林白《婦女閒聊錄》與今日文學的一種路向〉,《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第1期,頁44-47。 166. 洪治綱:〈萬物花開隨風舞──《花城》2003年小說評述〉,《花城》2004年第3期,頁200-201。 167. 禹建湘:〈突圍:中國當代女性主義文學中的一個尷尬命題〉,《當代文壇》2002年第3期,頁3-6。 168. 禹建湘:〈「浮出歷史地表」與「被看」──對當代女性寫作熱潮的一種反思〉,《當代文壇》2003年第6期,頁99-101。 169. 胡彥:〈女性寫作:從身體到經驗──兼論當代女作家的創作〉,《當代文壇》1996年第3期,頁33-39。 170. 胡軍:〈神話的坍塌與重建──談陳染小說戀父、弒父與「回家」〉,《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第7卷第1期,頁42-45。 171. 胡鵬林:〈理念•原欲•存在──女性敘事的循環論〉,《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1卷第1期,頁81-89。 172. 降紅燕:〈關於「超性別意識」的思考〉,《文藝爭鳴》1997年第5期,頁25-30。 173. 唐雲:〈飛翔的女性神話──讀林白的長篇小說《汁液•一個人的戰爭》〉,《小說評論》1995年第3期,頁80-83。 174. 唐利群:〈飛升與墜落:九十年代女性文學的文化悖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12期,頁48-49。 175. 唐曉玲、梁鴻:〈陳染、林白作品中的性世界〉,《東方藝術》2000年第2期,頁34-36。 176. 唐濛:〈從靈魂向肉體傾斜──以王安憶、陳染、衛慧為代表論三代女作家筆下的性〉,《當代文壇》2002年第2期,頁18-20。 177. 夏海微:〈超性別寫作:主動承擔與文本實踐──對陳染創作的一種解讀〉,《當代文壇》2004年第1期,頁49-52。 178. 孫祖娟:〈孤獨飄泊的靈魂:從公眾意識的認同走向個人異質(林白論•上篇)〉,《湖北三峽學院學報》1998年第20卷第2期,頁59-64。 179. 孫祖娟:〈自身書寫的世界:由自我意識的覺醒建構個人話語(林白論•下篇)〉,《湖北三峽學院學報》1998年第20卷第4期,頁73-79。 180. 孫健敏:〈從身體解放的盡頭重新出發〉,《花城》2004年第6期,頁183-192。 181. 徐志偉:〈簡論九十年代小說創作傾向〉,《文學評論》2001年第5期,頁66-71。 182. 徐坤:〈女性寫作:斷裂與接合〉,《作家》1996年第7期,頁70-75。 183. 徐坤:〈重重簾幕密遮燈──九十年代的中國女性文學寫作〉,《作家雜誌》1997年8月第342期,頁15-22。 184. 徐岱:〈身體與寫作──進入邊緣詩學的一個觀點〉,《文藝理論》2004年第11期,頁83-88。 185. 徐則臣:〈小說、世界和女作家林白──評《萬物花開》和《婦女閑聊錄》〉,《文藝理論與批評》2005年第1期,頁54-55。 186. 徐珊:〈娜拉:何處是歸程──論新時期女性文學創作中女性意識的發展流變〉,《文藝評論》1999年第1期,頁58-69。 187. 徐珊:〈娜拉:何處是歸程──論新時期女性文學創作中女性意識的發展流變(續)〉,《文藝評論》1999年第2期,頁40-53。 188. 徐珊:〈私人生活──欲語還休的女性故事──論陳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的《一個人的戰爭》〉,《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17卷第2期,頁44-49。 189. 荒林:〈林白小說:女性欲望的敘事〉,《漳州師院學報》1996年第3期,頁31-37。 190. 荒林:〈世紀之交的中國女性文學〉,《文藝爭鳴》1997年第1期,頁50-54。 191. 荒林:〈陳染小說:為婦女獲得形式的寫作〉,《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3期,頁134-139。 192. 荒林:〈問題意識批評立場和九十年代女性寫作──中國當代女性文學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評述〉,《南方文壇》1998年第2期,頁20-24。 193. 荒林:〈對女性文學批評的反思──「林白作品研討會」的啟示〉,《婦女研究論叢》2000年第2期,頁61-62。 194. 荒林:〈「林白作品研討會」紀要〉,《南方文壇》2000年第4期,頁45-48。 195. 袁愛華:〈身分的確認──論林白小說創作〉,《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2期,頁86-89。 196. 郝嵐:〈日本私小說與中國後新時期女性私人化寫作〉,《天津師大學報》2000年第1期,頁65-68。 197. 馬婀如:〈對「兩個世界」觀照中的新時期女性文學──兼論中國女作家文學視界的歷史變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88年第1期,頁92-96。 198. 高東洋、金永輝:〈男權話語下的女性寫作──對近二十年來女性寫作的一些思考〉,《當代文壇》2003年第5期,頁57-59。 199. 高俠:〈女性存在的掘進與矚望──對陳染、林白「個人化」寫作的一種解讀〉,《當代文壇》2002年第4期,頁36-39。 200. 郜元寶:〈另一種權力〉,《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第2期,頁13-25。 201. 崔桓、管衛中:〈獨唱的詩人──陳染的個人化寫作解讀之一〉,《社科縱橫》1998年第1期,頁55-58。 202. 崔桓、管衛中:〈文學價值觀發生變異的一個信號──陳染的「個人化寫作」解讀之二〉,《甘肅社會科學》1998年第6期,頁62-64。 203. 康正果:〈女權主義文學批評述評〉,《文學評論》1988年第1期,頁152-158。 204. 康橋:〈寫作個人化傾向批評〉,《作品與爭鳴》1997年第6期,頁74-76。 205. 張文娟:〈世紀末女性文學話語的突圍與陷落〉,《當代文壇》2004年第4期,頁76-78。 206. 張冬梅、胡玉偉:〈群體關懷與個體炎說──對20世紀八九十年代女性寫作的一種解讀〉,《北方論叢》2002年第2期,頁101-104。 207. 張永剛:〈敘事方式中的創作主體姿態〉,《文藝理論》2001年第4期,頁96-100。 208. 張宇光:〈陳染個人化的努力〉,《文學自由談》1994年第1期,頁112-113。 209. 張志忠:〈半邊風景:女性文學的散點掃描〉,《文藝評論》1997年第1期,頁36-44。 210. 張志忠:〈身體寫作:漂浮的能指〉,《當代文壇》2005年第1期,頁24-26。 211. 張岩冰:〈法國女權主義文學批評的語言理論〉,《文藝理論》1998年第10期,頁120-126。 212. 張念:〈身體寫作的前世今生〉,《花城》2004年第6期,頁177-182。 213. 張洪德:〈林白:在感覺敘事中飛翔〉,《南方百家》1997年第3期,頁15-17。 214. 張強:〈當代女性主義寫作的叛逆與歧途〉,《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6期,頁114-118。 215. 張清華:〈在終結處追問〉,《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10期,頁91-92。 216. 張渭濤:〈好小說都是好神話──當代小說敘事學線型建構思考〉,《小說評論》2002年第3期,頁56-60。 217. 張新穎、劉志榮:〈打開我們的文學理解和打開文學的生活視野──從《婦女閒聊錄》反省「文學性」〉,《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第1期,頁35-43。 218. 張學軍:〈從主流敘事到女性文本──20世紀末期女性寫作的邏輯運演〉,《山東社會科學》2003年第6期,頁107-110。 219. 張曉晶:〈女性寫作的兩類文本──陳染與衛慧作品內涵的一種比較〉,《東嶽論叢》2002年第23卷第5期,頁106-107。 220. 張霖:〈日常生活:90年代文學的想像空間〉,《文藝評論》2004年第6期,頁30-34。 221. 張頤武:〈林白的「新狀態」〉,《作家雜誌》1994年12月第310期,頁74-76。 222. 張頤武:〈「後新時期」中國女性小說的發展〉,《文藝研究》1995年第6期,頁96-101。 223. 張頤武:〈走向「公共性」〉,《作家》1996年第10期,頁8-9。 224. 張麗傑:〈顛覆的紋路──解構男權文化的新時期女性文學〉,《文藝評論》2004年第4期,頁50-55。 225. 畢光明:〈女性文學:人性表現的陷阱〉,《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10期,頁87-88。 226. 盛英:〈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特徵〉,《婦女研究論叢》1994年第2期,頁41-45。 227. 盛英:〈90年代:中國女性文學的發展及其特徵〉,《天津社會科學》1998年第6期,頁88-95。 228. 盛英:〈90年代:中國女性文學新話題〉,《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4期,頁31-33。 229. 盛英:〈漫話女性「自我」的探索〉,《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10期,頁95-96。 230. 許志剛:〈在語言的氣流中飛升和下墜──論林白「北流往事」系列小說的語言美〉,《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第17卷第4期,頁37-40。 231. 許德金:〈自傳敘事學〉,《文藝理論》2004年第9期,頁25-32。 232. 郭力:〈綜合與超越:女性文學研究方法論的探討〉,《文藝評論》2001年第2期,頁44-59。 233. 郭力:〈綜合與超越:女性文學研究方法論的探討(續)〉,《文藝評論》2001年第3期,頁67-75。 234. 郭素平:〈化蝶──新生代女性主義寫作片論〉,《文藝爭鳴》2003年第5期,頁31-34。 235. 陳志紅:〈他人的酒杯──中國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閱讀劄記〉,《當代家評論》1999年第2期,頁68-72。 236. 陳昕:〈流水林白──從《守望空心歲月》談林白小說的敘述姿態〉,《小說評論》2004年第2期,頁77-80。 237. 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新的視角與描述〉,《文藝理論》1999年第10期,頁113-119。 238. 陳思和:〈文學批評與90年代文學的互動〉,《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10期,頁6-7。 239. 陳染:〈超性別意識與我的創作〉,《鍾山文學雙月刊》總第93期,頁105-107。 240. 陳虹:〈中國當代文學:女性主義•女性寫作•女性本文〉,《文藝評論》1995年第4期,頁42-47。 241. 陳振華:〈「策略」選擇與90年代文學〉,《文藝評論》2004年第4期,頁34-39。 242. 陳傳才:〈探索文學意義生成的廣闊空間──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文學嬗變管窺〉,《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1期,頁51-56。 243. 陳筱培:〈進入往事的一種方式──論林白〈青苔〉〉,《當代文壇》1998年第2期,頁36-39。 244. 陳曉明:〈欲望如水:性別的神話〉,《鍾山》1993年第4期,頁137-143。 245. 陳曉明:〈徹底的傾訴:在生活的盡頭──評林白《一個人的戰爭》及《青苔與火車的敘事》〉,《作家雜誌》1994年12月第310期,頁73-74。 246. 陳曉明:〈過渡性狀態:後當代敘事傾向〉,《當代文學評論》1994年第5期,頁74-82。 247. 陳曉明:〈本土的神話:一種不斷被遮蔽的敘事〉,《作家》1995年第7期,頁65-75。 248. 陳曉明:〈無限的女性心理學:陳染略論〉,《小說評論》1996年第3期,頁71-75。 249. 陳曉明:〈勉強的解放:後新時期女性小說概論〉,《當代作家評論》1997年第1期,頁28-39。 250. 陳曉明:〈先鋒派之後:九十年代的文學流向及其危機〉,《當代作家評論》1997年第3期,頁69-87。 251. 陳曉明:〈從虛構到仿真:審美能動性的歷史轉換──九十年代文學流變的某種地形圖〉,《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第1期,頁4-19。 252. 陳曉明:〈內與外的置換:重寫女性現實──評林白的《說吧,房間》〉,《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3期,頁163-165。 253. 陳曉明:〈「歷史終結」之後:九十年代文學虛構的危機〉,《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11期,頁36-47。 254. 陳曉明:〈女性主義:我們需要的神話〉,《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10期,頁89-90。 255. 陳曉明:〈挪用、反抗與重構──當代文學與消費社會的審美關聯〉,《文藝研究》2002年第3期,頁4-16。 256. 陳曉明:〈超越與逃逸:對「60年代出生作家群」的重新反省〉,《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3年第11期,頁17-24。 257. 陳曉明:〈奇妙的邪性──評林白小說《萬物花開》〉,《南方文壇》2004年第1期,頁66-67。 258. 陳曉明:〈不說,寫作和飛翔──論林白的寫作經驗及意味〉,《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第1期,頁23-34。 259. 陳曉明:〈超越情感:欲望化的敘事法則──九十年代文學流向之一〉,《花城》第92期,頁187-198。 260. 陳曉明、張頤武:〈市場化時代:文學的困境與可能性〉,《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7期,頁3-15。 261. 陳曉蘭:〈女性主義批評的經驗論〉,《外國文學研究》1995年第7期,頁30-35。 262. 陳龍:〈自傳性:現代女作家「女性寫作」的途徑〉,《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1期,頁218-227。 263. 陳駿濤:〈寂寥和不安分的文學探索──陳染小說三題〉,《文學評論》1992年第6期,頁23-29、35。 264. 陳駿濤:〈關於女性寫作悖論的話題〉,《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11期,頁152-156。 265. 陳駿濤:〈夏娃言說──近年幾部女性文學理論批評著作評說〉,《南方文壇》2004年第5期,頁26-30。 266. 陶東風:〈私人化寫作:意義與誤區〉,《花城》1997年第1期,頁195-200。 267. 陶東風:〈身體意象與文化規訓〉,《文藝研究》2003年第5期,頁152-155。 268. 喻世華、鄧雷:〈何處是歸處──從林白作品看女性作家對精神家園的追求〉,《華東船舶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卷第1期,頁57-61。 269. 喬以鋼:〈論中國女性文學的思想內涵〉,《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11期,頁102-107。 270. 喬以鋼:〈女性寫作與文化生存〉,《文藝理論》2002年第5期,頁37。 271. 喬以鋼:〈多姿的飛翔──論20世紀90年代女性寫作〉,《天津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頁118-123。 272. 童慶炳、陶東風:〈作家的邊緣立場與文學的批判功能〉,《文藝理論》1999年第4期,頁104-105。 273. 費勇、吳燕:〈大眾傳播與文學功能的重新審視〉,《文藝爭鳴》2004年第4期,頁14-17。 274. 賀桂梅:〈個體的生存經驗與寫作──陳染創作特點評析〉,《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第3期,頁62-66。 275. 賀紹俊:〈自戀:女性寫作的方式〉,《小說評論》2004年第3期,頁15-18。 276. 陽燕:〈流水和飛翔──林白兩部長篇小說的敘述姿態〉,《天津社會科學》1997年第10期,頁53-56。 277. 黃書泉:〈論文學生產與消費關係重的作家、作品、讀者二重性〉,《文藝理論》1998年第4期,頁72-77。 278. 黃發有:〈邊際寫作:跨世紀女性文學的身份認同〉,《天津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頁98-102。 279. 黃睿:〈「身體寫作」與女性意識的嬗變昇華──中國當代女性寫作演變軌跡及其蘊含〉,《喀實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頁83-86。 280. 楊君:〈共語之外的個人獨語──80年代後期以來中國小說的死亡話語分析〉,《文藝評論》2000年第6期,頁50-57。 281. 楊言:〈迷惘地觀察,膽怯地表達──後新時期小說的共同精神特質〉,《文藝爭鳴》1998年第6期,頁61-66。 282. 楊洪承:〈九十年代中國文學思潮流變管窺〉,《文藝理論》1998年第9期,頁111-115。 283. 楊莉馨:〈「身體敘事」的歷史文化語境與美學特徵〉,《中國比較文學》2002年第1期,頁56-68。 284. 楊莉馨:〈女性主義詩學在中國:雙重落差與文化學分析〉,《中國比較文學》2004年第1期,頁136-148。 285. 楊揚:〈九十年代文學重估〉,《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10期,頁5-6。 286. 楊揚:〈論90年代文學批評〉,《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11期,頁25-28。 287. 楊揚:〈文學的年輪──有關新世紀文學寫作的斷想〉,《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11期,頁78-81。 288. 楊劍龍:〈走出「房間」的女性文學〉,《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10期,頁88-89。 289. 楊劍龍等:〈「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現狀與開拓」筆談〉,《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3年第5期,頁36-42。 290. 楊颺:〈關於九十年代個人化寫作問題〉,《文學評論》2002年第2期,頁36-40。 291. 萬蓮子:〈一切為了文化形態的完整──兼議女性文學即其研究、女性主義文學及其批評之關係〉,《小說評論》1996年第4期,頁50-52。 292. 萬燕:〈當代女性寫作的精神空間〉,《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7期,頁131-133。 293. 葉立文、林白:〈虛構的記憶〉,《小說評論》2002年第5期,頁43-47。 294. 葛紅兵:〈身體寫作──啟蒙敘事、革命敘事之後:身體的當下處境〉,《當代文壇》2005年第3期,頁3-9。 295. 董之林:〈女性寫作與歷史場景──從90年代文學思潮中「軀體寫作」談起〉,《文學評論》2000年第6期,頁41-53。 296. 董之林:〈女性寫作與歷史場景──從90年代文學思潮中「軀體寫作」談起〉,《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2期,頁81-93。 297. 董正宇:〈當下女性文學「軀體寫作」的意義和誤區〉,《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2期,頁79-82。 298. 董瑾:〈痛與快──現代性與女性寫作──兼論陳染的小說〉,《當代作家評論》1999年第2期,頁80-87。 299. 董麗敏:〈花開花落水自流──論林白小說的女性特徵〉,《湛江師範學院學報》1997年第18卷第4期,頁56-60。 300. 農莉芳:〈宿命的夏娃──關於林白小說的性意識〉,《鹹寧學院學報》2004年第24卷第1期,頁9-12。 301. 農莉芳:〈淌不過男人河的女人──關於林白小說創作的女性意識〉,《廣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7期,頁100-102。 302. 鄒平:〈轉型期文學:對九十年代文學的一種概括〉,《文學評論》1995年第2期,頁50-60。 303. 雷水蓮:〈當代女性生存之真:論林白〉,《語文學刊》2004年第2期,頁58-62。 304. 雷鳴:〈決斷與突圍:心靈停泊處的對視──論林白、陳染小說中的女性意識〉,《焦作公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卷第4期,頁297-302。 305. 靳小蓉:〈淺論林白小說中的陰影原型〉,《社科縱橫》2000年第17卷第5期,頁55-56。 306. 廖文芳:〈當身體成為標籤──兼談女性文學的危機〉,《當代文壇》2003年第6期,頁88-89。 307. 管寧:〈轉型社會語境下的慾望書寫與美感形態──對90年代小說創作一個側面的考察〉,《小說評論》2001年第6期,頁16-21。 308. 趙勇:〈懷疑與追問:中國的女性主義文學能否成為可能〉,《文藝爭鳴》1997年第5期,頁18-24。 309. 趙夏榕:〈以「風」為文──論林白的創作〉,《井岡山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5卷增刊,頁9-11。 310. 趙淑琴:〈從林白小說看女性意識的失落〉,《大理學院學報》2004年第3卷第6期,頁51-53。 311. 趙樹勤:〈當代女性文學詩學的理論建構及其流變〉,《文藝研究》2001年第2期,頁95-104。 312. 趙樹勤:〈自由的飛翔──知識經濟時代女性文學的發展趨勢〉,《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4期,頁151-154。 313. 趙樹勤:〈當代女性話語權力的欲求與焦慮〉,《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6期,頁109-113。 314. 趙樹勤:〈當代女性文學與精神分析學〉,《文藝理論》2003年第9期,頁78-85。 315. 齊紅:〈女性寫作:寂靜之聲--20世紀90年代女性寫作的歷史意味〉,《南方文壇》2004年第2期,頁14-19。 316. 劉芝璐:〈尷尬:中國女性文學的境地〉,《當代文壇》2003年第6期,頁95-98。 317. 劉俐俐:〈90年代中國文學:自我認同的尷尬與出路〉,《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7期,頁3-6。 318. 劉思謙:〈中國女性文學的現代性〉,《文藝研究》1998年第1期,頁90-101。 319. 劉思謙等:〈女性文學筆談二十一家〉,《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10期,頁84-97。 320. 劉泰然、栗世來:〈兩種「個人寫作」與第三種「個人寫作」的缺席〉,《當代文壇》2000年第4期,頁13-15。 321. 劉海琳:〈論九十年代女性自傳體小說創作的自戀傾向〉,《當代文壇》2001年第3期,頁31-34。 322. 劉紹武:〈林白的女性文學寫作特徵〉,《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頁69-71。 323. 劉紹武:〈林白的女性文學詩學〉,《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20卷第3期,頁45-47。 324. 劉莉:〈女性作家身份認同與文化合力〉,《文藝研究》2004年第4期,頁149-151。 325. 劉智民:〈在回望中飛翔──論林白的故鄉意識〉,《廣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7期,頁110-112。 326. 劉智民:〈在回望中飛翔──論林白的故鄉意識〉,《廣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7期,頁110-112。 327. 劉慧英:〈「自我經歷」與女性文學〉,《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88年第1期,頁87-100。 328. 劉慧英:〈90年代文學話語中的慾望對象化──對女性形象的肆意歪曲和踐踏〉,《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2期,頁94-104。 329. 劉衛東:〈選擇孤獨與崇拜自我──論陳染、林白的「私人化寫作」〉,《社會科學論壇》1999年第4期,頁53-55。 330. 樊波:〈試析「個人化寫作」及其他〉,《文藝理論與批評》1998年第1期,頁44-49。 331. 樂鑠:〈90年代女性私小說「性別」弱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10期,頁27-31。 332. 潘延:〈對「成長」的關注──近年來女性寫作的一種描述〉,《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11期,頁105-110。 333. 潘延:〈歷史、自我與女性文本〉,《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9期,頁71-75。 334. 潘曉生:〈私人小說──展示女性世界的獨特視角〉,《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11期,頁15-19。 335. 蔡世連:〈女權、軀體寫作與私人空間──女性寫作的旨趣悖謬〉,《山東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6期,頁100-109。 336. 蔡育紅:〈90年代女性寫作的獨特景觀──試論林白、陳染小說的話語形式〉,《泉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0卷第5期,頁101-105。 337. 蔡翔:〈私人化和相關的社會想像── 一種歷史沿革的關係描述〉,《花城》1996年第4期,頁195-207。 338. 鄭大群:〈女性禁忌與後新時期女性寫作〉,《文藝評論》2000年第2期,頁33-40。 339. 鄧如冰:〈林白小說的意象分析〉,《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4年第25卷第5期,頁55-59。 340. 鄧曉芒:〈當代女性文學的誤置──《一個人的戰爭》和《私人生活》評析〉,《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8期,頁165-172。 341. 黎慧:〈個人、性別、種族:九十年代女性寫作〉,《上海文化》1996年第2期,頁46-54。 342. 蕭巍:〈為誰用什麼以什麼話語──也談女性寫作〉,《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2期,頁62-65。 343. 賴翅萍:〈林白創作與中國文化深層結構〉,《小說評論》2003年第5期,頁63-70。 344. 賴翅萍:〈試論林白對女性生命世界的個體化書寫〉,《遼寧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27卷第3期,頁91-95。 345. 錢中文:〈軀體的表現、描寫與消費主義〉,《文藝理論》2004年第8期,頁4-8。 346. 閻純德:〈論女性文學在中國的發展〉,《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8期,頁97-107。 347. 儲雙月:〈林白小說的女性心理審美歷程〉,《潮州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21卷第1期,頁34-37。 348. 戴錦華:〈新時期文化資源與女性書寫〉,收錄於葉舒憲編:《性別詩學》(社會科學文獻,1999年)。 349. 戴錦華:〈突圍表演──九十年代文化描述之一〉,《文藝理論》1995年第8期,頁178-185。 350. 戴錦華:〈救贖與消費──九十年代文化描述之二〉,《文藝理論》1995年第8期,頁186-192。 351. 戴錦華:〈陳染:個人和女性的書寫〉,《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第3期,頁47-56。 352. 戴錦華:〈奇遇與突圍──九十年代女性寫作〉,《文學評論》1996年第5期,頁95-102。 353. 戴錦華:〈重寫女性:八、九十年代的性別寫作與文化空間〉,《婦女研究論叢》1998年第2期,頁51-55。 354. 謝有順:〈文學身體學〉,《花城》2003年第11期,頁192-205。 355. 謝有順:〈敘事也是一種權力──中國當代小說的話語變遷〉,《花城》2003年第1期,頁200-208。 356. 謝有順:〈消費社會的敘事處境〉,《花城》2004年第1期,頁200-208。 357. 謝萍:〈一種尖銳而矛盾的存在──論林白的小說創作〉,《柳州師專學報》1999年第14卷第1期,頁53-57。 358. 鍾立:〈試析「身體敘事」小說的身體意象〉,《文藝評論》2004年第1期,頁51-55。 359. 顏小芳:〈固守與超越——從《萬物花開》、《婦女閑聊錄》看林白創作中女性意識的流變〉,《風雅文學》2005年第3、4期,頁116-118。 360. 韓作榮等:〈文學在當下的藝術可能性〉,《南方文壇》2005年第1期,頁5-19。 361. 韓袁紅:〈當代女性文學中的同性戀主題──從林白的小說談起〉,《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頁48-50。 362. 韓袁紅:〈走出自己的房間──從林白《萬物花開》看新世紀女性文學的轉向〉,《文藝爭鳴》2005年第2期,頁71-74。 363. 韓曉晶:〈復甦的性別──後新時期女性主義小說探索〉,《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9期,頁83-86。 364. 叢坤赤、俞春玲:〈對《萬物花開》意義與敘事立場的一種解讀〉,《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頁60-61、73。 365. 藍愛國:〈飛揚的欲望──90年代文學的市場品格〉,《文藝評論》1997年第6期,頁81-85。 366. 魏家川:〈身體的重塑及其意味〉,《文藝研究》2004年第2期,頁152-155。 367. 鄺金麗:〈性愛意識與我國現當代女性文學創作〉,《文藝理論》2002年第2期,頁64-65。 368. 譚君強:〈論敘事作品中「視點」的意識形態層面〉,《文藝理論》2005年第2期,頁46-54。 369. 譚湘:〈「兩性對話」──中國女性文學發展前景〉,《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3期,頁51-61。 370. 譚湘:〈女性批評與女性小說〉,《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10期,頁96-97。 371. 關士禮:〈意識形態退場,生命在歌唱──評林白的《萬物花開》〉,《理論與創作》2004年第1期,頁91-93。 372. 蘇曉芳:〈林白:一個驚恐的「邊緣」女人〉,《雲夢學刊》2001年第22卷第1期,頁58-61。 373. 顧曉玲:〈女性主義的突圍與困惑〉,《當代文壇》2004年第2期,頁23-26。
二、報刊及網路資料 1. 丁楊:〈林白:我的寫作聽從內心的召喚 〉,《中華讀書報》2005年4月27日。 2. 王光東:〈個人化文學話語的開放性:由林白的《萬物花開》說起〉,《文學報》2004年4月29日。 3. 王紅旗:〈林白的獨白〉,《中國婦女報》2001年11月14日。 4. 王春林:〈以私語的方式追問存在──林白《一個人的戰爭》印象〉,《作家報》1994年9月17日。 5. 王黎:〈8位中青年作家走馬黃河精品迭出〉,新華網2001年4月28日,http://www.booker.com.cn/big5/paper16/16/class001600001/hwz124895.htm。 6. 冉小平:〈從書寫身體到身體書寫――二十世紀90年代新生代女作家創作漫論〉,《二十一世紀》2003年6月號總第15期,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303055.htm。 7. 田志淩:〈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頒獎〉,《南方都市報》2004年4月19日。 8. 田志淩:〈林白:徹底向生活敞開〉,《南方都市報》2004年10月19日。 9. 白燁:〈女作家最適於市場經濟下的寫作嗎?〉,《文匯報》2000年10月29日。 10. 田志淩:〈第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提名揭曉〉,《南方都市報》2005年2月28日,南方網http://bbs.southcn.com/nfsq/ywhc/ds/200502280866.htm。 11. 牟潔:〈林白:用筆尖獨舞〉,《時代潮》1998年第7期,http://www.grassy.org/Star/FPRec.asp?FPID=996&RecID=7。 12. 吳下:〈《女性私人化寫作》之憂〉,《文藝報》1997年5月10日。 13. 吳小曼:〈林白訪談:通體明亮輕盈〉,《中國圖書商報•書評周刊》, 2000年3月21 日。 14. 吳亮:〈私人寫作的社會性〉,《文學報》1997年5月8日。 15. 宋永澤、郝全梅:〈關於女性文學價值的思考〉,《中華讀書報》2001年9月19日。 16. 李兆忠:〈「行走文學」:多餘的命名〉,《中華讀書報》2001年8月1日。 17. 林白:〈我的內心還很激盪〉, 2004年4月23日,網易文化頻道http://culture.163.com/editor/040423/040423_85239(1).html。 18. 林白、張英:〈林白閑聊錄〉,《中國人物週刊》2005年10月27日。 19. 林白、陶東風:〈對話:私人化寫作與女性作家〉,《為您服務報》1996年8月22日。 20. 林白、陳思和、周立民:〈找尋創作的理想家園〉,《大連日報》2004年5月22日。 21. 林白、陳思和、周立民:〈表達生命與自由〉,《大連日報》2004年5月29日。 22. 林白、陳思和、周立民:〈民間的力量〉,《大連日報》2004年6月5日。 23. 林宋瑜:〈激情的行走――讀《枕黃記》〉,《新民晚報》2001年4月22日。 24. 金小鳳:〈行走:衝破文學的困境〉,2001年6月29日,北方網http://culture.enorth.com.cn/system/2001/06/29/000027034.shtml或人民書城網站http://www.booker.com.cn/big5/paper18/16/class001800001/hwz125184.htm。 25. 金言:〈《玻璃蟲》林白行走黃河〉,《北京青年報》2000年6月12日。 26. 青田:〈荒與廢〉,《聯合報》2005年4月30日。 27. 薑火明:〈讀林白新作:鑽空子的《玻璃蟲》〉,《生活時報》2000年4月19日。 28. 紅娟:〈討個說法——訪女作家林白〉,《中華讀書報》2000年6月8日。 29. 徐坤:〈因為沉默太久〉,《中華讀書報》1996年1月10日。 30. 張弘:〈媒體熱評首屆華語圖書傳媒大獎〉,《新京報》2005年1月19日。 31. 張英:〈我的全部作品都來自於我的生命——林白訪談錄〉, 2000年3月31日,人民書城網站http://www.booker.com.cn/big5/paper23/5/class002300002/hwz34113.htm。 32. 張英:〈林白閑聊錄〉,《中國人物週刊》2005年10月27日,http://ouyang.blogchina.com/3338768.html。 33. 術術:〈林白:我的寫作有內在的邏輯線〉,《南方都市報》2005年4月9日。 34. 術術:〈《婦女閑聊錄》:一種鄉土原生態的寫作〉,《新京報》2005年4月24日。 35. 術術 :〈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盛況空前〉,《新京報》2004年1月19日。 36. 許嘉俊:〈林白:愛情是不能尋找的〉,《上海新書報》2004年4月23日。 37. 陳曉明:〈走進女性記憶深處──簡論林白〉,《作家報》1995年12月9日。 38. 陳曉明:〈林白的《玻璃蟲》:曖昧的身份認同〉,人民書城網站http://www.booker.com.cn/big5/paper19/1/class001900006/hwz4650.htm。 39. 陳曉明:〈碑、瘤子與亂倫後的謀殺――關於尋找文學的秘密地帶的探討〉,2003年7月29日,北大中文論壇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action=printable&tid=22247。 40. 陳櫻:〈第3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提名〉,《南方都市報》2005年2月28日。 41. 舒晉瑜:〈行走文學 走向何方〉,《中華讀書報》2001年5月30日。 42. 黃兆暉:〈首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回顧〉,《新京報》2004年4月19日。 43. 黃兆暉、廖文芳:〈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簡介〉,《新京報》2004年3月2日。 44. 黃兆暉:〈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隆重頒獎〉,《南方都市報》2005年4月18日。 45. 黃兆暉:〈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繼續守護母語的尊嚴〉,《南方都市報》2005年1月17日。 46. 黃兆暉:〈謝有順專訪:文學獎得有理想——「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終審評委、評委會秘書長謝有順專訪〉,《南方都市報》2005年1月17日。 47. 楊克:〈林白:在想像裡脫胎換骨——讀《萬物花開》〉,《北京青年報》2003年12月8日。 48. 楊穎:〈女性私人小說是否曇花一現〉,《中華讀書報》1996年8月28日。 49. 爾雅:〈後鄉村時代的欲望景觀〉, 2003年7月30日, 故鄉http://www.guxiang.com/wenxue/pinglun/dushu/200307/200307310011.htm或中華讀書網http://www.booktide.com/news/20030730/200307300029.html。 50. 劉煒茗:〈終審評委談2003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新京報》2004年4月19日。 51. 龍彼德:〈行旅文學與華人、華裔作家〉,《芝田文學》2001年第4期, http://ztwx.olink.com.cn/2001-4/ztwx06.htm。 52. 盧麗宇:〈文學是生命的亮點——著名作家林白訪談〉,《玉林日報》2005年8月7日。 53. 蘆玲莉:〈林白的鏡像世界——林白的《回廊之椅》與《瓶中之水》解讀〉,摘自《長江日報》,人民書城網站http://www.booker.com.cn/big5/paper21/24/class002100006/hwz163133.htm。 54. 龔文:〈《玻璃蟲》有爭議〉,《北京晨報》2000年4月30日。 55. 〈她們能否「與生活和解」——讀鐵凝、陳染、林白等近作想到〉,《文匯報》2000年8月24日。 56. 〈走馬黃河 碩果累累〉,《人民日報》2001年5月5日,人民書城網站http://www.booker.com.cn/big5/paper17/16/class001700001/hwz125772.htm。 57. 〈走馬黃河 碩果累累〉, 2001年6月15日,中華讀書網http://www.booktide.com/news/20010615/200106150021.html。 58. 〈新書簡介:走馬黃河延續行走文學〉,人民網2001年5月14日,http://people.com.cn/GB/wenyu/66/133/20010514/463896.html。 59.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 提升廣東文學界地位〉,《南方都市報》2003年4月18日,新浪網http://china.sina.com.tw/cul/s/2005-01-17/106842.html。 60. 〈首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 它一出生就風華正茂〉,《南方都市報》2005年1月17日,新浪網http://cul.sina.com.cn/s/2005-01-17/106827.html。 61.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成熟也意味著責任〉,《新京報》2004年4月9日,新浪網http://cul.sina.com.cn/s/2005-04-09/120255.html。 62. 〈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提名名單〉 ,《新京報》2004 年3月2日,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RS/508609.htm。 63. 〈第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簡介〉,《南方都市報》2005年1月17日,新浪網http://cul.sina.com.cn/s/2005-01-17/106823.html。 64. 〈王 堯:因公正、專業、獨立而無可替代〉,《南方都市報》2005年4月7日,南方網http://www.southcn.com/nfsq/ywhc/ds/200504070683.htm。 65. 〈林建法:呈現文學寫作新的可能和前景〉,《南方都市報》2005年4月7日,南方網http://www.southcn.com/nfsq/ywhc/ds/200504070672.htm。 66. 〈洪子誠:發現、推動自由創造的精神〉,《南方都市報》2005年4月7日,南方網http://www.southcn.com/nfsq/ywhc/ds/200504070651.htm。 67. 〈馬 原:給文學一支強心劑〉,《南方都市報》2005年4月7日,南方網http://www.southcn.com/nfsq/ywhc/ds/200504070667.htm。 68. 〈謝有順:發現被遮蔽的優秀文學〉,《南方都市報》2005年4月7日,南方網http://www.southcn.com/nfsq/ywhc/ds/200504070686.htm。 69. 〈2004年度小說家獎 林白稱獲獎是個奇跡 〉,《新京報》2005年4月12日,新浪網http://book.sina.com.cn/news/a/2005-04-12/3/183197.shtml。 70. 〈作家林白作客新浪網訪談實錄〉,新浪網http://book.sina.com.cn/nzt/1082114619_linbai/index.shtml。 71. 〈林白《一個人的戰爭》:對性的隱密經驗曾引爭議〉,《北京青年週刊》2004年4月16日。 72. 〈林白:我是一個沒有現實感覺的人——作家林白作客新浪網訪談實錄〉,2004年4月20日,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ook/2004-04/20/content_1430079.htm。 73. 〈林白:女大十八變 用「閑聊」解救我自己〉 ,《北京晚報》2005年4月7日,中安網http://read.big5.anhuinews.com/system/2005/04/08/001232673.shtml。 74. 〈《玻璃蟲》:透明的經驗〉,《中華讀書報》2000年5月28日。 75. 〈多重視角,縱深對話——關注中國農村婦女〉,2005年7月21日,新浪網http://china.sina.com.tw/book/nz/nongcunfunvslogan/index.shtml。 76. 〈關注中國農村婦女問題暨《婦女閑聊錄》座談會實錄〉,2005年7月21日,新浪網http://china.sina.com.tw/book/author/subject/2005-07-21/2033187133.shtml。 77. 〈荒林:以一種溫和的方式見證歷史的流動〉,2005年7月21日,新浪網http://china.sina.com.tw/book/author/subject/2005-07-21/2033187134.shtml。 78. 〈雷達:林白的作品打通了一堵牆〉,2005年7月21日,新浪網http://china.sina.com.tw/book/author/subject/2005-07-21/2033187135.shtml。 79. 〈陳駿濤:這部作品對當前的文學是一個沖擊〉,2005年7月21日,新浪網http://china.sina.com.tw/book/author/subject/2005-07-21/2033187136.shtml。 80. 〈賀紹俊:文學不能全走粗鄙化的路〉,2005年7月21日,新浪網http://china.sina.com.tw/book/author/subject/2005-07-21/2033187137.shtml。 81. 〈陳福民:這部書是大審美,而不是小審美〉,2005年7月21日,新浪網http://china.sina.com.tw/book/author/subject/2005-07-21/2033187138.shtml。 82. 〈張頤武:一個中國人的中國夢〉,2005年7月21日,2005年7月21日,新浪網http://china.sina.com.tw/book/author/subject/2005-07-21/2033187139.shtml。 83. 〈白沙:出好這部書是我的使命,是對林白最好的回報〉,2005年7月21日,新浪網http://china.sina.com.tw/book/author/subject/2005-07-21/2033187140.shtml。 84. 〈林白:《婦女閑聊錄》是一個探索性的文本〉,2005年7月21日,新浪網http://china.sina.com.tw/book/author/subject/2005-07-21/2033187141.shtml。 85. 〈林白:紙上解救我自己〉,2005年7月21日,新浪網http://china.sina.com.tw/book/books/2005-07-21/1642187123.shtml。 86. 〈林白訪談:從自戀向自在〉,《成都日報》2005年10月27日。
三、專書著作 1. Clough Patricia Ticineto著、夏傳位譯:《女性主義思想:慾望、權力及學術論述》,臺北市:巨流,1998年。 2. David Hermann主編、馬海良譯:《新敘事學》,北京市:北京大學,2002年。 3. E. M. Forster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現代小說寫作的藝術 》,臺北市:志文,2002年。 4. Fracis Barker著、陳引馳譯:《文學、政治與理論》,板橋市:駱駝,1996年。 5. Frank Kermode:”The sense of an ending: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fiction”,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年。 6. Gayle Greene、Coppelia Kahn合編,陳引馳譯,《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板橋市:駱駝,1995年。 7. Gernard Genette:”Narrative discourse: an essay in method”,Ithaca, N.Y.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0年。 8. Gerard Genette著、王文融譯:《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1990年。 9. J•Hillis•Miller著、申丹譯:《解讀敘事》,北京市:北京大學,2002年。 10. James Phelan著、陳永國譯:《作為修辭的敘事:技巧、讀者、倫理、意識形態》,北京市:北京大學,2002年。 11. Jo Anna Isaak著、陳淑珍譯:《女性笑聲的革命性力量:女性主義與當代藝術》,臺北市:遠流,2000年。 12. Jonathan Culler著、李平譯:《文學理論》,牛津大學,1998年。 13. Luce Irigaray著、李金梅譯:《此性非一》,臺北:桂冠圖書,2005年。 14. M. M. Bakhtin:”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